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拉起控制栏,就会保存当前阅读位置。离开前记得先点下屏幕中间噢!

第十三章 诗书复何罪

腊月隆冬,拓跋齐已回书禀报拓跋焘,并公然驻守在凉国王宫内,保护拓跋雪。

凉国宫廷也不敢作声,只能任凭魏军出入。这跟魏军接连派出几路兵马驻守在北凉边境外,将整个凉国包围比较起来,不过是不足挂齿的小小耻辱罢了。兵情不时地送入北凉皇宫报告拓跋齐,谁都知道一场灭国之战即将发动,而沮渠牧犍却束手无策。

皇宫时时有魏军出入,沮渠牧犍不时暗中与众臣商议应对之策,却总是争执万端,莫衷一是。

拓跋焘发了文告,张贴于凉国四境,历数沮渠牧犍十二大罪,并要沮渠牧犍亲自率领群臣、出国城委质远迎,在他的马前跪拜投降,否则便要发动灭国之战。

文告传至北凉宫中,更是令沮渠牧犍又气又惊,方寸大乱,只得心急地在偏殿走来走去,把文告摔在众臣面前,吼道:

“魏主已自云中渡河,不日就将抵达上郡,派去魏廷做说客的李顺竟然骗孤,没能劝阻魏国入侵,难道要眼睁睁让国家断送孤王之手吗?”

众臣也只能面面相觑,王府左丞姚定国连忙禀报道:“大王,丞相已遣使向柔然告急,且外有征南大将军力抗魏贼,只要再撑一段时间,想必就能解围!”

话声方落,已有军探匆忙赶来,奔入殿中,急道:

“禀大王,征南大将军方才与魏军交战,已弃军而逃了……”

众臣登时全都面色如土,沮渠牧犍整个人跌坐在座中,抱头叫道:

“天亡孤也!天亡孤也!魏军就要杀入城中大屠了,还不快护孤逃往柔然?快,快去召回李夫人,与孤一同逃走!”

沮渠牧犍说着就跳了起来,要丢下议事的群臣,逃往寝殿。

军探忙道:“大王勿忧,魏军并未破城!”

沮渠牧犍及群臣都是一愣,沮渠牧犍忙停步,追问道:“既不战而胜,为何不破城门?”

军探道:“丞相埋伏在魏国尚书令刘絜身边的死间,以吉凶谶纬之说,说服刘絜敛兵不追,因此大军又得以集结固守。”

守军之将都已望风溃逃,竟还能又得到喘息的机会,把沮渠牧犍的一颗心登时又给安了下来。沮渠牧犍如获生机,急忙道:

“传孤的旨意,婴城固守,谁也不许投降!赶紧遣使要柔然发兵来救!”

军探领了令,急忙下去。但在场群臣却已心思各异,全没了守国之心,暗自都在打算着魏国入侵之时,要如何向魏国表态,好维持自己的荣华富贵。

毕竟如今魏军已如入自家后庭般在凉国王宫内行走,魏主的宠臣陆寄风更是公然与王后一同出入,不离左右,在这种情况下,要说北凉还有抗魏之心,恐怕是没人相信的。

这段时间里,拓跋焘由平城下旨,又升了陆寄风的官位至领军将军,好让他名正言顺地与拓跋雪朝夕相处。但拓跋雪反而深知陆寄风的心情,而尽量避免和他见面,有时为了公务而参见王后,陆寄风也只听得见她那带着距离的轻柔话语声。陆寄风听说拓跋雪潜心研读佛经,少言寡语,她的心似乎与尘世渐渐隔绝,就和当初一样,无心无念地等待着陆寄风。

而她又能等到什么?那是连陆寄风自己也无法承诺的。

由于玄圃一战消耗了陆寄风太多功力,他又受创甚巨,因此陆寄风就算心中再急,也只能按下性子,静心地调养身体,只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功力复原如初,才能去寻找迦逻与孩子的下落,并思索出玄圃之战背后的玄机。

陆寄风细细回想自己歼灭舞玄姬的过程,心中疑惑更多。甚至连舞玄姬是否真的已经形神俱灭了,他都不敢肯定。

以当时的情况看来,自己很有可能被舞玄姬炼化,真元被夺,使舞玄姬成为真正无人能敌的绝世魔女。但天边出现的炼妖阵却解了他的围,究竟是谁布下了炼妖阵,令整个局面扭转?

