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起因也是因为某些人认为本国的威信受到威胁而产生了恐惧(Sicher,TheCollectedWorksofLydiaSicher)。他们认为不去贬低他国的价值,就无法确保本国的完整,于是去和他国开战,试图用战争提高本国的价值和地位。
歧视、欺负等行为,也是来自价值贬低倾向。贬低他人的价值,变相炫耀自己的优秀。歧视、欺负,均起因于强烈的劣等感。他们认为自己要是“平凡、普通”,自身价值得不到认可,于是就选择歧视和欺负他人来显出自己的“不平凡”。因此,单单靠呼吁或者严惩措施,并不能根治和消灭歧视、欺负等现象。必须先去理解这类人做出歧视、欺负等行为的心理。
依赖和借助他者的权威还有一种人倒不是靠贬低他者的价值变相提高自身价值,而是借助他人的价值和权威采取傲慢态度。
“虚荣心,还会表现在众人面前口若悬河、满嘴跑火车的人身上。这种人喜欢用‘自己是否在众人面前允许发言’来判断这个聚会的价值。还有一种人,本质上是属于同类人,但是表面上尽量保持安静、不大引人注目、也不去参加或特意避开各种聚会。避开的行为,其实也分很多种。受到他人的邀请,但是如果对方不是特意邀请自己的,就不会参加,即使答应去,也会故意迟到。答应去参加的人,也是有一定条件的。他们会表现出傲慢态度,显得自己十分特殊不凡,还时不时地炫耀自己的特殊之处。还有的人会很主动、踊跃参加所有聚会,一个都不落,用这种参与感来表现出自己的野心。”(《性格心理学》)
其实我们所参加的聚会(或,类似定期举办活动的某种共同体),和参加者的自身价值无关。子女考入了名校,父母不会因此而变得有多高贵。有个日本人荣获了诺贝尔奖,那所有日本人都因此而变得伟大吗?不尽然。
阿德勒例子中的人是想通过出席聚会或不出席聚会来吸引别人的关注而已。阿德勒提到有一种人爱出席所有聚会,借此来表现出自己的野心;还有一种可能性,或许他不是出于野心;而是怕自己不在场时别人说他的坏话、说不利于自己的事。
他们表面上摆出一副很有优越感的态度,实际上内心惧怕自己的普通平凡会被他人视为“没有比别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