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我再确认一遍,您并不是说必须与孩子们成为朋友,这没错吧?
哲人:是的。三年前那个白雪皑皑的最后一日,我就解释了“信任”
和“信赖”的区别。你还记得吗?
青年:“信任”和“信赖”?您可真是一个不停变换话题的人啊。当然记得,至今依然印象深刻,因为那是我很感兴趣的研究。
哲人:那么,用你的话回顾一下吧。如果是你,会如何解释“信任”?
青年:好的。坦率地说,“信任”就是有条件地相信对方。例如,向银行贷款的时候,银行当然不会无条件地把钱贷出去。银行只有在取得不动产或担保人之类的担保之后才会贷出与之相应的金额,并且还会收取非常可观的利息。这并不是“因为相信你所以放贷”,而是一种“因为相信你准备的担保价值所以放贷”的态度。总之,不是相信“那个人”,而是相信那个人所具备的“条件”。
哲人:那么,“信赖”是指什么呢?
青年:在相信他人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条件。即使没有值得信任的依据也相信,不考虑什么担保,无条件地相信,这就是“信赖”。相信的是“那个人本身”,而不是他所具备的“条件”。也可以说关注的是人性化的价值,而不是物质性的价值。
哲人:的确如此。
青年:如果让我再加上自己的理解,那也就是相信“信任这个人的自己”。因为,如果对自己的判断没有自信,那就一定会要求担保。所以说,只有信赖自己才能信赖他人。
哲人:谢谢,你总结得很精彩。
青年:……我是个很优秀的学生吧?我信奉阿德勒的时间比较长,而且还查阅了很多文献进行学习。最重要的是我在教育现场进行了实践。我并不是毫不理解地冲动拒绝。
哲人:那是当然。不过,这一点请不要误解,你既不是我的弟子也不是我的学生。
青年:……哈哈!!您是说,像我这种没礼貌的家伙,已经不配称为弟子了吗?这真是杰作啊,提倡阿德勒的您都发怒了。
哲人:你肯定非常热爱“知识”,毫无疑问也在不断思考以期达到更好的理解。也就是说,你是一个爱知者,一个哲学者。并且,我只不过是与你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的一个同样热爱“知识”的哲学者,而并非高高在上传授教义的人。
青年:您是说既没有老师也没有弟子,咱们都是对等的哲学者?如果是这样的话,是不是您也有可能承认自己的错误,接受我的意见呢?
哲人:当然。我也有很多东西想要向你学习,事实上,咱们每次交谈我都能获得新的启发。
青年:嗬。即使您给我戴高帽子,我也不会放松批判啊。那么,为何要讲“信任”和“信赖”呢?
哲人:阿德勒提出的“工作”“交友”“爱”这三大人生课题。它们都与人际关系的距离和深度密切相关。
青年:是的,您已经说过了。
哲人:不过,笼统地说“距离”和“深度”,恐怕很难理解,被误解的时候也很多吧。所以,可以简单地这样理解:工作和交友就是“是信任还是信赖?”的区别。
青年:信任和信赖?
哲人:是的。工作关系是“信任”关系,而交友关系则是“信赖”关系。青年:什么意思呢?
哲人:工作关系是伴随着某些利害或者外在要素的附带条件的关系。
例如,因为碰巧在同一个公司,所以要互相协作。虽然人格方面相互并不喜欢,但因为是客户所以要保持关系,而且也相互提供帮助。但是,离开了工作之后根本不想继续保持关系。这就是由工作利害结成的“信任”关系。不管个人是否愿意,都必须保持关系。
另一方面,交友根本不存在“必须和这个人交友的理由”。既不存在利害,也不是受外界要素制约的关系。它是一种由“喜欢这个人”之类的内在动机结成的关系。如果借用你刚才说的话来讲,那就是相信“那个人本身”,而不是他所具备的“条件”。交友显然是“信赖”关系。
青年:啊,又是令人费解的辩论。既然如此,为什么阿德勒不直接使用“工作”或“交友”之类的词呢?一开始就用“信任”“信赖”以及“爱”来表述人际关系不就可以了吗?你只是把辩论复杂化来迷惑人罢了!
哲人:我知道了。那么,我尽量简单地说明一下阿德勒选择“工作”
一词的理由。
青年确信:恐怕阿德勒把清贫当作美德,认为一切经济活动都很低贱。所以他轻视工作,主张“与学生们建立交友关系”。这真是天大的笑话。青年既为自己是个教育者自豪,又为自己是个职业人而骄傲。我们不是出于爱好或慈善,而是作为职业去从事教育,正因为如此,才能够尽职尽责地干好本职工作。咖啡已经喝完,夜更深了。尽管如此,青年的眼睛依然炯炯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