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拉起控制栏,就会保存当前阅读位置。离开前记得先点下屏幕中间噢!

前言

在19世纪的俄罗斯文坛中,契诃夫堪称短篇小说艺术大师。在契诃夫身上,你感觉不到一点儿盛气凌人的架势,他永远是那么的谦虚、诚恳而又冷静。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出生于平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了中学,后进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契诃夫大学毕业,开始从医。由于广泛接触平民,他深入了解了现实生活,也认识了人性中庸俗和丑陋的一面。

契诃夫的创作素材基本上都来自他身边,作品中的人物也大多是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这些“小人物”身上虽然具有浓厚的世俗色彩,但也似乎更贴近大地,更令人觉得熟悉和亲切。比如《罗西尔的提琴》中的棺材匠,他与妻子共同生活了52年,却从未好好疼爱过她。直到妻子去世,他才意识到这一点,因此非常内疚,没过多久就病死了。棺材匠夫妻这类“小人物”的情感,在现实生活中一点儿也不陌生,所以读起来感人至深。

契诃夫的作品语言简洁、犀利、幽默,努力让人物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他笔下的景物描写,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就像是从他心里自然地流出来而不是用笔写出来的一样。他就像一位观察者,努力地把现实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

也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受到了质疑。有一位诗人曾经写了一封信给他,信上说:“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对您都有微词。他们说,从您的作品中看不出您同情谁或厌恶谁……有些人说也许这是您有意为之的,还有些人说您根本就是一个冷漠的人。”对此,契诃夫诚恳而又谦虚地解释说:“我写作的时候,时刻都在按照作品中人物的方式说话和思考。如果我在其中加入某种主观态度,那么人物的真实性和作品的紧凑感就会被破坏……而且,我认定并相信读者会把小说里缺少的主观成分加进去。”从这里可以看出,契诃夫积极追求的是冷静、真实地刻画出鲜活的人物。

契诃夫的作品中虽然没有主观态度,却有情感态度。这两者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带有偏见的,有时候会歪曲事实。后者是作者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体现了作者的立场和价值观。在契诃夫的小说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对人物的情感态度。他对《瞌睡》中13岁的小保姆充满了疼爱和同情,对《个人修养》中那个生意兴隆的牙医充满了鄙视。在《小公务员之死》、《主教》中,我们分明可以看出契诃夫深刻地批判了腐败的权力,因为它导致人们精神扭曲,使人们对当权者充满了恐惧。透过《套中人》和《变色龙》,我们可以看到契诃夫尖锐地嘲讽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忠实走狗。透过《在故乡》,我们可以看出契诃夫对想要改变社会却缺乏行动的勇气和能力的贵族青年是充满理解与同情的……他的作品启示人们不要自私,不要贪婪,不要崇拜权力,要有尊严地活着,这样才能像他一样“把自己身上的奴性一点一点地挤出去”。

契诃夫就是这样一位冷静、谦虚、诚恳而又热眼看世界的人,所以他的作品才会具有一种净化人心的巨大力量。

小公务员之死·契诃夫中短篇小说选》_前言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小公务员之死·契诃夫中短篇小说选前言

书籍
上一章
1/15
下一章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