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第二十三章 南朝“最弱王朝”——陈朝

如果要给魏晋南北朝出现过的所有政权搞个评选的话,不管评什么,总会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相信有一项评选,基本是没有异议的——评选魏晋南北朝中国最弱的南方政权。几乎每一个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会把手里的票投给一个王朝——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朝。

表面看来,这个结果是很有道理的,在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政权里,陈朝是最后一个王朝,它的国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国力最弱,之前的宋、齐、梁三朝,虽然也都属偏安,但总算还有几次荡气回肠的北伐,轮到陈朝统治的时代,基本就是被动挨打了。别说收复河山,不让人家跨过长江来收你,就算阿弥陀佛了。到了王朝的末世,又出了一个中国历史上“青史留名”的亡国之君陈后主。此君的所作所为,基本算是后世李后主,宋徽宗之流“模范先驱”。国破家亡的命运,它最后也没躲过去,而且比前面的宋、齐、梁三朝都亡得惨,人家的亡国都是改朝换代,最惨也不过是丢点国土,轮到陈朝,大好的河山全让北方打包全收了。公元588年,取代北周自立的隋文帝大举北征,一举攻灭偏安南方的南陈政权,中国自西晋末年300年分裂后,终于重归一统。在这个历史性的时代里,陈朝末帝君主陈叔宝及其君臣们,更以其荒淫的表现,自毁长城的做派,为中国的统一大业,做出了“特殊贡献”。

如此王朝,不说最弱,似乎是说不过去的。

但当我们翻开煌煌史册,我们却又惊讶地看到了另一个陈朝:它的开国皇帝陈武帝陈霸先,在之后的几千年里,一直为历代英雄敬仰,就连开创贞观盛世,平生自视甚高的唐太宗李世民,也赞颂他“中兴江南,荡跌乱世,不世之功”。后来同样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里,有志收复北方河山的仁人志士们,也同样视他为偶像。按照一般王朝的剧本,但凡王朝灭亡,其帝王也大多“人走茶凉”,会慢慢地随时间被人遗忘,可是陈朝为数不多的几代皇帝里,陈武帝,陈宣帝,陈文帝等人,却在民间被敬仰为神。中国南方老百姓为他们修建的祠堂宗庙,不但未因陈朝的灭亡而消失,相反终整个中国封建时代香火不绝。这份殊荣,别说是北朝诸如高欢、宇文泰们这些“英主”享受不到,就是盛唐的“仁君”们也很难比拟。最弱的陈朝,虽然灭亡得干脆利落,却成了中国老百姓们一种特殊的纪念。

这个在正史中最弱,亡得最惨,却赞誉颇多,纪念颇重的陈朝,究竟是怎样一个模样?无论是英雄辈出,还是积贫积弱,陈朝的一个事实,却是后来史家所公认的:比起之前的宋、齐、梁三朝来,陈朝的建国,面对的是一片烂摊子。陈朝的开国皇帝,是南朝四位开国皇帝里最不容易的。

比一比陈朝之前的三个南方政权,这个事实就很清楚了。刘宋开国的时候,虽然建立在荡平东晋晚期内乱的基础上,但持续的农民暴动,打击的多是当地世家大族,军阀的叛乱多属窝里斗,且持续时间较短。虽然大批世家大族在暴乱里覆灭,但国家的人口和经济受伤害并不大,整个南方经济还处勃勃上升之势。所以,才有了刘宋建国早期横扫北方的威猛与“元嘉之治”的繁荣中兴。刘宋与萧齐两个政权,全因晚期末帝的昏庸暴虐而亡国,夺权的萧齐与萧梁,全是凭着发动兵变,经过小规模的流血冲突,即完成了政权的平稳过渡,国民经济在此期间也并未受损,萧齐的开国皇帝萧道成,以及萧梁的开国皇帝萧衍,都好比是继承了前人巨额财产的暴发户。可轮到陈朝建国,暴发户肯定是做不成了。陈朝建国之前,中国江南经历了一场自晋室南渡以来最惨烈的暴乱——侯景之乱。梁武帝晚年,错纳北朝叛将侯景投降,此人野心勃勃,借梁朝宗室内斗机会发动叛乱。此时梁朝,虽然表面承平,但内部矛盾深重,宗室诸王的明争暗斗,外加遭世家大族压制的寒门想翻身,巨大的贫富差距,早在民间埋下了怒火。侯景一乱,等于是点燃了一个火药桶。“爆炸”的结果,不但是承平近半世纪的梁朝终于覆灭,而且占据江南的侯景,全无政治远略,他带来的北方骄兵悍将们,只知杀戮破坏。繁荣的江南大地,一下子赤地千里。这样的局面,无疑是“最危险的时候”。

