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当十八世纪的欧洲遭遇三世纪的中国
眼前令人眼花缭乱的表演让女士们都惊呆了,尤其是胡安妮塔,虽说还没有让心情平复下来,但也开始开口说话了,她问辛杜尔夫教授说:
“先生,不是说中国人都有辫子吗,为什么眼前的这些人都没有辫子呢?”
辛杜尔夫教授回答道:“直到满族入关以后,中国人才开始留一条狗尾巴似的辫子的,后来辫子也就成了他们被奴役的标志。”
“这我以后得好好学一学。”胡安妮塔一边按照丞相的示意坐下,一边认真地说。
欢迎仪式过后,汉献帝问起了他们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而来。本哈明回答说他们来自一千六百年之后的西方,懂得如何让时光倒转,来到这里想找寻道家所谓的长生不老之谜,开启通往未来之门,等等。
汉献帝和他的宠臣交换了一下眼色,在他们看来这些不速之客是被那些糊弄人的道家学说蛊惑了头脑,想通过妖言惑众来再次挑起黄巾起义。而此时这位皇帝正陶醉在两位女士的美貌之中,他的神情似乎预示着这些不速之客们的死刑已成定局。
皇帝想看看他们到底用什么样的理由来自圆其说,就让他们继续往下讲:“何以证明你们的说法呢?”
本哈明答道:“陛下,这非常简单。我们之间相隔了大约一千六百年的文明,用这期间的随便一个小物件就可以证明。它们都是些神通广大的东西,有的甚至可以成就一个帝国。它们有的是别国之物,有的来自未来,现在我们穿越了时间,把它们带来了中国。”
献帝脸上划过一丝不屑的笑意:“如果真如你所说,那确实值得相信,那就请你给我们展示一下那些灿烂文明的成果吧。”
汉献帝话音刚落,本哈明就把手伸向他的旅行包,带着未来使者似的骄傲,开始从包里往外拿东西,以为可以用这些东西嘲讽他面前的这些古代人。他像大人教小孩儿认东西一样展示着:
“您看,这个,是一个青铜的花瓶,模仿的希腊两耳细颈瓶子的样式。您所在的这个时代还没办法熔化这种金属吧,想必你们一定会非常想要了解是怎么办到的。”
“且慢,”汉献帝打断本哈明,并把他带到一个门前,这里立着两个巨大的水罐,正是用这种青铜铸成。
本哈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什么?你们已经能熔化青铜,还能铸造工艺品了?”
汉献帝忍不住大笑起来,他指着上面的汉字,说道:“你不妨看看这里写的什么。”
本哈明惊讶地朝后退了几步,看到瓶颈上写了一行大字:欲善其境每日修行。这句话在商朝第一个皇帝商汤㊟的所有器具上都可以看得。这些大字的真实性不容置疑,因为在正中就刻着他的御印。
本哈明朝他的同伴们喊道:“大家快来看,这些罐子是公元前1766年铸造的。”
“据我推算,那就是说这些东西已经存在了三十六个世纪了。”辛杜尔夫教授补充道。
本哈明嘴里嘟嘟囔囔,还在为自己在考古学上的失误感到不快。透过宝石串成的珠帘,他又发现了新的东西:“这是什么?难道你们对丝绸纺织也非常精通吗?”
汉献帝的丞相说道:“你的愚昧着实令我吃惊。你不知道这些发明在黄帝在位的第七十一年就有了的吗?那个时候,中国的天文学家和史学家就已经发现一年是以365天零6个小时为周期更迭了。”
胡安妮塔听到本哈明的翻译之后这样说道:“这么说的话,那个‘胡安提’先生㊟等到公元纪年的时候都老得不像话了吧。”
“比咱们早了2698年。”辛杜尔夫教授说。
“我就说呢,您跟他应该是同时代的人。”
“那咱们不说青铜或者丝织品了。”本哈明说道,他还在为他刚刚在辩论中处于劣势感到耿耿于怀,“我敢发誓陛下不知道‘这个’是干什么用的。”
他打开包裹,把一个指南针呈给皇帝。
看到这个,皇帝和丞相都笑了起来,他们把本哈明领到一个临河的窗子前让他看,“看到那些船了吗?”
在昏暗的光线下依稀可以分辨出船身的质地。“啊!是铁船!”本哈明惊呼道。
“没错,我们六百多年前就不用木船了。至于说你给我们看的那个玩意儿,天知道是谁发明的,不过我们已经在船上用了一百二十多年了。”
本哈明和辛杜尔夫这两位学者都惊奇万分,甚至忘了为自己辩解。这时来了一群人,高喊着“让开!让开!”。这时开进来了一架怪异的马车,这才把他从茫然中拉回了现实。
“发生什么事了?”辛杜尔夫问道。
“没什么,”曹丕回答说,“炸药起火了而已。现在他们就去救火。”
“什么?炸药!”大家齐声惊呼。
胡安妮塔对辛杜尔夫说:“但愿他们把水泼到您身上,看看能不能浇灭您追求青春的热情。”
在这明摆着的现实面前,本哈明还不肯罢休:“根据我们的历史,这项发明连同自流井、陶瓷、吊桥、纸牌和纸币一起,都不是出自中国,而是直到八世纪到十三世纪之间才有记载,可我们现在是在三世纪初的中国。现在看来就算是汉学家斯塔尼斯拉斯·朱利安㊟在1847年向巴黎科学院报告的那些研究数据也必须接受这个让人惊讶的事实了。”
“那位朱利安先生,他都说了关于中国的什么事呢?”
