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八、屏风疑云揭秘

一天之计在于晨,意思应该是早上睡回笼觉的感觉最舒服,雷涛闭着眼睛按下枕边闹钟上的暂停键,伸手掖了掖腰间的被子,懒洋洋地翻身伏在柔软的枕头上。昨晚新换的枕巾残留着衣物柔顺剂的余味,还有睡前擦上的跌打药的气息。他不想睁开眼睛,回味着半梦半醒之间慵懒无力的美妙,直到闹钟第三次响起,才小心翼翼地伸了半个懒腰,揉一揉身上的伤处和视线尚未清晰的眼睛,撑着床垫坐起来。

用冷水洗了脸,雷涛换上干净衣服下了楼,一路走到小区物业门口,看见昨天那辆SUV的车主夫妇叉着腰、梗着脖子朝站在大门里的工作人员破口大骂,数落小区的安保设施陈旧,监控探头坏了好几个,害得他损失惨重,捎带着把警方的祖宗几代也一一骂过。争执声引来办公室里几个愤愤不平的居委会阿姨,战局很快便有了惊人的逆转。中年男人在阿姨们的凌厉攻势和丰富语汇下,很快就只有招架之功,没有了还口之力,败走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本想今天去把车开回来的雷涛听了那些不堪入耳的脏字改了主意,哼着小曲溜达出了小区,在街边的馄饨店里吃了早餐,拿出手机打开叫车软件约了一辆出租车。

二十分钟后,他下车走进西三环附近的一栋写字楼,乘电梯上了十二楼。走出电梯间,雷涛便看见了大门上用篆体书写的“麒霖阁”三个字。这里是祁向君的工作室。因为和大家约好今天一起研究翡翠屏风,找出祁雪明留下的线索和证据,他给所有工作人员放了假。

走进大门,穿过开放式的办公区,最里面便是祁向君的办公室。这是一个套间,外间大约二十平方米,摆着办公桌、书柜和会客用的沙发、茶几;里间是一个小工作间,房间中央有实验台,四周的桌子和柜子里摆着不少仪器和工具。祁向君已经把实验台收拾干净,摆好了放屏风用的木架。先雷涛一步到来的滕一鸣坐在外间的沙发上,欣赏一本玉器作品图册。

“我说老祁,这个貔貅把玩件你卖了没?”滕一鸣和雷涛打过招呼,指着一张图片问祁向君,“没卖给我留着啊,价钱好商量。不过咱这交情你不给我打折也说不过去,是吧。”

“哪个貔貅?”祁向君给雷涛倒了一杯刚沏好的铁观音,探头看滕一鸣手里的图片,“呃……那不是貔貅,是辟邪。”

“哦,瞧我这眼神。”滕一鸣不好意思地低头喝水。

“很多人都会搞混。”祁向君坐下来,“古时候这种神兽分独角和双角的,独角的叫天禄,双角的叫辟邪。不过现在的辟邪一般都是独角的造型。传说辟邪头似马,张口露齿,身体臃肿有双翼,能带来祥瑞。至于貔貅,现在更受欢迎,因为传说它能吞万物而从不泻,能带来财富。你要喜欢貔貅把件或者摆件,后面有几个不错的。”

“嗯,我想弄个貔貅。”滕一鸣继续翻看图册,“什么都没有钱实在。咦,这坠子的种水不错,是茄子?”

“对啊,这个适合送老人。”祁向君说,“茄子又瘦又长,与长寿谐音。类似的还有后面这个挂牌,牡丹、猫和蝴蝶,意思是富贵耄耋。你要想讨个财源滚滚的彩头么……可以选貔貅,象征生意红红火火的辣椒也行。”

“辣椒送朋友合适吧。”滕一鸣说,“君子之‘椒’啊。”

“选择造型和图案,不管是花鸟鱼虫还是神仙瑞兽肯定都得有讲究。”祁向君说,“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啊。但是因为地域不同,文化、口音不同,有时候解释也不一样。比如玉米就有‘子孙满堂’‘包你发财’‘岁岁平安’和‘金玉满堂’各种寓意。要我说,都是图个吉利,看自己怎么理解了。”

“包你发财、金玉满堂,嗯嗯,这个有意思。”滕一鸣问,“你这儿有玉米的雕件吗?我搞一个回去摆在店里。”

“玉米的没有,但有这个金鱼摆件。”祁向君把画册往后翻了几页,“金鱼加上莲花和莲蓬,有金玉满堂、连年有余和金玉良缘三重意思。而且这个雕件用料好,雕工也好,金鱼和花朵的造型都很饱满,色彩丰富——以白、绿、黄三色为主还略带一点紫,摆在家里或者店里都合适。”

“好,好,就是它了。帮我配个红木的底座,要贵气一些的。”

“没问题呀,明天我让人给你送店里去。”

“你这财迷脑袋该去看大夫了。”雷涛调侃滕一鸣。

“我本想送你一个莲藕挂坠。”滕一鸣瞪他,“替你招招桃花,早得佳偶。哼,还是算了,免得好心没好报!”

“这事咱俩谁也别挤对谁。”雷涛回击,“你还是先替自己踅摸桃花吧。”

门外传来大门开关的声音和脚步声,他们停止了拌嘴。祁向君出去迎客,不久引着双手提着小皮箱、肩上挎着公文包的秦思伟进门。雷涛见到他一个人进来,不免有些奇怪,放眼四下搜寻那个熟悉的影子。

“想到这里可能没有咖啡,她去街对面那家咖啡馆买一杯。”秦思伟看透了雷涛的心思。他走进工作间,戴上手套打开皮箱,把翡翠屏风拿出来,和祁向君一起按照背面的图案排好顺序,摆在木架上。雷涛和滕一鸣也上前帮忙。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大家会听到各种抱怨。”秦思伟接过滕一鸣递上的茶水,“咖啡豆的品种不好,烘焙技术不到家,调配比例没掌握好,水放得太多或者太少……”

“其实这咖啡唯一的优点是——它是热的。”黎希颖不知道什么时候进了屋。她把一个外带纸杯放在一旁,微微歪头看着秦思伟脸上的狼狈和其他人表情中的落井下石。

“我们开始吧。”雷涛忍着想笑的冲动打开实验台上的射灯。

翡翠屏风在强光的照射下质地看起来更加晶莹,原本很淡的绿色和紫色被映衬得清晰了不少,色彩也显得鲜艳了许多。果然在灯下看翡翠和在自然光下看是完全不同的感觉,视觉上的档次明显提升了不止一级。