就在这“最危险的时候”,陈朝,建国了。

说陈朝的建国,无疑要说到陈朝的开国皇帝陈武帝陈霸先,在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里,陈霸先的成就貌似不大,但后世许多功业远远超越他的英主们,包括那些完成一统天下伟业的帝王,皆奉他为楷模。而观他一生的做为,得此尊崇,是毫不过分的。

和之前宋、齐、梁的三代开国皇帝一样,陈霸先同样是寒门出身,比起刘裕、萧道成、萧衍这三位“寒门”,他的称帝之路,更不容易。他之后的建国之路,也更艰辛。

说陈霸先的家世,往上一直追溯,直到东汉,才出了一个做官的——太丘县令陈寔。陈霸先出生在浙江长兴县,他出生的时候,他的家族在当地已有十代,已然是当地大户,但在门阀当道的南北朝,其身份依旧“寒”得可以。寒门出身的陈霸先,自然难获太多机会,以其家族身份,至多只能得到些“小公务员”的职务。陈霸先起先做过当地的里司(《水浒传》里晁盖做过的工作),还做过管油库的小吏。他本人也是个低调扎实的人,平时话不多,每一样工作都干得兢兢业业,在当地是个出了名的老实人。就算是门阀当道的年头,老实人也不吃亏,工作成绩突出的陈霸先,虽然没有被提拔起来,却得到了一个很有前途的工作,给梁武帝的侄子萧映当传令兵。萧映是当时梁朝宗室里的青年才俊,爵位是“新喻侯”。给这样的人打杂,对于当时的“寒门”来说,算是“攀了高枝”。老实做人的陈霸先,很快得到了萧映的赏识,后来萧映调任广州刺史,陈霸先跟随赴任,官升中直兵参军,成了手握兵马的武将。混到这一步,在当时的寒门里,是很不容易的。

可去了广州才知道,得到这个官不容易,当这个官更不容易。当时的广州不像现在这般繁华,那时候还属蛮荒之地,当地各民族杂居,暴乱冲突极多,典型的“老少边穷”。对陈霸先来说,这却是一个机会。有仗打,才能有功劳拿,和平年代一辈子碰不到的功劳,在广州期间全碰到了。跟随萧映到广东后的陈霸先,先受命平息了当地几场小规模的暴乱冲突。他还很低调,比如别人打仗,都是尽可能地多杀人、多立功,换到他,却是能不打就不打。无论是当地的士兵造反,还是各族部落起事,他都坚持“和为贵”,能说服教育就说服教育,能解决问题就解决问题,他公正处理当地乡民的各种纠纷,不搞歧视,经常兵不血刃化解冲突。对一些生产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他还主动派兵兴修水利,发放稻种,在当地搞起了“扶贫”。这使他快在当地百姓中有了威望。后来他统帅广东兵马北上勤王,挽救危局。两广各族百姓一呼百应,群起声援,其“群众基础”,就是这时候起打下来的。

民望日高的同时,陈霸先的官运也好得很,在广东的这些年里,他很少争功,每次立了功,大多都把功劳分给有世家大族背景的同僚。如此又干活又低调的好干部,萧映自然喜欢,官位也节节攀升。先做西江都护,后来又成了高要太守。到了公元544年,广州爆发兵乱,将萧映包围在城中,消息传出后,两广各地驻军阳奉阴违,谁都不敢出头救援。堂堂广州刺史萧映,成了“光杆司令”,缩在广州府衙里等死。就在这关键时刻,陈霸先来了,他以3000劣势兵力,出其不意地发起进攻,成功打垮了广州叛军。救了连遗书都写好的萧映。在最危险的时间,出现在最危险的地点,担当最危险的责任,解决最危险的问题,这是陈霸先人生里的第一次,也是他一辈子都在做的事。