“他认为在我们的纪元,公元十世纪,你们掌握了雕版印刷术和平板印刷术。”
皇帝用接下来的行动回应了本哈明的话:他拿出了他的画像以及他故去的皇后的遗像,这画像正是由这两种印刷方法制成的。早在朱利安的论证出现的七百年之前,这画像就已然挂在墙上了。
皇帝又问:“他还说了什么?”
本哈明的声音降低了些,继续说:“还有就是,在十一世纪,你们掌握了印刷技术。”
说着他一边给皇帝展开一张报纸,一边向他解释报纸是做什么用的。
“的确,我的祖辈曾允许百姓创办类似的东西,是为了让百姓监督皇权。但是后来却事与愿违,不但没有起到监督作用,却充斥了谩骂与抨击,最终导致皇权受辱,也耽误了经典书籍的出版。”
汉献帝让这一行人来读一读刻在烛台上的那寓意深远的孔子箴言。
这两位学者发疯似的扑上去看,但是夜色太浓,字迹难以分辨。曹丕下令把灯点燃,他们才得以看清。这时进来了几个奴才提着灯笼,里面的灯芯像被什么东西浸泡过一样闪闪发亮,用墙上的火把轻轻一引,火就点燃了。
“是煤气!”又是一阵齐声惊呼。
“没错,是煤气。”皇帝平静地说。
“可是你们是怎么提取的呢?”
“从土地的深处或者粪池里。总之哪里有这种气体散发出来,我们就把管道通到哪里。”
“这个技术朱利安同样也提到过,但他认为是公元五世纪才出现的啊。陛下请不要见怪,我们之所以如此惊奇,是因为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些成就,跟十八世纪的落后中国完全就是天壤之别啊!我们简直不能相信!”
献帝答道:“再伟大的民族也会慢慢衰败,最终被新的文明取代。”他觉得这几个江湖骗子根本就是假装在预测未来,其实只是在给他展示一些不起眼的东西。不过他决定先不让这些旅行者知道他的想法,因为他还有别的打算。
“朱利安还认为,黑火药同笔墨纸张一样,都是在公元前二世纪欧洲发明的,这个不会也错了吧?”
“黑火药?”
“就是用七成硝石加两成煤,混上硫磺做成的粉末。朱利安认为黑火药是中世纪时由德国传教士施瓦兹㊟从中国带去欧洲的。因为在中国蕴藏着大量的硝酸盐和碳酸钾。”
“既然不是火炮,那我不知道你想说的到底是什么,你来看看是不是这个。”
皇帝拿出一件兵器,是一支弓箭,上面涂着黑色的粉末,这黑色粉末不是别的,正是黑火药。弓箭的底端系着一个火箭筒,把上头的火捻子点着,再用弓把箭射向窗外,活像喷出一条火舌。而在空中火药的爆炸使得这支箭再一次获得动力,飞得更高更远。
面对这样一幕,那位德国的传教士显然再也不是什么传奇人物了。
“毫无疑问,”汉献帝说,“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东西都在慢慢地改进。你们给我看的,都不是什么稀罕物。不过既然你们来到这里寻求长生不老之谜,我也不想让你们白跑一趟。我可以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不过,我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
“我的皇后于昨日归天了。根据祖训,在为期两天的国丧之后我会再另立新的皇后。明日时限将至,我希望与这位美丽的女士共享皇位。”
说着,皇帝牵起了克拉拉的手,吓得克拉拉慌忙把手抽了出来,要求皇帝解释一下刚刚荒唐的举动。本哈明翻译了皇帝的话,这下可惹恼了克拉拉,更是让辛杜尔夫大为光火,可是如果皇帝执意要娶他的侄女,他也无能为力。
除了本哈明以外的所有人都开始七嘴八舌地反驳起来。胡安妮塔愤愤地说道:“告诉他别做梦了,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当得知拒不接受可能性命不保时,辛杜尔夫教授提出一个暂时妥协办法来争取时间。
他压低声音向他们说道:“咱们假装同意,回了飞船立刻就走,到时候他们别想追上咱们了!”
女士们同意了这个建议,本哈明却非常反对,因为一旦逃跑的话,他一心想解开的长生不老之谜就泡汤了。
但时间不允许他们统一意见了,接下来我们会看到他们是如何实施博士的计划了。
在这期间,皇帝和丞相一直在策划要怎么处置其余的人。作为一国君以及一家之主(这在中国的婚姻中是十分重要的),他还是给了旅行者们应得的荣誉和待遇。
按照传统的中国礼仪,新娘在新郎迎娶她之前要一直待在娘家。待一切安排妥当,时光旅行者们回到自己的住处,等皇帝第二天天黑之时去迎娶克拉拉。㊟
这一行人同汉献帝以及他的丞相道别之后,他们在一个专门看护飞船的侍卫和无数仆人的跟随下一起走向飞船,本哈明走在了最前头。
等仆人和侍卫都退下以后,辛杜尔夫教授立即操作起飞船的加速器,大笑起来:
“到底这些聪明的中国人还是上了我的当啊!哈哈哈哈!”
但是很快他的脸色骤然变得惨白,上当的正是他自己,飞船的启动装置被破坏了,现在他们被囚禁在了飞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