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是在1937年飘然离世的,享年67岁。那是他在苏格兰的时候,刚在阿伯丁大学顺利结束了连续四天的演讲活动,准备启程到下一个演讲地的当日早晨,他吃完晚饭独自出去散步,刚走出酒店没有几步就倒下了。病因是心肌梗死。
在阿伯丁的第一个夜晚,阿德勒和邀请他的阿伯丁大学心理学教授雷克斯·耐特(RexKnight)在他投宿的酒店大厅交谈。两个人刚打完招呼找了个在沙发坐下来时,一个年轻人向他们走来。
“我知道两位绅士是心理学家。不过,你们俩谁都猜不到我是什么样的人吧。”
耐特一脸困惑,只见阿德勒抬起头注视着年轻人说道。
“你错了,我觉得我应该能说点。你是一个虚荣心非常强的人。”
当别人问他为什么这么说时,阿德勒回答。
“两个陌生的绅士坐在沙发上聊天,你突然走来,唐突地问对方知不知道自己是谁,这不是虚荣心强是什么呢?”
阿德勒对耐特解释道。
“我一直都致力于把我的心理学变得单纯而简单。可以这样说,所有神经症都是由虚荣心引起的。或许这个描述过于简单,反而晦涩难懂。”(Manasteretal。eds。,AlfredAdler:AsWeRememberHim)
此处,被阿德勒当作问题来提及的虚荣心,就是我们在前面所提的优越感追求心理。
“提到虚荣心,我们很容易看破别人心中那条向上的线。这个线表示,他们觉得自己并不完美,便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等身大的大目标,希望站在高于别人一等的位置。”(《性格心理学》)
“向上的线”正是我们所说的优越感追求。如前面所述,为了摆脱无力感而去追求优越感,认为自己不完美的劣等感……这些都是普遍存在的。患者往往会对不健康的身体抱有劣等感,希望早日摆脱这种状态,这便是“追求优越感的心态”。
但是一个人一旦“设定一个等身大的大目标,想要站在高于别人一等的位置”,劣等感会变得过于强烈,过度追求优越感,此时已不再是普遍存在的劣等感、优越感。它们已经变质,变成了“劣等自卑感”“优越自卑感”。
不管是哪一种自卑感,都属于人生中非有用之物。我们会在“副战场”中见到这些。劣等自卑感更进一步,就会变成神经症。(前述著作)在优越自卑感的作祟下人会过度追求优越感,此时的优越感已经变成了个人的优越感或神经症优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