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第十四章 柔然民族的辉煌与没落

从公元294年匈奴反叛开始,中国就进入了著名的“五胡十六国”时代。在西晋王朝残暴的门阀统治下,内迁的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起义,在长江以北的中原汉地建立了多个少数民族政权,代表正统的“晋朝”被迫迁移到了长江以南。这之后,先是北方“五胡”政权轮流坐庄,这个灭亡那个又起,你方唱罢我登场,唱到最后,由“五胡”中的鲜卑拓跋政权,最终建立北魏,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南方的“正统”晋朝,则相继被刘宋、萧齐、萧梁、陈朝取代,这段南北并立的时代,即历史上的南北朝。从最初的“五胡十六国”到“南北对峙”,再到最后由隋朝混同南北,统一华夏,这段历史的演进,恰恰印证了“分久必合”的规律。

这段“分久必合”的历史演进中,有一个历史盲点,长期以来为人所忽视。中国分裂时代,既然是以内迁的少数民族起义为开始的,那么当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纷纷逐鹿中原的时候,他们原本的栖息地——北方蒙古草原,又是由谁来统治呢?难道成了一片“真空”了吗?当然不是,当匈奴、鲜卑等原本的草原骄子纷纷南下,争夺中原的统治权时,广袤的蒙古草原上,有另一个民族拔地而起。无论中原地带由谁坐庄,他们始终是以一个统一的游牧民族政权的身份,与中原农业区继续对峙,延续着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业文明的和战剧本,甚至在一段时间里,这个政权比先前的匈奴还要强大,一次次给逐鹿中原的枭雄们以沉重的打击。在北方游牧民族的花名册上,这个如今知名度不高的政权,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却有一个极其响亮的名字——柔然。

中国历史资料里,柔然民族并不被重视,然而在西方人的记录中,柔然民族,是一个足够比肩成吉思汗的民族,他们在后来西迁欧洲,一路势如破竹,无论东欧还是西欧,都被他们打得落花流水,他们在欧洲建立了一个著名的政权——阿瓦尔政权。阿瓦尔骑兵的赫赫武功,是整个欧洲历史里重要的一环,欧洲人在记录的时候,经常补充一句:阿瓦尔人,来自遥远的中国。

那么,这个起于中国北方大草原,一度横行漠北的柔然民族,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模样呢?他们是如何强大起来的,最后又为什么销声匿迹了呢?

在中国历史的记录中,柔然有很多的名字。比如在北魏的史料里,他们曾经被称为“鬼方”、“凶奴”、“如如”等等,名字很多,身份却只有一个。五胡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政权北面最大的威胁。

柔然的起源,直到今天说法颇多。和柔然同时代的北魏名臣崔浩,认为柔然是当年鲜卑部落崛起时代的一支,和鲜卑人源出同宗,但是这个说法,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大部分史家的赞同。唐朝历史学家杜游认为,柔然是当年东胡的一支,也就是早年被匈奴奴役的北方少数民族部落。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历史书里,则把柔然说成是匈奴的“别种”,即匈奴政权中滞留在漠北的一支。但无论是哪一种说法,可以确定的是,这个民族在北方游牧民族中,是属于老资格的,历史非常悠久。当然,五胡十六国之前,他们只是草原的小角色,无论是匈奴、鲜卑、乌丸,都是拿他们当小跟班的。