广州解围后,感激陈霸先的萧映,在奏折里大赞了陈霸先的功劳。远在建康拜佛的梁武帝,也第一次知道了广东还有这样一位老实人。两广平乱的捷报送到后,梁武帝特意派画师到岭南,画下陈霸先的画像带回建康。此事后不久,陈霸先的老领导萧映染病身亡。陈霸先闻讯后大为悲痛,悲痛完了,就主动要求护送萧映的灵柩回故里。此后他不辞劳苦,从广州一路护送萧映尸骸回建康。如此忠诚,也引得梁朝上下嗟叹不已。此时的陈霸先,已经是整个南朝出了名的老实人。

此后,陈霸先获得了他人生里的一个重要职务交州司马。南北朝时期的交州,主要是今天的广西地区,这个职务,相当于当地的总司令。寒门出身的陈霸先,也就成为了梁朝晚期的一个封疆大吏。这次任命让他拥有了一支精锐的军队和归他管辖的地盘。但天上没有白扔的馅饼,如果说两广是南朝的“老少边穷”,那么交州就是这里最穷最乱的地方。陈霸先到任后当地就发生了叛乱,从公元545年开始,陈霸先一直忙着在当地平叛,一直到公元548年,在他“和为贵”的方式下,当地的叛乱终于全数平息,他后来打天下的两大部将周文育和杜僧明,也是这时期招降来的。可也就是在这一年,北方却发生了大暴乱,梁武帝招降的北齐叛将侯景悍然起兵造反,江南大地陷入一片战火中。

暴乱消息传来后,陈霸先依然很老实,他首先想的就是北上勤王。可这时候的梁朝树倒猢狲散,两广当地掌握兵权的军阀们,个个都拥兵观望,甚至还有人图谋自立,将两广地区分裂出南朝版图。最老实的陈霸先和他们比起来,实力弱得多。但陈霸先不惧,他先派人联络梁朝湘东王萧逸,取得了朝廷的“北伐授权”。在萧逸的支持下,陈霸先打败了图谋割据自立的广州刺史元景通,逼他自杀。而后又或打或拉,以广东韶关为基地平定四方,各路阻挠北伐的军阀们被他相继平灭。之所以这么顺利,除了陈霸先本人的才略,以及朝廷授予的“讨伐叛逆”的权限外,更多的,是凭了陈霸先本人的“群众基础”。凭多年来在两广积攒下的威望,他的军队所到之处,百姓纷纷归附,甚至敌对军阀内部,也有军队倒戈投诚。到公元551年,陈霸先终于平定了两广各地的反对势力。此时的江南大地,已经成了乱兵肆虐的人间地狱。侯景杀死梁武帝,攻克建康后,立梁朝宗室萧纲为傀儡皇帝,自任丞相把持大权,但他毫无建国之意,只是放纵乱兵在江南大肆掳掠屠杀。而后他南下攻掠浙江等地,打败各地的勤王军队,一路屠城无数,甚至掳掠江南人口贩卖到北方。整个江南大地已经一片战乱,繁华的江南文明,已然到了摧毁殆尽的边缘。

在梁朝各路宗室军阀,经过一次次劳而无功的“勤王”和丢盔卸甲的兵败后,真正的拯救者来了——陈霸先。

公元551年,陈霸先集中3万两广军队,誓师北进。他的军队主要由世居在两广的客家汉人组成,常年跟随他南征北战,是富有作战经验的精锐部队。远在江南的侯景越发嚣张,连傀儡皇帝萧纲也被他杀死,他自己称帝,改国号为“汉”。公元552年正月,陈霸先从江西南昌东进,路上与另一路勤王大军王僧辩部会师。陈霸先把自己从广东带来的粮食全数分给了缺粮的王僧辩部,两军团结一致,势如破竹,经过3个月苦战,终于兵临侯景的老窝——建康城下。决战打响了,侯景集中了自己精锐数万骑兵发动反扑,这是一支长久以来横扫南北的精锐骑兵,各路勤王军皆不敢战,但陈霸先敢,当下命令广东军结阵硬顶,惨烈的战斗从早晨打到下午,陈霸先先后8次击退侯景的反扑,将侯景死死地摁在建康城下,骄横的侯景终于崩溃了。最后侯景决死一搏,带着800亲兵向陈霸先猛冲,被两广兵的弩箭尽数射成了刺猬。侯景本人拼死捡回来一条命,之后侯景逃到松江,被当地梁朝军队杀死。这场毁灭了强大一时的梁朝,荼毒江南大地数年的侯景之乱,至此彻底平灭。

