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第十二章

第6节

有时候,一个人生命中的重大决策似乎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引发的,完全是一种巧合或者机遇。可能背后是有长期积累的,但那个触发点,那个契机,却是偶然,使你多年以后想起依然会惊异:如果当时没发生那件小事、那个偶然,我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

杨红生活中的这个转折点就是一个纯粹的技术失误。平时做饭时,只要海燕在家,都会打开音响,放点音乐,两个人边做饭边聊天边听音乐。这天,海燕还没回来,杨红就自己走过去,拿了遥控开音响。她按了几个键,音乐就响起来了,但不是平时两人经常听的那些曲子,而是一首中文歌。她仔细看了一下,原来是错按了录音键,本想改按CD键,却被歌词吸引住了:

等待着别人给幸福的人

往往过得都不怎么幸福

……

紧闭着双眼又拖着错误

真爱来临时你要怎么留得住

杨红不由自主地又听了一遍,虽然是汉语,但也不是每个字都听得明白,只知道大意是说一个人留着旧情人的情书,忘不掉那段过去,但爱情不是几滴眼泪几封情书。这首歌讲述的故事倒不一定跟杨红的生活完全吻合,因为她连像样的情书都没有一封,但这最后两句话却重重地砸在她心上:

紧闭双眼又拖着错误,真爱来临你要怎么留得住?

自己的前半生不就是这样吗?紧闭着双眼,拖着一个错误的婚姻,陈大龄出现的时候,就没有办法能留得住。现在自己仍然是紧闭双眼,拖着错误,如果还有真爱来临,我又怎么留得住?

杨红觉得自己还没有修炼到海燕那种程度,能够泰然自若地放弃一个自己为之动心的人。如果自己碰到一个让自己怦然心动的人,这一次是绝对不能再放过了。她不知道她这后半生还能不能遇到一个值得她爱的人,她也不知道即使遇到她爱的人,那个人会不会爱她,但她知道自己至少要准备好,要争取,不能再坐失真爱。

自从收到“故乡的云”的电邮后,杨红一直在思考自己和云山之间的这个三角。周宁那场曾经使她痛不欲生的十年之痒,现在看来,只是一个使她彻底觉醒的契机。拉开一段距离,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来看待这个三角,杨红对周宁有了比较全面而客观的认识:“故乡的云”看到的周宁和我看到的周宁,都是不完整的。一个因为距离太远而美化了周宁,另一个因为距离太近而丑化了周宁。实际上,周宁就像那些淘气的中学生一样,不自觉,没责任感,要人管着盯着,遇到一个温和的老师,就淘得更厉害。杨红想起自己刚开始时,觉得两夫妻不应该在钱上计较,不应该整天吵架,所以时时避免矛盾。到后来,因为害怕离婚,很多事不敢硬性要求他,而他就尽情调皮,如果自己真的硬起来了,像后来禁他的赌那样,他就软下去了。

如果这一路之上,时时事事都对周宁采取强硬作风,说不定他会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丈夫。但杨红觉得那没有什么意思,丈夫不是中学生,妻子也不是中学老师,如果丈夫需要妻子像管中学生也一样管着他,那婚姻跟教中学没两样了,教这一个中学生跟教那一个中学生也没两样了。把他当作中学生,只是想理解他,谅解他,不再为他烦恼,但绝不是自己追求的理想爱情和婚姻。自己跟周宁的婚姻不幸福,是因为两个人性格爱好生活方式不一样,很难讲谁的好谁的坏,只是彼此不欣赏不赞赏对方的活法爱法。

人们常说性格互补也是一种很好的夫妻搭配,比如一个急性子和一个慢性子搭配在一起,可能比两个急性子搭配在一起更好。但那是有一个前提的,就是彼此欣赏对方。急性子知道自己性子急,觉得有时需要慢一点,但自己未必做得到,所以希望对方的慢能中和自己的急。慢性子也是如此。如果急性子觉得生活就是该急,慢性子觉得生活就是该慢,两个人互不欣赏对方的性子,这样的夫妻是不可能互补的。