柔然民族的崛起,是在五胡十六国战乱爆发之后,那场中原地区的大动乱,给了长期以来蛰伏的柔然民族,前所未有的崛起良机。大量的少数民族政权南下中原,北方草原一下子成了“山中无老虎”。而且这时候的柔然,也不再是弱小的“猴子”,就是在中原“五胡十六国”打成一锅粥的时候,一直默默无闻的柔然民族中出现了一个杰出的领袖——木骨闾。在柔然后人的眼中,甚至在现在居住于欧洲的阿瓦尔人眼里,木骨闾都是毫无疑问的“柔然之父”。他的起步与发家,与当时同时崛起的鲜卑拓跋家族,大有渊源。他在一次战斗中被鲜卑拓跋部俘虏,然后整整做了7年的奴隶。当时的鲜卑拓跋家族,是鲜卑民族中实力弱小的一支,那时候在中原争霸的鲜卑人,主要还是著名的“慕容鲜卑”部。之后的7年里,木骨闾生活在拓跋部,忍辱负重学习鲜卑民族先进的战争经验,终于找准机会成功脱逃。面对拓跋鲜卑的追杀,木骨闾聪明的集合部下,躲藏进了北方草原的大山之中,和擅长骑射的拓跋鲜卑打起了游击战,并且最终成功生存下来。那时候的木骨闾,面临的局势可以说特别凶险。当时他的部下只有几百人,随时都有全军覆没的可能,但大难不死的结果,就是后福来了。木骨闾率领数百部下,在阴山山脉坚持打游击,并且不断地招抚部众。那个时代,北方草原也为大量游牧民族内迁,原来的实力平衡被打破,整个草原战乱不断,先后有不少民族纷纷逃到阴山地区避难。当时的阴山地区虽然苦寒,但水草丰美适合游牧,成为许多民族避难的首选,木骨闾也就趁机招募各族,在当地扎下了根。表面上,他是投靠了当地最大的鹘突部落,但事实上阴山地面广大,鹘突部落鞭长莫及,只能任由他在当地肆意扩展。公元316年左右,木骨闾去世,他的儿子召集部下集会,将这一支部族命名为“柔然”,柔然民族的历史,从此正式开始。这时候的柔然,已经不再是木骨闾早期几百人打游击的惨淡光景,当时他们已经拥有了数万骑兵,俨然草原一方枭雄。而看看柔然民族的发迹道路,便可发现其和先前的匈奴有着惊人的相似。匈奴在中国战国时代的时候,一度遭到北方赵国、秦国的打击,不得不退守到阴山地区喘息。也正是在阴山地区,他们实力重新扩张,终于在秦汉时代卷土重来,一度成为整个北方草原的霸主,这时候的柔然民族,复制了匈奴先前的成功轨迹。

但是比起匈奴在阴山壮大之后的迅速东扩,这时候的柔然很识相。此时和他们颇有渊源的拓跋鲜卑部也处于扩张时期,对于阴山地区的柔然,拓跋鲜卑自然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但是柔然很聪明,他们主动向拓跋鲜卑求和,并且赠送贡品,确立了他们对于拓跋鲜卑的臣服地位。这时候的拓跋鲜卑,主要活动在中国北方的山西、陕西地区,和柔然遥遥相望,而山西陕西,终整个南北朝时代,都是中原政权与柔然作战的主战场。在得到与拓跋鲜卑暂时的和平之后,柔然继续发展,很快,实力上升的柔然,就开始了和拓跋鲜卑之间的“猫捉老鼠”游戏,趁着草青马肥的机会打劫中原地区。按照北魏开国名臣崔浩的叙述,柔然在冬天的时候,会老老实实地蛰伏在阴山地区,而当春秋季节,他们会成群结队,不断攻打北方汉地。而且这时候的柔然,机会比之前的匈奴好得多,北方这时候的主要矛盾,是与南方政权之间的战争以及相互之间的内战,对于北方的防御力不从心,柔然也因此大占便宜。到了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前秦的时候,柔然已经完全占有了水草丰美的河套草原地区,他们称霸北方草原的大势,已经不可扭转。

柔然这种迅速扩张,必然引发北方各国的不安,尤其是和他们相邻的拓跋鲜卑。公元391年,拓跋鲜卑的英主拓跋珪建立北魏之后,柔然和拓跋鲜卑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自然就玩不下去了。对柔然,拓跋珪就一个态度:往死里打!公元392年,拓跋鲜卑对柔然盘踞的河套草原地区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将河套草原完全控制在自己的手里,这就等于剪除了柔然对拓跋鲜卑的最大威胁。在初战告捷后,拓跋珪只是修缮了河套草原原有的长城,设立军镇,并没有乘胜追击,原因是这时候拓跋珪的主要精力还是在中原争霸上。因此,柔然虽然实力遭到重创,但并没有伤到元气,相反,丧失了河套草原的柔然,开始不断攻掠拓跋鲜卑,两家之间的战争造成了拓跋鲜卑立国早期的政治格局。因为对北方柔然的战争很漫长,所以在拓跋北魏的内部,早期北方军将拥有崇高的地位,而一直和拓跋鲜卑合作的北方汉族世家大族,也因此一直靠边站。著名的“六镇”,就是拓跋鲜卑从这个时期开始于北方设立的,当时是北方防御柔然进攻的主要屏障,最后却成为拓跋鲜卑灭亡的导火线——六镇起义。

