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第五章 名将辈出的时代

刘仁轨

相比于苏定方、薛仁贵,刘仁轨的名字更加陌生,难道此人也是唐朝名将吗?

从战功而言,刘仁轨算得上唐朝名将,不仅能文而且能武:文,他官至尚书左仆射;武,他平定百济叛乱,并赢得了中日交战史上的第一战,因此他又被称为“中国抗倭第一名将”。

要说刘仁轨,还得从贞观年间说起。

贞观十四年,时任陈仓县尉(正九品)的刘仁轨让李世民发了火,起因是刘仁轨居然将陈仓折冲都尉(从四品)鲁宁乱棍打死了。

李世民十分生气,当即下令将刘仁轨处斩,不过下令之后,李世民还是疑惑不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县尉打死折冲都尉呢?

李世民下令将刘仁轨押解到长安,由他亲自审讯。

刘仁轨被押到了李世民面前,李世民铁青着脸问道:“你算什么县尉,胆敢打死朕的折冲都尉?”

刘仁轨不卑不亢地回应道:“鲁宁因犯法被羁押在陈仓监狱,但他自恃官阶高,经常出言不逊,而且当着我下属的面对我不断辱骂,所以我就把他乱棍打死了。”

刘仁轨说完,脸色平静如常。

李世民正想发火,魏征在一旁说话了:“陛下知道隋朝为什么灭亡吗?”

李世民问:“什么原因?”

魏征说道:“隋朝末年,强人遍地,经常有人凌辱朝廷官员,这就是隋朝灭亡的原因,而鲁宁与他们一样。”

话说到这个份上,李世民明白了,魏征这是在保刘仁轨。

仔细想想,也有道理,如果纵容鲁宁这样的人凌辱朝廷官员,那么朝廷的颜面何在?不过乱棍打死还是有点过了,下次得注意了。

经过魏征的开脱,刘仁轨非但没死,反而调到另外一个县出任县丞,以前他是正九品(正股级),现在他是正八品(正科级)。

后来刘仁轨因为不断进谏,深得李世民和李治赏识,一路从县丞升任给事中,显庆四年,又出任青州刺史。

在青州刺史任上,刘仁轨栽了一个跟头。

显庆五年,刘仁轨受命组织海上运输,配合各路大军进攻高句丽,不料海上运输发生了意外,海上刮起了大风,大量船只倾覆,损失很大。

李治闻讯大怒,开除刘仁轨的所有官职,同时命令他以白丁身份在军中继续效力。

如果没有意外发生,刘仁轨这辈子无法翻身,不过意外很快发生了。

在苏定方征服百济之后,郎将刘仁愿奉命镇守百济王城泗沘城,中郎将王文度出任熊津总督,安抚百济亡国军民。

王文度渡海到达百济之后,便在军中去世,一时间军中无人做主,群龙无首。

这时,百济王国和尚道琛和前百济王国大将扶余福信产生了复国的念头,他们派人到倭国(日本)接回了原本在那里当人质的王子扶余丰,然后发动叛乱,将留守的刘仁愿包围在泗沘城中。

消息传到国内,李治想起了白丁从军的刘仁轨,此人不正是替代王文度的最佳人选吗?

李治下令,委任刘仁轨以白丁身份代理带方州刺史,统御王文度部队,另征调新罗部队,一起增援刘仁愿镇守的泗沘城。

刘仁轨高兴地跳了起来,嘴里说道:“上天这是把荣华富贵赐予我老汉啊!”

刘仁轨渡海出发,在熊津江口与百济叛军遭遇,百济叛军自然不是刘仁轨的对手。刘仁轨与新罗军队两面夹击,叛军溃不成军,被唐军杀死以及赶到海里淹死的有一万多人。

消息传到叛乱和尚道琛耳朵里,道琛坐不住了,连忙解除了对泗沘城的包围,退守任存城(朝鲜半岛大兴城)。

形势向有利于唐军的方向发展,如果新罗军队靠得住,刘仁轨便能带领本部人马与新罗军一起趁胜追击,没想到的是,新罗军队靠不住。

不久,新罗军队撤了,理由很奇葩,军粮吃完了。

李治得到消息,再次下令新罗军队增援刘仁轨,然而新罗军队走到半道遭遇了百济叛军阻击,被打得大败,便狼狈逃回自己的国内。

新罗靠不住了,想要平叛百济还得靠刘仁轨自己,不过此时百济叛军势力已经大增,单靠刘仁轨的兵力还远远不够。刘仁轨索性进入泗沘城与刘仁愿会师,按兵不动,休养生息,以静制动。

很快,百济叛军发生了内讧,和尚道琛和大将扶余福信打了起来,最终扶余福信诛杀了道琛,自己掌握了兵权。

随着时间推移,刘仁轨的压力越来越大,原本还有几路唐军在高句丽境内作战,如今苏定方和契苾何力已经收兵班师回朝,整个朝鲜半岛只有刘仁轨一支孤军,守着一座孤城。

考虑到如此危急,李治下诏给刘仁轨:最好全军移师新罗境内,暂避百济叛军锋芒,如果新罗国王需要唐军协防,那么留在新罗境内,如果不需要,那么渡海返航。

接到诏书,刘仁轨犹豫了,是听从诏令渡海返航,还是原地坚守呢?

考虑再三,刘仁轨决定留下来,他知道一旦返航,那么平定百济将毁于一旦,更别说日后对高句丽的征战了。

不,我们要留下来。

其实,以当时刘仁轨的处境,他们已经很难坚守了,对手扶余丰和扶余福信已经看出他们的窘境,甚至派人送信:你们什么时候走啊,我们一定给你们送行!

刘仁轨和刘仁愿就此断定,百济叛军必定以为唐军归心似箭,已无战意,这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应能收到奇效。

刘仁轨率部发动突袭,连败百济叛军,攻陷真岘城,打通了与新罗运输粮草的通道,这下粮草问题解决了。

随后刘仁轨上书李治,请求往百济增兵,李治立刻下令征调民兵七千人前往增援刘仁轨。

在刘仁轨请求增援的同时,百济叛军内部又发生了变化。

大将扶余福信自恃拥立有功,大权独揽,与新国王扶余丰渐渐产生了矛盾,两个人都开始算计对方。

扶余福信对外宣称有病,睡到了一个地窖里,他的理想算盘是,等扶余丰前来探望时将其斩于地窖之中。

不料,扶余福信的暗杀计划泄露了,扶余丰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带领亲信向扶余福信发动突袭,抢先一步将扶余福信诛杀,然后派人向高句丽和倭国请求增援。

大战一触即发。

唐史并不如烟3·武后当国》_第五章_名将辈出的时代_刘仁轨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唐史并不如烟3·武后当国第五章_名将辈出的时代_刘仁轨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