四块屏风拼在一起,四幅风格类似但看不出是否连贯的画面,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雷涛拿起放大镜贴近了观察,画中人物虽然没有刻画出容貌表情,但从服饰的线条和他们的姿势以及周围的松柏、竹林、溪水、亭台来看,这些人肯定是古时的人物。

所以这套屏风或许是某一个或者某四个典故。雷涛觉得应该是后者,因为每块屏风上人物数量不同,场景也有差异。只是,古时候的典故太多,屏风的图形上没有任何提示,如果全靠猜,再猜上十年怕是也不会有任何结果。大家围着屏风看了一会儿,都站直了身子不说话,看来谁都没摸到门道,参不破其中的奥妙。

“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个故事。”滕一鸣双手撑着实验台,“这么多人……看着倒像是饮酒作乐之类的。但这能说明什么?”

“这块玉牌我看了整整九年。”祁向君摸了摸一直在自己手中的玉牌,“这些年我翻了不少古籍,请教了很多专家,但一直没搞清这幅图说的是哪朝哪代哪几个人的故事。没办法,线索太少,完全没有头绪。”

“古代一群人饮酒作乐的典故太多了。”雷涛发愁,“祁老先生当年没给过你什么提示?”

“没有。”祁向君摇头,“即便有我也没听懂,总之是没印象。”他问秦思伟怎么看。

“你们都是行家。你们看不出所以然,我更是没戏。”秦思伟伸手又摸了摸几块屏风,想说什么,但犹豫一下没说出来。

“没关系,你说说看嘛。”雷涛鼓励他,“我们几个经常接触翡翠,很容易产生思维定式。你是外行不假,但没准你能看到一些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再说,你是警察,没准能看出一些我们注意不到的细节。”他抬头看向站在实验台另一侧的黎希颖,“希颖,你脑子最好使,你能想到什么?”

“我只是觉得,祁老留线索不会浮于表面。”黎希颖把射灯头拉近翡翠屏风,拿起一块放在光源的上面。光线透过屏风,可以模糊地看到玉质内部的纹路和很多日常光线下看不到的瑕疵。

“没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嘛。”滕一鸣说。

“这屏风看起来为什么油腻腻的?”秦思伟嘟囔了一句,“希颖也喜欢戴翡翠,但她的首饰都是那种很透亮的玻璃光泽。这套屏风么……可能我形容得不对,但就是一种油滑的感觉。是因为翡翠的档次不同吗?”

“天然的翡翠是有玻璃光泽的。”祁向君说,“当然屏风的地子透明度不够,颜色不浓,自然没有高档首饰那样漂亮。这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屏风上打了一层蜡,蜡层有些厚,于是会有油润的感觉。”

“说起来真是这样。”雷涛干脆脱下手套摸了摸屏风,“蜡打得很厚啊。是梅东元近期给它们做过保养?”

“我觉得不是。”滕一鸣用指甲小心地划了划屏风的边缘,“这蜡层老化得挺厉害,有些地方开始发白了。嗯,秦队长不提我还没太在意,这屏风上的蜡是比一般的玉器厚不少。”他又轻轻抠了抠祁向君保管的那一块,“这块也是一样。老祁,是你打的蜡?”

“它到了我手里以后就没有再打过蜡。”祁向君说,“我不敢动它,生怕破坏了什么原有的东西。梅……东元应该也是和我一样的思维方式。”他不愿意再称梅东元为老师,但还不习惯直呼其名,“我跟你们说过。玉牌会在我的手中,是因为我叔叔让我把它送去清洗然后打蜡。他说他会给玉器师傅打电话提具体要求,我不清楚这蜡层的厚度是不是他的要求。你们觉得有什么问题吗?”

“说不好……”雷涛踌躇,“不如我们先把蜡层去掉吧。这么厚,蜡质又老化了,有些地方显得脏兮兮的,可能会盖住一些细节。”

“那得费点工夫了,因为除掉蜡层之后还得清洗和重新抛光。”祁向君把屏风从木架上拿下来,换上塑胶手套,戴上口罩,打开旁边的一个柜子。

滕一鸣主动提出帮忙,祁向君求之不得。其他人插不上手,干脆退出工作室,到外间的沙发上稍事休息。

一开始就不顺利,让雷涛感到双手在空中乱抓一般的无力,心静不下来。他从祁向君的书柜里抽了两本介绍古代书画的著作,随手翻了翻但根本看不进去。祁雪明对侄子说,一切都在屏风里。这句话颇为耐人寻味。雷涛一直觉得,图案可能是关键,因为如无必要,祁雪明不会耗时耗力地雕刻出那样复杂的图形。但现在想一想,或许那只是障眼法,因为祁雪明不管留下什么线索,都必须防备被同为大行家且博闻强识的梅东元看出破绽。

梅东元和他是几十年的朋友,十分熟悉他的性格、爱好和手艺上的特点,所以祁雪明必须另辟蹊径,在老朋友想不到的地方下手。那会是什么呢?屏风里……刚才黎希颖已经用透射光照过屏风,虽然因为蜡层的缘故有些地方比较模糊,但他们都没看出什么不妥。他泄气想,也许真是自己想歪了。

坐在沙发另一边的黎希颖和秦思伟打开电脑在网络上搜索资料,查看石蜡和玉器上蜡的各种文献。两个人的肩膀自然地靠在一起,不知为何勾起雷涛心底的一丝苦涩。有些人、有些事,一旦擦肩而过就永远不会再和你有交集,但错过和遇见一样,来去不由人。有些时候,不是不想把握机会,只是踮起脚尖也够不到那根希望的稻草,或者不敢去承受可能惨痛的代价。所以有些错过是身不由己,有些其实是自己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就得接受它的结果,只不过洒脱地挥挥手是太高的境界,说着容易做着难。

“这些资料千篇一律,都没什么用。”秦思伟流露出些许失望。

“可能是咱们跑偏了。”雷涛语带懊丧,“梅东元琢磨了九年都没结果,不太可能让我们一招制胜。”

“没关系,换个思路慢慢来。”秦思伟反过来安慰他,“我们破案时走弯路是常事。”

“我倒觉得思路没错。”黎希颖合上电脑,“上蜡太厚不仅画蛇添足,也影响了屏风的美感,祁雪明不可能犯这样的错误,只能解释是故意为之。为什么?”