柔然的存在,也影响到了拓跋鲜卑的另一个政策。对待其他北方少数民族的政策。五胡十六国时期,被灭亡国家的居民,特别是少数民族百姓,一般逃脱不了被屠杀的命运。因为柔然的存在,拓跋鲜卑确立了“以夷制夷”的国策,当时派到北方防御柔然的军队,虽然主体民族是鲜卑族,但随着中原地区战争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各民族战俘被派到了北方,用来防御柔然入侵。拓跋鲜卑此举,意在让这两路敌人相互消耗,自己坐收渔人之利,但未曾想到的是,最后的六镇起义里,拓跋鲜卑不得不和柔然民族合作,来镇压这些战俘。可以说,因为北方柔然民族的存在,中国北方各省的民族构成,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因为拓跋珪的逐鹿中原,柔然不但逃过了一劫,还找到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西进。在遭到拓跋鲜卑沉重打击之后,柔然暂时停止了对中原汉地的大规模军事行动,这时候柔然的首领社仑,选择了西进。柔然开始以阴山山脉为基地,持续向西拓展领土,他们收服了早期游牧在阴山山脉的铁勒各部落,将其划入柔然的治下,这样一来,柔然就有了生力军。尤其重要的是,当时的铁勒部落,是北方游牧民族里少有的以冶铁见长的部落,原来柔然民族作战,主要用皮甲和简陋的刀剑,这样一来鸟枪换炮了。而且这时候的柔然首领社仑,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人,在和北魏战争失败后,积极向中原学习各种军事经验,尤其是效仿北魏,成立了自己的重甲骑兵军团。当时还通过劫掠以及招募的方式,邀请了许多汉人来为他们效力,这些人里相当多都是工匠。整个柔然民族的军事素质和军事实力,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当他们再次出现在中原政权面前的时候,就不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了。

除了征服铁勒,柔然民族这时期的另一个收获,就是占有了仍然盘踞在草原的匈奴余部拔也部,这支匈奴余部,在历史上有个别称:最后的匈奴。他们是匈奴滞留在草原的最后一个部落,长期以来凭借着匈奴的威望,在草原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但是到了柔然崛起的时候,这支匈奴部落已经是外强中干,于是,在经过几场简单的战争之后,拔也部就集体向柔然民族投降。拔也部的投降,在当时的草原民族中,引起了强烈的震撼,之后草原各民族纷纷归附,柔然势力如日中天。当年放过柔然一马的拓跋珪,或许做梦也想不到,就是因为当初的手下留情,成就了柔然的崛起,草原民族的崛起,有时候恰恰是这样的规律:你给他一个机会,他就会迅速翻身。柔然如此,后来的突厥也如此,之后的蒙古和女真更是这样。

翻身的后果,就由北魏自己来承受了。这时候已经是公元5世纪的早期,北魏正在吞并群雄,完成着统一北方的大业,但是柔然也在不断给他们找麻烦,北魏的早期有很多次这样的情况。每当在中原的战争就要获得全胜,因为柔然的侵扰,使得他们功亏一篑,柔然,已经日益成为北魏头上的一把刀。到了公元402年,社仑自称可汗,正式建立了柔然汗国,这标志着柔然民族开始进入了全盛时期。建立汗国的柔然,不是自称可汗这么简单,当时的他们已经不再是游牧部落,已经建立了奴隶制度,而且他们效仿北魏,设立了军制与战阵,这种发迹的剧本,和之前的匈奴以及之后的蒙古也格外相似。这时候的柔然,其领土已经格外广大,向西他们控制了丝绸之路,迫使西域各国臣服,向东,他们的势力甚至扩张到了鸭绿江一带,社仑可汗自称拥有精骑50万,这个数字虽然带有水分,但以后来他们和北魏的战争来看,三四十万铁骑是绝对有的。

