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第四部 贞观之治

第二十二章 服丹西去

长安临潼的城南,有一条属秦岭山脉的支脉。它由东西秀玲组成,山势逶迤,远望如匹苍黛的骏马,故取名为骊山。因其树木葱茏,景色美如锦绣,又名“绣岭”。每当夕阳西下,骊山辉映在金色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绮丽,令人惊喜不已。

在帝王时代,天下美物皆供皇帝享用,风景秀丽的骊山,当然也不能例外。早年的周幽王,就在此建了骊宫;到秦始皇帝,因骊宫的温泉可以治疗他的疮伤,最是喜欢,便将骊宫改为“骊山汤”,常年以骊山温泉沐浴他黄色的肌肤;汉武帝时,因刘彻与从小喜爱的表姐陈阿娇不愿长居宫中,便将“骊山汤”扩建为离宫,常带了阿娇前去云雨作乐;再到唐李世民,还是最喜欢骊山的温泉,将武帝的离宫大肆扩建后,再改名为“汤泉宫”。一日李世民与徐贤妃在宫中逍遥,突来灵感,作诗一首,曰:“翠微惜无痕,南峪野溪声。独坐梧桐下,未解凤凰情。”于是将“汤泉宫”改为“翠微宫”。

自从辽东征战归来,因“风疾”之故,李世民身体一直未能恢复,小病缠身,使得身体异常虚弱,就是一次风寒感冒,也要折磨他二三个月,还不见好。再加辽东征战之前,皇子、太子谋反的事,造成的不快,一直积压在李世民心中,始终挥之不去。此时的李世民,从身体到精神,都似乎快要崩溃。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生热衷于权力的李世民,也只好将政务暂交太子李治打理,自己带了徐贤妃等几位丽人,到翠微宫养病。

陪李世民到翠微宫的女人中,便有那位叫武媚的才人,如今人们都叫她媚娘。她年纪虽小,却非常的善解人意,乖巧能干,李世民与她有了一次之后,对她再没有什么想法,但留在身边照顾自己,却非常喜欢。

转眼,李世民在翠微宫以住了五个月。这日夕阳西下时,外面的景物非常美丽,李世民的四肢又酸痛起来,他不愿徐贤妃看他痛苦的样子,便让她与其他几位丽人出去观夕阳美丽。寝殿里,独留了武媚来侍候自己。酸痛就象幽魔一般,在李世民的体内游走,一会是大腿感到难受,一会又是脊背,李世民紧皱了眉头,咬了牙撑着。

“臣妾来替陛下揉揉?”武媚恭敬地来到李世民面前,瞪着双星星般闪亮的眼睛问道。李世民微微点头,她便到李世民的背后替她揉着。刚伸手便揉到了酸痛的地方,李世民一时感到好受了许多。她纤纤的细指要滑下去,李世民忍不住说:

“就那里,继续揉。”

她极认真地揉着,虽然很累,却很开心。“左肩。”李世民吩咐,她又去揉左肩。“右肩。”她又去揉右肩。循着李世民的声音,她似乎揉遍了李世民的全身。已经是香汗淋漓,气喘吁吁了。李世民的酸痛减轻了许多,闭了双目,竟渐渐地进入了梦境。她听到了他粗重的鼾声,这是第一次。上一次李世民临幸她时,完了就走了,使她感到非常失落,很是空虚。这回她听到了李世民的鼾声,虽然知道他已经入睡,自己也很累、很累,却不敢停下手来,只是不那么用劲,轻轻地揉着李世民肥大的腿。她似乎听到有人进来,却不敢回头张望,正紧张的等待着,突然听到一声呼唤:

“媚娘!”声音非常的甜蜜,正是太子李治的声音。她回过头来,欣喜地看着太子。

因为病痛,李世民虽让李治暂理朝中之事,但怎么也不能放心,暗中交待:最多三日,李治需来翠微宫一次,一是汇报朝中近日的情况,二是讲讲他李治怎么处理,有些什么想法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便于李世民从多方指教。李治谨遵父命,李世民上翠微宫后第三天准时来山上汇报,刚进宫门,便一眼看见媚娘。这男人对女人的事,有许多根本无法解释,或许还是象他的父皇那样,看上了媚娘的眼睛?总之,太子从第一眼看到媚娘之后,就从心里喜欢上了这个父亲的才人。以后,差不多每日都要到翠微宫来,表面是向父亲汇报朝中情况,实际上是为了看他喜欢的媚娘。

一声甜蜜的呼唤,媚娘的心醉了,那星星般的双眼忽闪了太子一会,朝他的父皇望去。李治轻轻地走近媚娘,看看父亲,又对她一使眼神,分明是要她跟着自己,轻轻地退出寝殿。媚娘摇了摇头。这么些天来,她一直侍候李世民,知道他非常惊醒,说不定这时早已醒来,在偷听太子的话。因此不仅摇头,还对太子使了眼神,让他千万不再言语。就在这时候,李世民果然睁开眼睛。

也多亏媚娘的这份聪明和小心,在翠微宫里,在李世民的眼皮底下,太子对媚娘有意,媚娘对太子有情。这情意,你来我往直到李世民死去,终没有发觉他们的私情。以至于李治登基为高宗后不久,即设法将媚娘封为昭仪,不久又立为皇后。到683年,高宗死,李显继位为中宗,尊媚娘为皇太后,朝政由媚娘理。翌年,媚娘废李显为庐陵王,立李旦为睿宗,掌控了唐王朝的实权。再到到690年时,媚娘干脆废了李氏子孙李旦,自立为则天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这是后话。

李治见父皇醒来,忙上前跪拜。李世民一觉醒来,肢体的酸痛缓解了许多,他让太子站在跟前,一一询问他朝中的事情。知道一切运转正常,李世民转过话题,问太子的学习情况。

“朕的《帝京篇》,不知还记得吗?”