“你问我,我问谁?”雷涛摇头,“想不出来。”

“那咱们换个角度。”秦思伟问,“石蜡太厚的翡翠,在检验时有没有什么特殊的现象?”

“这个么……”雷涛思索,“石蜡的厚度可以从红外线的吸收峰值看出来,厚度不同峰值不同。还有就是在紫外线下可能有明显的荧光。嗯,以前的B货翡翠之所以可以用紫外线检验就是因为填充的树脂或者石蜡很厚,对紫外线……对啊,紫外线!”他拔腿跑进工作间,问祁向君有没有紫外线灯。

“在这里。”祁向君摘下手套,从抽屉里找出一支紫外线手电筒。

“你要干啥?”正在用软布擦拭一块屏风的滕一鸣问,“我们这刚搞定一块牌子。”

“我用紫外线检查过玉牌。”祁向君说,“很强的蓝绿色荧光反应,但是情理之中嘛。其他的就没看出什么了。”

“但是现在把蜡层去掉,不会有那么强的荧光了。”雷涛关上灯。祁向君找出几副护目镜分给大家。

雷涛用紫外线照射翡翠屏风的正反两面,微弱的蓝绿色荧光已经很难用肉眼分辨,只是图案的一些沟壑处仍有残留。但是他反复扫了几遍,预想中的效果却并没有出现。难道真的是搞错了?他长叹一声把手电筒扔在桌上,转身想去开灯被黎希颖拽了回来。

“还没检查完。”她捡起手电筒,一手把玉牌立在桌上用电筒照射它的上部边缘,然后俯身检查侧面。光斑在玉牌左侧边缘靠下的部位停住了。大家靠近观察,看见四个微弱的黄绿色光点。每个光点的直径只有一毫米左右,因为有残留的蓝绿荧光的干扰,看不太清楚。

“原来在这里。”雷涛压抑着心中的激动。如果蜡层太厚,这些光点就更加难以辨识,又是在看起来光滑平整的侧面下方,很容易会被忽略掉。

“好像是文字,但太小了认不出来。”祁向君眯起眼睛观察。

“不要紧,拍下照片用软件处理一下就好。”秦思伟去外间拿来公文包里的相机。

祁向君和滕一鸣有了干劲,继续动手除掉了余下的三块玉牌的蜡层。果然在第二块玉牌的左侧同样的部位,以及第三、第四块玉牌右侧对应的部位又找到了淡黄绿色的荧光斑点。雷涛推测祁雪明当年用了极细的刀具在屏风侧面刻出了很浅的字迹,然后用对紫外线有反应的树脂将它们填平,方法其实与加工B货翡翠类似。然后祁雪明用蜡层将屏风包裹起来,掩盖了本就很难识别的痕迹。这也就是梅东元和祁向君多年来一直研究屏风,但没找到线索的原因。

将光斑的照片输入电脑,去掉荧光的干扰然后放大,用软件补偿清晰度后,可以看清四块屏风上依次使用篆体雕刻的“西园雅集”“曲水流觞”“竹林七贤”和“会昌九老”。果然是四个历史典故,也是历代艺术家进行绘画和雕刻时常用的题材。

宋元祐年间,京中文人学士拥戴文豪苏轼为文坛盟主。众多文人墨客云集于驸马都尉王诜的府第西园。王诜请来画家李公麟把自己和友人们吟诗作画的场景描绘出来,取名《西园雅集图》。原作中有主宾十六人,加上仆从共二十二人。米芾为此图作记云:“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人间清旷之乐,不过如此。嗟呼!汹涌于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岂易得此哉。”历史上很多人认为“西园雅集”可与晋代王羲之“兰亭集会”相媲美。

兰亭集会便是“曲水流觞”的出处。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会稽内史王羲之与亲朋谢安、孙绰等四十二人在兰亭修禊后,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置于溪水中,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浮水而下,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并饮酒。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挥毫作序,乘兴而书,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曲水流觞”自此成为儒风雅俗,一直留传至今。

“竹林七贤”的故事相对来说更加广为人知。三国曹魏晚期,一些文人雅士不愿与昏暗的政治同流合污,纷纷退出官场,过着纵情于山水之间,放荡不羁的隐居生活。当时有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和王戎七人,属于志同道合的友人,常于竹林聚会,或饮酒清谈,或吟诗抚琴,世称“竹林七贤”。

“会昌九老”的典故则与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关。唐会昌五年春,白居易、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真、张浑、李元爽、释如满等九位老人相聚洛阳履道坊的白居易居所,欢庆“尚齿”之会,畅饮狂欢之际赋诗画画。白居易作诗云:“雪作须眉云作衣,辽东华表鹤霜归。当时一鹤犹稀有,何况今逢两令威。”据记载,这次聚会的宾客中年龄最大者一百三十六岁,最小者七十四岁,平均九十一岁。“会昌九老”被认为是当时文人士夫致仕后悠闲而富有情趣的生活写照,为后世所仰慕。

“这四个故事有相似之处。”雷涛琢磨,“比如宾主风雅的聚会,创作诗画、畅饮美酒的乐趣,自由欢乐的氛围……这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简直就是字谜嘛。”滕一鸣猜测,“也许四个词重新排列组合或者有什么隐喻。又或者……”他伸着手指头在屏风上指指点点半天,“唉,我说,这上面的人数和传说中的对不上嘛。”

“作品未必全部写实。”祁向君说,“就是取个大概的意境。再说,以同一个典故为题材的作品很多,每件都会有些差异。”

“我是说,会不会这是一个线索。”滕一鸣问黎希颖,“大小姐,你不是懂密码什么的吗?会不会这些不符的数字其实就是某个密码?”