这样一个强大的政权,当然不会满足简单地占有中原,事实上柔然和北魏之间的关系,和后来蒙古与金朝之间的关系格外相似。北魏鲜卑,也是起源于东北黑土地的,在他们征战的早期,就和柔然民族关系密切,渊源颇多。然而观后来金朝的历史,金朝在占有了中原汉地之后,没有灭亡在世仇南宋的手中,相反却被早年的奴隶蒙古打得落花流水。而在公元5世纪的时候,柔然显然也打起了同样的算盘,而且他们完全有实现这一切的条件,和后来的成吉思汗一样,社仑可汗也采取了正确的外交政策:远交近攻。对于和北魏一直有世仇的前燕、后燕、北凉等政权,社仑可汗主动拉拢,双方不但互通有无,柔然更给中原各政权提供战马资助,帮助他们建立精锐骑兵,而对北魏,柔然民族的态度就一个:打!他们不断南下侵扰,攻打北魏的边镇,企图形成前后夹击之势,更重要的是,北魏所盘踞的山西北部地区,是后来著名的“幽云十六州”其中的一部分,这是自古以来中原政权抵御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入侵的主要屏障。如果北魏真的最后灭亡于柔然,那么柔然趁势南下,逐鹿中原,吞并整个中国北方,也就不是难事,以当时他们的实力,完全有能力把成吉思汗经做过的事情提前做一遍。

但这时候柔然的运气很不好,因为比起成吉思汗碰上了女真的衰弱时期,柔然面对的北魏,正处在勃勃的上升期。毕竟后来成吉思汗时代,北方中原汉地的金朝,已经经过了长期的和平时光,但这时候的北魏,却几乎是每天在打仗。他们的军队常年在战斗中锻炼,完全可以和北方游牧骑兵争锋,更为重要的是,这时期的北魏,几乎历代皇帝都是中国历史上不世出的彪悍人物。在柔然建立汗国不久,北魏就把都城迁到了山西平城,和后来明王朝“天子守边疆”一样,北魏也把都城放在了边陲上,意思很明确:必须要解决掉柔然的威胁。在柔然建立汗国的公元402年,一心要进行汉化改革的北魏一代英主拓跋珪,死在了新旧贵族之间的内斗之中,他的儿子拓跋嗣是个合格的守城之君,在位期间主要对柔然采取守势。柔然则一步步继续南扩,不断蚕食北魏的北方疆土,且拉拢北方其他政权一起对付北魏,这样的局面持续了整整15年。拓跋嗣33岁过世,他的儿子拓跋焘即位,即后来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魏太武帝,虽然后来“大名鼎鼎”,但是当时的拓跋焘,还只是一个13岁的小毛孩子。对柔然来说,这个消息当然利好,在拓跋焘登基的第一年,柔然就发动了大规模进攻,抢掠北魏边境人口数万,牲畜几十万头,给了拓跋焘一个下马威,但是柔然人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个他们看不上眼的小毛孩子,敲响了柔然走向衰落的丧钟。

拓跋焘在北魏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皇帝,就是在他的手里,结束了长期战乱的五胡十六国时代,重新统一了北方,南北朝双方对峙的大局,也在他的手里得以确立。如果纯以军事才能论,即使是南朝改朝换代,战功赫赫的马上帝王刘裕,恐怕都要让他三分。

但这一切柔然是不会知道的,相反,柔然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北魏少年天子在位,内部政权必然不稳,是对北魏进行军事打击的好时机。在这样的意识下,柔然每年对北魏的侵扰都在加剧。特别是在公元423年,当北魏与刘宋为了争夺河南地区,几十万人在中原杀得天昏地暗的时候,柔然突然出现在北魏的身后,导致北魏不得不在战场占优的局面下仓皇回军,丧失了重创南朝刘宋政权的大好机会。为了对付柔然的侵扰,早期的拓跋焘采取了守势,他在内蒙古五原地区修筑了一条长城,用来抵抗柔然的进犯。值得一提的是,对南朝汉人刘宋政权,柔然也采取了通好的政策,当时刘宋大臣王玄谟积极主张联合柔然,共同打击北魏,这样的剧本,也和后来南宋联合蒙古灭金很相似,但不同的是,柔然不是蒙古,北魏也不是金朝。