不管是谁,布下炼妖阵的人,不是阴谋之徒,就是诛魔之士。他的意向才是一切的关键。

但是陆寄风始终无法静心想透其中关窍,他自己十分清楚,那是因为他的心绪依然混乱,依然无法自玄圃一战中超脱。他甚至不敢回想最后的那一刻,幼小的若紫丧生于他手中的情景。

每当思绪无意间触及那段回忆,陆寄风的心口便阵阵剧痛,令他几乎无法呼吸。那种剧烈得无法形容的痛楚,只令他想从此闭绝神智,做个无知无感的木石之人。但是他自知不能如此,否则一切的牺牲都失去了意义。

他隐约明白:舞玄姬被消灭之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开始。

已走到了这个地步,若是陆寄风就此放弃,败给自己的心魔,就将功亏一篑。陆寄风不禁感到:外界的妖魔鬼怪或许易灭,但自己心中的折磨与苦楚却是更难翦除的。就算除尽妖恶,那苦痛的回忆与悲哀,却将永远与他共存。

时序渐渐地转为春夏,魏国包围之势已成,也听说两军发生过几次交锋,但传入宫中的只有谣言,谁也不知道两军交战有多惨烈,或是谁胜谁败。各种谣言一一传入姑臧城内,有人说魏国打算封了姑臧城,大军入境便是屠杀;也有的人说魏军受制于柔然,所以不敢图谋凉国,以免腹背受敌。

本以为必会有一场灭国之战,所以拓跋焘才让他待在公主府保护拓跋雪,以免两国交战之时,拓跋雪成为人质而有生命之忧。不料这一日,忽听内臣急急来报:

“魏帝驾到!领军将军速速出迎!”

陆寄风大吃一惊,连忙略整仪容,前往府外接驾。

拓跋焘果然率领着军旅,一行人轻装便驾驱策而来,崔浩也随侍在侧。君臣依礼叙毕,拓跋焘看起来心情极佳,笑着对众人道:“朕亲征包围河西,谁知沮渠牧犍就自行出降,朕不费一兵一卒便灭了北凉,一切全如崔公所料!”

北凉竟这么无声无息的就亡了国,令陆寄风也不由得有些吃惊。

拓跋齐笑道:“皇上武德远播,沮渠早有归德之意。何况如今西域十六国皆争遣使臣归顺,天下将归一统,北凉何敢逆天而行?”

原先只有九国归顺,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所造成的连锁效应令整个西域十六国皆来朝,也难怪拓跋焘更为志得意满。

原来,拓跋焘御驾亲征,抵达姑臧之时,沮渠牧犍打的主意是联合柔然抵抗魏军,所以沮渠牧犍确实下令坚守。无奈柔然援兵还没到,他的侄儿,负责守城的沮渠祖,就连夜翻出城墙,带头投降了。

大王的侄儿都这么做了,群臣哪还有守节的心?当日,城外的部下三万余篷帐全都归附魏将源贺,整个姑臧便不战而降了。

一个据地极广、历任三代君主,且与宋、魏并峙之国,竟灭得这样无声无息,也算自古未有之奇事。虽然是投降得有些难看,但至少省却了一场惨烈的大战,存活了不知多少军民。自此,天下大势底定,黄河与长江之界,划分宋魏两国。

当日拓跋焘在城内大宴文武百官,虽然陆寄风随侍在侧,但拓跋焘竟半句也不曾追问石室的情况,令陆寄风百思不解,他本以为拓跋焘必然会要他禀奏石室之秘,谁知拓跋焘一字不提,好像压根忘记了这回事似的。

酒过三巡,拓跋焘对群臣笑道:“当初朕欲取凉州,众卿皆曰不可,还道凉州地不生草,乃不毛之地!只有崔司徒力争,说凉州之畜,富饶天下,今日一见又是如何?”

一旁的崔浩淡淡一笑,道:“微臣贱陋,不敢疏以间亲,因此是否伐凉,微臣只能据实以告,幸万岁圣明,查鉴真伪,微臣薄言方得以入圣听!”