“你得考虑作者的身份。”黎希颖摇头,“祁雪明老先生肯定不会是个密码专家。换而言之,即使他留下了密码,肯定也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去考虑破译。再者说,我不认为他会去设计什么密码,那完全是他不熟悉的领域。祁老如果留了线索,应该还是和他的本行相关的东西。”

“他的本行就是翡翠的鉴定、设计。”滕一鸣做头疼状,“我想不出来……”

“祁老生前设计过很多玉器,有没有相似的题材?”雷涛问祁向君。

“听你这么一说,好像真有。”祁向君翻着眼睛盯着天花板回忆良久,“哎呀我记不清了。你们等一下。”他匆匆跑去外间的书柜上翻找,不多时抱回三本厚厚的画册,都是祁雪明生前的作品集。其中有一本因为时间久远而且装订质量不太好一翻开便裂成了两半。

“这里面都是我叔叔生前比较有名和他比较得意的作品。”祁向君把其他两本画册给了秦思伟和雷涛。

“这些作品现在还能找到吗?”黎希颖问他。

“有些可以,有些就不知道被卖到什么地方了。啊,有了,有了!”祁向君用手掌拍着桌子,“我果然没有记错。这个玉雕的名字就是‘曲水流觞’,作品的时间……十年前了啊。不过还好,后面的小注里介绍,它被赠送给了江苏的一家鉴定中心。我有点印象,那里的前任主任是叔叔的好朋友。”

在另一本画册中,他们找到了名为“西园雅集”的玉雕。它的创作时间与“曲水流觞”相近,根据书中的标注应该是赠予了西北某大学的宝玉石研究所。但和“竹林七贤”“会昌九老”有关的作品却一件都没有找到。

“也可能有类似作品但没有被收录进画册。”祁向君说,“这两个玉雕不知道还在不在当年的受赠人手中。我们该怎么办?”

“交给我吧。”秦思伟拿出手机,“我联系当地警方,请他们出面去找研究所和鉴定中心的负责人。如果玉雕还在,就请他们帮忙先拍下照片或者帮我们用仪器设备检验一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线索。即使他们将玉雕转送了别人,只要知道给了谁,还是有机会找到的。”

“能不能请他们把玉雕借给我们?”祁向君心急如焚,“只看照片怕是会错过很多细节。”

“一步一步走嘛。”秦思伟安抚他,“就算人家同意借,今天肯定也拿不到了。先看看照片也无妨。”他去外间打电话。雷涛和滕一鸣还在为另外两个玉雕发愁。

“如果集子里没有那就没办法了。”祁向君愁眉不展,“毕竟是十几年前的作品,就算找当年的一些熟人打听,估计他们也都记不得了。”

“我认为并没有另外两个题材的作品。”靠在实验台便的黎希颖说,“你们想一想,找到的两件作品创作时间相近而且都被赠送给了非营利机构。名家作品,又是赠品,不出意外的话,受赠的机构会好好保存,这样在有人需要找到它们的时候不至于落空。无独有偶,这两个作品都出现在公开出版的画册上。”她伸手拿过画册翻开,“你们看,画册上有小注的作品不多,这显然是按祁老的要求标注的,目的是留下线索。于是,如果还有另两件作品,它们也应该被赠送给了某个机构,并且会出现在画册中。”她问祁向君,祁雪明生前出过几本作品集。

“就这三本。”祁向君说,“都是我特意收藏的,你们看,扉页上都有叔叔的签名。”

“如果没有另外两件玉雕,那两个典故是什么内涵?”雷涛疑惑。

“我一时想不出来。”黎希颖直言,“前两块玉牌的刻字在左侧下部,后两块在右侧,应该不是为了对称好看才这样做的。我觉得玉牌上的留言本就是两组。我们现在找到了第一组对应的是两个玉雕,第二组是什么还不清楚。又或者找到了玉雕上的线索,第二组的留言是解开线索的提示也说不定。”

“也有可能。那就等拿到玉雕的照片再说。”

“我们歇一会儿吧。”刚才忙活了好一阵子,祁向君有些疲惫。

回到外间办公室,他重新沏了一壶茶,打电话让楼下的餐馆送几样点心上来。警方的效率比想象中的高,很快秦思伟便和两件玉雕的受赠人取得了联系。得知玉雕都完好无损地保存在受赠的机构,屋子里的气氛也随之轻松了一些。

雷涛发现祁向君把办公室的电话线拔出来了。一问才知道原来昨天晚上媒体报道了梅东元绑架案后,他家里的电话和手机的铃声几乎没中断过。祁向君不堪其扰半夜跑来办公室避难,为求个清静只得关了手机,拔了电话线。

雷涛打开手机登录几个网站的新闻版面,梅东元的案子果然上了头条,而且标题醒目夸张。从“知名专家遇害,共居女弟子系幕后真凶”到“鉴定泰斗遭女助理杀害抛尸,疑受多年前谜案牵连”,一个个都能让不明真相的读者浮想联翩,其中不少报道煞有介事地表示得到了“知情人透露的消息”,但所谓“知情人”都不愿意透露姓名。

“随他们怎么说吧。”祁向君把办公桌后的椅子拖到沙发旁,“我昨天一夜没合眼,一直在想这些年的事。我叔叔,梅东元,倪皓,还有……唉……”他靠在椅子扶手上,“我就想啊,如果我没有把手里的玉牌送去展览,是不是这些事就不会发生?”

“该来的总会来。”滕一鸣说,“梅东元那种人,你不算计他,他也会想办法算计你。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性格决定命运。所以没你这档子事,也会有别的事。”

“听说还没找到他的尸体?”祁向君问秦思伟。

“因为蓝筱想不起来具体的抛尸地点,我们还在排查。”秦思伟说,“到现在为止周边地区没有人报发现尸体。”

“梅东元也算是一代名宿。”雷涛感叹,“没想到会落得如此下场。”

“尸体落水后会先下沉。”黎希颖捧起茶杯,“几天之后随着尸体的腐败,内部气体聚集,它就会浮起来,或者被水流冲走。现在天气凉了,水温低会影响腐败的速度,所以我估计还得等几天才能发现尸体。”

“小姑奶奶,你能别说这么详细么?”滕一鸣拿起一块点心又放下了,“听得我一身鸡皮疙瘩,直反胃。”

“你是没吃早饭,饿得反胃吧。”雷涛挤对他。黎希颖扑哧一声笑了。滕一鸣一声不吭地抓起雷涛的胳膊,举在眼前细看,像是要数清上面的毛孔似的。“发什么神经!”雷涛打了一下他的手,撤回胳膊。

“我看看你胳膊肘是怎么长的。”滕一鸣耸耸圆圆的鼻子,“嗯,果然是向外拐得厉害。”

“你们闻到没?”黎希颖问秦思伟和祁向君,“好像谁家的醋瓶子翻了。”

“喂喂!我是帮你哎。”雷涛不满,“你居然倒打一耙!”