柔然的连续侵扰,激起了年少气盛的拓跋焘的恼怒,他多次把是否大举讨伐柔然提上议程,但是在当时,大部分的北魏贵族都被打出了“恐柔症”,甚至一些早年跟随拓跋珪征讨柔然的老将,也极力反对主动进攻柔然。其中的原因,一是此时柔然已经不是拓跋珪时代的小部落,他们实力强大,在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军人眼里,绝非轻易可以战胜的;二是当时北魏朝臣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征服汉地上,对经济落后的北魏来说,占领荒芜的漠北草原是没有意义的,南下汉地,占领富庶的江南,才是诸多鲜卑贵族的首选。在举朝的一片反对声中,当时拓跋焘的老师——汉族大臣崔浩,坚决主张对柔然动武。崔浩认定柔然是北魏统一天下的最大障碍,不战胜柔然,国家统一和政权稳定都无从谈起,为了激起北魏朝臣的死战之心,崔浩甚至用了“激将法”,他在朝堂上大呼,鲜卑也是从草原上来的,难道英勇的鲜卑骑兵还会惧怕柔然吗?崔浩的坚决,终于激起了拓跋焘的决战之心。柔然的噩梦,也就因此来了。

拓跋焘发动的最大规模对柔然的讨伐,发生在公元429年,这是一场对柔然民族的命运,乃至对整个中国北方的格局,都影响深远的一次远征。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拓跋焘发动远征之前,南朝刘宋政权正集结大军,摆出大举进攻北魏的架势。当时朝臣非常紧张,纷纷指责崔浩误国,连拓跋焘的乳母保太后都劝说拓跋焘改变主意,关键时刻还是崔浩作出判断,这次刘宋政权只不过是虚张声势。这次远征拓跋焘一口气动用了30万大军,朝中的重臣也大多随行,御驾亲征决心非常大。战争从是年的夏天打响,柔然果然被打得大溃,当时漠北草原“东西三千里,南北五千里”,全是倒毙的柔然军队的尸体,拓跋焘一路追杀,打到了柔然的老窝——阴山山脉地区。

柔然这次之所以溃败,主要是对北魏的打击准备不足,虽然在这之前,北魏就集结军队,大张旗鼓讨伐,但是柔然人并没在意。因为在拓跋焘之前,历代的北魏皇帝即使北进,也绝对不会深入,柔然人在得知北魏进攻的时候,已经主动放弃了漠南地区,退却到了漠北,企图用坚壁清野的战术,让北魏的这次进攻劳而无功。但是他们显然低估了拓跋焘的决心,拓跋焘是中国历史上不世出的军事奇才,征战生涯里最擅长做的事情,就是把人力发挥到最大。虽然此时北魏没有西汉那样的物资储备,但一来鲜卑骑兵本身就起于草原,对于草原的气候适应能力非常强,其刻苦耐劳程度原本就不在柔然骑兵之下,二者拓跋焘本人也异常坚决。一路之上,鲜卑军队断粮了,不断有大臣劝说拓跋焘撤退,但是拓跋焘红了眼,凡是敢劝阻他撤退的大臣,不管是大官小官,皇亲国戚,统统被他就地正法了,在没有粮食的时候,北魏军队甚至宰杀战马来充做军粮。全军上下杀红了眼往北冲,在捕捉到柔然军队主力后,拓跋焘使诈,他并没有贸然发动对柔然的进攻,而是命令全军隐蔽,趁黑夜突然发动袭击,结果猝不及防的柔然军队,就这样被打得大溃。

