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死亡的人很多,但是,死亡不一定就是可怕的东西。就像我们无法对他者进行属性化一样,我们不能把死亡当成是已知对象将其进行属性化。死亡是超越所有理解(包容)的。这个世界上的他者并不全是可怕的人,同样,认为死亡一定是可怕的想法过于极端。害怕死亡,等于明明无知还自认为自己熟知是一个道理。
伊壁鸠鲁说,死亡并不可怕,因为在我们死之前死亡并不存在,等我们死了,我们就已经不存在了也没必要再害怕死亡了。这在前面已经提到过。不过我们认为,死肯定是存在于生的。对于一个害怕死亡的人来讲,死作为预期焦虑(anticipatoryanxiety)而存在于他的生命中。这不是死本身,但也不能因此而学伊壁鸠鲁看待死亡,因为伊壁鸠鲁的说法就和看到恐怖东西时闭上眼睛掩耳盗铃装作没看见的孩子无甚区别。要知道即使闭上眼睛,可怕的东西依然不会消失。
死亡,或许是一生中最大的“善”。(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那个世界,好像还挺好的。要不怎么会但凡去了那儿的都一去不复返呢。”(高山文彦《送别父亲》)
读到小说的这个部分,我不禁感到惊讶,居然还可以这样看待死亡。
“要讲给自己听。别人实现的,自己也一定能做到。”(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人类的土地》)
圣·埃克苏佩的这句话,我想对看护类报考生说。因为它适用于死亡。
“人终究一死。既然不能逃脱,那就接受吧。这就是我嫂子的看法。”(内山章子《嫂子鹤见和子的病床日记》)
内山和兄长鹤见俊辅有这样一段对话:
“‘死,挺有意思的。这还是第一次经历呢。’嫂子这样说。哥说,‘是啊。人生真是充满了惊喜啊。’两个人说罢,哈哈大笑。”
我还没有经历过死亡。但是,既然从古至今谁都要经历的话,那么,虽然还没有经历,可以放到最后、作为压轴戏来经历也不坏。所以,不用再为死亡提心吊胆了吧。犯了心肌梗死倒下去以来,我花了很长时间,终于想明白了这一点。
但是,如果现在再发作一次,能否保持冷静理性对待呢?其实我心里也没有太大的把握。“既然不能逃离,那么,就接受吧。”鹤见说道。但有一点必须讲清楚,“那么”的之前与之后,这两者之间可是有很大距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