“儿臣记得。”

“背来听听。”

“奉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余。连甍遥接汉……”

“好了,你背背最后六句。”

“人道恶高危,虚心戒盈荡;纳善察忠谏,明科慎刑赏;奉天竭诚敬,临民思惠养。”

认真地听太子背完最后六句,李世民微微地睁开眼睛,赞赏地对太子说:“朕《帝京篇》的这最后六句,你一定要牢牢记住。一个君王如果治国不善,就有可能危害国家甚至遭到灭国之灾。因此,君王随时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政治上的自满、生活上的放荡不羁。君王不但要励精图治,择纳善言,还要明确法律条文,赏罚分明。最后,还要假托天命以敬天临民,夺取有节才可以称的上是明君。”

“是,儿臣谨遵父命。”李治恭恭敬敬地回答。

“好!”李世民点点头,又问:“朕的《春日望海》中,有两句朕最喜欢的,你知道是哪两句么?”

李治诚惶诚恐地摇摇头。李世民有些不高兴地看了儿子一眼,然后又耐心地背诵说:“怀卑运深广,持满守灵长。”

“怀卑运深广,持满守灵长。”太子跟着背诵。

“知道这两句的意思么?”

“就是说执政要谦谨、深谋远虑、守成防骄,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江山永固。”太子此时已想起了父皇的这首诗,并想起了房玄龄当时替他的解说,因此回答的很爽快。

李世民高兴地笑了,满意的点点头:“既然意思都明白,就好好地去做吧,一定要尽力把朝政打理好,别叫朕失望。”

“儿臣一定努力。”

“好,去吧。”

目送儿子离去,李世民感到自己浑身软绵绵的没了力气,不由叹息一声靠在龙塌上。正想闭目养一会神,徐贤妃与几位美人归来。她们饱览了骊山夕照的美丽,一个个满面春风地回来,都想把自己美丽收获与李世民分享,不料看到的却是李世民倦怠的神情。徐贤妃挥手止住大家的喜笑,轻步走到李世民跟前,甜甜地唤了一声:

“陛下!”

李世民渺一眼他的这些丽人,突然发现她们比往日都更加娇美,心中不由地潜滋暗长着一丝欲念,身体却焉焉的没一点生气。顿时,李世民突然感到非常的烦乱,摆了摆手说:

“你们都出去吧!”

如果朕身体好一些,该多好啊!待徐妃和丽人们走后,李世民默默地想到:朕有这么多美女,这么大一个国家,还有这么多臣民,走不尽、看不完的壮丽河山……为什么,朕的身体不能再好一些,好来尽情地享受这一切呢?这不算要求过高吧!人不都是这样:病了,就会怀念不生病的日子;病重了,又会想念病轻的日子。对许多美好的东西,占有时无所谓,失去了,又来珍惜,普通人都是如此。他们的心中,都被各种欲望填满,甚至为此寝食不安,何况朕?作为一个帝王,因病失去那么多可以享受的拥有,太让人难受!李世民心中正异常烦乱,御医陈良甫来了。李世民看也不愿看他们,闭上眼睛威严地问道:

“朕的病,还要多久能好?”

“这种病,需边治边养,会逐渐康复的。”陈良甫回答。

“逐渐,逐渐到什么时候?朕已经逐渐快半年了,还是离不开这翠微宫。”

“回陛下,还需要一些时日,具体时间,臣也说不准。总之,只要陛下静心……”

“好啦,朕静心不了啦!你们走吧。”李世民不客气地说完大声喊道:“传那罗迩娑婆!”

媚娘此时刚送走太子归来,远远地听到喊声,吓了一大跳,屏住呼吸,敏捷地几步赶回李世民的寝宫,只听得御医在喊:

“陛下,金石丹药之类,实属害人之物,陛下万万不可轻信。”

“不轻信金石丹药,就信你们?朕不仅需要快一些康复,还需要强健,需要长生不老的身体。”

“陛下……”

“住嘴,还不下去!”

陈良甫没有办法,只好苦着脸退出去。刚到大门时,正好遇上耀武扬威走来的那罗迩娑婆。两人彼此恨恨地望着对方,好一会,又各自鼻里哏出一声,长袖一甩,一进一出,各自去了此时该去的地方。

肥胖胖的那罗迩娑婆进了寝宫,瞪起细小而闪亮的眼睛打量着李世民,嘴里说着生硬的汉语:

“皇帝万岁!”

李世民认真地打量他,只见他滚圆、健壮的身材,浅褐色、富有弹性的皮肤,粗糙、脏兮兮的袈裟。在那罗迩娑婆硕大的头颅上,头发虽然也很脏,却很密、很黑。这家伙,难道真活了二百岁?李世民在心里问自己,把目光转向一同进来的东台侍郎郝处俊与右卫率长史王玄策,问道:

“这就是那罗迩娑婆?”

“禀陛下,此人正是印度和尚那罗迩娑婆。”郝处俊回答。

“二百岁?”李世民似乎是自言自语。郝处俊与王玄策都听懂了李世民的疑问,独有那罗迩娑婆愣愣地站在那里。

“陛下,臣认为这和尚不可能有二百岁。”郝处俊说。

“臣也是这么认为,他自己说活了二百岁,是在欺骗陛下。”王玄策说。

“不,我确实活了二百岁。”那罗迩娑婆这回听懂了,着急地争辩时,不由又胆怯地看了王玄策一眼。

去年,左卫率长史王玄策奉李世民之命出访印度。历尽艰辛到达印度的玛长达国,谁知原来的国王西拉迪提亚已死,王位被阿尔裘那将军篡夺,整个玛卡达国及全印度都陷入战乱。王玄微等一行大唐使者三十余人全被阿尔裘那关进黑暗的囚室,唐朝贡品被抢劫一空。神勇的王玄策没有绝望地等待叛乱者来处死他们,而是想了一个聪明的办法逃出囚室。惊险地逃离玛卡达后,王玄策越过甘地斯河,又穿过辛都斯坦平原,到达泥泊尔。凭了三寸不烂之舌,王玄策终于说服了对唐朝颇为敬崇的尼泊尔老国王,借得精兵七千人,然后再向大唐的女媚松赞干布又借得一千二百人。带领这八千二百名士兵,王玄策回马玛卡达国,一举击溃叛将阿尔裘那的近两万人的部队,生俘了阿尔裘那及他的上万士兵及追随者,其中就有这个自称活了二百岁的那罗迩裟婆的印度和尚。在向李世民请示如何处理后事时,皇上下旨处死篡位的将军阿尔裘那,却令带了这活二百岁的印度和尚来唐朝。