侯景之乱平定后,名义上的“勤王军”统帅萧逸即位,史称梁元帝,居功至伟的陈霸先奉命镇守江苏镇江。但南朝的危机并未过去,先是北方的西魏与北齐两大政权趁火打劫,纷纷吞并梁朝国土。尤其是公元554年,西魏突袭江陵,不但大肆劫掠,更杀掉了梁元帝萧逸。虽然不久后被击退,但梁朝的最高权力,一下子又真空了。身为统军大将,陈霸先与老战友王僧辩商定,立梁武帝九子萧方智为帝。但这时候,另一个北朝政权北齐又来趁火打劫了。北齐送回了早年被其拘押的梁朝宗室萧渊明,并要求梁朝立其为帝,其算盘昭然若揭。立这样一个受自己摆布的傀儡皇帝,得到南朝大地,自然如探囊取物。

这样的算盘,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对南朝意味着什么。且不说萧渊明是个拿北齐当干爹的傀儡废物。就说这个北齐,此时正是著名的暴君高洋在位,他治下的北齐百姓,早就苦不堪言,由他来完成“统一大业”,等待南朝百姓的,必然是一场数倍于侯景之乱的兵灾。此时执掌大权的是王僧辩,陈霸先只是个二号人物,他坚决主张立萧渊明为帝。整个南朝的命运,也就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上,听王僧辩的,就要接回一个傀儡皇帝,最后大家一起做亡国奴。不听王僧辩的,那就只能造反了。

国家命运面前,老实了一辈子的陈霸先,这次终于不老实了:兵变!奇袭建康,杀王僧辩父子,废黜萧渊明,重立萧方智为帝,整个过程做得干净利索,陈霸先独掌大权,已然是第一权臣。这一来,产生了轮番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王僧辩的部将杜龛率北齐军入侵,强敌压境下,陈霸先巧使谈判计,打打停停,然后瓜步一战,众将同仇敌忾,大破北齐精锐部队,北齐数万人被杀,十数名大将败死,陈霸先终于打退了最强大的对手。然后是广东萧勃、长沙王琳,在经过了一系列讨伐以后,江南终于归于平静了。

公元557年,陈霸先废黜萧方智,登基称帝,建立陈朝。自登基之后,兢兢业业,外抗强敌,内整民力,大量的广东兵民迁移到江南地区,补充人口,恢复生产,比起魏晋南北朝以来大多数南方政权的帝王,力量最弱的他,却是一个很有收复北方理想的人,早在平定侯景之乱时,他就曾欲出兵江陵,收复失地。称帝之后,他也一直把统一大业当做目标,他以“正统”自居,经常叮嘱臣下“勿忘北方山河”。他在位的时间不长,公元559年,征战一生的陈霸先与世长辞了。但是这却是南朝政权最关键的两年,正是在这两年里,赤地千里的江南大地经济得到恢复,实力得到增强,抗击了北齐政权一次次南下入侵。“最危险的时候”,是陈霸先带着南朝军民一起走过来的。

陈霸先过世后,他的事业并没有因为他的离开而终止,此后相继登基的陈文帝和陈宣帝,都是陈朝历史上的英主。这段时期,也是南北朝晚期又一个难得的“中兴”:文宣中兴。

继陈霸先过世后登基的,是他的侄儿陈蒨,当时的爵位是“临川王”,和他的叔叔陈霸先一样,他的登基,一样是临危受命。

陈霸先过世时,陈朝的内外局势依然非常凶险。当时陈霸先的儿子陈昌在和西魏的战斗中被俘,一直被扣押在长安。为了抵御北朝的军事威胁,陈朝的大将也大多拥兵在外,一旦“接班人”悬而不决,兵变外加敌人入侵,都是很可能发生的。所以陈霸先死的时候,陈朝秘不发丧,密令临川王陈蒨入京,在侯安都、蔡景力等重臣的推举下登基。当时的情况是,陈霸先的遗孀章皇后不同意侄子接班,陈蒨本人也觉得资历不够,几番推辞。大将侯安都急了,当场抄家伙面见章皇后,逼着章皇后下了懿旨。“赶鸭子上架”下,陈蒨最终迅速登基,这就是陈朝历史上的第二个皇帝陈文帝。这个侯安都是陈霸先的亲信部将,侯景作乱时代开始跟随陈霸先,多年以来立功无数,他绝不是有勇无谋的粗鲁之辈,相反很有政治眼光。王僧辩欲迎立萧渊明时,也是他力劝陈霸先起事,才坚定了陈霸先的决心。否则,也就没有后来的陈朝了,这一次他拥立陈蒨,同样因为他有眼光:在陈家的宗室中,陈蒨是唯一一个有能力继承陈霸先大业的人,从平定两广开始,陈蒨就是陈霸先的得力助手,多年南征北战见过大阵仗,既有政治经验也有谋略,这也是百废待兴的陈朝,唯一需要的皇帝。