性格、爱好、生活方式不一样的两个人,如果彼此都有强烈的爱情,都能为对方改变自己,也许仍能过得很好。有很多事,有爱情和没爱情,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完全不同的反应,也就有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但如果缺乏这种强烈的爱情,就很难欣赏对方的生活方式,都希望对方改变了来适应自己,或者都极力去改造对方,生活就变成劳改农场劳教所了,那将是场无休无止的痛苦的战争。

杨红想,彼得说得对,你不能用你的好恶来要求这个世界,别人有别人的审美观,不能因为别人的审美观跟你不一样就觉得别人是丑恶的。她想,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就觉得自己的活法才是正确的,希望周宁照我的方式来生活,周宁则竭尽全力保持他自己的生活方式,两个人实际就是在明争暗斗,看谁能战胜谁。如果周宁找的是一个跟他一样爱玩爱打麻将的人,他们两个人可以同时出去打,打到半夜再回家来做爱,做完了睡觉,岂不快哉?哪里用得着像他现在这样,溜出去的时候像小偷,打的时候心神不定,回到家要看老婆脸色,想想就痛苦,亏周宁还能容忍这么多年,难怪周宁说跟我过了这些年,白头发都生了不少。

两个人各自为着不同或相同的原因,死守着这个婚姻,明知两人生活方式不一样,还是继续进行着这场改造对方、保存自己的战役。既然两个人不能为对方改造自己,又不能有效地改造对方,更不欣赏彼此的活法,为什么还要苦苦地守在一起折磨彼此呢?也许这个“故乡的云”跟周宁更接近,他们毕竟是生在同一个地方,长在同一个地方,现在她又这么爱周宁,她就可以为他改变自己,而不用像自己一样,老想着改变周宁。

杨红想,实际上结婚之前我就知道我们两个是不同的人。匆匆结婚,是因为自己怕孤独,怕别人议论笑话,也因为那时还不知道什么是爱,以为跟周宁在一起的那种感觉就是爱,其实那只能说是不讨厌,是因被人爱而产生的自豪和感激。等到后来遇见了陈大龄,才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爱,那是一种从灵到肉你都无法控制的感情,爱不可预计,不可预防,你爱了,就爱了,道德也好,不道德也好,你都无法控制。你能控制的是你的行动,但爱的感觉你是无法控制的。

爱一个人,却又跟另一个人守在一起,那种痛苦是难以形容的。没有一个人值得你爱,你可以平静地跟一个爱你而你不讨厌的人凑合,但如果这世界上有一个你爱的人,而且他也爱你,那你跟另一个人的凑合就可以是致命的痛苦。

这些年跟周宁这样死死地守在一起,与其说是因为爱情,还不如说是因为习惯和面子,再加上一些错误的观念,比如认为离婚就是一种失败,离婚的人肯定是有问题的。又比如认为谁提出离婚,就是谁不要对方了,而那个被人不要的一方就贬值了,就没面子了。

从前害怕离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怕伤害孩子。杨红有一个最活生生的例子,就是周宁的兄嫂离了婚,而他们的孩子只读了个中学就辍学了。当她把这个例子讲给海燕听的时候,海燕笑她说:“我可以把你这种思维当作一个经典例子讲给我的学生听,就是一看见两件事前后发生,就认为中间有因果关系。周宁的兄嫂离婚和他们的孩子辍学,只是两件前后发生的事,中间有没有因果关系,还不一定。

“如果跟你说的那样,周宁的兄嫂都只读了个中学,两口子爱打麻将,又经常吵闹,最后嫂嫂跟人跑了,这才离了婚。那么就算两个人不离婚,他们也没心思教育孩子,孩子可能还是只能上个中学,说不定更糟。就算他们的孩子是因为父母离婚才荒废学业的,也只是一个个案,不能说明离婚家庭的小孩就个个会荒废学业。”

