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拉起控制栏,就会保存当前阅读位置。离开前记得先点下屏幕中间噢!

第八十三章 皇帝生意兴隆

豪族或名门出身者在中央为高官,以“清”自称;对被去势的宦官,以“浊”蔑视之。如此清浊之争,到后汉中期时愈演愈烈。厌恶“浊”而站在“清”的一边,是人之常情。但“清”派人士是否都是名副其实的清流人物,倒是值得怀疑的一件事情。同样,“浊”派中也有不少杰出人士。

后汉是个保守拘束的时代,在各方面都欠缺生趣。这是因为前汉为王莽所篡夺,为避免同样的事情再度发生,而极端以儒教为重的缘故。

想成为经纶天下的政治家,非具备高贵门阀出身之条件不可。才华不怎么重要,重要的是家世背景。

即使是旷世奇才,若想贡献国家社会,庶民身份是绝对办不到的。庶民想投入国政中枢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成为宦官。

宦官不是只有因罪被处宫刑的人而已。志愿接受去势手术而成为宦官的,也大有人在。

为想出人头地而牺牲男性机能,这类人的决心可谓悲壮至极!

由于得不到肉欲之欢乐,所以,宦官一般都被认为物欲非常强烈。这是以此作为精神发泄之对象的缘故吧?但精神之发泄并不以物欲为限——虽然是少之又少,有人却以潜心于学问或技艺来达到这个目的。

后汉时代,中国有了在世界文化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发明——纸。其发明者即为宦官蔡伦。

在那之前的文书,全都写在木简或竹简上。重要地图或文书,则利用丝帛书写,但由于丝帛非常昂贵,所以不能常用。

有一句话叫做“名留青史”。此处使用“青”字,就是指历史纪录写在去了皮的青竹竹简上。

这样的东西当然体积庞大。写在竹简上的全本《史记》,起码要使用三四辆牛车才能搬动。保管文书的仓库,竹简常堆积到屋脊,因此,形容书籍数量庞大,便有“汗牛充栋”之语。意思是说,充栋的书籍,连搬运的牛都流了满身大汗。

由于发明纸张,全本《史记》到了可以抱着走的地步,这是令人惊讶的一件事情。据传,蔡伦将自己发明的纸张呈献给和帝是元兴元年(公元105年)之事。

由蔡伦之例可见,宦官之中确实不乏具有才华之人。

伺候于皇帝身边,为皇帝处理私人杂务——这样的角色,一方面使他们极易得到皇帝的信赖。另一方面,对大臣得一本正经启口的事情,皇帝都可以轻松心情对宦官说,或者与之商量。

在独裁制度之下,皇帝的信赖是比任何事物都强大有力的后盾。宦官遂以皇帝之信赖为背景,开始掌握实权。

豪族名门出身的士大夫,当然为此不快。而宦官自然不会放走到手的实权。因为,这是攸关性命的事情。

“清流”派人士常常拉拢学生站在自己这边,大肆评论朝政,并且批评时人。人们为了避免受到恶评,便常以礼对待他们,方法包括请客、馈赠等。

这个时代的人物擢用,颇受这项“批评”之风的影响。科举制度化是后来的事情。当时的选考基准,除了靠批评外,可说别无他途。

有句话叫做“月旦”。

后汉末期,有一个叫许劭的人,于每月初一这一天,定期举行人物品评。由“元旦”这个词可知,“旦”指的是每月初一。后来,“月旦”这个字眼,便用来指“评论”而言。据说,人们对许劭的“月旦”极感兴趣,他的评论很快就传遍各地。准备在社会上创立一番事业的人,莫不对“月旦”极为关心。

拥有“评论”这项武器的士大夫,致力收编全国学生于自己的门下,并成长为巨大团体。指导这个团体的是郭泰、贾彪等人物,而他们则与同为豪族出身且成为中央大官的陈蕃、李膺等人有所勾结。

他们以“浊流”——即宦官——为攻击目标,乃当然之事。

如同清流有“评论”这项武器,浊流以“皇帝之信赖”作为依恃。

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清流以言论猛烈攻击宦官,对此,浊流当然没有乖乖挨打。他们正在伺机反击。

