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拉起控制栏,就会保存当前阅读位置。离开前记得先点下屏幕中间噢!

第五章 名将辈出的时代

提起大唐名将,很多人会想起李世民手下的李靖、李世、侯君集等人,也有很多人会想起玄宗朝的哥舒翰、郭子仪。其实唐高宗李治时期,也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

对于封建王朝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两件事,一件是国内生产,一件是对外扩张。在李治和武则天的统治之下,两件大事一样没有耽误。

大唐国力没有因为长孙无忌等人的离开而停滞不前,相反一直保持着增长势头,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或许正应了那句话,地球离了谁都转,大唐政坛离了长孙无忌这棵常青树也照转不误。

天行有常,不为尧生,不为桀亡。

在唐朝国内正常运转的同时,对外征战翻开了新的一页,而在这一系列征战中也催生了诸多大唐名将。

这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

苏定方

提起苏定方,多数人感到陌生,他的名字没有李靖、李世响亮,也没有与他同时代的薛仁贵响亮,但他的历史功绩远在薛仁贵之上,论起来是可以与李靖、李世相提并论。

唐高宗李治时代的苏定方,已是一张老面孔,他的资格很老,老到可以追溯到隋朝末年。

出生于公元592年的苏定方成名于隋末天下大乱,不过他不是叛乱,而是自发组织乡亲与四处骚乱的流寇作战。

按照革命的观念,天下大乱时起义造反的都是好汉,实则不然:天下大乱之际,起事的人有一部分确实是过不下去了,有一部分则是纯粹希望天下大乱,进而趁火打劫。

当两部分人鱼龙混杂到一起,起事的性质很复杂。

二十出头的苏定方跟父亲苏邕一起组织了数千名乡亲,团结起来抵御那些动机不纯的起事者,此时的苏定方是在保卫自己的家园,此时的他骁勇善战,胆气绝伦,每次征战,他第一个冲锋陷阵。

父亲去世后,苏定方成为这支队伍的领袖,在他的带领下,进入苏定方家乡滋扰的流寇没有一个好下场:横行一时的张金称最终败在了苏定方的手下,苏定方亲手将其斩杀;名噪一时的杨公卿也不是苏定方的对手,他被苏定方打得满地找牙,还被苏定方狼撵兔子般追杀了二十余里,最终仅仅捡了一条命。

苏定方的战功在不断地积累,然而世道让他有些看不懂了,在保证家园不受侵犯的同时,他惊奇地发现,起事的人越来越多了。

难道这个王朝气数已尽?

后来苏定方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隋末农民起义的著名领袖窦建德。

此时的窦建德已经脱离了起事的低级趣味,转而以收服民心、夺取天下为己任。苏定方看到了曙光,他加入了窦建德的队伍,想跟着窦建德一起做大事。

如果没有李世民,或许窦建德的大业就成了,然而窦建德是不幸的,偏偏他遭遇了李世民。

虎牢关一战,窦建德兵败如山倒,自己被俘,余众纷纷散去,苏定方怏怏回到乡里。

不久,李渊忌惮于窦建德在河北的威望,竟然将窦建德公开处斩,这一下寒了窦建德旧部的心。

本已投降,为什么还要赶尽杀绝呢?

窦建德旧部再次揭竿而起,以刘黑闼为首再次吹响了造反的号角,得到消息的苏定方再次看到了希望,火速归到刘黑闼的帐下。

起事持续了几年,最终还是失败了,苏定方向政府军投降后便重回乡里,在李渊的武德年间,他一直默默无闻。

时间走到了贞观年间,苏定方的生活出现了转机。

贞观四年,李靖率军出击东突厥,身为匡道府折冲的苏定方参加了这次战役。

匡道府折冲只是府兵制体系下的一个底层将领,三十八岁的苏定方熬到这一年,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折冲将。不过能够参加这次战役,苏定方也知足了,最起码他能够名正言顺地为国效力。

这一年二月,主帅李靖交给苏定方一个特殊的任务:率领二百骑兵充当全军的先锋!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接受任务的苏定方没让李靖失望,他率领二百骑兵借着大雾掩护,向东突厥可汗颉利的大营逼去。离大营还有七里,雾散,图穷匕见,苏定方看到颉利的牙帐,颉利的护卫也看见了苏定方。

电光火石一瞬间,苏定方率领二百骑兵冲杀过去,他们与颉利可汗已近在咫尺,最终还是差了一小步,颉利可汗骑着千里马跑了。

跑了颉利,却跑不了牙帐,苏定方左右冲杀,斩杀数百人,主帅李靖大军赶到,斩杀一万余人,俘虏十万余人。

不久,颉利可汗被唐军抓获,东突厥汗国就此灭亡。这次战役是主帅李靖一生辉煌的顶点,同时也是苏定方跻身名将的起点。

战后论功行赏,苏定方从折冲将升任左武侯中郎将。

成为中郎将的苏定方本以为自己将走上一条高速路,没想到等来的却是长达二十五年的原地踏步。从三十八岁到六十三岁,他居然像一根钉子一样,牢牢固定在中郎将的位置上。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是降将,而且降晚了。

翻开唐朝的史书不难发现,李靖、李世、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都是降将,他们在李世民手下都得到重用,而苏定方这个降将却没有受到李世民重用,原因便是他降晚了,位置已经被别人占满了。

生活就像挤地铁,只有占着座的人起身离开了,站着的人才有可能抢到一个座。

在贞观年间,苏定方始终得不到重用,他的职位始终定格在中郎将上。

难道就这样在中郎将位置上终老吗?

永徽六年(公元665年),六十三岁的苏定方终于迎来了转机。这一年他由左武侯中郎将转任左卫勋一府中郎将,虽然还是中郎将,但转机就此来临。

这一年二月,皇帝李治命苏定方与营州都督程名振一起进攻高句丽,这次进攻只是一次小规模进攻,却从此开始了苏定方波澜壮阔的征战大戏。

进攻高句丽在三个月后取得了一场小胜,苏定方由此被李治认定为可用之将。一年后,六十四岁的苏定方迎来了一次飞越,他成为西征西突厥远征军的前锋总司令。

那么远征军的最高统帅是谁呢?说起来让人唏嘘,竟然是六十三岁的程知节,也就是民间津津乐道的三板斧程咬金。

为什么李治会想起用程知节与苏定方这一对双老组合呢?

因为他已经无人可用。

名将如李靖、侯君集、秦琼、段志玄等人已经作古,李则因为统兵时间过久,为避免皇帝猜忌,在永徽初年意志坚定地交出兵权。

屈指算来,西征西突厥能用的也就是老将程知节和“新”老将苏定方。

将程知节派上前线,李治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是为废后做最后的准备。在李治心中,对程知节还是很忌惮,虽然这名老将忠心可鉴,但是他的出身和职位太敏感了。论出身,程知节是秦王府旧将,他与长孙无忌的多年同事关系是李治所忌讳的;论职位,他是右屯卫大将军,手握一支禁军,如果长孙无忌和他联手,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将程知节派上征战西突厥的前线,一为调虎离山,二为发挥余热。

唐史并不如烟3·武后当国》_第五章_名将辈出的时代_苏定方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唐史并不如烟3·武后当国第五章_名将辈出的时代_苏定方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