拓跋焘听了,脸色不由得微微一沉,一旁的拓跋齐也暗自不安着。

拓跋焘沉声道:“爱卿才是忠心为朕之人,那些宗室之臣,不知拿了凉国多少好处,才会处处替凉国说话,要朕打消灭凉国之念!他们以为身为宗室,朕就拿他们没办法吗?”

此时便是陆寄风也明白了,崔浩不动声色地谦虚辞功之际,又离间了拓跋焘与魏国的仙后派贵族。原来在魏国,决策是否伐凉时,崔浩力主出兵,而长年来一直接受北凉好处的贵族奚斤、李顺等人,却极力为北凉说项,欺骗拓跋焘,谎称凉国贫瘠,不值得出兵。

崔浩当时并未揭穿他们的背后动机,此时才暗示了出来,拓跋焘回国之后,想必是一场整肃,令仙后的势力从此铲尽。

若是舞玄姬真的已灭,那么魏国的旧派老臣也将一一失势,届时朝政由崔浩、寇谦之等人独揽,这岂非意味着通明宫的势力掘起?通明宫越来越有权势,已非当初的清修门派了。这令陆寄风越想,心里越是沉重。

拓跋齐毕竟不愿见到宗室势力渐渐陵夷,连忙道:“皇上,纵有不肖之辈欺君,宗室仍与皇上一脉同源,同气连枝,忠心无可置疑!皇上欲统领天下,也要依靠亲族血脉,尚乞万岁代念同宗之情,勿以微罪见废!”

拓跋焘冷笑道:“文略有崔司徒,武功有陆领军,朕还惧于宗室挟制吗?”

这时拓跋焘的舅父社平王拓跋干上前,冷然睥睨地看了崔浩及陆寄风一眼,方才奏道:

“皇上,天下人才济济,谁说只有汉人才懂得治国?凉州向来以文治闻名,除了昙无谶法师以外,更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足以为帝王师!此外慧崇、师贤及昙曜等,皆博通经史,学贯古今,因此,取下凉州,收纳二十万户口,以及王宫珍宝无数,皆不足以道贺!可贺者,万岁再得人才也!”

拓跋焘听了,不禁含笑点头道:“舅父深明朕意!久闻凉国学风极盛,朕正想再觅谋士,传朕旨意,召浮陀跋摩、慧崇、师贤、昙曜入宫,朕将礼贤下士,破格擢用!”

陆寄风注意到一旁的崔浩眼神隐隐不悦,他毕竟修养深湛,表面上仍喜怒不形,但眼看就要有其他的谋臣与他争宠,他心里绝不好过。

陆寄风暗自慨叹,纵使崔浩的城府、眼界,都高于柳衡万倍,一旦涉入名利,再有智慧的人也会患得患失。以柳衡为鉴,陆寄风已隐隐感到崔浩恐怕也将不得善终。

当晚饮宴直至深夜,拓跋焘都未问及陆寄风石室之秘,直到宴罢散席,陆寄风护驾回宫,君臣并肩而行,拓跋焘才突然道:

“陆寄风,你此后可以安心待在平城了吧?”

陆寄风沉默不语,不料拓跋焘接着说道:

“石室已破,形同虚设,魏国宗室之秘也随之灰飞烟灭!谅你有解救武威的功劳,朕不计你盗玺之罪,今后你便随侍朕的左右,与朕同享江山。他日你便能衣锦还乡,与武威共同荣华终生,朕绝不负卿。”

陆寄风没想到拓跋焘竟已什么都知道了,不禁大惊,怔怔地看向拓跋焘:

“万岁……您怎知……石室已毁?”

拓跋焘笑了一声,道:“不只是石室,朕还已得了长生之法,今后将与天地同寿!陆寄风,你以为朕只是掌握了人间权柄,不得通天吗?”

陆寄风更是震撼得说不出话来。拓跋焘突然便一把抓住陆寄风的手,靠近陆寄风,低声冷笑道:

“陆卿竟有不死之身,却隐瞒于朕!若是朕早得知,又何须大费周章,苦苦外求!”

见陆寄风那怔忡不语的样子,拓跋焘哈哈一笑,放开了他,道:“难怪你对世间权势不放在眼里,原来在你心里,朕不过一介凡夫,与你不可同日而语!”