“活该!”滕一鸣开怀大笑,“让你卖友求荣!哼,热脸贴上了人家的大巴掌。哎嘿!当着警察的面打人,你好大的胆子。”

“我才不管你们的家务事。”秦思伟抿嘴微笑。

祁向君给大家添茶,起身找了几本论文集,查看和玉雕题材相关的篇目。他对“竹林七贤”和“会昌九老”的留言心有疑惑,但想不出该从什么角度入手去解开其中隐藏的真意。

“竹林那个故事算是家喻户晓吧。”秦思伟说,“我记得上学时听老师讲过,可惜记不清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其他三个典故就完全不懂了。会昌……原来是年号,我第一反应还以为是地名。”

“在江西省是有会昌这么个地方。”祁向君说,“我知道是因为很多年前和叔叔去过一次,参加在当地举办的一个研讨会。”

“你怎么不早说?”雷涛脑筋一转,“也许你叔叔就是用这个典故意指江西会昌。”

“不是吧。”祁向君犹豫,“那么竹林七贤呢?”

“那个故事中的竹林据考证在河南。”黎希颖指指电脑,“我对传统文化、文学艺术什么的都一窍不通,是刚刚搜索到的。”

“对,竹林据说是在河南修武。”祁向君想了想,“这能说明什么?”

“这两地有什么矿产么?”秦思伟想到一种可能,“尤其是玉石,你叔叔是玉石方面的专家。”

“这我可就记不住了。”祁向君从书架上找了一本介绍国内矿产的书,“具体来讲,会昌产萤石,修武有方解石和水晶。这些都不是玉石。但如果放大到省际,河南的玉石种类不少,最著名的是独山玉;江西也有一些玉石分布,比较有名的是东陵玉,这两者都是翡翠赝品的常用原料。”

“你们想太多了。”滕一鸣露出烦恼的表情,“还是别瞎猜,等两件玉雕有了进展再说。”

在惴惴不安和疑惑不解中等到中午,秦思伟陆续收到了两家单位发来的邮件。双方的专家应警方的要求对玉雕做过简单的检查,果然在两个玉雕底部都发现了对紫外线有荧光反应的字迹。“西园雅集”的底部刻有“圣贤将立喻,上善贮情深;兴酣杂觥筹,诗成粲珠玉。”另一尊则刻着“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无由见颜色,还自托微波。”

两个受赠人如约将玉雕各个角度的照片和经他们处理过的刻字图样发送过来。雷涛的第一个反应是,这几句诗不管是对仗、平仄还是意境都搭不上,看起来像是从不同的诗词中摘出,拼在一起的感觉。

“受赠人都是专家,也看出了这个问题。”秦思伟借祁向君的打印机将邮件打印出来。

对方听说是涉及警方侦办的命案,已经热心地帮忙查到了几句诗词各自的出处,省去了他们自己再去翻书或者上网搜索的时间。第一个玉雕下刻的四句诗,前两句出自唐代崔颢的《澄水如鉴》,后两句则是从明代诗人顾衡的作品《芝云堂分韵·得玉字》中摘出的。同样的,第二个玉雕上的诗句分别取自唐代花间派词人韦庄的《花开疑乍富》和李商隐的《离思》。

“四首诗是想告诉我们什么?”滕一鸣揉揉鼻子,“和内容有关还是和题目有关?这祁老爷子可真有耐性啊,留线索也和包粽子似的,一层一层又一层。我都快晕菜了。”

“不不,我觉得很清楚。”祁向君的手在发抖,他抓起一支签字笔,在打印纸上把诗词题目中的几个字符圈出来。“你们看,‘西园雅集’下有‘水’和‘玉’字;‘曲水流觞’下有‘疑’和‘离’。‘水’和‘疑’是‘凝’字;‘玉’和‘离’便是‘璃’字。雷涛你应该记得,‘凝璃苑’是梅东元四合院的名字。”

“不是吧……”滕一鸣疑虑,“璃是王字旁,不是玉。”

“没文化了吧。”雷涛说,“偏旁中的‘王’就是玉字旁,因为所有带这个偏旁的字都是从‘玉’,和玉有关。我想老祁的判断是对的,前两句留言指的就是凝璃苑。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祁老把证据藏在了梅东元四合院的某个地方。”

“那四合院是什么时候买下的?”黎希颖问祁向君,“你叔叔有机会在院子里藏证据吗?”

“机会肯定是有的。”祁向君说,“具体时间我记不清了,大约是十二三年前,梅东元和我叔叔还在合伙做生意。那是他们关系最好的一段时间,也赚了不少钱。所以梅东元买了四合院,我叔叔买了郊区那个小院。装修的时候两家互相帮忙,我和倪皓是主力。”说到这里,他眼睛微微发红,“我叔叔小院里的不少家具是梅东元送的。四合院垂花门上‘凝璃苑’三个字是我叔叔写的。我记得那名字也是他给起的。”

“但四合院那么大,咱们总不能把房子拆了。”滕一鸣有些急躁。

“具体的位置应该就在后两句留言里。”雷涛想了想,“刚才我们觉得可能和独山玉、东陵玉有关,我觉得这个判断有一定的道理。我在梅东元家见过一些独山玉和东陵玉做的仿翡翠玉器。”

“那还等什么!”滕一鸣一手拽着雷涛,一手拽着祁向君,比谁都着急,“走吧,赶紧去四合院嘛。反正东西一定在那里面,说不定到了现场看到什么咱受到启发,就能解开后面两个字谜。”

心急吃不到热豆腐用文雅的方式表达就是欲速则不达,但不管哪种说法都无法平复雷涛希望落空的心情。来到四合院之后,大家就开始分头搜索,把每个房间,就连后院的厨房、卫生间、锅炉房都翻了一个遍,一共找到六件独山玉的玉器和两个东陵玉的玉雕,但没有一件能看出和提示有关。

时间过了正午,天气一反常态地闷热。天空一片灰蒙蒙中带着昏黄,让人怀疑随时会有暴雨来临。坐在假山的山石上,雷涛擦擦脖子上的汗珠,无聊地踢开脚边的一团枯草。滕一鸣闲得难受,从厨房找了一些干面包,捏碎了喂给对世事变化浑然不知的金鱼。

“肯定是你们想错了。”他拍拍手上和撒在身上的面包屑,“那两句留言和玉石什么的没关系。”

“东西一定在院子里。”雷涛抬头看着天上低压压的云层,“总不能真把房子拆了,挖地三尺。”

“真愁人。”滕一鸣吧唧嘴,“唉,口干舌燥一身汗,啥都没找着。”

“水来了,水来了。”祁向君和秦思伟从胡同口的便利店买了几瓶矿泉水回来分给大家。

“梅东元在买下这套四合院后,肯定做了改动。”席地而坐的黎希颖问祁向君,“你还记得他改过哪些部分吗?”

