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传国玺
一千七百年前。
一千七百年前的地名至今大多早已变迁:比如枋头,现如今还会有多少人知道,在五胡十六国时期,那里曾是兵家的必争之地?
在五胡十六国的石赵时期,枋头隶属司州汲郡朝歌县,位置即在现如今的河南省浚县之西。
它最初得名,是在汉末的建安九年。当时,大汉丞相曹操屯兵水口,打算围攻邺城的袁尚。他下令:“下大枋木以成堰,遏淇水东入白沟,以通漕运。”
后来人们就把这里称作“枋头”。
现如今,诸如“司州”、“汲郡”、“朝歌”、“邺城”、“枋头”这样的地名,大都早已消歇。它们得名多伴马蹄声而起,最终往往也随着马蹄声的消散而就此湮没了。
第一节
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
戴施记得,那块玺上刻的该是这八个字。在这之前,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和这块玺扯到一起。
传书的士兵是前几天他派出去向主帅谢尚禀报消息的。消息只有四个字:“冉闵已死”——那个继石赵之后,在中原大地建立起了“冉魏”政权,叱咤一时的冉闵死了。
整个冉魏政权存世短短不过三年。
戴施是东晋北伐军中的督护,兼领河南太守,现就驻扎在枋头。今天,传书的士兵回来了。而这士兵传回来的命令只有一句:“闵既亡,速谋传国玺。”
戴施接到命令是在深夜。
他此时手下兵士不过三千许。这支人马是东晋朝廷趁着冉闵之乱,打算收复中原的前锋。整个大军,中路以谢尚为主导,东路则以殷浩为主导。而西路的桓温,因为遭朝廷之忌,还屯驻于荆州的老营。
枋头没有城墙,所有的防御设施都在前镇守氐族人苻健率众迁回长安时毁坏了。戴施视察着他的兵营,他不能不小心,这么个乱世,三千兵马不过如沧海一粟,败亡起来也不过旦夕之间。天上薄钓样的冷月挂着,地上满是露水。他想着,如今冉闵虽死,可冉魏未灭。冉闵北上与前燕的慕容氏军队交锋之前,留下了大将军蒋干辅佐他的太子冉智镇守都城。
那块玺,该仍在都城中。
戴施走到军营外面,向北望去。北向不过百里处,就是冉魏的都城:邺城。
现如今,邺城已被前燕的军队包围,煊赫一时的冉魏帝国如今只剩下国都这一座城在那里孤立无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