事情已过去了好些天,没想到李世民今日又要召见这和尚。听了那罗迩裟婆的争辩,李世民的目光又罩住了他。“可能吗?”李世民又在心里问自己。

李世民的身体一直非常好,对于祁求神仙,冀其长生的事,也一直认为是可笑的事,在当皇帝前曾经嗤笑秦始皇说:“神仙事本虚妄,空有其名,而始皇则非分爱好,遂为方士所诈。”当了皇帝之初,李世民也坚决地反对图谶述信,说“此诚不经之事,不能爱飞之声。”直到贞观十一年二月,李世民还说:“夫生者天地之大德,寿者情短之常数。生有七尺之形,寿以百龄为限,不可以分外企也。虽复回天转日之力,尽妙穷神之智,生必有终,皆不能免。”对于生死,这是何等深透精辟之见解。可是现在,李世民已经病了,病了这么久,他感受到了不能享受的烦恼和死的威胁。作为一个帝王,他实在是拥有太多,能享受的太多,他舍不得,也想不通,于是他忘了之前深透精辟的见解。抱着侥幸的心理,哪怕有一线希望,他也要一试了。早在这之前,李世民已派人全国四处寻找方士高人,将他们安置在宫内,供以美酒佳肴,甚至绝色的宫女,希望他们能为大唐的帝王炼出可以强身健体、长生不老的丹药。不久,丹药是炼成了,李世民也服下了,就是一直不见效。对此,方士高人总有这样那样的道理,李世民因此也不责罚他们,渐渐地也不再相信他们。就在这时候,李世民听到王玄策抓到了一个活了二百年的印度和尚。自从这和尚带到大唐以后,李世民一直在了解他的有关情况。由于国内方士高人对他不断地攻击,差不多使李世民对这位异国的和尚失去了信心。可是,疾病的折磨,中药的慢性,身边方士高人炼出的丹药无效,等等这一切,终于使英明伟大的大唐皇帝再一次想起这次自称活了二百岁的印度和尚。

“我,真活了二百岁。”看见皇帝和他的臣子都不说话,那罗迩裟婆有些着急,他亲眼看见王玄策处死了大将军阿尔裘那,担心又要处死自己,他要尽全力维持自己的生命。“我在三岁时,遇到了达摩始祖,从那时开始,就一直跟在始祖的身边,研究长生不老之术。十年前,始祖活够一千岁时,就到天宫里做仙人去了。我那时已经学会了炼丹药。我炼出来的丹药,皇帝吃了一定可以长生不老。”

那罗迩娑婆说话时,李世民一直听得很专心,待他说完,问道:

“你炼丹药,需要多长时间。”

“各种材料都齐备了,三个月就可以炼成。”

“朕吃了不见效怎么办?”

“你们砍我的脑袋。”那罗迩娑婆回答说。

李世民哈哈地笑了:“朕不要你的脑袋,朕要你炼成的丹药。”

郝处俊与王玄策听了,大吃一惊:李世民竟然相信这个和尚的鬼话!这么想着,俩人正要开口,李世民似乎早已料到他们此时要开口,对那罗迩娑婆说完之后朝他俩一挥手说:

“你们回去罢。”

待郝处俊与王玄策他们走后,李世民唤来太监,吩咐道:“将这个印度和尚给朕安排好,挑一座豪华的宫殿,五百奴仆,锦衣玉食,不可怠慢!”

那罗迩娑婆听了,惊喜万分,忙跪下谢恩。李世民肃然地看着他说:

“先别忙谢恩,朕还要告诉你:丹药如果炼不成,或者是没有效果,朕可是要依律严办。”

“依律严办?”那罗迩娑婆对这四个字不太理解,一脸困惑地望着李世民。

“说给他听听。”李世民对身边的侍从说。

“依律严办,就是要按我大唐的法律办。依照我大唐的法律,你答应了皇上的事而做不到,是欺君之罪,要杀头的。”侍从耐心地解释说。

“我知道了,我不会被杀头,我没有欺骗皇上。”那罗迩娑婆擦着额头上的汗说。

李世民刚离开徐贤妃的温床,陈良甫就来了。这是徐贤妃特意安排的,细心地替李世民号过脉,陈良甫说:

“臣以为,陛下一定是感觉好多了。”

李世民点点头。

“臣恳请皇上,继续服用臣的药方,陛下的病会慢慢好起来的。”陈良甫恳切地说。

李世民还是点点头。陈良甫告辞出去后,李世民冲着徐贤妃诡秘地一笑,说:“你看,印度和尚刚到,还没有吃到他的仙丹,朕的病就轻多了。”

徐贤妃听了,大吃一惊:“陛下,难道你不吃御医们开的药了?”

“吃,只是待仙丹炼成以后,朕就再不吃那些药了。”

“陛下……”

“别说了。”李世民打断徐贤妃的话,对侍从说:“让那印度和尚进来。”

那罗迩娑婆罗旋般转进来,与前几日相比,他已经判若两人,不但衣衫亮丽,人也变得精神焕发,一股土财主捡了大量黄金的得意神情,毫无遮拦地留在肥嘟嘟的脸上。

“拜见皇上!”经过这几天的调教,那罗娑婆已经熟悉了大唐王朝的礼节。他跪伏在地下,行君臣大礼。

“大和尚请起。”李世民客气地说。

“臣已经写成了一个配方,请皇上派人将有关的药材采来。”那罗迩娑婆起身,双手举起药方。

李世民从侍从手上接过药方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黄金龙鳞、白猿头骨、火鸦唇尖、紫灵石、熊脚甲等奇异物品,不由问道:

“寻常术士炼丹,多是用硝石、硫磺、铅矿等金石药物炼制,和尚所要的药材,何以如此怪异?”