“院子里的地砖都是重新铺的。”祁向君回忆,“葡萄架是梅东元自己搭建起来的。另外就是各间屋子都彻底装修过,换了砖,重新粉刷墙面,做了吊顶换了灯。我能记住的就这些。”

“要不咱先把院子刨了。”滕一鸣伸胳膊撸袖子,一跃而起,“我说老祁,这儿有铁锹没?”

“你是想改行去拆迁队啊。”雷涛拉了他一把。滕一鸣脚下刚好踩到一块石头,被他一拽身体重心不稳,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脑袋和鱼缸亲密接触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哎哟我去!”滕一鸣手捂着后脑勺,“干什么动手动脚的,还这么粗暴!斯文点不行吗?跟你这没文化的真是没脾气。”

“您倒是斯文,动不动就要刨了人家的院子。”

“这不是没辙了嘛。”滕一鸣干脆盘腿坐在地上,靠着鱼缸,“你说怎么办?你要是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咱还省了力气。”

院子里一时间陷入沉默。大家或托着腮,或低着头,或看着树上的黄叶,沉浸在思考之中。一只金鱼好像被沉闷的气氛触动,哗啦啦地在水面翻滚了几下,激起一片水花后又慢慢地沉下去,扭动着肥胖的腰肢在水草间慢悠悠地穿梭。

祁向君抬起头,目光落在假山上的那只茶壶造型的喷水嘴上。警方完成例行搜查后,将后院的泵房关了,于是茶壶不再像往日那样流出清水,整个造型便显得呆板无趣。

“东陵……难道是……”他站起身,走到支着茶壶的山石边,低声沉吟道,“仿得东陵式……对啊,竟然忽略了它。”祁向君向众人招手,“我觉得有门啊,各位,你们听没听说过东陵瓜的典故?”

“秦时的东陵侯邵平,在天下归汉之后沦为布衣,种瓜为生。”滕一鸣抢着回答,“邵平所种的甜瓜汁多味美,在长安颇有名气。于是,人们便将他种的瓜称为东陵瓜。历代文人写过很多诗词文章赞美这位甘于平凡的贵族。你想说什么?”

“那么你知道清代的紫砂壶大师陈鸣远吧。”祁向君伸手摸了摸水泥茶壶,“他根据东陵瓜的典故创作了东陵瓜壶。以瓜形为壶身,瓜蒂为壶盖,瓜蔓为壶把,瓜叶盘旋为壶嘴。后世有很多仿制品,逐渐成了一种风格。这茶壶喷水嘴就用了瓜形壶的样式。”

“所以我们应该找的不是东陵玉,而是它。”雷涛心绪起伏,“可是竹林七贤还是没有解释。我们曾经以为它暗指独山玉,但如果会昌其实是指向东陵瓜壶,或许独山也有别的意义。”

“别管那个了。”滕一鸣又忍不住了,“说不定证据就埋在茶壶下面的假山底下,咱给他刨了……”

“我的滕大爷,您能别老想着刨么。”雷涛欲诉无门,“如果证据埋在茶壶下,另一条的留言就没意义了。”

“证据不可能在这下面。”祁向君坚定地说,“这假山、茶壶和鱼缸的景观是原来主人留下的。梅东元非常喜欢所以保留下来。没改动过,就不存在趁机藏东西的机会。”

“既然‘东陵’是对的方向,那‘独山’应该也不会错。”黎希颖也站起来,“你们再好好想想,独山除了玉石的名字,还有没有其他的解释。”

“独山除了玉名,好像还是地名。”滕一鸣揉着脑袋,“如果我没记错,贵州有个独山县。还有,岷山古称独山。”

“不是一个字,岷山的古称是渎山。”祁向君更正他,“那是三点水加卖字那个‘渎’。忽必烈放在北海的渎山大玉海,其实是独山玉,因为相传玉料出自岷山,所以叫渎山玉海。”

“这样啊……”滕一鸣笑意融融,“还是老祁学问大。”

“不敢当,不敢当。”祁向君假意谦虚,“虚长几岁,多看了几本书而已。”

“我说两位,你们等一会儿再互相吹捧。”黎希颖蹲下来伸手掸了掸鱼缸外壁上的灰土,“来看这个:恋恋故袍谁复念,便便痴腹敢辞嘲。卜居虽僻吾犹悟,失却岷山理鹤巢。刚才我坐在旁边看见这首诗但没太在意。”

“是南宋陆放翁的《闲咏》,他老年时期写过好多类似的诗句。”祁向君也蹲下来,语气有一点激动,“唉,这么多年了,我只知道这地缸上有图案和题诗但没仔细看过。如果说渎山是岷山的古称,渎山和独山又是音同,这地缸和瓜壶正好组成一个景观。所以叔叔说的莫非就是它?”

“但是你刚刚说,证据不可能埋在这下面。”滕一鸣糊涂了。

“这下面是绝对不可能。”祁向君说,“地缸是用水泥浇筑在地面上的。假山也是。我叔叔再大本事也不可能把东西埋在下面。”

“如果祁老只是把证据埋在假山下面,瓜壶和鱼缸两个线索就重复了。”秦思伟提出疑问,“祁先生的判断若是没错,我认为特意把这两件东西一起说,肯定是它们结合在一起有别的指向。”

“瓜壶和鱼缸结合,就是眼前的这个人造景观呀。”滕一鸣往远处走了几步看着假山的方向。

“壶和鱼缸……”雷涛也后退了几步。因为没了水流,景观看起来像是茶壶要掉下去似的,有点别扭。水流……对啊,雷涛心里一动,瓜壶和鱼缸的组合,最有趣的便是那一股活水。因为那一道水流,整个院子都显得生机勃勃,充满雅趣。

“这能看出什么?”滕一鸣双手比划着,“从我这里看,壶和鱼缸之间就是空气,当然能看见东耳房。那间屋做什么用的?”

