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序言

刘文飞

俄罗斯少女的美貌是举世闻名的,一部以俄罗斯美女为描写对象的小说也应该是吸引人的。的确,维克多。叶罗菲耶夫(Виктор Ерофеев)的《俄罗斯美女》(Русская красавица)面世之后,立即走红,并迅速被翻译成了二十余种外语。如今,十多年过去了,《俄罗斯美女》仍被摆在俄罗斯各大书店的醒目位置上,学者们在谈到当代俄罗斯文学时也都不能不提到这部作品。《俄罗斯美女》的出版,比苏联解体要早七八年,因此,它可以被视为一部“后苏维埃时代”的文学经典;而这部小说在描述内容和叙事态度上所体现的出格和随意,又使得人们有理由将它称为俄罗斯后现代文学最早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是一个俄罗斯美女的内心独白,她的独白颠三倒四,喜怒哀乐此起彼伏,真情柔意与歇斯底里相互交替,常常是前言不搭后语的。但是,透过这些意识流的、非逻辑的叙述,我们还是可以窥见这样一个大致的“情节”:二十多岁的美女伊林娜。塔拉卡诺娃在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之后,离开外省的故乡小城来到莫斯科,住在已经退休的爷爷处,由于她的年轻美貌,同时也由于她旺盛炽热的情欲和随遇而安的心态,她在莫斯科结交到了各种各样的男女情人,其中有大使和侨民,有高干和记者,有上司和朋友,有音乐家和研究生;有俄罗斯人,也有少数民族和外国人……后来,她与著名的文学活动家弗拉基米尔。谢尔盖耶维奇(女主人公称他为“莱昂纳狄克”)相遇,并真诚地爱上了他,而后者出于家庭责任、社会影响等方面的考虑,却始终不愿结婚,在两人的一次幽会中,文学活动家由于过度兴奋而死去,女主人公因此受到了追查、批斗和谴责,与此同时,女主人公得知自己已经怀上了文学活动家的孩子,孤立无援的她一筹莫展,曾到教堂里去受洗,去祈求上帝,也曾听从朋友的劝告去古战场上裸奔,为自己赎罪。最后,已经死去的莱昂纳狄克突然现身在女主人公的住处,并要娶她为妻,在一个约定的日子里,伊林娜。塔拉卡诺娃决定出嫁,并把所有的情人和朋友都请来参加婚礼……

这样一个情节本身并无太多的引人入胜之处,而且,就连这样一个情节,在小说中也没有一个清晰、连贯的交代,显然,作者的目的,或者说他的长处,并不在于讲故事。那么,《俄罗斯美女》的独特之处又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是女主人公形象的独特。

一个美丽的姑娘从外省来到都市,在社会环境和时代氛围的作用下沉沦了,她曾把家庭幸福的希望寄托在一个又一个男人的身上,却每每落空,最终,怀有身孕而且一无所有的她,只好答应嫁给一个死人。这样的主人公及其经历,太容易使我们联想到俄罗斯文学中传统的“小人物”和“悲惨女性”的主题了,《可怜的丽莎》中伤感不已的丽莎,《驿站长》中被军官拐走的站长女儿杜尼娅,《复活》中被始乱终弃的玛丝洛娃,《罪与罚》中作为苦难化身的索尼娅……对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在不公平社会中悲惨地位的描述,是俄罗斯文学强大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而对女性作为美之化身的毁灭过程的展示,则使俄罗斯文学具有了某种深刻的悲剧意味。在《俄罗斯美女》中,同样有被毁灭的美,同样有女性的不幸,然而不知为何,我们对女主人公所持的态度却有可能是很矛盾的。一方面,我们有可能不同情她,因为她主动地选择了一种在我们看来是很放荡的生活,可以说,她的不幸纯粹是她个人造成的;另一方面,面对这样一位美丽无比的姑娘,面对她既无恶意又无过错的生活方式,我们难道还忍心去因为她的苦难而幸灾乐祸吗?一方面,热中于性爱、热中于同性恋、热中于烟酒的女主人公,对生活似乎永远怀有一种抱怨,她满口刻薄话,举止乖张,还不时爆发出一阵歇斯底里,这一切无疑都会让人感到她有些讨厌;但另一方面,女主人公似乎又是无可指责的,她爱莫斯科,向往幸福的生活,这本没有什么不对,更何况,她“生来就对物质的东西没有丝毫的爱好”(第四章),在情人对她说要送她一辆汽车的时候,她说道:“我要的不是汽车,而是幸福。”(第八章)她是充满爱意的:“而我总的说来,内心里隐隐约约还是爱人们的,如果这方面产生了什么疑问,我马上就会感到苦闷。”(第七章)她是善良的:“我不愿意与任何人为敌,也不愿去责怪任何人。”(第六章)她更是真诚的:与小说中她那些女友相比,她最少世故和圆滑,最少心计和庸俗,也最认死理,最能豁得出去。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俄罗斯美女!她的矛盾的性格,既让我们同情也叫我们讨厌,或者说,既不让我们同情也不叫我们讨厌。