陆寄风忙道:“万岁您误会了,微臣从来没有如此想法!长生之术于凡人是得,于微臣却是失,更遑论以此自矜自傲!”

拓跋焘从鼻中哼了口气,道:“是吗?”显然完全不信。

陆寄风既忧且疑,道:“万岁为何突然有长生之法?这是违反天地造化的事,其间必有诡诈,还请万岁三思……”

拓跋焘剑眉一扬,傲然道:“这会有什么诡诈?难道陆卿不愿与朕千秋万岁?”

“不,而是这……”陆寄风已不知该说什么了。

拓跋焘道:“国师教朕持诵诫、建香火,并依法斋炼,假以时日则长生可克!道法自然,人能与天地同寿,有什么可怪的?”说着,拓跋焘拍着陆寄风的背,笑道:“这世上从此只有朕与爱卿能得长生,造化虽异,而殊途同归,今后朕不只掌握人间至权,还能与天地同寿,成为真正的万岁!陆卿应为朕欢喜才是呀!哈哈哈哈……”

在拓跋焘的笑声中,陆寄风百思不解。拓跋焘所知道的一切,完全出乎陆寄风的预料,但陆寄风很清楚:拓跋焘绝不会告诉他自己究竟得了什么机缘,追问也无益,因此陆寄风只能忍耐着继续待在魏廷,找机会一探究竟。

魏国已征服北凉,朝廷留在北凉国内继续讨平余孽,并重置官衔,以及迁徙数万户至平城,这一路又不知是多少人家的离乡背井,生离死别。

回到平城之后,拓跋焘首要之务竟不是处理政务,而是前往天坛,只带了少数近臣,斋戒沐浴之后,才毕恭毕敬地驱驾前去天师道场。原来拓跋焘此次灭凉,据称是得到天师的法力所庇佑,才能不战而胜。而战事如此顺利,怎不让拓跋焘对天师的威力更加信服?因此,御驾东返之后,拓跋焘便急急赶往天师道场,向天师禀报这次的大捷。

道场之上云烟缭绕,拓跋焘与群臣跪拜在坛下,静心祈待国师传达仙意。天坛空旷高远,冷风白云飘过身侧,如接天地。

寇谦之与拓跋焘等君臣依尊卑序位已定,寇谦之才禀道:“天师授书予臣,告曰:陛下以真君御世,建静轮天宫之法,开古以来未之有也!应登受符书,以彰圣德。”

拓跋焘大喜,道:“天师不但佑朕先得西域十六国归顺,更将凉州赐予朕,有天师的加持,宋已如朕囊中之物!朕一定依天命而行,登坛受箓,永为道教真君!”

拓跋齐显然一脸无法接受这种说法,但也不能当众指责拓跋焘,只得隐忍。随侍在侧的太子拓跋晃却忍不住开口道:

“圣上召抚西域诸国,是由于陆寄风陆将军宣扬国威于远域;灭北凉,是由于崔司徒及众将士谋略武功,与神意何涉!”

拓跋焘脸色一沉,正欲动怒,不料崔浩却道:“太子年幼,思虑浅短,因此只见到表象。事实上皇上能一统北方,确实是天师的庇佑!臣窃观天文,见日德笼罩天下,太白在西,主恩刑行于西方,就是天师的通天神能,令天象变异之故也!”

陆寄风听得傻眼,没想到崔浩这样有智慧的人,竟会说出这等奇怪的话。但拓跋焘听了却很受用。

太子拓跋晃忍不住反驳道:“司徒大人,儒教以德治天下,敬鬼神而远之,司徒大人应以治国之道事主,为何竟说出如此妖谶之语?”

拓跋齐见拓跋焘隐隐有怒色,忙打圆场道:“圣上顺天应人,本应得天所佑,这又有何可怪?”

拓跋焘这才脸色稍平,笑着站起身,望向远方一座高塔,只见那高塔高逾百丈,几乎接至天际,极为壮观。拓跋焘指着那座极高的庙塔,对寇谦之笑道:

“国师您看,天师要朕在静轮宫受箓登基,朕必然加派人手,就算倾国之力,也要尽快完工!”