海燕说着,伸出手:“把你的统计数据拿来我看,看看到底有多少人是因为父母离婚而荒废了学业的。”

“我哪里有什么统计数据?就这一个例子,这一个例子还被你驳倒了。”

“没有统计数据,怎么就轻信了呢?即便有统计数据,你都要问一问,统计数据是怎么样得出来的。像离婚这种社会现象,你不能像做科学实验那样,抽出各方面一模一样的两组人,控制所有其他因素,只让一组离婚,而另一组不离婚,若干年后,再来统计两组当中,有多少小孩荒废了学业。如果是那样获得的统计数据,可能是比较可信的。”

杨红想象了一下,说:“那好像是不可能的,谁愿意把自己的一生拿来做这种实验?”

“所以说报道离婚对小孩影响的文章不可能是基于这种统计数据的,只能是找一些离婚的家庭,一些没离婚的家庭,尽可能的让其他因素相同相近,然后分析研究离婚对小孩学业的影响。如果不注意,离婚那组找的都是周宁的兄嫂那样的夫妻,结论就会是离婚严重影响小孩学业;如果离婚那一组找的全是爱因斯坦那样的人,那你的结论就会是离婚成就小孩学业。”

杨红忍不住笑起来:“哪有那么多爱因斯坦?还不知爱因斯坦跟他老婆离没离呢。”

“我不举这么个极端例子,怎么能把道理说清,把你这种人说服呢?”海燕笑着说,“你应该去学统计,学两天后,你就从听什么,信什么,变成听什么,不信什么了。像你上次说西边沃尔玛的葡萄比东边沃尔玛的葡萄甜,我第一个想法就是跑到两边的沃尔玛去,大面积抽样,再做统计分析,因为你每次只去一个沃尔玛,连比较都没做,你比的是上星期的东边与这星期的西边,怎么能得出那个结论呢?”

杨红说:“其实我什么统计数据都没有看到过,连报道离婚的文章也没看,不知为什么,就一直认为离婚肯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一想到离婚,就仿佛看到我的儿子低着头,蹲在地上,而一大群小孩正围着他吐口水,笑他,骂他是没爹的孩子。实际上,在生活中,我也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情景。”

海燕笑着说:“这可能是从书里或者电视电影里看来的。不是学统计的人,不会一天到晚问别人要统计数据,所以对很多人来说,文学作品往往比统计数据更能影响他们。人们看到一堆统计数据,就觉得枯燥,看过也可能很快就忘了,但一个生动感人的场景,却能使人铭心刻骨。

有人说统计学家是最大的骗子,因为统计学家拿出来的数据使人更容易相信而不去问他的数据是怎么得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小说电影也可以是最大的骗子,因为他们刻画出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可以使人忘了问这些人物的真实性和代表性。这并不是说统计学家和作者有意骗人,而是我们这些读者习惯于不问青红皂白就相信别人的话。

所以不论对什么观点,都应该问一问是谁说的,为什么说,有没有统计数据,统计数据是怎样得出来的。当然这是说对一些重大问题,小事情就不必费这么大的心了。比如别人说小孩吃了味精不长个,我做菜就不放了,这种事情,我就懒得费心去查它统计数据了,因为味精就算没坏处,也没什么好处,咱们这种烹调水平,还需要味精?”

现在想到离婚,杨红只有一个担心,就是怕周宁会跟她争着要孩子。她在妈妈小组听到好几个妈妈讲她们的丈夫如何跟她们争夺孩子的抚养权,有的丈夫甚至威胁说如果得不到孩子就要把孩子拐跑或者弄死。杨红不知道周宁会不会这样,她知道他并不太在乎孩子,连是不是他的孩子他都没数。但那些争夺抚养权的丈夫也不一定是在乎孩子,有的只是想拖住妻子。杨红现在很能理解为什么有的妈妈为了孩子,只好跟丈夫守在一起。杨红想,如果周宁要跟她争夺孩子的抚养权,那就只能请法院来判了。但她也听说即使法院判给了她,如果周宁把孩子偷偷带走了,法院也不能派人帮你去找孩子,最多发发传票,孩子还得你自己去找回来。杨红想等周宁到美国来了再办离婚,因为周宁在中国有他的兄弟朋友麻将哥们什么的帮忙,到了这里,他就没那些势力了。