重创柔然之后,拓跋焘一路追杀,沿着柔然逃亡的路线追击,非要把柔然赶尽杀绝,一直打到了阿尔泰山东南地区,这是柔然民族最困难的时刻。当时的柔然可汗社仑因为战败外加气愤,身染重病,他的身边就剩下了几千残兵败将,面前是北魏几十万大军压阵,只要北魏对阿尔泰山再打一次进攻,整个柔然民族就会全军覆没。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向果断的魏太武帝拓跋焘却犹豫了,当时北魏南边还有刘宋的威胁,虽然之前崔浩力劝,但拓跋焘到底担心刘宋会趁火打劫,索性在抵达阿尔泰山山脉后见好就收,草草搜索了一番之后就撤退了,柔然民族也就因此“大难不死”。后来,拓跋焘从逃散来的战俘口中得知,其实此时柔然民族就剩下最后一口气了,后悔不迭,这最后一口气,到底还是被柔然给喘过来了。

虽然大难不死,但拓跋焘的这次打击,让柔然元气大伤。在公元443年和449年,拓跋焘又发动了两次对柔然的大规模进攻。在领教了拓跋焘的厉害之后,柔然开始学乖了,不再进行硬碰硬的抵抗,重新开始了运动战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而且发挥游牧骑兵机动能性强的优势,在拓跋焘行军的路上不断骚扰,转移拓跋焘的视线。这两次北征,拓跋焘虽然都获得了胜利,可始终没有捕捉到柔然军队的主力。事实证明此时的鲜卑民族已经成为了农耕民族,农耕民族如果想彻底击败一个游牧民族,必须要趁着其实力尚强的时候,最大限度地一网打尽,否则一旦对手化整为零,就不好对付了。拓跋焘对付柔然是如此,后来的明朝对付鞑靼也是如此。拓跋鲜卑彻底消灭柔然的最好机会,在第一次北征的时候功亏一篑,之后就更难了。结果,柔然虽然遭到打击,但并没有完全被消灭。晚年的拓跋焘,在第三次北征之后,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他停止了大规模对北方的征讨,转而继续完善六镇的军事建制,设立更多的城防,用来抵抗柔然的骚扰。这时期的柔然,也学乖了,不再和拓跋鲜卑为敌,重新恢复了对拓跋鲜卑的朝贡。

柔然和北魏力量对比的再次变化,是从拓跋焘过世之后开始的。

拓跋焘于公元452年过世,他一生虽然武功赫赫,但是文治太差,在他去世前,北魏的内外矛盾已经不断,他之后即位的魏文成帝和魏文献帝,都是守成之君,开始偃武修文,并且进行了有限度的汉化改革。北魏对于柔然,从拓跋焘时代的攻势,转为守势,期间虽然有小规模的冲突,但是没有大规模的战争。而且魏文成帝开始,允许北方边民与柔然民族进行贸易,中原的农产品开始源源不断输入到柔然地区,先进的农耕文化也传入了,根据有关史料的记载,这时期的柔然,已经开始出现了城池和农村。

而和早年柔然民族的发家历史一样,在南下汉地受阻之后,柔然再次对西部进行扩张。在此之前,西域地区的诸侯国已经臣服柔然,随着柔然兵败于北魏,这些西域国家们也开始翻脸,不再受柔然的管了,因此从魏太武帝拓跋焘之后,柔然军事的主要重点,一度放在了打击西域上。公元460年,柔然吞并了高昌,然后又进犯于阗,这两个国家在当时,都是拓跋焘之后北魏在西域的铁杆小弟,更是丝绸之路的主要枢纽。在柔然大兵杀到的时候,这两个国家都相继向北魏求救,但这个时期的北魏正在“守成”,无力进行大规模的远征,因此选择了坐视,结果,于阗和高昌相继被柔然所吞并。北魏的这种不作为,也让西域国家寒心,大部分西域国家,因此再次投靠了柔然。

