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煤老板相望于江湖
“煤老板现象”的时代解读
这是在一个具有特殊意义语境下的“时代语汇”。
这是在一定条件背景下人们对一个群体的“特殊称谓”。
山西煤老板!
反思“山西煤老板现象”,有人就发出这样的疑问:煤老板给山西带来了什么?
煤老板给山西带来的是喜欤?
煤老板给山西带来的是悲欤?
煤老板的小煤矿给山西带来的环境污染是众所周知的,有人说,但凡煤老板出没之处,必是“山空水污”之地。
实际上,煤老板的小煤矿对山西环境的危害还不止这些。遍布山西产煤区大地上一眼眼“黑洞”,这仿佛成了一张张吃人的老虎嘴,难怪有人发出“进了小煤矿,就是进了埋人的棺”的唏嘘。
事实上,有资料统计,山西80%以上的矿难事故均发生在小煤矿,也就是说,小煤矿是山西省矿难频发的事故“渊薮”。
反思“山西煤老板现象”,有人就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何煤老板往往总是被贴有“山西”标签?这个问题用另一个提问版本来问就是:为何山西盛产煤老板?而提及山西,我们几乎条件反射想到煤,想到矿难和血腥,想到一次次因为矿难而引发的“官场地震”。有人说,煤老板是山西社会变革、各方社会“阶层版块”在利益调整的缝隙中生长的“蒿草”。
我们认为,山西“生产”煤老板,是诸多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首先,从山西的现实情况看,山西作为国家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其整体经济结构历来就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体,其主要特征是:一、三产比重低,二产比重大。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战略序幕次第拉开,在国家“有水快流”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山西煤炭工业酝酿着大变革。这为“煤老板”的“事实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政策荫护”。
其次,山西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其煤炭“三量”(储量、质量、产量)在中国诸多省区中一直独领风骚,比如在山西产煤区,一些农民在自家土窑洞里就可以挖出优质煤。
这就是说,丰富的煤炭资源为煤老板的“现实产生”提供了关键的“催生条件”。
其三,煤炭业作为“原始粗放式”生产的“力气型”行业,而非对投入产出、成本效益、市场生产技术和经营风险等诸多因素综合考量的“技术型”行业。
这就是说,极低的“行业门槛”和相对宽松的“行业准入制”,为煤老板的“成功创业”提供了必要的“入行条件”。
其四,地方黑金经济环境为煤老板的发展提供了决定性的生存土壤,明明知道小煤矿会污染环境,明明知道小煤矿会滋生矿难,明明知道小煤矿会腐蚀干部,为何小煤矿在地方政府的“整治打击”下却“愈挫愈勇”?
我们认为,这与一些地方部门只顾眼前小利而看不到长远收益的短视行为,进而发展到对煤老板的纵容和姑息不无关系。
这为煤老板事业的“不断壮大”提供了关键的“非正常保证”。
至此,我们可以肯定,山西诸多受伤之“果”,只能共同指向“山西煤老板”之“因”。
不经意间,煤老板正在以悲壮的方式退出历史舞台,在山西省煤炭行业中,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整合正在紧张地进行着。
大势已去,大限将至。
煤老板终究要退出历史舞台,这已成不可容改变的事实。
作为一个曾经显赫一时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生命非常短暂。
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仅仅是一朵朵小浪花。他们从形成到消亡,只有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
我们知道,“煤老板”并非天然就是一个贬义词,但在一定特定意义的语境下,我们就会有不同的“现实解读”。
在这个“偏正结构”的词语中,“老板”是大家熟悉的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中非常光鲜的一个词汇,而“煤”,则是一个具有一定物理特性的天然物质。当二者结合在一起,出现在能源经济大背景下中国煤政风云漩涡中的“煤海”山西时,这个称谓就会在这样一个政经生态严重破坏、矿难事故频频报警、贫富阶层对立分化的共同语境下,被赋予特定的含义。
命运总是这般地捉弄人。
昔日还是一个穷困潦倒的“穷苦汉”,今天已成为一个腰缠万贯的“土财主”。
昔日还是一个勤劳致富的“庄稼人”,今天已成为一个不事稼穑的“有钱人”。
昔日还是一个善良憨厚的“好后生”,今天已成为一个冷漠独断的“暴发户大富豪”。
当人们在愤怒煤老板如此炫富挥霍的同时,更愤怒其对生命尊严的漠视和冷血,以及对财富的疯狂追逐和饕餮贪性。
作为富甲一方的隐秘群体,山西煤老板在退出历史舞台的同时,人们会问,他们建立起来的“黑金帝国”将会如何演变?在成千上万个“黑口子”兴衰的背后,是什么造就了煤老板们的共同宿命?当自己的人生命运由于经济地位低下而无法自主时,他们只能选择随波逐流,听天由命。当自己的人生命运因今天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而能够自主主宰时,在“晋煤大整合”的狂飙中,煤老板却抽中了一支“下下签”。
在撰写此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试图从他们的出身以及所处社会阶层去分析,煤老板“十年修炼”,然后“快速成‘精’”(不是成“仙”),是时代选择了他们,还是他们挑定了时代?