事实证明陈朝臣将们的选择没有错,陈蒨登基后,主要工作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他继续陈霸先时代的移民政策,迁移两广人口到江南,同时实行屯田,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江南的人口和经济,在他在位期间继续发展起来。对外战争方面,陈蒨也不含糊。陈霸先时代没有彻底剿灭的军阀王琳,趁陈蒨新登基再次起事,反被陈蒨在芜湖一通猛打,全军覆没。公元561年,他又打败了北齐的南征大军,大涨了陈朝的国威。

陈蒨在位的时候,也遇到了他叔叔陈霸先遇到的问题。这时候另一个北朝政权西魏使坏,故意在陈蒨登基后放回了被其扣押的陈霸先亲子陈昌,企图挑拨陈朝内斗。陈昌也很配合,在回陈朝的路上,就写信大骂堂兄陈蒨“夺位”,起初陈蒨几度安抚,一路上又送礼又封侯,但陈昌就是不买账。关键时刻陈蒨很会“装”,故意当着侯安都等重臣的面长吁短叹,假装说要把皇位“禅让”给陈昌,自己找地方养老。百官们哪肯答应,当下万众一心:干掉这个不知好歹的陈昌。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受陈蒨的指使,大将侯安都假意“护送”陈昌回建康,路上发动突袭,把陈昌五花大绑扔进长江里喂鱼。初登基的陈蒨小施手段,就除掉了这个帝位的最大威胁,事后他更会装,先假装宣告全国,说陈昌路上“溺水身亡”,接着大办丧事,痛哭流涕,好一派兄弟情深的模样。接着他又“厚道”了一把,不惜割让了大片江淮国土,从西魏手里赎回了同样被扣押的亲弟弟陈顼。但“厚道”的陈蒨,最后却没有放过对他登基有大功的侯安都,当然这也是侯安都自己惹的祸。在平定王琳之后,侯安都成了陈朝的“征南大将军”,俨然朝廷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他也越发不拿陈蒨当干部,总觉得这个新君软弱可欺。不但自己招揽了许多文臣武将,甚至在陈蒨整顿吏治的时候顶风作案,包庇和自己有瓜葛的贪官污吏。有一次陈蒨在宫中举行宴会,侯安都喝高了,竟然躺在陈蒨的御座上高声呼喝,“政治影响”坏到了极点,如此嚣张跋扈的人物,当然不能不除。对侯安都,陈蒨也很隐忍,每次侯安都嚣张,陈蒨都好言抚慰,摆出“仁至义尽”的模样来,公元563年,陈蒨假装召侯安都全家入宫赴宴,席间酒过三巡,突然翻脸宣布侯安都罪状,把他全家当场逮捕。之后侯安都被“赐死”,但家族并未被株连,陈朝最大的权臣,就这样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被除掉了。

纵观陈蒨在位的表现,主要“套路”就是先示弱,装无能,趁对手麻痹的时候,突然致命一击,可谓心计深重。凭其心计,他除掉了与他争位的堂兄陈昌,杀掉对他有拥立大功的侯安都,击败了北齐的进攻,剿灭了王琳的叛乱。同时他也很会“立牌坊”,比如他曾下诏全国节俭,立法打击权贵奢靡,惩办贪官污吏,他自己也恭行节俭,缩减开支,并且友爱自己的宗室兄弟,不惜割国土换亲弟弟。这一切的结果,就是他在位时期,陈朝日益强盛,经济日益复苏,百姓安居乐业。虽然后世对他的行为褒贬不一,但他确实是一位振兴社稷的好皇帝。

公元566年,44岁的陈蒨驾崩,其子陈伯宗即位,3年前他杀侯安都的恶果,在这时也遭到了报应。侯安都虽然跋扈,但对陈朝却忠心耿耿,并无反叛之心。何况他的存在,本身就是牵制陈朝宗室的力量,他的死让陈朝政权一下子失去平衡。侯安都死后,陈蒨最信用的人就是他的弟弟陈顼。在临终前还遗命陈顼辅政。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生前忠心耿耿的好弟弟陈顼,会在他死后反咬一口。陈伯宗登基后,执掌大权的陈顼,很快开始排除异己,以“太傅”的名义把持大权,在除掉尚书仆射列仲举、中书舍人刘师知等政敌后,他从此独断专行,把陈伯宗彻底架空,并最终在公元570年废黜陈伯宗,自立为帝,这就是历史上的陈宣帝。