但是北魏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坐视西域国家沦陷的行为,最后会让他们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因为强大起来的柔然,是不会忘记北魏这个世仇的。公元470年,沉浸了近30年的北魏与柔然的战争风云再起,就在这一年,柔然大举进攻北魏在河西走廊的门户敦煌。此举简直是要卡断北魏的脖子,当时的敦煌不但是北魏防御河西走廊的重镇,更是丝绸之路进入中原的门户,北魏财政收入的大头,就是来自丝绸之路的贸易收入,敦煌告急,意味着北魏两代君主的“守成”,从此再也守不下去了。之后北魏连续9次发动了对柔然的讨伐战争,打击的主要对象,就是柔然的“漠北王庭”。事实证明,在北魏鲜卑骑兵面前,柔然依然不是对手,仅公元472年北魏的北伐,一次就斩首柔然5万多人,眼见北魏不好惹,柔然再度服软。不过柔然运气很好,这时候北魏的皇帝不是别人,而是后来开启了汉化改革的魏孝文帝拓跋宏,在战争问题上,魏孝文帝素来的主张就是“兵者凶器也”。对待柔然,魏孝文帝也很笃信儒家圣人们的言论,认为只要把他们远远地赶走就可以了,不必非要赶尽杀绝。这时候柔然的首领是玉成可汗,他也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主动提出要与北魏和亲,结果双方一拍即合。公元475年,北魏和柔然正式媾和,北魏以公主嫁给柔然可汗,双方结成了儿女亲家。对柔然有利的是,之后紧接着开始的魏孝文帝改革中,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原先的山西平城,迁到了河南洛阳,这也就意味着从此以后,北魏的发展重点转移到了南方,而北方的柔然,已经不再是北魏的重点打击目标。因此,柔然在这段他们最困难的时期,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这时期柔然的麻烦也不少。公元487年,柔然民族内部发生大规模的反叛事件,铁勒阿弗洛部率10万多人西迁,建立了高车国政权,宣布脱离柔然的统治,从此之后,柔然与西域再次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实力大大受损。如果不是因为与北魏的和亲,这时候的柔然,很有可能会被北魏彻底灭掉。不过也正因为这时期柔然内乱,北方边境暂时没有战争,进入了难得的和平时期,魏孝文帝这才大胆地把原先15万用来防御柔然的精锐迁到中原,作为以后征讨南朝以及汉化改革的本钱。而滞留在北方六镇的北魏军队,也因此失去了价值,地位日益衰落,联系到后来北魏的六镇叛乱,可以说这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连锁反应。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期,是柔然历史上衰落的一段时期,他们的部落纷纷反叛,实力日益缩小,眼看朝不保夕。而这时候的北魏,已经进入了他们的黄金时期,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使北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起来,实力日益膨胀,经济日益繁荣,进入了北魏历史上的一段盛世。此消彼长之后,柔然民族迎来了短暂的复兴,正是这段短暂的复兴,把他们的老对手拓跋鲜卑,送入了灭亡的不归路。

柔然民族的再次复兴,发生在公元6世纪早期,复兴之前,却是整个柔然民族力量的一次触底。公元520年,柔然再次发生了分裂,柔然可汗阿那环被其兄长推翻,投靠了北魏,北魏把他安置在了六镇以北的河套草原地区。本来打算得很好,这样可以“以夷制夷”,但是这位阿那环金麟岂是池中物,给点阳光就灿烂,安定下来没多久,就怀了觊觎之心,这时候的北魏内部矛盾严重,贫富差距日大,已经到了政权的末期了。阿那环也因此扩充实力,默默地等待机会。这机会他最终还是等来了——北方六镇起义。

从公元522年开始,盘踞河套草原的阿那环,不断地收罗部下,扩展势力,而且和北魏撕破脸,他不断发兵骚扰北魏六镇边境,掳掠人口,对他的这种背信弃义,北魏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快阿那环就拥有了超过30万大军的兵力,几乎恢复了柔然民族鼎盛时期的规模,值得一提的是,这时候的阿那环,其部下主体虽然是柔然人,但是也掺杂了许多鲜卑人和高车人,主要都是北魏六镇的逃兵。震撼北魏的六镇大起义爆发,在“攘外必先安内”的思路下,北魏只能对阿那环忍让,不断给他好处,让他进攻六镇起义军。起初阿那环采取观望政策,对交战双方都采取平衡手段,但很快他就发现,六镇起义不会成功,帮助北魏反而可以让自己得到很多好处。于是阿那环出手了,他向六镇起义军发动进攻,帮助北魏政府军镇压了六镇起义,事后作为酬谢,北魏将原本属于他们的漠南领土送给了阿那环。这时候的阿那环,虽然没有恢复到柔然鼎盛时期的实力,但也拥有了长城以北的整个漠南领土,已经是草原的一派枭雄,打了100多年柔然的北魏做梦也想不到,就在自己王朝的晚期,柔然民族最终还是复兴了,虽然只是回光返照的复兴。