“东耳房装修时被改造成了步入式更衣间。”祁向君跑到他身边,“我叔叔不会真把证据藏在那里面了吧?”

“不,我想他说的不是那个意思。”雷涛绕着假山走了一圈,“祁老放证据的地方应该是书房。”

“你怎么知道?”祁向君和滕一鸣不敢相信。

“瓜壶和鱼缸组合的中心词是‘水’。”雷涛说,“院子里是露天环境——阳光下的活水。梅东元的书房名为‘晴水斋’。”

“晴水”在这里是一语双关。既可以理解为“晴山滴翠水挼蓝”的优美环境,也是一类翡翠的名字。“晴水”并不是常规的翡翠种水分类,而是“色”和“种”结合的一种描述。晴水翡翠可以是带有淡淡的蓝色或者绿色,颜色分布均匀、色调淡雅和地子充分融合,看上去有像晴朗天空一样的感觉。它可以是玻璃种、冰种或者糯种,“晴”在这里的含义是指翡翠底色的调子明亮,“水”则是形容它如水般透亮晶莹。晴水翡翠中有一类质地细腻通透,通体散发浅蓝光泽的绿辉石翡翠,被称为蓝水翡翠。它和油青类似,但颜色比较亮丽活泼。梅东元给自己的书房取了“晴水”这样的名字,明显有卖弄风雅的意味。

一阵门轴摩擦的响动,黎希颖和秦思伟推开书房门走出来。“我也觉得留言指的是书房。”她站在廊檐下,“但是我们刚刚检查过,墙里和地板下都没发现有暗格的迹象。其他地方还没细查,可能需要找专业的鉴定人员过来。”

“你们去那间书房找肯定不会有发现。”祁向君乐了,“我叔叔如果暗指书房,他说的应该是东厢房。”

“唉?”雷涛一惊,“东厢房不是蓝筱在住吗?”

“我叔叔不认识蓝筱。”祁向君说,“当年装修完四合院,一直是梅东元一个人在住。他把东厢房的正房当书房,偏房改装成书库放他的藏书。蓝筱来给他做助理时,梅东元把东厢正房腾出来给她住,但那个时候我叔叔已经过世好几年了。”

不等他说完,滕一鸣已经揪着雷涛蹿进东厢房。书桌上码放整齐的书本和分门别类贴着标签的资料,椅背上随手搭着的衣服,床头柜上的毛绒玩偶,香水瓶里散出的味道……时间凝滞的感觉挡住了他们的脚步。面对这一切,雷涛有不忍下手的惆怅。

“那什么……咱放手东翻西找不好吧。”滕一鸣的语调变得柔和,“要不还是让警察来吧。”

三个小时后,警方的搜证人员在墙角废弃的烟道中找到了一个用胶布缠了很多圈,一尺见方沉甸甸的铁皮盒子。过去的平房都是烧煤炉取暖,为了安全墙内做了烟道。改造后的四合院变为烧锅炉的地采暖,废弃的烟道被封死,留下了一个空腔。铁盒子的表面已经锈迹斑斑,打开之后,里面有两个用胶布裹缠的黑色油布包裹,还有几块碎石头。

“这是翡翠原石啊。”滕一鸣戴上警员给他的手套,拿起一块碎石在窗边观察,“无种无色的砖头料,价钱比砖头贵不了多少。不过这一块表皮有处理过的痕迹。”

“骗子常用的手法。”祁向君说,“不知道我叔叔留这个做什么。”

秦思伟把铁盒放在桌上,找了一把剪刀小心地剪开小一些的油布包裹外的胶带。油布里是一层黑色的塑料袋,剥开塑料袋又是一层油布和一层透明的塑料袋,里面装着两本护照和一个黑色绒布包。

两本护照的发证日期都是二十三年前,早已过了有效期。祁雪明和梅东元的照片有着那个时代典型的特点,一丝不苟的发型,略显僵硬的表情,浓密的头发和称得上青葱的脸庞虽然可以和多年后的老者联系起来,却令人无法直视岁月无情的力量。护照几乎是空白的,只是在备注页后的一页贴着已经模糊的写满外文的彩纸。

“Myanmar是缅甸。”祁向君说,“这是他们两个去赌石时办的护照和签证,回来之后就没再用过的样子。”

“不对。”秦思伟认真地又把护照翻了一遍,“这上面只有签证,却没有出入境的手续。中国公民持护照和有效签证出境时,海关需要给他们盖出境章,表示同意放行并记录出境时间。到了缅甸被准许入境,对方海关要加盖相应的入境章。他们离开缅甸回国也是一样的流程。看这两本护照,祁雪明和梅东元要么根本没有去过缅甸,要么就是没有按正常的手续出入国境。”

“他们已经办理了签证,有了合法的手续,没必要偷越国境。”雷涛说,“再说,赌下石料之后他们也需要办理相应的手续、缴税才能把它运送回国。”

“也许这就是问题所在。”黎希颖解开绒布袋口已经糟烂的棉线,一块拇指大小、不起眼的深墨绿色石块滚落在她铺在桌面上的一块毛巾上。石块的表面没有经过打磨,坑洼不平,沉闷无光,但是在祁向君打开强光手电后,毛巾被染上了一片赏心悦目的绿。它鲜艳却不轻浮,浓郁却不沉重,仿佛一潭幽绿的春水般灵动,摄人心魄。

“哇,这就是帝王绿啊。”祁向君的眼睛里闪着绿光,“我入行二十年了,从没见过这么漂亮的石头。”

“我看,我看。”滕一鸣的口水快流出来了,“这该是名副其实的龙石种了。”