那么,伊林娜这样一个文学人物的意义究竟何在呢?我们认为,这个形象所提出的,就是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美的问题。小说中有这样一句振聋发聩的感叹:“什么时候我们这里也能学会珍视美丽啊。”(第一章)伊林娜是美丽的,小说中的一个人物曾对她说:“要知道,除了美貌,你是一无所有的!”可女主人公却感到很惊讶:“这难道还不够吗?”(第十五章)是啊,美原本就是一件最值得珍视的东西啊。然而,美给女主人公带来的却不是幸福,而是灾难:“我渴望爱,渴望被爱,可我的周围却很少有值得去爱的人,因为他们原本就很少。”(第五章)因此,女主人公才会说:“有时,我觉得自己是个不幸的、愚蠢的女人,遭到了生活的虐待。”(第二章)“于是,我恐惧地感觉到,在这里没有人能理解我,在这生活的节日里,我是一个局外人。”(第三章)一种没有美的生活固然是可悲的,而一个忽视美的社会则无疑更是畸形的,这或许才是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如果说,美并不像陀思妥耶夫斯基所预言的那样能够去拯救世界,但至少,它应该也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装点和慰藉。

其次是小说叙事方式的独特。

这部小说的结构很新颖,它就像一个魔方,能够随意组合出新的画面,它就像是翻花游戏,需要你小心、细致的解读,才能继续置身在这个文字迷宫之中。它兼有意识流小说和法国新小说的诸多特点,其叙述绵延不绝,其文字密不透风,一个句子往往占据了大半页的篇幅,一个段落往往长达数页,作者试图借助这种风格来模拟女主人公凌乱、繁复的心理感受。在叙述中,话语主体的角色(人称代词)随意转换,就像是中国川剧中的变脸,令人目不暇接。作者甚至完全消解了传统小说中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内心独白和人物对话之间的区别,并以这样一种方式营造出了一种紧凑的、密实的小说空间。

小说的语言也体现出了作者的敏捷和机智,小说中的一些比喻十分形象生动,同时又是淘气的,充满恶作剧的意味。比如:在形容大自然的纯净时,作者说它就像“穿上了镶着花边的白色三角内裤”(第八章);女主人公曾对妇科大夫说:“我反正是不育的,就像卡拉库姆沙漠一样。”(第十六章)有些人从来不思考生活本身,“他们握有意义,也就像母牛的肚子里装着奶”(第十七章);而有的时候,“歇斯底里就像喷泉一样漂亮”(第二十四章);女主人公发了炎的喉头,“就像火烈鸟的一根羽毛”(第二十章);而在她怀孕之后,“肚脐眼鼓了出来,瞧,完全就像第三只眼”(第二十四章);别墅守门人老婆的嘴巴“像是鸡屁股”,可是“她并不知道自己嘴巴的可笑,仍把双唇涂得鲜红”(第三章);而女主人公在决定邀请众人来参加婚礼的时候想道:“我的礼物是面向集体的,就像告人民书一样。”(第二十四章)

《俄罗斯美女》被视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而其所谓的“后现代”特征,除了其很难“定性”的人物性格、被有意消解的情节结构、充满试验色彩的叙述语言以及大量的梦境和魔幻场景之外,作者的(更确切地说,是作者借助女主人公之口表达出来的)讽喻、调侃态度也是一个很引人注目的方面。在作者的眼中,一切东西,甚至包括那些看起来很是神圣的东西,都可以成为调侃的对象。现实生活当然是嘲讽的对象。为生活所迫,大批俄罗斯姑娘嫁往国外,书中的人物议论道:“唉,姑娘们很快就要走光了,只剩下一些老母牛了。——老母牛们也在走。”(第十九章)对于巨变中的俄罗斯社会,作者所表露出的更多的是一种冷静的旁观,宗教的时尚兴起之后,俄罗斯的妇女们便“从女共青团员变成了女教民,因为,静脉里流淌着的祖先的血液比执拗的无神论更加强大”。(第十七章)对苏联和俄罗斯是这样,对其他国家和民族也是这样,克休莎的法国牙医丈夫,在巴黎参观博物馆的美国游客,日本的商人和指挥,乃至达。芬奇、圣女贞德、莎士比亚、歌德、约翰。里德、阿瑟。米勒等等外国名人,在小说里都被漫画化了。对上帝、神父、受洗和祈祷等的描写,也时时带有不敬。女主人公在谈到自己的亲人时,称自己的爷爷是个“老骗子”,这个“老斯达汉诺夫工作者”曾因为一个人在一天里完成了一百五十个黑人劳工的工作量而落下了病根,如今想做的事情就是赶走赖在他这里不走的孙女;母亲想冒充犹太人移居以色列,她耳朵上挂着廉价的耳环,一头烫发“像火车头一样呼哧呼哧地冒热气”,来到莫斯科后一天洗三次澡,把自己泡得“就像是受潮的墙壁”;父亲是一个独眼龙,整天只知道喝酒。在谈到俄苏文学时,作者的讽刺劲头就更足了,在书中先后被他调侃或影射过的作家就有: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阿。托尔斯泰、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伊里夫和彼得罗夫、阿赫马杜琳娜等。据说,小说中的“文学活动家”弗拉基米尔。谢尔盖耶维奇也是以苏联时期一位著名作家为原型而塑造的。在第二章里,女主人公坦白地说,她没有什么文学天赋,要是有一个肖洛霍夫那样的作家来写她的故事就好了,不过,他如今已经成了一个“酒鬼”,而索尔仁尼琴也同样让人不放心,因为他不够真诚。在另一个地方,索尔仁尼琴还被称做“梁赞饶舌鬼”。在上一世纪后半期,肖洛霍夫和索尔仁尼琴之间由于《静静的顿河》的作者是谁这一问题曾结怨很深,他们也分别被视为两种文学力量的代表,而《俄罗斯美女》的作者却对他俩进行了同样的调侃,这也是作者试图推翻一切文学偶像、解构所有文学模式之决心的一种体现。