阿那环反弹之后,好事也接着来了,六镇起义被镇压后,北魏内部的动乱并没有结束,又出现了尔朱荣的专权,北魏也因为这场内乱,分裂成了东西魏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当时相互攻杀,为了能够压倒对方,无论是东魏的实际统治者高欢,还是西魏的实际统治者宇文泰,都争相讨好阿那环,阿那环也就周旋在这两个政权之间,多年来收尽了好处。但是阿那环这个人和柔然其他的统治者不同,他因为长期和北魏相处,深感到汉文化的好处,因此有样学样,也开始进行汉化改革,以他对身边部将的话说,他最崇拜的人,竟然是引领整个鲜卑民族汉化改革的魏孝文帝拓跋宏。之后的阿那环,在漠北草原也做起了同样的事情,他最信任的大臣,就是从汉地前来投奔他的汉族人淳于秦。这个淳于秦是个足智多谋的人,包括当年的镇压六镇起义等军事行动,他都曾从旁出谋划策。在东西魏国对峙的时代,淳于秦帮助阿那环进行了各种改革,当时的柔然内部,已经建立了类似封建王朝式的朝廷,仿照北魏官职分封官员,而且还有了农田,他治下的漠南草原沃野千里。按照现代许多农业学家的说法,阿那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农耕技术大规模在内蒙古草原推广的少数民族可汗。与此同时,阿那环也继续了他祖先“远交近攻”的政策,开始与南朝政权恢复了联系,和萧齐与梁朝往来不断,企图联合南朝一起夹击北方,然后共同瓜分北方土地。但这时候的南朝皇帝,大多数都是短视之人,虽然对于阿那环的示好非常欢迎,但说到联合出兵,却犹豫了。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柔然和南朝之间隔着北魏,他们是怎么通好的呢?事实上,柔然开辟了一条新的到南朝的线路,即从西域出发,进入四川地区,再进入江南,这条线路对于整个世界历史都有深远的影响。我们说过,南北朝时代,北朝政权把持了整个丝绸之路,南朝政权的外贸一度只能通过海路,但是从此开始,南朝也可以通过丝绸之路输出物品,打破了北朝的贸易垄断。这一点无论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还是南朝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原本贫困的四川地区,一下子成了国际贸易大省。按照梁朝有关公文里的记载,当时的四川益州,已经成了“胡商云集”的地方。对于中国历史的改变,柔然确实有自己的贡献。

但是柔然民族自己也没有想到,最后终结他们命运的,并非是和他们一直打仗的北魏,而是自己内部的奴隶——突厥。在阿那环时期,突厥日益强大,并且爆发了反对柔然民族的起义,从公元540年开始,柔然重新陷入到了内战之中,阿那环也死在了对突厥的战争中。这标志着柔然在经过短暂的复兴之后,再次转入了衰落,这次衰落的速度奇快,而且不可扭转。到了公元555年,柔然在东魏和突厥的联合打击下灭亡,其可汗邓叔子逃到了西魏,西魏一开始接纳了他们,但是在突厥的军事压力下,最后不得不交出邓叔子一干人。强大一时的柔然帝国,就这么灭亡了,然而还有一支柔然人,在突厥的打击下逃了出来,并经过西域逃到中亚地区,在那里收罗部族后,开始了悲壮的西征,之后他们出现在欧洲大陆,成为震动欧洲历史的阿瓦尔人。他们经过高加索山进入了欧洲,先痛打了欧洲著名的日耳曼部落,然后在匈牙利地区建立了阿瓦尔帝国。他们还痛击了东罗马帝国,一度占领东罗马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一直到公元9世纪,他们才被欧洲著名的查理大帝击败。一个中国北方跑出来的小部族,却在欧洲掀起了大风浪,在古代世界里,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不容青史尽成灰·三国两晋南北朝卷》_第十四章_柔然民族的辉煌与没落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不容青史尽成灰·三国两晋南北朝卷第十四章_柔然民族的辉煌与没落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