陈顼的篡位,从封建伦理纲常上说,自然是“不齿”的,但事实证明,他是一个远强于其侄的好皇帝。他在位时期的陈朝,也到达了政权的“黄金时期”。他在位的“文治”方面,对先前的陈武帝、陈文帝可谓“萧规曹随”,继续进行恢复生产的工作,在江南发展农业,两广产量比较高的新稻种,也在这时候被大量引入到江南,他还修缮了因战乱而损毁的江南各处水利工程,使当地农业大进。此外他还多次勒令世家大族释放奴婢,给那些恢复了自由身的奴婢们划分土地,增加国家的自耕农数量,陈朝的经济实力,也在这时候大幅度增长。

在军事方面,陈顼这时期的对外“武功”,也是陈朝的顶点。他也确实赶上了难得的好时候,这时候陈朝北面的北齐,正是荒唐天子高炜在位时期,此人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君,残忍好杀不说,整日耽于淫乐不理国事,先前强大一时的北齐,实力已经迅速衰弱。而一直进行汉化改革的西魏,此时已经被宇文家族的北周所取代,此时的北周政权,正忙着“平稳过渡”,一时无力南进,这时候正是陈朝对外扩张的最好时候。

陈顼也抓住了这个机会,公元573年,陈朝由大将吴明彻统军,发动了意在收复淮河流域失地的淮南之战,战斗进行得出奇顺利,陈军势如破竹,连续攻克江苏六合、安徽合县等多个失地。尤其是在江苏六合之战中,陈朝猛将萧摩柯击败了北魏猛将长孙宏略,斩杀其麾下精锐10多万人,这支军队是北齐最精锐的“六镇骑兵”,经此一败,北齐元气已然大伤。这时候的北齐,已经是其王朝的末期,常年倒行逆施,早激得国内反抗连连,无论是底层的百姓还是山东、河北的世家大族,都已经发动过多次反抗北齐高家王朝的暴动。外部方面,强大起来的北周连续在北齐的西线进攻,并和陈朝约定“中分天下”。到了公元573年十月,陈朝在寿阳之战中击败了北齐主力军队,一举攻克寿阳,并且俘虏了常年和陈朝作对的梁朝叛将王琳。至此,整个淮南之战里,陈朝已经攻克北齐数十座城市,斩杀北齐精锐部队十几万人,可谓大获全胜,淮河以南的领土,尽数落在了陈朝手里。

陈朝的这次淮南之战,看似开疆拓土无数,其实在战略上却犯了大错。淮南告捷后,陈朝许多大臣,包括尽知北齐虚实的前线将领吴明彻、萧摩柯等人,都主张乘胜追击,抢在北周之前灭亡北齐。这时候的北齐,实力衰弱不说,政治上更是众叛亲离,陈朝进军顺利,也和北齐统治区百姓的支持分不开。但陈顼无远略,之前南朝历次北伐,在初战告捷后往往会遭到失败,所以陈顼这次决定见好就收,他在整个淮南收复后随即下令停止进兵,在淮南驻军防御,失去了抢先攻灭北齐的最好机会。结果,北齐西面的邻居北周,趁机对北齐发动了猛攻。彼时在位的北周武帝一举拿下北齐,完成了中国北方的统一。这时候的陈顼,才突然间回过味来,开始想着统一北方了。可灭掉北齐后的北周,已经在力量上形成了对陈朝的绝对优势,公元577年,陈顼派吴明彻再次出兵,攻打北周控制的彭城,这次却碰上了硬茬子,先前连战连捷的陈军被打得大溃,吴明彻本人以及4万多人被俘,陈军生还者只有几千人。之后北周乘胜追击,先前陈朝将士辛辛苦苦收复的淮南失地,一股脑全被北周夺了去。如果不是北周武帝的英年早逝,陈朝的亡国,只怕是提前了。