由于占卜师张成的儿子犯了杀人罪,司隶校尉李膺因而将其逮捕。当时刚巧发布恩赦令,理应将之赦免,但李膺却以“此人恶性重大,不可赦免”为由,把他处死。

占卜吉凶极准确的张成,颇多宦官朋友,因此他也曾经为皇帝占卜过。浊流逮住这个机会。

——李膺等人与太学士及诸郡学生有所勾结,有组织党团诽谤朝廷及紊乱风俗之事。最近更无视于圣上所颁布之恩赦令……

宦官遂如此向皇帝禀报。

“大胆叛徒……”

怒不可遏的桓帝,立即下令将李膺及其党徒二百余名逮捕,并且一律加上“三木”。三木是一并施加枷、手铐、脚镣三种刑具之谓。他们并在狱中受到拷问。

此时为李膺这批人求情的是皇后之父亲——窦武。外戚窦武在阶级上同为士大夫。

桓帝看在岳父的面子上,决定释放这批人,改为终身禁锢家中之处分。

桓帝于翌年去世。十二岁即位的刘宏尚年幼,因而由窦太后摄政。外戚窦武遂开始掌握实权。

窦武与自己曾经为之请命的李膺、陈蕃等清流派人士结合,为一举肃清浊流派而有所策划。

“浊流派巨魁乃曹节和王甫两人。他们从先帝时代就玩弄国家权柄,使海内陷于混乱。这两人非趁早诛杀不可!”

陈蕃如此主张。

“对,非一网打尽不可!”

窦武表示赞成。清流派何等憎恨浊流派,由此可见一斑。

该由士大夫占的位置,一个个被宦官抢去。为了夺回,唯有诉诸非常手段一途,因为此事与权力争夺和个人憎恨有关。

夺权斗争之非常手段一经决定后,得立即付诸施行。若经拖延,计划可能泄漏。结果,这项计划实行真的延后了。

杀尽宦官之事,说来容易,实际上非采取由皇帝下令执行的形式不可。也就是说,必须经过由大臣上奏、皇帝核可的手续。由于皇帝年幼,所以这个案子须由担任摄政的皇太后裁决。皇太后是窦武的女儿,照理这件事情应该没有问题才对。

而皇太后却以女人的立场,在核可之际有所犹豫。

她并不是以“悉数杀光,未免太可怜”的人道主义为出发点。

——一个宦官都没有,我们会感觉不便。所以,我希望只诛杀有罪之人……

皇太后说了这样的话。包括后宫女人及身边事宜在内,公私生活的一切杂务,全靠宦官打理。一个宦官都没有时,她们当然会诸事不便。

窦武为说服自己的女儿花了不少时间。

后来,计划果然泄漏!一个名叫朱瑀的宦官偶然看到尚未裁定的奏文。他当然吓了一大跳,因为奏文的内容是:“将宦官悉数杀死!”

此事非同小可。这是紧急事件!身为宦官者非全数团结起来不可。对方采取非常手段,我们就得以牙还牙。这个时候若不还手,等于坐以待毙啊!

对方意图唆使的是皇太后。

但皇太后只是摄政而已。皇帝虽然年幼,却也不是婴儿。遇紧急事态时,应有发下诏书之权力。

宦官遂举行一次大集合,歃血为盟。

长老曹节对灵帝奏道:“陈蕃、窦武之辈言奏皇太后,企图废皇上。此乃大逆之举!”

先代桓帝未有嗣子,旁系的灵帝承继皇统后,地位犹未见巩固。

——这名少年似乎欠缺当皇帝的资格。换一个人当皇帝如何?

如果有人做此主张,倒也不是太离谱的事情。与灵帝同样身份的皇亲,在皇族中多的是。

“该如何是好呢?”

少年皇帝露出了不安表情。坐在天子宝座是极其惬意的事。这样的权利怎么可以白白被剥夺呢?