“不是臣的药怪异,是臣的炼丹术比他们的高明。”那罗迩娑婆分辨说:“一般的术士只知道一般的炼丹物品,炼出来的丹药,非常一般。我知道的炼丹物品非同一般,炼出来的丹药,不仅可以消除百病,更可以使人延年益寿,长命百岁。”

“只是,大和尚炼丹需要的这些物品,在朕的大唐属地,是否都可以找到?”李世民问道。

“只要尽了力,差不多都能找到。”那罗迩娑婆说。

“好罢,你先下去,朕这就派人去采集。”李世民说完,愣愣地望着案头上这张他第一次看到过的丹方。他心里明白:这里面的物品,有许多是特难找到的。不过这不是关键,关键是,有了这些物品,能不能炼成消除百病,长命百岁的丹药?如果能够,就是再难,朕也要让人采齐这些物品。李世民在心里对自己说:或许,可能吧?这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要不这和尚怎么能活二百岁。对,不管怎样,只要有一线希望,朕就要争取。朕的天下,朕的江山万物,朕的妻妾美人,都需要朕。更主要的是,朕也需要他们,离不开、也舍不得他们……

想到这里,李世民抬起头来,低声说:

“宣兵部尚书崔敦礼。”

不久崔敦礼进来,君臣大礼之后,李世民招手让他来到身前,将那罗迩娑婆的丹方递到他手上,说:

“朕要发使天下,不惜一切代价,采集到丹方上的物品。从今日起,令你做丹方采集的主持与总监,一定要想方设法,办好此事。”

崔敦礼领旨,匆匆地出去。李世民望着他的背影全然消逝,伸了伸腰站起来。自从印度和尚来后,李世民一心热衷于印度和尚炼丹一事,近日已不再服用国内术士给他的金石丹药。由于徐贤妃力劝,李世民仍然不断服用御医给出的药剂,病一时似乎好了许多。安排妥采集丹方的事宜,李世民心情爽快,让徐贤妃陪着,也想去山前眺望一下“烽火台”,刚出翠微宫,便遇上了匆匆赶来的太子。李治因为没想到父皇会来到宫外,加上心里正想着即将可以见面的媚娘,以至于险些与李世民撞了个满怀。

李世民静静地望着他,担心是不是宫里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父皇!”李治呼唤着父亲。

“朝中,有没有什么事情?”李世民目光一刻也不离他的问道。

“没什么事。”太子回答。

没什么事,竟然这么魂不守舍,这哪里是一个皇帝的作为。李世民心里这么对自己,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太子之所以如此,竟然是为了他曾经临幸过一次,如今留在翠微宫里的才人媚娘。

“跟朕去前面的山上,那儿可以看到‘烽火台’。”李世民说完往前走去。

他们到了山上的一处空地,朝北面望去,远处果然有一个石块砌成的围柱。

“你知道那是什么吗?”李世民问太子。

“烽火台。”

李世民点点头,感慨地说:“昔日,周幽王为得爱妃褒姒一笑,曾在那里燃起烽火戏弄诸侯。结果,不久犬戎真攻骊山时,幽王的烽火无人再信,西周由是灭亡。”李世民说到这里问太子:“此事你有何感想?”

“做一个君王,千万不可以戏弄诸臣,否则诸臣将不为君所用。”

“你这里理解,也是对的。”李世民爱怜地望着李治,说:“不过,你更要看到,言而有信,是一个君王立威的根本,同时还要看到,施恩于臣,是一个君王立恩的根本。君王要让天下臣服,首先要让身边的臣子臣服,要使身边的臣子臣服,就必须对臣子恩威并施……”

李世民缓缓地讲着,太子恭敬地立在他身旁,非常认真地听着。李世民讲得累了,停了下来,望着懦弱的李治,苦笑着摇了摇头。

文臣,朕已经给他安排了一个班子,这班子有长孙无忌领头,是不会出事的。武将呢?李世民在心里问自己。现在,天下虽说已经太平,但战争总是会有的。一个皇帝,总会有许多敌人。皇帝必然随时准备投入战争,而且一定要打赢……李绩是个军事天才。在这几十年里,要论打仗,除了朕,恐怕没人能与他相比。对,朕就把李绩留给我的皇儿,让他成为李治江山的保护神。李世民想到这里,让李治靠近他,轻声地说:

“明日,朕要设法斥贬李绩。”

李治听了,不由大吃一惊。

东征高句丽归来,由于太过劳累,李绩也曾大病了一场,李世民听说,特意让御医来诊视,随后送来大量药品。李绩一边吃着皇上送来的药,一边对家里人说:

“我不过是山东的一个农夫,幸得皇上眷顾,能有今日,滥居富贵,位极三台。如今仅一小疾,又蒙皇上赐药,如此厚恩,你们一定要牢记于心,告之后代,效忠于皇上。”

家里人听了,纷纷跪下,发誓一定牢记皇恩,誓死效忠。没过几日,李绩的病有好转,想亲自去向皇上谢恩,奈何皇上已久不上朝,他李绩也就无缘再见皇上龙颜。正不安时,忽有宫里侍臣张扬来到李绩家中,报:皇上要在甘露殿招见他。李绩听了,欣喜万分,不敢有半点担搁,随了张扬,匆匆赶往甘露殿。

到了肃章门前,李绩本能地站住了。因为他知道,进了肃章门,就是内廷。这内廷可是皇帝与后妃们居住的地方,朝中大臣是不可以随便进去的。正犹豫着,张扬催他说:

“请宰相速去,陛下正等着您。”

李绩再不犹豫,跟着张扬走进肃章门,向甘露殿走去。到了殿前,张扬朝李绩点点头,说:

“宰相请稍等,容小臣进去禀报一声。”

李绩站在甘露殿前,等候张扬出来唤他进去。等了半日,也不见张扬出来,自己又不敢擅自进去,只好在殿前慢慢地走来走去。就在这时候,有一队内廷的巡逻过来,走到李绩跟前。

“你是何人?为什么在这里?”带队的小队长问他。

“老臣是李绩,在此等候皇上的召见。”

“抓起来!”小队长大喊一声,眼瞪着他说:“皇上在翠微宫,怎么会在这甘露殿召见你。什么李绩,竟敢私闯内宫。”

李绩听了大吃一惊,正要解释,巡罗兵却不容他再说,押着他进了宫中死牢。这时差不多已到午时,李绩在徒面四壁的牢房里,似乎突然明白了一些,可又不全明白。当初汉高祖刘邦杀大功臣韩信,那是因为韩信重兵在手,威胁他的皇权,可我李绩如今闲赋在家,手中早无一兵一卒,皇上何以如此对我?从来是凡事高人一筹、有谋善断的李绩,陷入了沉思。眼前的情形,比起以往他指挥过的最麻烦的战事,似乎也更加的扑朔迷离。

第二天,刑部尚书张亮打开沉重的铁门,来到李绩的面前。

“李大人!”张亮对他深深地一揖,不无挽惜地说:“李大人,你何以如此莽撞,不请自到要去私闯内宫?”

好一个不请自到!李绩眯细了眼望着张亮。望着他肃然的面孔,在心想问自己,这个刑部尚书,是奉差办事呢,还是与皇上作谋来加害自己?

经过一个晚上的思考,李绩似乎已经明白,这是有人在害自己,至于要将他怎么处置,却还不是很清楚,这会儿听张亮的问话,又见刑部尚书能来看他,心里明白不会置他于死地,不由得在心里替他的妻子儿女松了口气。李绩此刻知道:此刻他无论说什么,也不会有人听;无论解释的多么有理,也没有人信。既然如此,不如听之任之,什么都不说。于是,他微笑地望着张亮,那目光分别在问:“要带我到哪里去?”

张亮见李绩一声不吭,微笑地看着自己,便苦着脸说:“李大人,皇上听了非常震怒。大臣私闯禁宫,按律当斩,此事大人比我更加清楚。可是,皇上念你昔日有大功于朝廷,法外开恩。”说到这里,张亮故意停下,想听听李绩会说出什么感激的话来。不料,李绩此时却闭上了眼睛。张亮微微地摇了摇头,突然提高声音:

“李绩听旨!”

待李绩跪下,张亮宣读李世民的圣旨:

“李绩擅闯禁宫,本该死罪,念其昔日有功朝廷,免去原来所有官职,出任叠州都督,即刻到任。”

毕了,张亮上前扶起李绩,说:“请宰相大人见谅。”

李绩还是不说半句话,接了圣旨,一步一步地走出牢房。

因为昨日朝中有些议论,太子今日带了长孙无忌一同来看李世民。因有长孙无忌在后面看着,到了翠微宫前,太子不能如往日一般与媚娘交流一番,远远见媚娘欣喜地要过来,他机警地往后面看了看。聪明透顶的媚娘,见了太子不远处的长孙无忌,只好停了脚步,留迹地远望着太子。

在翠微宫门前,太子稍微停了停,等长孙无忌来了,俩人一前一后走进宫里。李世民这段时间精神好了许多,酸痛一直没有再出现。此刻,他正在书房里欣赏一卷古人的墨宝,见太子与长孙无忌进来,待他们行过君臣大礼,李世民指了指墨宝,兴趣溢然地问道:

“不知,这是不是真出自王羲之的手笔?”

长孙无忌与太子赶忙上前,都认真地看了,却是说不出话来。对于书法,他们实在都还不入门。看着他俩一幅茫然的样子,李世民笑了:

“这种事,怎么能问你们两位?太子,明日让褚遂良来,朕要与他谈谈这幅墨宝。”

“儿臣遵命!”

“听说,昨日朝廷上有些争论?”李世民突然转过话头,问太子。

太子听了,扭过头来望望长孙无忌。

“你说说看,是怎么回事?”李世民目光严肃起来,逼视着太子催问道。

“有大臣议论说,宰相李绩私闯禁宫之事,一定事出有因。”太子吱吱唔唔地说。

“你是怎么看的?”

“儿臣以为,不管是什么原因,既然是父皇的旨意,就一定是有道理的。”

这是不是长孙无忌教的?李世民听了,脑子里闪出这个想法,扭头去看长孙无忌,却只见长孙无忌微闭双眼,恭恭敬敬地站在那里。

“你认为会是什么原因?”李世民又问太子。

“儿臣不知?”

“长孙无忌,你认为呢?”

“臣以为没有原因,事情就是如此。”长孙无忌睁开双眼,恭恭敬敬地回答。

“你以为他的话回答的对吗?”李世民又问太子。

“对!”太子毫不犹豫地回答。

看来,太子开始的回答并不是长孙无忌教的,太子是从心里崇敬朕,会不折不扣地遵从朕的旨意去办事的。李世民欣慰地点了点头。而且,长孙无忌在太子心中也建立了威信,取得了太子的无比信任,这也是朕需要的结果。能够如此,大唐的江山,是可以沿着朕制定的治国方略继续繁荣昌盛下去了。李世民这么想着,脸上露出微微的笑意。

长孙无忌见了,一颗提起的心放下许多,也微笑着说:“陛下的身体看来好多了,如果可以的话,还是回到朝堂上去,许多大事,需要皇上处理。”

“有你长孙无忌在,哪里有处理不好的大事?”

“真是羞煞臣了。”长孙无忌说:“如今朝上的大事,都是太子亲自断理,如果不是皇上时时给太子以教诲,只怕朝中的许多事情,不会处理的这么有条有理。”

李世民听了,不再言语,只望着书桌上展开的那卷墨宝出神。长孙无忌见了,双手一揖说:“如果皇上暂无他事,臣请告辞。”

李世民点点头,待长孙无忌出去之后,目光温和地望着太子,问道:“朕上次与你说过,朕要设法斥贬李绩一事,可与他人提起?”