杨红给周宁发了个长长的电邮,提出离婚的事。周宁看到后立即打来了一个电话,问这一切是不是因为那个“故乡的云”骚扰引起的,如果是,那你就误会了,我跟她早已断了,而且没有回到一起的可能。“故乡的云”不问青红皂白地离婚,我不会对此负什么责任。

杨红静静地说:“不是,这事跟她不相关,是我自己想通了。”

周宁又问了一大串“是不是”,杨红回答着,感觉却像一个旁观者一样,看到周宁正在重复四年前自己在人工湖边做过的事,就是要弄个水落石出,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周宁猜了很多原因,连杨红是不是在跟室友搞同性恋都想到了,唯独不肯接受杨红给的理由,那就是两个人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不同,合不来,还是分开的好。

“哪里会有这种事呢?”周宁有点生气又有点不解地问,“在一起过了快十五年了,难道你先不知道我们两人这些方面是不同的?”

“我知道,但是我以为那不影响婚姻,而且我很怕离婚,怕别人笑话,怕影响孩子,怕很多很多东西。”

周宁听了,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说:“你越说我越不懂了,现在别人不一样会笑话吗?不一样会影响孩子吗?”

杨红把网上看到的几篇有关离婚对孩子的影响的文章综述给周宁听,说离婚家庭的孩子比那些夫妻感情破裂却又打打闹闹地守在一起的家庭的孩子,成长得更好,这是有统计数据的,是美国社会学家做过调查研究得出来的结论。周宁似乎被说服了,可能他一听说“统计数据”、“美国社会科学家”这些权威的词就被镇住了。杨红有点悲哀地想,他现在就跟自己以前一样,听到几个大词,就盲目相信,不去问问是谁的统计数据?数据怎么样得出来的?也不问问“哪个美国科学家”或者美国科学家的研究适合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当然她现在不想跟周宁搞统计启蒙,她只想平安无事地离婚。

“除了汽车还给我哥哥以外,国内所有的东西都给你,”杨红说,“我只要儿子。”她屏住呼吸等候周宁的答复,心想,如果他死抓住孩子不放,我怎么办?有那么一刻,她觉得自己几乎要放弃离婚这件事了。

“我要你那些东西干什么?”周宁愤愤地说,“你以为我真的在乎那一半财产?我早跟你说了,我说分一半财产,只是想吓唬吓唬你,免得你跟我闹离婚。现在你既然还是要离婚,我要那些东西有什么用?你以为我离了婚,还会住在你的房子里?”

杨红说:“我是真心要把国内那些东西都给你,我想留在这里,那些东西我拿着也没用。你不想住在H大的房子里,可以把它卖掉,卖的钱你拿着。”

杨红和周宁在电话上电邮里讨论了几天,最后两个人达成协议,周宁带儿子去签证,签好后到美国来待一段时间,算是旅游,也算是把儿子送到杨红这里来。离婚的事,等周宁过来,再详细商量。

杨红没想到周宁在儿子的问题上这么通情达理,不光没跟她抢儿子,还愿意把儿子给她送过来,她的心马上就被感动了,觉得周宁是一个好父亲,能为孩子考虑。杨红心里打趣自己说,太感动了,差不多有无以回报以身相许的感觉了。想到那几个跟丈夫争夺抚养权的女人,那几个为了孩子不得不跟丈夫死守在一起的女人,杨红觉得自己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妈妈了。

山楂树之恋Ⅱ》_第十二章_第6节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山楂树之恋Ⅱ第十二章_第6节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