龙石种又叫神龙种,是非常罕见的翡翠种类。它的光泽度极好,有水分充盈几乎要溢出的感觉,无棉纹、杂质、荧光四射,如丝绸般光滑细腻。这个品种是翡翠中的顶级种类,就像神龙一样难求难遇,所以起名“龙石”种。如今市面上所谓的“龙石种”已不是以前的龙石种,只是用来形容颗粒结构非常紧密,质地十分细腻,水头相当好,光泽极佳的翡翠而已。

“龙石种的颜色以淡绿居多。”祁向君的目光似乎被钉在石料上,“这样浓淡适宜,鲜艳又纯正的绿太少见了。尤其它的颜色通体均匀,映照明显,一经打磨肯定是妙不可言啊。”

翡翠的颜色多种多样。在透明度、净度和质地相同时,有颜色的翡翠价格高于无色翡翠,其中以绿色最为名贵。翡翠的绿大体有三种类型,最常见的是偏黄的豆绿,其次是蓝绿,不带杂色的则是正绿或者叫水绿。正绿色按照色调又可以划分为不同的浓艳度等级,很淡的是淡水绿,达到七八分的就是价值极为昂贵的帝王绿。如果再深一些的,常称为老色,价值上反而会低得多。

影响翡翠价格的不仅是颜色的色调和浓度,还有绿色具体分布的形态。满色的翡翠价格高过不满色的好几倍。本身是满色的翡翠,如果由于光线折射和衍射的综合作用形成了映照,即一条色根映出很大的一片绿色,会使翡翠整体颜色显得更加均匀,在价值上会有更大的提升。但如果翡翠的种水不够,便很难形成这样绚丽的效果。

“这尺寸好好规划够出两个戒面。”滕一鸣问祁向君,“当然里面如果有小裂就难讲了。你估计能卖出什么价钱?”

“两位先别忙着鉴赏估价。”秦思伟将翡翠放回绒布袋,装进一个物证袋封好交给属下,和护照、碎石一起装箱带回实验室。

他拆开另一个大一些,也明显重了许多的包裹。拆开一层层的油布和塑料布,一只刀刃上沾了黑色污渍的匕首,两副破旧的皮手套和两张带塑料封套的卡片出现在桌面上。

“呀!那不会是血迹吧。”滕一鸣大惊小怪。

“需要化验之后才能确定。”秦思伟叫了个技术员过来给物证拍照。淡绿色的小卡片是一张在十几年前就停用的第一代身份证。它的主人叫贺宏宇,登记的居住地在云南省芒市。看证件上的出生日期,他现在应该七十多岁了。

另一张卡片尺寸大约两寸见方,是一篇报道。不知道是什么人从哪张报纸上剪下来做了塑封。报道记述了发生在云南瑞丽的一起火灾。一家珠宝店深夜失火,住在后院的贺姓店主及其妻子、儿子、儿媳四人全部遇难,周围的半条街商铺都受到大火的波及,损失惨重。警方初步认定是一起电器使用不当引起的意外。据悉,遇难的店主是芒市人,已经在瑞丽经营玉石生意二十多年,事发前几天刚从缅甸归来。虽然有塑封保护,报纸上的字迹已经模糊,所幸还可以看清大部分的内容、编辑的名字以及发表时间是二十三年前。

“这个贺姓的店主会不会就是贺宏宇?”祁向君推测,“贺家的惨案,和我们找到的假石头、帝王绿肯定有关系。否则我叔叔不会特意将一份剪报塑封留下。”

“看这些东西,可以得出大概的结论。”黎希颖说,“梅东元和祁雪明当年揣着四万元的现金,来到中缅边境。他们原来的计划是去缅甸赌石,但资金太少,真的去了连缴税都不够,于是和很多人一样,他们把目标转向国内。

“贺宏宇刚从缅甸赌石归来。按年纪推算他当时也有五十出头,有了二十多年的经验,赌涨的机会就很大了。我想是他在缅甸赌到了帝王绿,但因为怕出意外没有大肆声张。贺宏宇将帝王绿和其他石料一起运回国内,打算加工之后大赚一笔。同时,和很多商人一样,他带回一些砖头料,稍加改动后放在店里,打着赌石的旗号坑了两个北方来的年轻人。”

“四万元打了水漂,梅东元和祁雪明都接受不了。”雷涛说,“赌石按老规矩没有诈骗一说。打眼怪自己能力不济,只能忍了。可是梅东元那种人不会老实地遵照习俗,容忍别人狠宰自己一刀。他发现上当必定是怒不可遏。赔掉了所有本钱的祁雪明也是怒火中烧。”

两个人当时都是三十四五岁,年轻气盛,不难想象倾家荡产的失败使他们失去了理智后会发生什么。两人深夜去了贺家,或许原来只是想逼迫贺宏宇还钱却遭到拒绝甚至奚落,于是痛下狠手。之后为了逃避法律制裁,他们烧了房子,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贺宏宇放在家中的帝王绿。

因为没人知道祁雪明和梅东元与贺宏宇的恩怨,大火毁灭了几乎所有的犯罪证据,以当时边陲地区警方的技术水平,案子很快以意外结案。事到如今已经很难揣测祁雪明留下这些证据真正的动机是什么,或者他自己都没想到过多少年后它们会重见天日,揭开这段尘封的残暴往事。

“我可以派人将这些物证送到瑞丽。”秦思伟说,“虽然有了新的证据,但重新调查二十几年前的案子难度很大。”

“不管怎样,还是请他们试一试吧。”祁向君已经没有了刚才赏玉时的兴奋。因为早有心理准备,他对祁雪明是杀人凶手这个推论并没有表现出惊讶,只是难掩心中的悲凉。

警方开始清理现场,院子里的枯叶和尘土被忽来的劲风卷起,哗啦啦地响成一片。站在回廊之中,雷涛想起几日前的深夜,窗子里透出的柔和灯光。如果梅东元知道他千方百计想得到的东西其实一直在自己家中会作何感想?蓝筱如果知悉她不计后果在找寻的证据和自己的床头只有一步之遥,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如果……他突然觉得这个词很沉重,勾起无限的思绪却只能徒增遗憾和悔恨。一片黄叶撞上他的肩头,雷涛抓住它,用力一攥,张开手任由齑粉随风而去,一种尘埃落定却更加怅惘的感觉压在心头。

翡翠谜中谜》_八、屏风疑云揭秘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翡翠谜中谜八、屏风疑云揭秘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