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拉起控制栏,就会保存当前阅读位置。离开前记得先点下屏幕中间噢!

指挥家洛林·马泽尔(LorinMaazel)十一岁的时候曾代替托斯卡尼尼(ArturoToscanini)担任NBC交响乐团的指挥。他八岁的时候已经作为指挥家出了名,但乐队队员看到一个小孩子站在指挥台上都非常愤慨,不快和敌意更是溢于言表,甚至有人故意走音。

但他完整地记得总谱,因此能够迅速地一一指出队员们的错误。很快,随着排练的推进,他和这些资深演奏家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演奏家们甚至对他产生了敬意。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父母们就希望他们有一天能成长得像自己一样强大。其实,孩子们所拥有的才能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但是,就像初次接触马泽尔的演奏家们一样,父母们往往无法发现他们的力量,还会轻率地断定孩子不如自己强大。

假如父母们打消这种想法,把孩子看成是和自己平等的存在并心怀尊重地与之交流,亲子关系也一定会发生极大变化。

为此,给父母们提两条建议。首先是不要说伤害孩子人格的话。恐怕也没有必要具体举例进行说明。父母认为不怎么严重的话,孩子听了之后很可能产生不一样的理解。一边说着狠话一边再跟孩子说“谢谢”,这就好比是一边扬起灰尘一边再使劲地转动空气净化器。只要不说伤害孩子的话,孩子就会精神起来。

其次是关于说话方式,建议父母们要礼貌地跟孩子说话。这并不是说必须一直跟孩子讲客套话,但拜托孩子干什么事的时候不要用命令的口气,而要礼貌地拜托孩子。例如,不要用命令式的口气说“快去……”,而要使用询问句或者假设句,例如可以说“你能为我做……吗?”或者“你要是能做……的话,那我就太高兴了!”多数情况下,听了这样含有拜托语气的话,孩子们会高兴地答应。

但是,如果父母拜托的内容是孩子自己的课题,聪明的孩子就会觉得父母的这种说话方式有问题,继而产生抵触情绪。所谓孩子的课题就是如前面多次提过的那样,结果最终会落到孩子身上或者最终责任只能由孩子自己承担的课题。比如,学习就是孩子自己的课题,所以,如果家长说“你能为我好好学习吗?”或者“你要是能好好学习的话,我会非常高兴!”之类的话,恐怕孩子会立即回答:“我又不是为妈妈(爸爸)而学习!”

如果父母能做到以上两点,并且能够体会到从孩子身上也能学到很多东西的时候,亲子关系就会与之前大不相同。不要命令,要礼貌地跟孩子说话!从孩子身上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不管教的勇气》_受人尊敬的11岁的伟大指挥家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不管教的勇气受人尊敬的11岁的伟大指挥家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