据调查,山西大多数煤老板出身贫寒,书读的也少,很小就出来闯荡世界,他们没有稳定的收入(没有正式工作),那时候有稳定收入的人(比如在当时被农村人称为“干工作的”或“吃国供的”的城里人),是不会成为煤老板的。但正是因为他们有稳定的收入,他们没必要,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未来押在一场看不到希望的赌博上。所以他们选择的,都是那种随遇而安、比较“殷实”的生活。
然而正是由于社会地位的低下和经济话语权的丧失,再加上文化知识的贫乏,造就了煤老板们“无知者无畏”的“现实秉性”。
于是,他们会选择义无反顾地去一冒风险,放开手脚,赌上一把。
反正如果输了,他们大不了再回到从前,还是一无所有,反正地球照转日照升。
但如果赢了,那就不是“同日而语”。
最后,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煤老板,可能大家看见的只是他们生活中非常光鲜的一面:名车、美女、豪宅……却不曾看见在这风光背后付出的艰辛:数九寒天,在荒山野岭中叩石垦壤;炎炎夏日,他们在与世隔绝的石头缝中刨挖掏疏,汗流浃背。而且,在他们开始创业的时候,煤炭行业根本不属于什么暴利行业,大多数煤老板在那个时候都是债台高筑。每逢过年过节,他们都是在外躲债逃难,后来市场风云变幻,煤炭行业突然风生水起,这些煤老板才得以“马仔翻身变老板”,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今天,煤老板的炫富行为一直被社会媒体广为关注,反映在媒体上的多半是一些“负面新闻”。
笔者在接触了不少的煤老板后认为,对于煤老板不能一概而论,那些进行奢侈消费甚至是畸形消费的群体毕竟是少数,其实一些煤老板在内心上还是比较“小气”的,也是继承了几百年来晋商中“老西儿”比较“抠”的一面。
事实上,这些煤老板出生贫寒,在他们骨子里散发着一种“穷性”的本能。虽然他们花钱大手大脚,但是在本质上,心中还是抹不掉对过去那种贫苦日子的酸楚情结。
今天,煤老板即将悲壮地退出历史舞台,这是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根本选择,也就是说,这与山西“煤老板现象”的现实窘境是完全分不开的。
路,还得走下去。
我们不妨在送煤老板一程的路上,给他们说几句“贴心话”:
首先,煤老板自己要遵纪守法,恭俭勤勉,谦虚谨慎。依法行事,守法做人,恭从处世,这是一个人(或有钱人)在现代社会安身立命的基本准则。
至此,我们可以对山西煤老板在政府这次“煤炭整合”下的人生事业命途最后“定个调”:
有道是,“大事之后必有大悟”。
煤老板退出历史舞台——不只是一次命运的改变,更是一场灵魂与精神的“洗礼”。
再次,饮水思源,常有反哺之心。
有钱后,要及时回报乡邻,煤老板的财富取之于桑梓就应反哺桑梓。俗话说,“小羊羔吃奶眼望着娘”。煤老板能有今天,就应饮水思源,常思生养之恩,并尽其所能回报乡邻乡亲,这是做人最起码的要求。这和晋商老祖宗们多年商界打拼得到财富后又投资乡里的行为是一致的。
其三,要教育子女学会低调做人,低调处世。
在这里,“低调”的意思是“平凡”、“普通”,就是“平民化”,就是要有敦厚朴实平民品质,要有吃苦耐劳的平凡品格。其实,低调做人,实际上是一种智慧。是一种韧性的技巧,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有道是,“良贾深藏才若虚,君子盛德貌若愚”。慢慢地,我们也许会明白低调做人,其实是一种成熟的标志,是为人处世的一种基本素质,也是一个人成就大业的基础。
煤老板在教育子女学会“平民化”做人的同时,还要教育他们认认真真学好置家守业的本领。煤老板的发家创业不易,等家大业大了,就需要后人继承和发扬,就必须有人才。在这里“后继有人”这句话,应该改为“后继有‘才’”。同样,挣钱难,出人头地更难。不少人辛辛苦苦创业起家,但后代是个“花花公子”、“败家子”等“纨绔一族”之类,则必然家道衰落,逃不脱“富不过三代”的宿命。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这是《庄子·大宗师》中的名言。
其中,“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一句,说的是:“泉水干涸了,两条鱼都暴露在湖底的干泥里等死,只能吐出一点水泡来相互湿润对方,延续生命。”
这时的两条鱼不是用死亡来相互表达“忠诚和友爱”,而是怀念当初能遨游在大江大湖中,“即使彼此谁都不认识谁”的日子。
而“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一句,则是说:“与其我们去夸尧舜禹好,说夏桀商纣不好,不如把他们的是非都忘掉,把他们所做的事情都化在大道里。”
那么什么是“大道”呢?
日月运行,天理地道,四时更替,社会变迁,大千世界春秋交替,万事万物岁序更叠的本来规律就是“大道”。
请注意以下这句话:
“是非功过让历史的‘大道’评说。”
山西因煤而兴,山西也因煤而困。
今天,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山西当政者革故鼎新,破旧立新,大力推出煤企“整改”,有人说这是山西省的当政者顺应时代需求,“替天行道”,这是山西千千万万父老乡亲的民生呼唤,是一个时代复兴的责任呼唤。
曾记否,“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君不见,“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有道是,“沉船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时代潮流不可阻挡,而对煤老板来说,应认清历史潮流,顺应时代发展,没必要也不能停留在过去,用“刻舟求剑”式的思维去留恋往日的辉煌,用“守株待兔”式的侥幸再等下一次机遇的光顾,更不能妄自菲薄,自我轻贱。
我们在这里把“相忘于江湖”这句话,演化为“相望于江湖”,送给山西煤老板。
一路珍重,山西煤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