“没有。”太子老老实实地回答。

“好!只是,你怎么就想不到李绩私闯禁宫,是朕一手安排的?”

太子有些儿惊慌地望着他的父皇:“儿臣想都不去想,父皇会这么做。”

“为什么?”

“父皇如要斥贬李绩,下一首圣旨就可以。”

“许多事情,不能简单从事。”李世民说完再问太子:“你可知道,朕为何要斥贬李绩?”

“孩儿不知。”

“你应该知道啊!”李世民感慨地说:“朕问你,上一次朕说过的,一个君王要使臣子心服口服,靠的是什么?”

“恩威并施。”

“好,你对李绩有恩吗?”

“没有。”

“朕如今这么做,就是为了让你今后能有恩于李绩。你现在懂我的意思了吗?”

“懂了。”

“说说看。”

“父皇是要儿臣今后再重用李绩。”

“对,就是这样,就是这样。”李世民高兴地说:“当今天下,统军人才,唯李绩最能。他是朕的开国元勋,位极宰相,朕还想把他留给你,做你的保护神。可是,你对他毫无恩惠,待朕死后,恐难服你。因此,朕才如此而为,贬他为一小州官,让他在那儿养息。在我死后,你再重用他,升为仆射。记住,千万记住。”

“儿臣一定谨记。”太子说着,有感于李世民的一片苦心,竟然跪倒在李世民的脚下,唔唔地哭了起来。

李世民见了,欣慰地点了点头。

第二年,李世民死,太子继位,是为高宗。按照李世民生前的嘱咐,高宗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提拔李绩为尚书仆射。后在平定高句丽的战斗中,李绩再次出马,指挥唐军,一举而灭高句丽,扫清大唐东方的隐患。李绩大功归来,不仅不要封赏,还自动远离朝中是非,安居家里。为了告诫儿孙在他死后能保持兼恭地做人态度,李绩临终之时,让弟弟李弼置酒宴乐,使堂下子孙满排而立。大家正尽兴时,李绩严肃地对他们说:“我自知必死,怕你悲哭,所以假装病情转好为此宴乐。我就要死去,我死之后,你们一定脑子要清醒,记住我的讲话。我亲见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等大唐功勋,一世辛苦建立成大户,可现在因后辈骄奢,都被弄得破家亡人,你们一定要记住这些教训。今后无论是谁,如有操行不伦、结交非类,马上打杀,以免祸害子孙,倾覆家族。”

李绩言毕而终,年七十六岁。高宗亲为举哀,辍朝七日,赠太尉,谥曰贞武,陪葬昭陵,这是后话。

李世民近日身体精神了许多,昨晚又在徐贤妃温嫩的身子上折腾了好一会,醒来时,天早已是大亮了。此刻徐贤妃已经梳洗完毕,正问陈良甫有关李世民的病情。

“臣越来越相信,只要陛下坚持喝臣开出的药剂,风疾一病,完全可以根除。”陈良甫说:“还请贤妃多多劝告陛下,千万不要相信那些金石丹药。”

李世民出来,正好听到陈良甫后面这句话,微微一笑说:“如果你能在丹药炼成之前治好朕的病,朕就不去吃那些丹药。”

陈良甫听了,正要说话,被李世民打断,说:“快给朕诊脉,朕还有许多事情。”陈良甫不敢再开口,替李世民诊脉之后说:“病情缓解了许多。”

李世民听后笑了笑,说:“不用诊脉,徐妃昨晚就对朕这么说过了。”正说着,兵部尚书崔敦礼进来。

“禀告陛下,那罗迩娑婆炼丹所需的药品全部采齐,现放在宫外,请陛下过目。”

“好!”李世民象是听说打了一次大胜仗,高兴地点点头,说:

“传印度和尚!”

“陛下……”陈良甫唤道。

“你下去吧!”李世民威严地说。

陈良甫看了看李世民,垂下头,在心里叹息着转身离去。不久,那罗迩娑婆进来。这回,他更加肥厚,也更加精神,褐色的皮肤如同抹了油一般发亮,更为鲜亮的还有他的衣衫和钻石戒子。李世民望着珠光宝气的印度和尚,心中暗自发笑。这,未免太俗气了些。李世民心里这么想,还是客气地问道:

“丹炉,你造好了吗?”

“造好了,臣刚替陛下造了一座最好的玄铁炼丹炉。”

“这就好,崔敦礼也刚好把你需要的物品都采集齐了,你就好好地看一看。”说到这里,李世民对崔敦礼使了个眼神。

待崔敦礼出去将炼丹的物品抬进来,那罗迩娑婆一一地翻看着,指着物品对李世民说:

“陛下你看:这些紫灵石、猿头骨,是烹炼外丹的,可以驱逐百病、强身健体;这些熊脚、鸦唇,是烹炼内丹的,可以吐故纳新,使人长生不老。”

李世民听了,点点头问他:“丹炉成了,物品也齐了,丹药要多长时间可以炼成?”

“七七四十九天,加上十天准备,从明天开始,到五十九天时,仙丹一定炼成。”

“既然如此,你就去炼吧。”李世民说:“今日是三月二十七日,到了五月二十六日,朕等你炼成的仙丹。”

“臣遵命!”