陆寄风这才恍然,原来自己神智不清之时所闯的高楼,便是兴建中的静轮宫!陆寄风略一沉思,更想通拓跋焘为何知道了这么多,这绝对是静轮宫中那位一出手就差点把陆寄风给打死的神秘人物的指点!

藏身于静轮宫里的那人,难道竟会是通明真人司空无吗?除了他以外,又有谁敢说自己能为通天,甚至敢于指点帝王长生之术?

寇谦之道:“但是……天师认为时机未至,就算万岁派再多的人力,也是无法完工的!”

拓跋焘一愣,不由得大吃一惊,心急地问道:“朕已倾国之力兴建静轮宫,静心澄意,以求受箓书、接天命,为何天师仍不满呢?”

寇谦之神情略显为难,竟有些结巴了起来,不敢直接回答,道:“贫道不敢妄加揣测天师之意!”

一旁的崔浩接话道:“启禀万岁,从前宗族昏聩无知之徒,妄以仙后为神,以为魏国之基都是由于仙后庇佑。之前已假传仙后之意,引来妖僧昙无谶,昙无谶灭后,宗室竟又意图引其残党,甚至做为太子之师,想藉太子之力使仙后残余势力再茁壮,此乃国家之忧!胡神一日在朝中,天师一日不得引圣上接天神,难怪天师不欲令静轮宫功成了!”

拓跋焘急问道:“崔公所指,是舅父引荐的天竺沙门吗?”

崔浩道:“微臣不敢妄论,但佛法虚诞,教人弃绝礼义,自认为能修得无量之智,又宣扬‘寂灭为乐’的歪理,语无伦次!此等诡诞之神,只会混乱纲常,使教化不行!甚至如今还以沙门为太子师,微臣不得不为国祚忧!”

拓跋晃听了更是气恼,几度欲开口辩解,但都被拓跋齐暗中制止住了。只见拓跋焘听得连连点头,道:“天师之言,令朕如醒!朕知道该怎么做了!”

拓跋焘回宫之后,便下令秘书监将国内佛教典籍悉行焚尽,且命崔浩执行此事。

崔浩领了命,当即派出各部卫士,查抄各庙宇及民宅,搜出许多典籍,聚集于平城西门外,一把大火烧了各国所译之佛典,不少沙门为了抢救典籍,冲上前与卫士扭打,甚至投身入火,场面至为惨烈。而坐在高处监视执行这一切的崔浩,俊美的脸上只是一片淡然,全无不忍之色。

身在平城观内的寇谦之坐立不安,城外焚烧典籍的黑烟蔽日,沙门的惊骇狂呼也隐约传入观中,寇谦之却苦等不着师父龙阳君的指示,只能在观内忧心地不断来回踱步。

身为修道之人,寇谦之自知任务便是利用人君的权势稳固道教地位。但是伤害他教,却非寇谦之所愿,想不到正因北凉沙门受器重,崔浩便利用道教,借机铲除将来可能威胁他的政敌,使局面隐隐失控。寇谦之不敢与崔浩的权势相抗,但该怎么应付,师父龙阳君全然未加以指点,这是之前从未有的状况,难道通明宫竟要坐视灭教的残忍之事发生吗?

近来通明宫里所传下来的种种主张,都与以往大不相同,令寇谦之更是心慌意乱,不知所措。

寇谦之终于无法忍受,便下令备车,往西门疾驶而去。

来到西门,只见士兵及民众全围在城门旁,密压压的人群中,可以见到中央的广场上,烈焰冲天,巨大的火炬中,堆积如山的典籍、帛册已被烧毁,一车一车的佛典还继续被往火堆内抛去。

许多沙门们激动哭嚎,或扑倒在地,或跪着捶地痛哭。现场还隐隐闻得到一股奇异的焦味。

寇谦之心中更感不祥,急下了车,亲自推开人群,往内奔去,挤至前方,果然看见火堆之旁,已有数具焦尸,竟都是为了抢救典籍而引火烧身的沙门。

前方高台上,崔浩款摇羽扇,面无表情地看着。

眼见最后一车的佛典就要被推入火中,一名年幼的小沙门奔上前,挡在火堆与典籍中,叫道:“勿毁经典,勿造此大业啊!”