需要指出的是,首先,《俄罗斯美女》所体现出的这种调侃态度,与俄罗斯文学的传统风格是截然不同的,俄罗斯文学中并不缺乏批判态度和战斗精神,从拉季舍夫的《旅行记》到赫尔岑的《警钟》,从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美学理论,到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深刻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俄罗斯文学一直是直面现实的,但是,像《俄罗斯美女》中体现出来的这种既冷静超脱又激烈讽喻、既漫不经心又十分刻薄的调侃态度,却是不多见的;其次,这样一种调侃态度,如今似乎已经成了俄罗斯文学中的主流情绪,已成为一种文学时尚,在面对现实和历史的问题、面对文化和文学的传统时,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作家持这样的态度。人们分析,是苏联解体后出现的价值混乱、西方的后现代思潮和世纪之交的彷徨心态,共同催生了俄罗斯新文学中这一显著的情绪特征,而《俄罗斯美女》无疑是最早体现出这样一种作家主观态度的作品之一。

对性、脏话乃至色情持一种满不在乎、无所顾忌的态度,这似乎也是一种“后现代”。毋庸置疑,这种态度正是《俄罗斯美女》当初引起轰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俄罗斯美女》也因此曾被说成是一个“色情故事”。但是,我们认为,《俄罗斯美女》是一部严肃文学作品,而不是“淫秽小说”,因为:一、书中的性爱描写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那些性爱场面和性心理描写,其目的在于揭示一个性感美女细腻深刻的心路历程;二、书中的性描写大多是女主人公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的,因而没有以往性文学中以男性目光为出发点的那种猎艳和把玩的庸俗趣味;三、至于书中那些在最新的俄语字典中都查不到的脏字和双关语,由于其使用者所表现出来的坦然,反倒不觉得刺眼了,因为它是和作者在整部小说以及其文学观念中所体现出来的对语言平等和文字民主的追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最后,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本书的作者。

维克多。叶罗菲耶夫于1947年生于莫斯科的一个外交官家庭,童年时曾与父母一起生活在巴黎,1970年自莫斯科大学语文系毕业,后成为苏联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的研究生。1973年,他在苏联《文学问题》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萨特的研究文章,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1975年,他完成了副博士论文答辩,论文的题目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法国存在主义》,这篇论文后来以单行本的形式在美国出版。1979年,叶罗菲耶夫参与了地下文学刊物《大都会》的编辑活动,并因此被开除出苏联作家协会,其作品长期被剥夺公开发表的权利,直到1988年才解禁。1989年,他发表了《追悼苏联文学》一文,对苏联文学七十余年的历史给予了否定多于肯定、嘲讽多于颂扬的“回顾和反思”,在当时的文坛一石激起了千层浪;紧接着,1990年,他的《俄罗斯美女》又一炮打响,被誉为“第一本在俄罗斯出版的国际畅销书”。除《俄罗斯美女》之外,他还写有长篇《末日审判》(1996)和为数不少的中短篇小说,1996年,莫斯科的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三卷本小说集。

在当今的俄罗斯文坛上,叶罗菲耶夫以才思敏捷、观点尖锐而著称,他常年在欧美国家的大学里讲学,这也在客观上扩大了他的文学作品的影响,无论是在俄罗斯国内还是境外,都常常有人津津乐道于上面提到的他那篇论文《追悼苏联文学》,津津乐道于他为索洛古勃的《卑鄙的恶魔》所写的序言,津津乐道于他的那部文学哲学论文集《在诸多该死问题的迷宫中》,津津乐道于他那篇先后被改编为戏剧和电影的短篇小说《与一个白痴在一起的生活》,津津乐道于他主编的那个短篇集《俄罗斯恶之花》,但是,到目前为止,在大多数读者的心目中,“维克多。叶罗菲耶夫”这个姓名更多地还是和《俄罗斯美女》联系在一起的。

这部作品意识流式的写法,作品中大量使用的黑话、土话甚至脏话,都使对它的翻译成了一件十分沉重的工作,译文中的错误和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指正。感谢英国牛津大学的麦克尔。尼科尔森(Michael Nicholson)博士为我提供了英译本以便参考。

俄罗斯美女》_序言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俄罗斯美女序言

书籍
上一章
1/26
下一章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