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关于矿工命运与农民问题的理性思辨
山西有多少煤矿工人?
在当地产煤山区,各种类型的小“口子”很多。
在要家庄身后的东风煤矿坑口,每到早中晚上下班时间,就能看见一脸煤黑、汗流浃背、密密麻麻的仿佛是从地下冒出来似的煤矿工人。用他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说,就是“把该挣的钱挣回来了,今天老子活够本了”。
在村口,迎面而来是替换他们的刚刚吃饱喝足、满面红光、摩拳擦掌“等着挣今天的命钱”的下一班工人,这已成当地寻常生活中的“一景”。
那么,山西到底有多少煤矿工人?
遗憾的是至今尚无确切的官方数据。
从目前现实看,山西煤矿工人的身份很复杂,具体统计也困难。
山西煤炭开采历史非常悠久。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宋朝时期,山西就有开采煤炭的史料记载,到了明清越发兴盛。
今天,煤炭工业在山西经济生活中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挖煤已成为山西人日常生活主题中的“主题”。
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山西人由此“推而广之”,也就是祖祖辈辈、子子孙孙“依山吃煤”。
以杨家村为例,这个村常住人口近千人。在当地,男孩女孩初中或小学毕业后就不再上学,女孩在家跟着大人学做“女红”待嫁,男孩则跟随父兄到煤矿下煤窑挣钱,接着盖房修院,然后继续攒钱,为日后娶亲成家用。
我们再回到山西煤矿工人“身份”问题,这又分本地工人和外来工人两部分。
在本地工人群体中,几乎100%的都是来自煤矿所在地的村子和附近邻村的农民。这些青壮劳力在农村耕种季节在土地上的身份是“农民”。而到了农闲时间,成群结队的年轻人在父兄带领下到村子附近的煤矿上挖煤挣钱,这时他们的身份就是“矿工”。这种“农工一家亲”的特殊现象,反映出了山西悠久的煤炭经济特征和特定的“煤文化”形成的历史现实。据了解,这部分人在村里除了老人、妇女和小孩以外,其数量约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一。
在外地工人群体中,从省籍方面考察,基本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都有,如西部的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陕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中部的安徽省、江苏省、江西省、河南省、华东的山东省和北部的河北省和东北地区的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的都有。
这其中,河南、山东和四川、安徽四省的工人最多,到山西挖煤的历史也最长。
从工人身份考察,有家庭贫困者,有跟随亲戚朋友外出见世面者,有做生意赔本落难在此者,有在老家打架斗殴吃官司者,有杀人放火负命在逃者。
总而言之,这些人来自五湖四海,大家走到山西聚在一起就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谋生挣钱。
在近几年,这一群体在山西煤矿工人队伍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就以刘家庄为例,据这个村的村长说,目前这个村90%以上的村民都在村后塬上盖了新房,搬进新家的村民们把一座“陈年老村”留在屁股后。
每年冬天农闲的时候,正是煤矿的用工高峰,外地来下窑的矿工就租住在煤矿跟前的刘家庄,这里的家家户户都成了房东。到了附近煤矿上下班时分,就有成群结队的“村民”进出村口。
有人估计这些人大概在700左右。
而要统计山西有多少煤矿工人数量,我们在这里可以用如下两种方法估算山西煤矿工人数量。
方法一:以矿推算。也就是说在满足煤矿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各工种岗位必需配备矿工人数的总和,再根据官方公布的山西煤矿数量,来计算出山西矿工总数。
首先,我们可以取得山西煤矿数量的数据,据官方公布资料显示,山西煤矿数量是“4389座”。其次,我们以年产百万吨煤炭的中小型煤矿为例,一般地,这样规模的煤矿平均所需矿工为1000多人,再与煤矿总数4389计算,可以得出山西有四百多万煤矿工人的结果。
方法二:“人口比例法”。
依前文资料,假如我们把在农闲季节挖煤的青壮年农民也算矿工的话,杨家村近千人口中应该有四分之一比例的“矿工”,再根据官方提供的山西省总人口数,其四分之一应该是800多万。
要说明的是,用这两种方法统计,其计算结果肯定不一致,因为山西煤矿工人的界定和统计是很复杂的,这当然有统计因素的“不确定性”,比如,我们上文提及的“人口比例法”其前提是山西“全省总人口”全部划为“农村人”,然后在此基础上计算的。实际上山西城市居民数量在全少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还是很大的。这与山西煤矿工人数量的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