卫士们却不留情地将他朝火堆中一推,喝道:“让开!”

那沙门被一推,便踉跄跌往火堆之中,寇谦之见状一急,竟忘情地箭步上前,抱住那小沙门在地上滚了几滚,扑灭他身上之火。那小沙门见典籍又全被烧了,不禁大哭。

卫士喝道:“何人大胆包天,竟敢救忤旨的刁民!”

寇谦之身上虽有些被火所烧的狼狈态,但他毕竟权势极高,站定望向卫士,神情不怒自威,沉声道:“我乃国师!万岁只下旨焚烧释典,并未下令伤人!你们竟敢冒称圣旨,该当何罪!?”

众卫士一见到竟是国师亲自出面,当场都吓得不敢出声,高台之上的崔浩显得也有些意外,便亲自走下了台,仪态优美地对寇谦之略行礼,道:

“国师言重了!”

寇谦之望着他走下来的丰采,崔浩出尘的仪态,此时不知为何竟显得非常讽刺。

崔浩道:“万岁命浩行事,何敢劳动国师亲自来此监督?虚诞妖书已焚尽,想必天师会十分满意吧?”

寇谦之心中激动,道:“司徒大人,这……这是何必!万岁对您言听计从,您的地位无人能动分毫,为何……为何要如此不留情面?”

崔浩微笑道:“国师说哪里话来?臣浩只是奉命行事,非与释教有任何恩怨。何况驱逐胡神,能令道门更加显赫,国师应该高兴才是呀!”

寇谦之明知这是托辞,却不知该如何反驳,只能愤怒地说道:“但是你令无辜之人投火焚身,妄害人命,这又是什么道理?”

崔浩看那熊熊燃烧的火堆一眼,眼中露出阴沉残忍的冷笑。

崔浩道:“国师,既然释教常云苦空无常,又何必执着于文字?执着于生死?那些引火自焚的沙门,想必是已观透奥义,正所谓求仁得仁,您也不必过忧!”

寇谦之忍不住道:“万教皆有其义,贫道不敢妄论释教得失。但引帝王之权,擅行杀决,这绝非正道所为!”

崔浩冷冷看向寇谦之,道:“国师的意思,是皇上所行,并非正道了?”

寇谦之一愣,他当然不能说拓跋焘做错,竟被崔浩的话给堵得无话可说。

崔浩淡然道:“万岁厌恶仙后妖党已久,因此奉拜天师,这也是国师您长年的努力所致,如今开花结果,国师您却出面阻挡,令浩百思不解!浩与国师同为汉人,浩以儒家治国之术,汉化魏民,国师以道教辅佐帝王,我们应该同心合力,密不相间才是!希望国师您勿忘根本!”

寇谦之更被崔浩这番振振之辞给说得张口结舌,他实在想不到:有人能把歪理说得这么正当、这么理所当然!崔浩的口才令寇谦之根本无法招架。

崔浩见寇谦之愣然的样子,笑了一笑,道:“国事繁重,浩告退了!”

崔浩说完,便登上车驾离去,寇谦之回过神,追了上去,攀住崔浩的车轼,叫道:“司徒大人留步!难道您还打算赶尽杀绝吗?”

崔浩冷看了寇谦之一眼,道:“诛恶务尽,国师您问这话岂不可笑?”

寇谦之大惊,道:“已焚烧经典,司徒大人您还想做什么?”

崔浩笑了笑,并不回答,下令道:“回府!”

车驾缓缓往前行去,寇谦之抓紧车轼不放,犹自力劝道:“司徒大人!您不能在万岁面前进此谗言,若是因此造成浩劫,将是千古之罪啊!”

崔浩不加理会,竟自放下了车帘,沉声再道:“回府!”