印度和尚走后,李世民舒心地伸了个懒腰,正想着该做些什么,侍从来报:

“中书令褚遂良在宫外候见。”

李世民听了,这才记起来,昨日是他令太子让褚遂良今日来见,忙说:“让他进来。”

这褚遂良,杭州钱唐人,字善登。褚遂良早年本是行医为业,因喜书法,长期苦练,遂融汇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自成一体。后得魏征推荐,李世民看过他的字又与其一席谈尔后对魏征说:“褚遂良书法古雅绝俗,瘦硬有余,令朕喜欢。他有一双书法鉴赏的慧眼,更令朕高兴。”于是留褚遂良在朝中,为侍书官,后升中书令。

见过李世民,褚遂良立即把目光停留在书案上展开的墨宝上,脸上露出欣喜的神色。

“爱卿看看,这是不是出自王羲之的手笔。”李世民轻轻地问他。

褚遂良认真地将墨宝看了一会,脸上欣喜之色全无,抬头望着李世民说:“这是赝品。”

李世民听他说得肯定,不原再问,只默然地看着这卷墨宝。褚遂良看出李世民还有疑虑,便将这卷墨宝拿起,对着大门,透过殿外射来的阳光,用手指指墨宝中的一个“小”字,又指指一个“波”字,说:

“陛下你看,这个‘小’字的点和‘波’字的捺中,都有一层比外层更黑的墨痕。王羲之的书法,从来是笔走龙蛇,超妙入神,绝不可能有这样的败笔。”

李世民听了,认真地看了又看,点头说:“爱卿对书法的鉴赏,真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皇上过奖了。”褚遂良谦虚地说。

李世民临终时,托咐辅佐太子的重臣中,褚遂良是其中之一。李世民过世后,褚遂良忠心辅佐太子,得到高宗的重用,不久却因反对高宗立媚娘为皇后,屡被贬职忧忧而亡,这是后话。

骊山石瓮谷东绣岭的山腹中,有一道幽美的瀑布,飞流直下的流泉,似一片飘逸的白绸,从高崖上悬挂下来。李世民很早就听说这瀑布,今日用过早餐,便带了徐妃,一路游玩到此,在一块青青的草坪上,远远地观看着,心也随着那瀑布,飘飘逸逸的。

“真美!”徐妃动情地说。

“是啊,朕的天下,美景、美物,还有美人,真是触目皆是。朕……”李世民感慨地说着,目光将徐贤妃罩住,突然转了话说:“快了,只要再过三天,朕就可以得到仙丹了。”

自从李世民不信国内的方士,再不服他们的丹药以来,在徐贤妃的劝告之下,李世民终于同意坚持服用御医陈良甫的药剂。几个月过去,病情已有大的改观,李世民比往日精神了许多,隔三差五的,还能亲自上朝理政。只是不知为什么,李世民的心里,还是十分地挂念印度和尚的仙药。昨日陈良甫来替李世民诊脉,又一次向徐妃保证,只要坚持服他的药,病一定可以痊愈。可是,李世民似乎越来越固执,他要做的事,谁也阻拦不了。徐妃此刻能做的,就是每日提醒李世民按时服陈良甫的药剂,让他快乐。听李世民又提起丹药,徐妃心里虽然着急,却只能附合他说:

“是啊,时间真快,过三天就到五月二十六号了。”

“亏你还说快,这些天,朕可是度日如年。”

“可是,陛下的身体,不是慢慢地、一天天地好起来了吗?”

李世民沉思着摇摇头,说:“朕不能慢,朕要快。这么大的国家,需要朕来管理;这么多的美景,需要朕来观赏;还有……”李世民不愿把心里想地都说出来,他抬起头,仰望着苍天,双手向天朝两旁展开,使劲地摇晃着,在心里说:“朕不能只是什么都拥有,而是要什么都能享受!朕不仅需要强健的身体,还需要长生不老,需要仙丹!”

徐贤妃爱怜地望着李世民,心里已经明白他在想什么,但又不能再说什么,她突然想起前不久看到的那颗树,便问:

“陛下,就在前面不远,有颗百年古树,要不要去看看?”

“百年古树,好,去看看。”

从瀑布向南转过三百余步,眼前便出现一株百年的冬青卫茅。李世民欣喜地望着它,但见这树冠幅虽然不大,形象却飘逸俊秀,就如仙人一般。

“真是世上稀有的珍品啊!”李世民如品画一般,喃喃自语。

徐贤妃见李世民对古树入迷,她抬头仰望天穹,嘴里喃喃地说:“愿苍天保护我大唐皇帝……”正说到这里,贤妃突然发现白茫茫的天际上,竟然有一颗闪亮的星星。

今日出门时,太阳似乎就很弱,在东边礼貌性的闪烁了一会,就不见了踪影,没想到,这大白天,竟然能看到天上的星星。这是一颗徐贤妃熟悉的星星。平日里,天刚亮时,她常会仰望苍穹,每每都会在东方地平线上看到这颗特别明亮的“星星”。徐贤妃知道,这是“启明星”,又叫“太白星”,通常在天亮前后出现。

“陛下,你看!”徐贤妃指着天际,呼唤李世民。

“这是怎么回事?”李世民看了,忧郁自言自语,脸上早没了原来的喜悦,冷冷地说了声:“回宫。”扭头就走。

回到宫里,李世民坐下,吩咐侍从传来李淳风,问他:

“先生可有什么天象易变之事要告诉朕。”

“臣仰天象,太白星多次在白昼出现,正要来禀告陛下。”李淳凤说。

“这事,朕已知晓,只不知这是怎样的兆头?”

“不好!”李淳风干脆地回答:“臣已多次占卜过,这是‘武王昌盛’之兆。”

“武王昌盛?”李世民目瞪李淳风一字一字地重复着。

“是的,臣不但占卜出武王昌盛之兆,还占卜出其人正为陛下所用,自今往后三十年,当王天下。”

“会有此事?”李世民心里一颤,宣来中书令褚遂良吩咐道:

“尔速速亲自安排查阅文武百官档案,找出所有武姓的官员的名单,交刑部尚书张亮办理。”

褚遂良听了,领旨谢恩。

翠微宫的夏日,高山流水、凉风习习、树木青翠、绿叶浓阴,比起长安皇宫,倒是更加让人惬意。李世民早早醒来,深吸着骊山特有的新鲜空气,感到自己很有些精神抖擞的味儿。他坐在床上,握紧拳头,弯起胳膊,看到自己的肌肉似乎还是原来那么健壮。