“唯一的方法是发下诏书……”曹节答道。

宦官关闭宫殿所有的门,并且掌握禁卫军,把清流派一口气肃清了。

窦武自杀,陈蕃则遭逮捕被杀。分别被禁锢于各人居所的李膺等一百多人,也遭杀戮。

这就是所谓的“党锢之祸”,清浊之争结果是由宦官获胜。稍具实权的地位,几乎全为宦官所占。

“皇上今日得以保持至尊地位,完全是靠我们当时卖命效劳的结果!”

曹节、张让、赵忠等宦官头目,频频如此示恩于少年皇帝,因而得以完全左右朝廷。

实际上,灵帝这个少年也不成器。他是最适合被宦官操纵的皇帝。清流派企图废帝时,首先浮现在他脑海的是——“要是被废,朕将不能肆无忌惮地玩乐”这件事。

更年幼时,他最喜欢玩的是开店游戏。摆了用纸张或丝布做成的蔬菜、水果,他扮演起蔬菜店老板,对着奶妈或宫女喊道:“卖给你们特别便宜,快来买呀!”

玩乐当然需要花钱。为筹措这些费用,再三提高税金也不够花费。

“朕有一个好点子!”

最后,灵帝说出这句话来。

“什么好点子呢?税金已经提高到极限,若再增加,人民会因缴不起税金而逃跑的。逃跑的人自然会成为流寇,这会引起治安上的严重问题啊!”

张让以此警告皇上。

“不是要提高税金,而是要卖官职。”

“什么?官职!”

“是啊!不是有很多有钱人想得到官职吗?我们可以将官职卖给他们,榨取他们的钱啊!”灵帝说。

“我的天!这个小鬼脑筋不好,倒有鬼点子……”

张让心里如是想,表面上却装出惊讶表情道:

“这个点子很好。我们立刻讨论其可行性。”

检讨结果,决定在西邸设立“卖官店”。

——来买呀!快来买呀!

皇帝当然不可能如此亲自叫卖,这件事情乃着令由贴身宦官推动。

官职价格大约为每一石俸禄一万钱。也就是说,俸禄两千石的地方长官职,价格为两千万钱,六百石官职的售价则为六百万钱。

曹操的父亲曹嵩就是于此际以一亿钱价码购得太尉官职的。

灵帝为使生意兴隆,也同意人们以赊账方式买官。只是,赊账则以加倍价码计算。同时,为了轮转迅速,缩短所有官职的任期。

名誉欲望强烈的人,都争相购买朝廷官职,想赚钱的人则购买地方官官职,因为地方官可以向人民征收税金。以采取赊账方式、用六百万钱买俸禄三百石县长官职的人为例,这个人到任之后就大肆搜括民脂民膏。假定这个县必须缴纳中央的税额为两百万钱,他就搜刮一千万钱。其中的两百万钱向中央缴纳,而购买县长官职的价格六百万钱也可付清,还有两百万钱赚头。这样的生意不是挺不错吗?然而老百姓不堪重负,苦不堪言……

由于用钱买官的人任期短,所以税金催得很紧,简直是苛敛酷求。

财源滚滚而来,灵帝乐得合不拢嘴。

这一年,京师流传着一匹马生了人类婴儿的谣言。

有人说,流传怪诞谣言,就是世上即将大乱的前兆……

经历多年的战争,汉初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秦朝相比,至少下降了三分之一,政府控制的资源十分有限……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第二阶段的时候张骞派副手代他分别向西向南出访,最终抵达帕提亚和古印度)

班超代表汉章帝和窦固出使西域的目的是帮助那些小国家摆脱北匈奴的控制,继而重新树立汉朝在西域的威望

东汉最终大破北匈奴(自此,匈奴好战部族已无力与中原政权抗衡,遂西迁;从而日后导致古罗马帝国的彻底终结,他们的后裔在公元15世纪建立了赫赫有名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帝国的软肋·大汉王朝四百年》_第八十三章_皇帝生意兴隆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帝国的软肋·大汉王朝四百年第八十三章_皇帝生意兴隆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