这声令下,马夫不敢再有迟疑,一挥马鞭,四马已发足奔起!寇谦之没想到崔浩竟完全不忌惮他,又惊又急,但料想自己身为国师,崔浩应不致造次,便仍不肯放手,紧抓着车轼,叫道:“司徒大人!司徒大人请听贫道一言,司徒大人……”

但马匹真的开始疾奔了,寇谦之大吃一惊,急欲放手,不料却发现衣袖被夹住,一时难以抽身,整个人便被拖行开去。嗤的一声,寇谦之衣袖被扯破,他顿时失去重心,一个踉跄,人已被卷到车下,眼看就要被马蹄践踏而过,突然一股推力将寇谦之给平空推移了出去,寇谦之在地上滚了几滚,安然无事,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崔浩的车驾绝尘远去。

寇谦之想起方才的凶险,不禁浑身冷汗涔涔,他实在意想不到:崔浩竟敢如此大胆!因此他只睁着双眼,呆然倒卧在地。

一只手伸至面前,有人说道:

“国师无恙乎?”

寇谦之抬头一看,眼前之人正是陆寄风。陆寄风在人群之中,已经将一切尽入眼里,才及时出手,以内力将寇谦之推出车下,救了他一命。

寇谦之伸出手,让陆寄风拉住,把他拉站了起来,这才发现自己双腿都软了,方才只是千钧一发,他就要命丧蹄下。

寇谦之颤声道:“崔司徒……崔司徒竟敢……”

陆寄风道:“街市非议事之所,请国师移步领军府。”

寇谦之脸色苍白地点了点头,与陆寄风一同前往领军府再作商议。

寇谦之与陆寄风在厅中安坐,见他仍神色惊惧,陆寄风忍不住道:“国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皇上为何会突然如此迷信天师,又自称能与天地同寿?是您进言,能让皇上与天神相通,您不会不知道天师道场上的事!”

寇谦之急道:“贫道……贫道真的不知,天师道场之上,贫道也未曾去过,但确实有天师神出鬼没,降旨预言吉凶,无不应验!天师允诺万岁长生,那也是万岁单独与天师面对时所得到的承诺,并无第二人在场!”

陆寄风听了也不由得一愣,追问道:“通明宫向来是清修之地,怎么可能妄许凡人狂想杂念?这与舞玄姬的行为又有何异?国师,难道这些事都不曾禀报七子吗?”

寇谦之讷讷不安地说道:“这……这些事……七子皆未曾置喙……但师父曾嘱贫道,利用君王令道教大行,这是天命所归,所以……”

陆寄风倒吸了一口气,沉声道:“我不知道什么是天命,但是崔浩利用佛道之争,见缝插针,为巩固专宠、排除异己,不惜进谗言迷惑人主,国师您也难辞其咎!”

寇谦之难过地叹了口气,道:“我不杀伯仁,伯仁为我而死!唉,浩劫,真是浩劫啊……只要能弥补罪过于万一,贫道一定尽力而为!”

陆寄风心中已十分清楚,静轮宫里藏头缩尾的“天师”,就是这些野心的主使者,不探出这个天师的真面目,是不能令真相大白的。

夜里,陆寄风身形如电,在平城内御空飞奔,朝静轮宫而去。

来至宫脚下,台阶高得几乎不见尽头,在台阶顶端又是数百尺无边无际的广阔平台,平台上罗列着许多高伟的基柱,以天罡北斗之势排列,撑护着上方的静轮宫。光是这宏伟的基台,就已经是令人咋舌的浩大工程,那高耸入天的巨宫又有多壮观?要又耗费多少人力财力?恐怕就算倾国库之资,也未必有完工的一天。

陆寄风一提真气,便以轻功直窜而上,剑仙崖的千仞绝壁他犹能来去自如,更何况静轮宫再高伟,也不过是人力所为,要轻易来到顶端高台,对他来说并不算难事。

陆寄风攀至静轮宫顶端,仍处处有着未完工的残墙余垒,但也看得出殿堂之制井然,处处雕饰以道家的星纬之图,壁上挂着写满云篆的文字。此处已高耸入天,不闻人间鸡鸣犬吠,只有冷风阵阵,云雾飘渺,周遭的星图更令大殿透出一股庄严玄秘的气息。

陆寄风依照记忆往内走去,他记得再经过主殿,还有大堂,数重门之内,便是那神秘人物的藏身之所。

突然身后似乎有一道轻风拂过,陆寄风一愣,尚未及反应,背后已中一掌!

