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拉起控制栏,就会保存当前阅读位置。离开前记得先点下屏幕中间噢!

第五章 名将辈出的时代

灭国西突厥

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六十五岁的苏定方迎来了一场巅峰之战,他率领唐军对西突厥进行了第三次远征。在现在中亚额尔齐斯河,苏定方与阿史那贺鲁不期而遇。

阿史那贺鲁率领十姓部落联军共计十万人,苏定方率领远征军以及回纥部落军总计一万余人。

敌我兵力比,十比一,平均十个西突厥士兵对付一个唐兵,这仗还用打吗?

阿史那贺鲁没有把苏定方的一万人放在眼里,在他看来,只需要一次冲锋,唐军就会土崩瓦解,他一挥手,十万联军向唐军逼了过去。

苏定方不慌不忙,他指挥唐军按部就班地布好了阵势:步兵列阵于平地的南端,长矛插地,密密麻麻排列,矛尖一律对外;骑兵列阵于平地的北端,由苏定方亲自率领。

阿史那贺鲁没见识过长矛阵,他没有把苏定方的长矛阵放在眼里,便驱动西突厥骑兵向唐军的长矛阵冲来。

第一次冲锋,失败了。

第二次冲锋,失败了。

第三次冲锋,还是失败了。

阿史那贺鲁这才意识到,苏定方的长矛阵不是摆设,那矛尖是真扎人。

就在阿史那贺鲁开动脑筋想对策时,他发现苏定方的长矛阵打开了一条大大的口子。阿史那贺鲁还没有看明白时,苏定方的骑兵部队已经向阿史那贺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双方已经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阿史那贺鲁三次冲锋失败,士气低落,阵型涣散,苏定方的骑兵部队已等待多时,此时已经压抑不住冲杀的心。

苏定方率领骑兵对阿史那贺鲁冲杀,阿史那贺鲁兵败如山倒,被苏定方足足追杀了三十里,连斩带俘虏总计一万余人。

第二天,苏定方整顿部队,继续追击。这时他发现,阿史那贺鲁的十姓部落联军已经联不起来了,十姓联军开始向唐军投降。

西部五姓部落在五位防区司令的带领下向苏定方投降,东部五姓部落则向忠于唐朝的阿史那步真投降,总之十姓部落不再给阿史那贺鲁打工,阿史那贺鲁从十万兵马元帅,成了孤家寡人。

人心散了,阿史那贺鲁只能单枪匹马逃命,令他欣慰的是,还有几百个忠于他的骑兵,还不算真正的孤家寡人。

如果按照以前的远征标准,到此时苏定方可以宣布得胜回朝了,然而他并不准备收手,他还要继续追杀下去。

苏定方兵分两路,一路继续追杀阿史那贺鲁,一路由自己带领,按原计划向前推进,沿途收服西突厥的各部落。

天公再次不作美,下起了漫天大雪,平地雪深竟然达到两尺。

下雪了,别追了,等天好了再追吧!

苏定方摇了摇头,不,越是下雪,越要追,等天晴了,他早就跑远了。

漫天飞雪中,苏定方率领着自己这一路大军踏雪而行,不断推进,日夜不停,一直挺进到博尔塔拉河,这里距离阿史那贺鲁的大营还有二百里,那里有阿史那贺鲁最后的家当。

苏定方整顿队伍,列阵出发,阿史那贺鲁还陶醉于大雪之中。他以为苏定方一定不会在冰天雪地里出兵,所以他不作防备,而是享受生活,率领人马在雪地上打猎。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阿史那贺鲁一定没有读过中原的兵法,他不知道中原兵法如此玄妙,也不知道那个叫苏定方的人竟然如此执着。

等到苏定方如同神兵天降一般现身时,阿史那贺鲁傻眼了,赶忙催动马匹开始逃命。

这次长途奔袭让阿史那贺鲁赔大发了,除了把儿子和女婿带出来了,剩下的什么都没带出来,只能两手空空奔向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但愿那里能有他的藏身之所。

到了这时,苏定方倒不着急了,他一边命令副将萧嗣业继续追赶,一边在西突厥境内进行安抚,迅速恢复当地的社会秩序。

安抚得差不多了,苏定方班师回朝,还剩下点儿收尾工作,就让萧嗣业完成吧。

如同丧家之犬的阿史那贺鲁一路跑到了石国西北的苏咄城,人困马乏,筋疲力尽,即便人挺得住,马已经挺不住了。

还是到苏咄城里买几匹马吧!

如果阿史那贺鲁能够预知未来,估计他宁愿自己步行累死,也会放弃这次买马计划。

苏咄城外,阿史那贺鲁见到了城主伊沮贵族,伊沮贵族不仅给阿史那贺鲁带来了酒肉,还盛情邀请他进城休整。

本来阿史那贺鲁还保持警惕,可架不住城主的热情,还是跟着城主进了苏咄城。

接下来,关门,放狗!

等到苏定方的副将萧嗣业到达石国时,阿史那贺鲁已经在那里“等待”多时了,苏咄城主将他捆成了粽子然后送到了这里,是死是活,全听唐朝发落。

萧嗣业笑纳了石国的礼物,押送着阿史那贺鲁回到了长安,阿史那贺鲁的西突厥就此灭国。

需要说明的是,东突厥、西突厥这些国家其实是松散的联邦体制,我们所说的灭国指的是突厥大可汗的王庭被捣毁,上层政府被推翻,而其加盟的各部落其实受影响不大,所不同的是,以前听命于大可汗,从此之后,要听命于唐朝委任的新可汗。

这一年十二月十一日,李治将西突厥原来的土地一分为二,分设两个都护府,一个位于今天咸海及伊塞克湖之间,一个位于今天巴尔喀什湖与伊犁河之间,两个都护府都督分别由效忠于唐朝的阿史那弥射和阿史那步真担任。

阿史那贺鲁那个与唐朝作对的西突厥汗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两个忠于唐朝的都护府,这是苏定方写进史册的第一项重大功绩,后面还有两个。

一年后,阿史那贺鲁被押往长安,李治在李世民的昭陵举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鉴于阿史那贺鲁有悔过表现,李治饶其不死,于长安城内安置。

不久之后,阿史那贺鲁还是死了,憋屈死了。

在他死后,他被李治安葬,墓的邻居是东突厥颉利可汗阿史那咄苾,也是憋屈死的。

唐史并不如烟3·武后当国》_第五章_名将辈出的时代_灭国西突厥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唐史并不如烟3·武后当国第五章_名将辈出的时代_灭国西突厥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