“才五十出头,应该是这样的。”李世民自言自语地说,看一眼身边徐妃一张桃花带露似的脸,想到昨晚的一番云雨之欢,不由在徐妃的脸上掐了一把。

徐贤妃趁势抓住李世民的手,坐了起来。见李世民在望着自己鲜嫩的酥胸,徐妃忙用双手罩住,然后取来衣衫穿上。

“看来,朕的身体,一天天在恢复。前一段时间与你做了之后,早晨就一定醒不来,可是现在……”

“恭祝陛下身体康健。”

“是的,朕要身体康健,还要长命百岁、长生不老。”李世民突然问徐妃:“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知道,五月二十六日,是丹药炼成的日子。”

“好,你能记得这么清楚,说明你关心朕。走,陪朕一道去取仙丹。”

李世民与徐妃走出寝宫时,天边的霞光已显出青绿色。初升的太阳,鲜红如血,转眼如火球般腾在空中。李世民此时心中充满了太美的憧憬,无遐注意这骊山清晨的美丽。来到炼丹楼时,那罗迩娑婆早已经在那儿迎接。按他的说法,这仙丹不能拿出炼丹楼,需在炼丹楼里吞食。

那罗迩娑婆将李世民迎至炼丹楼里,双手捧着一颗紫褐色的、鹌鹑蛋大小的丹丸,颇为得意地说:“仙丹已经炼成,现在正是时候,请陛下趁鲜服用。”

李世民以前服过国内方士炼的丹药,那一颗颗仅有黄豆般大小。这么大的丹丸,怎么服用得下去?那罗迩娑婆仿佛看透了李世民的心事,双手捧来一只大玉杯,说:

“这杯里是骊山上的百花之露,臣令人花了四十九天才采满这一杯,陛下把仙丹放进嘴里,再慢慢地喝这杯里的水,仙丹自然就吃进去了。”

李世民听了,按那罗迩娑婆的意思,果然服下了仙丹。回到寝宫,刚刚坐下,就感到腹中燥热,浑身不爽。即传来那罗迩娑婆,问他这是何故。那罗迩娑婆说:“仙丹非比其他的药物,之所以能有常药没有的药性,关键在一个‘炼’字。仙丹原在玄铁炉里炼,到了人的体内,再由人的身体来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强身健体、长生不老的目的。既然是要‘炼’,腹中燥热、浑身不爽,都是不可免的。”

李世民听了,默然无语,只好让那罗迩娑婆回去。待那和尚一走,李世民感到腹中燥热得更加利害,这样过了两个时辰,李世民已经是被折磨得淹淹一息。只是,神智一直都非常清醒。因为罗迩娑婆已经有言在先,李世民只好强忍着,既不让人去叫御医,也不让人去唤那罗迩娑婆来。直到下午,李世民实在支撑不住了,这才让人唤来长孙无忌与褚遂良等重臣,有气无力,断断续续地交待:

“朕死后,尔等一定要全力辅佐太子登基听政,今后唐王朝天下,非李氏家血脉,不容他人。”

长孙无忌与褚遂良等一一应承,跪地发誓:“谨遵李世民圣喻,若有违背,九族自灭。”

李世民微微地笑了,问褚遂良:“交刑部尚书张亮办的事,妥了吗?”

褚遂良告诉李世民,档案中武姓的官员有十七个,全部已经关进死牢,其中有一个,嫌疑特别大。这人名叫李君羡,职务是宫城“玄武门”的守将,官衔为“左武卫将军”,爵号称“武连县公”,籍贯是“武安县”人。他一个人从职务到籍贯占了四个“武”字,应该是最可疑的。

李世民听了,眼睛突然一亮,挣扎着说:“就是他了,传朕旨意,即刻斩于午门!”

“其他那十六个姓武的?”褚遂良问。

李世民已经昏迷,一会醒过来回答:“那十六个姓武的,都放了吧!”李世民说完,再一次昏迷过去。这一次他昏迷了很久,直到夕阳西下时才醒过来。他睁开双眼,看到太子一双已经红肿的眼睛,便微笑着对他说:

“记住朕的话,好好地依靠你的舅舅长孙无忌等人,别忘了去把李绩请回来。”

“儿臣一定照办。”太子哭泣着说。

“哭什么,朕说不定会突然好过来。”

“一定,一定,父皇一定会好过来。”

“对啦,那个四个‘武’字的人,斩了没有。”李世民突然问道。

“刚斩过,儿臣正要禀报。”

“这就好,这就好!朕放心了。还有一个人,你也去把她杀了。”说到这里,李世民突然感到腹中又躁热难耐,并且咳嗽起来,但他还是强撑着说出了这两个字:“媚娘!”

可惜,这时太子只顾不停地呼唤父皇,没能听到这两个字。咳嗽一阵之后,李世民七窍流血,中毒暴亡。这年,李世民刚满五十二岁,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长生药”毒死的皇帝。

武功文治、胸襟气度、功勋伟业,堪称千古一帝的李世民,为了长命,终于过早地失去自己的生命。他没有做到慎终如始,最后的荒唐可悲、愚蠢糊涂,令人吃惊。李世民病逝于翠微宫含风殿后,被葬于昭陵,谥号为“文皇帝”。

几天过去,六月一日,二十二岁的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他大赦天下,迎回李绩,平稳地做了三十二的年皇帝。因为当初在为父皇伤心,没有听到“媚娘”这两个字,李治登基后不仅没有杀媚娘,反让这个父皇的才人做了自己的皇后。最后,使得大唐江山有十五年是这个武姓的才人在做皇帝。这对皇帝家史来说,或许是件不好的大事;对于普通百姓,却象白菜和青菜一样,差不多的味道;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倒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既是对家族的皇权挑战,又是对男人统治的挑衅。

千古一帝李世民》_第四部_贞观之治_第二十二章_服丹西去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千古一帝李世民第四部_贞观之治_第二十二章_服丹西去

书籍
上一章
24/24
下一章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