这一掌将陆寄风打得飞扑而出,差点便掉落高台之外!陆寄风及时攀住窗棂,只见脚下云烟飘过,悬空百丈,若非他反应得宜,早已摔个粉身碎骨。陆寄风提气一跃,又稳身翻入堂中,四下张望,却已不见那偷袭他的人影。

陆寄风沉声道:“鬼祟之辈竟也敢自称天师,实在可笑!”

四下寂然,阗无人声。

陆寄风提高警觉,步步为营地走入。只见处处青帐被寒风吹得微微晃动,只有月光的清辉照映着,难以分辨眼前的黑影是幻是真。陆寄风突见前方似有一道人影闪过,风姿袅娜,竟似女子!

陆寄风惊唤:“舞玄姬?”

那人影如闪电般竟已欺近陆寄风,迅雷不及掩耳地,陆寄风胸口一窒,尚未看清对方,竟已胸口又中一掌,整个人跌退开去,胸中如搅,噗地便吐了一大口鲜血!

陆寄风整个人仰倒在地,眼前一阵光影乱跳,那人已缓缓逼近,一只脚踩在陆寄风胸口之上,他并未施任何力量,否则这么一踩下去,陆寄风势必穿胸而死。只听得黑暗中传出的笑声轻柔悦耳,但仍听不出是男是女:

“你就这么点能为?岂不辜负道门期许?”

陆寄风竭力想看清楚面前之人的样貌,但那人逆着微光,陆寄风又被打得眼前一片昏黑,只能看见一团模糊的影子。

陆寄风暗自调息保元,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功力,好对付天师。但天师的脚略重地踩了下去,陆寄风一阵剧痛,听见肋骨硬生生被踩断的声音。

陆寄风咬紧了牙不呻吟出声,天师却觉有趣地笑了起来,笑声有几分像舞玄姬,却又妖异更甚,令人不寒而栗。

“陆寄风,你是否也很好奇,如果你被我踩成一团烂泥时,是否还有知觉?还能重生?”

陆寄风但觉胸口紧迫,呼吸困难,连声音也发不出来。虽然他的脑子意识随着痛楚而有些混乱,但他很清楚:这种残酷不仁,绝非正道!他相信那绝非通明真人!陆寄风脑中顿时清明,大喝一声:

“刘瑛!你少装神弄鬼!”

陆寄风暗中蓄气,一掌击出,这掌所带的真气竟把天师给震得略为踉跄后退。陆寄风趁他的脚这么一松开,立刻滚了开去,翻身跃起,虽然胸口剧痛,喉间不断涌上鲜血,但还是极力忍住了,调匀气息,严阵以待。

眼前那人影不屑地发出轻笑,身形一飘,陆寄风竟连他消失往何处都没看清楚!

那人的出手快得让陆寄风连回击的机会都没有,神鬼莫测。陆寄风屏气凝神,连大气也不敢透一口,却不料身后又猛地一记重击,打中陆寄风的背,陆寄风身如飘絮地被击飞出去,身在半空之中,往下不断地跌坠!

陆寄风往下坠之时,竭力定下心神,在半空中提起一口真气平空翻转身子,试着抓住什么以止住跌势,他攀住一块瓦当,但跌势却极重地将那块瓦当硬生生地掰裂,陆寄风继续往下跌去,半空中的犹听见真气传来的幽幽笑声,说道:

“你欲寻之人,皆在通明宫,来此是白费心机了!”

砰然巨响,陆寄风整个人重重地摔在地上,或许是半空时略为一止之力,使得他的跌势稍轻,但沉重的力道仍使得他背后之地被撞凹了一大片,陷落土里。陆寄风眼前一花,晕了过去。

他似乎只昏沉了片刻,口中鲜血急涌,塞住他的喉头,又把他给呛醒。陆寄风浑身无力地躺在原地调息,他知道要是天师再追一掌,自己恐怕真的要被分尸了。

一道微弱的金光,由高处缓缓地坠落。

陆寄风一愣,那金光坠落在他身边,落在地上。陆寄风艰辛地爬起,朝那金色之物探出手,将之握在手中。

当陆寄风定神看清那是什么时,不由得浑身发冷!

那是迦逻的金印,上面刻着“秋之白华”的金印!

太平裂碑记5·青史成灰》_第十三章_诗书复何罪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太平裂碑记5·青史成灰第十三章_诗书复何罪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