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卷 胎生青记
相关 克妻之相
写到这里,有很多读者问我,既然说姚小娟有克夫的面相,那么是不是也有男人克妻的面相呢?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们在书中、电视上、口传中经常听到“克夫”这一说法,很少甚至没有听到过“克妻”这个词语。
在这里告诉各位读者,“克妻”这个说法是存在的。传统命理学说认为,在人生情感婚恋上,有男益妻、女助夫;男克妻,女克夫一说。故《三命通会》(这个书在末尾有解释)有说:“男命宜旺,旺则福,衰则灾。女命宜衰,衰则福、旺则灾。柔为本为福,则为刑这炎。”这符合阴阳刚柔的理论。如果是女刚女旺,男柔男衰,这叫阴阳反错。违背阴阳规律,当然有灾。下面特别举出中国传统命理学认为的克妻之相格与特征,仅供读者们参考:
1、颧骨生峰,华盖骨重
长着三颧之面,颧骨高且不正,男人必损三妻,女人害克三夫。
2、奸门深陷、鱼尾干枯
女性以鼻为夫星,男性以眉眼外侧为妻宫,俗称为奸门或称为魂精。此部位是观看男性之夫妻缘分;平满者可得贤内助;凹陷者,妻缘有损。书日:“奸门低陷,长作新郎。”,意思是指男性之奸门位低陷或过度凹下者,多会刑克,不能一妻终老。
3、马眼皮克妻
马眼的特征是眼皮宽松,眼睛凸露,泪堂湿润。生有马眼的人命运多舛,克妻害子,一生劳碌奔忙。
4、羊刃破家纹
印堂上穿之纹理,主别祖离家;在鼻梁之山根横纹亦名妨妻纹,一纹为一举,主损一妻,三皱为三举,主损三妻;故此印堂上有羊刃纹又山根上有举纹,刑克甚重,一生姻缘难觅,纵有妻亦有刑克悲痛。
5、孤峰独耸,四尾低垂
孤峰独耸,四尾低垂就是八字眉的特征:眉毛疏散,眉尾压至奸门口生有这种眉的人,一生丰衣足食,只是命中克妻严厉。几度结离,终无亲生了,只好领养他人的孩子。
6、中岳有气,两眉双分入鬓
中岳即鼻,男性之鼻主财帛,故鼻不丰隆,准头及金甲(小鼻翼)不起,主财欠顺。男性鼻更不宜太小。书日:“面大鼻细,终身艰辛。”会使妻子劳苦奔波。故中岳要粱高鼻准有肉,一生财运丰盛。男子之鼻亦为辅助妻妾宫之部位,鼻头尖削无肉,此类男性诸多挑剔,对妻子诸多埋怨。为人性格尖酸刻薄,对金钱太吝啬。若鼻粱骨凸露,更易有刑伤配偶的机会。
其次,在两眼中之山根位置又不能低陷,鼻梁(年寿)气势弱而不起,主身多病痛,败业克妻。所谓:何知此人杀头妻,但看山根年寿低。
7、眉弓三角,眉头常蹙,不哭常泪
眉弓起三角而浓密,已有三分克妻之相,若然眉头常蹩,主早年刑伤,见孤单,妻妾亦早有刑冲,最惨是面容不哭常泪,亦必犯克妻伤儿,晚年孤寡,书云:“双流泪眼,只会送人亡。”
8、痣在山根者,克妻害子
人的鼻子可管十年之寿,从印堂三十六岁到右库四十五岁。鼻有二节。黑痣生在山根者,表示克妻害子;生于鼻侧,表示大凶不利;生于年上,说明兄弟不多;生于印堂当中,黑而且圆者表示大贵吉利。
9、人中见欹斜必定克妻儿
人中如同山川的沟渠,为人体的沟洫之象,是面部四渎的通流,作为人的寿命、子女之宫。沟渠疏畅则水流不壅滞,所以它以广端深直者为上,是长寿多子的表征,而以短促浅曲者为下,是短命孤独的表征。
人中似线不为奇,福小心肠吝所为。
若见欹斜不显取,少年必定克妻儿。
10、泪堂深又广,克妻之相
女人口角生痣,这是克夫之相;男人眼下有黑痣,这是克子之相。卧蚕位丰满的人,儿女成群。泪堂又深又广,这是克妻之相。痣长在支堂者主克妻,眉毛横竖杂生而不顺,为克妻害子之相。
另外,命理学还有如下一说:
大腿、手臂无毛,两眉平直,鼻梁瘦削露骨,此人最是凶顽;即使有父祖的福荫,也被破坏殆尽,陷于穷困。头纹杂乱错落,这也不是良善之人,终会作奸犯科,落人法网;即使不克妻害子,也会家道中落,一生孤苦伶仃。面相中最忌的是面,男人生就郎君君子面,命不长久;女人生就郎君面,风流放荡;只有僧人道士无妨,因为他们本来就形单影只。眉毛间断逆流,延伸至额边,此人曾经为官,但却惹祸上身,最后卖尽良田,接二连三地伤克了好几个妻子,灾祸方不缠身。
由上看出,传统命理学认为:眉中有痣,眉重压眼,鱼尾枯陷,眼尾有纹,左眼小,左眼角下神光之位有青色,眼下有黑痣,山根低陷,山根有痣。有麻点,有横纹,颧骨孤耸,牙齿暴露,喉结突出,华盖骨重,面色灰白如面袋,面有羊纹,这些都是克害毒妾之相。当然,人的命运包括婚姻情感,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并不完全是由某一相所决定的。我们一定要全面、辨正地来看待。
注解:《三命通会》的作者是明朝进士万民英。该书在子平命理学的历史上拥有非常高的官方地位,主要是因为清朝编修的四库全书将其收录,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此书共十二卷,前九卷分列了十天干,每天干以日为主,以月时为辅,定人吉凶,后三卷极具实际操作指导意义。是八字学习者不可不看的一本书。
从全书的构成看,是一本命理学的大杂烩,作者的意图是想把该书写成其另一部著作《星学大成》一样的命学集大成者,故此广泛采集、兼收并束。万氏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无论十神、格局、神煞、纳音论命,都有其道理和应验性,关键是能否掌握各自的精髓和运用方法,所以他只是作为一个历史的记录者来处理该书,而自己则没有提出一些能超越前人的新东西。初看时,显得过于庞杂、没有重点,给人以缺少自身思想神髓的感觉。但细看后,会觉得好东西越来越多,尤其是十二卷版的后三卷,收录了不少《渊海子平》、《星平会海》和《神峰通考》中都没有的论文,是该书精华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