北周武帝的死,让陈朝躲过了一次灭顶之灾,此后的北周陷入到宗室内斗中,并最终由杨坚建立的隋朝取而代之。陈宣帝于公元582年过世。他在位的14年,是陈朝国家安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的14年,虽有淮南之地的得而复失,对北周的大败,但历代史家依然把他在位的这段时代叫做“中兴”。可陈朝灭亡的祸根,也是他在位时候种下的。这个时期,是整个南北朝命运的一个十字路口,在北齐衰弱的情况下,如果南陈政权能够抓住机遇,夺取北齐的领土甚至抢先灭亡北齐,那么尚且能够形成对北周的抗衡,但陈顼关键时刻的“见好就收”,等于帮了北周的忙,北朝政权对南朝的绝对优势就此形成。北方统一南方的大势,也就不可逆转。

陈宣帝陈顼的去世,意味着著名的“文宣中兴”的结束。南陈的“被统一”,已经是一个时间问题,陈顼长子陈叔宝的即位,更把这个“被统一”的时间表提前了。

客观上说,在陈顼去世后,即使即位的是一个有为英主,陈朝的灭亡也已经不可挽回。这时候的隋朝,已经拥有了整个中国北方外加中国西南的领土,所谓“正统”的陈朝,只是偏安东南一隅,四面都被包围。而且之前的几个朝代,南朝政权对抗北朝的最大依靠,就是其经济优势,即用富庶的经济,来抵消北朝政权的军事优势。但陈朝时期,虽然南方经济经过几代经营大大恢复,可是这时候的北方,在宇文家族全盘汉化改革后,经济恢复的速度非常迅速,经济总量和战争支持能力,早就压过了南朝,汉人杨坚的登基夺权,更消弭了南北方的民族界限。陈叔宝登基后陈朝的迅速腐化,也让陈朝失去了人心。这时候的隋朝,在杨坚的经营下,政治上日益清明,经济上大行均田制,大批南方农民更纷纷逃亡北方。陈朝的灭亡,已经是大势所趋,加上陈叔宝自己瞎搞,更是回天乏力。

陈叔宝这个人,历史上叫陈后主,是出了名的昏君。有关他的恶行,比如宠信后妃,不理朝政,奢靡腐化,排斥忠良,各类史家都有记录,但他最大的错误,却是“忘战必亡”。在陈朝如此严峻的国防形势下,陈叔宝却大行文治,重文轻武,此时陈朝士族阶层正走向崩溃,寒门大臣纷纷崛起,陈叔宝信用的,只是其中一种人——文人。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每天和一帮文人、美人吟诗弄月。同时他大反历代陈朝皇帝的“勤俭”之风,大兴土木,奢侈享乐,陈朝上行下效,整个国家行政体系迅速腐化下去。要奢侈就要钱,他之前的陈朝,本来是以赋税低著称的,到了他这时候,却是挖地三尺搜刮。比如在收税上,原本有免税特权的军人,这时候却“不问士庶”一律交税。陈朝之前保持的强大军力,全赖国家对军队的“政策优惠”,这样一来,大批军队纷纷叛逃,陈朝的“柱石”一下子就垮了。赋税的横征暴敛,更让大批百姓北渡。隋朝统一中国,早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到了公元588年,“东风”到了,隋文帝下令南征,列举了陈后主20条罪状,然后以50万大军发动全面进攻。整个战斗几乎兵不血刃,隋军迅速渡过长江拿下建康,陈后主带着妃子躲到井里,被隋朝士兵搜了出来。这是公元589年二月的事,中国在经历了近400年分裂之后,从此重归一统。

“被统一”的陈朝,也因为这最后的不光彩,素来为史家所轻视。其实从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陈朝也同样有重要意义。陈朝时期,南中国的割据军阀势力被一一扫平,尤其是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本身就发家于岭南,所以陈朝时代,对两广乃至中国南海诸岛的经营,都深深影响到了后世。以陈朝时期的海南岛为例,这时期是汉人大规模南渡,开发海南岛的高峰期。这一切,都把隋朝统一国家的条件,提前预备下来了。另一个被忽略的,就是陈朝灭亡后的中国GDP,隋朝统一中国后,中国的人口第一次突破了900万户,而联系到陈朝数代帝王在恢复经济上的努力,这个“军功章”,着实应有陈朝一半。

不容青史尽成灰·三国两晋南北朝卷》_第二十三章_南朝“最弱王朝”——陈朝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不容青史尽成灰·三国两晋南北朝卷第二十三章_南朝“最弱王朝”——陈朝

书籍
上一章
23/23
下一章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