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三、精彩和谐发展篇

每一位到华西村参观的中外人士,都会发出一声惊叹:当今世界上没有比这儿的农民更富裕和幸福的了!

华西人民确实太幸福了。这种幸福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是洋溢在每一个华西村民们的脸上和心头的,是光照在我们这个时代和民族的。同时也让当今世界上的所有国家的人士敬佩与羡慕。

在华西采访时,巧遇一群美国游客,他们兴奋地告诉我:“华西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也要!”

而我知道,近年有本美国人写的书叫《重新发现中国》在国际上影响很大,书中写到华西村时有这样一句评语:“华西村是中国的新加坡”,并称吴仁宝是“中国的李光耀。”我还知道,五年前就有一个日本访问团到华西村参观后这样说:“华西农民的住房面积、拥有的车辆、家用电器等都已超过美国、新加坡和日本了。”

村党委分管宣传的孙海燕给我讲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前年中国民间组织了一个百对金婚老人“韩国观光团”,吴仁宝夫妇作为特约嘉宾应邀参加。这消息被韩国总理得知后,非要见一见吴仁宝。可按照日程安排,吴仁宝他们第二天就要离开韩国。“不行,我的国务会议可以停一下,但中国的吴仁宝先生我一定要见一见!”韩国总理知道自己预约的会见时间与吴仁宝他们回国的时间发生冲突时如此说。于是,惟一可能的会见时间只能是在第二天一早吴仁宝他们离开韩国前的那一个来小时。为此,韩国总理真的特意停下正在主持的国务会议,专门将吴仁宝接到总理府。韩国总理把能与“中国奇人”吴仁宝见一见视为不可多得的机会,最后他满意而开心地与吴仁宝进行了长达几十分钟的亲切会面。

正如一位德国政要所言:“华西村的富裕,让我们亲眼所见了马克思早在一百年前所畅想的那种共产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富裕。”

关于富裕,各个时代和各个国家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不过,所有到过华西村的人通过观光和认识后所产生的富裕概念,通常能得出共同的意见,那就是华西人的富裕确实是真正的富裕,因为它包含了物质和精神的两个层面的全部内容。概括起来,华西村的富裕是建立在和谐与科学的发展基础之上的。

这是吴仁宝这位老共产党员精彩人生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在华西,你可以在许多地方听到那些牙牙学语的孩子或者是鹤发童颜的老人不时地在琅琅有声地背诵着《十富赞歌》:

智能富——学文练艺成才富

勤劳富——爱岗敬业辛劳富

节俭富——精打细算聚财富

守法富——遵纪守法健康富

守信富——恪守信用客多富

团结富——家族和睦同心富

帮带富——邻里相亲互助富

育才富——育好后代子孙富

集体富——巩固集体共同富

爱国富——国家强盛安定富

吴仁宝一生没有离开过农民,没有离开过庄稼地,他本人至今仍然是个地道的农民,所以他最了解农民们的所思所想。中国的农民最讲求实际了,过上好日子是他们的全部梦想。吴仁宝明白这一点,所以他的前半生致力于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使华西村人人过上了富裕生活。然而他也清楚,物质的富有并不能真正改变农民的根本,只有“口袋和脑袋都富了,才是真正的富”。为了告诫他的村民富而不败,他在一边抓经济发展的同时,从来就不忘抓村民们的思想教育。他为此自编了许多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和“三字经”。比如与《十富赞歌》相配的还有《十穷戒词》:

逐渐穷——多因放荡不经营

容易穷——家有钱财手头松

懒惰穷——朝朝睡到日头红

无才穷——不学无术人无用

心散穷——家族不和常内讧

受騙穷——不识良朋钱骗穷

违法穷——违法贪财进牢笼

无度穷——浪吃浪用山要空

失算穷——算计不好一世穷

三害穷——嫖赌吸毒彻底穷

不难看出,今日之华西村的富裕,它是建立在吴仁宝按照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原则指导下,独创的一套具有明显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的思想理念之上的。

早在华西村脱贫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时,吴仁宝就以共产党人的远大目光和唯物主义者的胸怀告诫他那些日趋富裕的农民兄弟姐妹们:人早晚要死,生前积累再多的物质财富对死者来说毫无意义。因此人活着的时候,我们人人都有权利争取生活得更好些,但再好的生活也总是有限的,所以大家在创富和享福的同时要有“三不忘精神”,即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正是在这种富裕理念下,吴仁宝才把他心中期望的中国农民的幸福富裕人生观——“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的思想深深地印烙在每一个华西人的心目中。华西人也因此有了靠艰苦创业、靠勤劳俭用、靠知识才能、靠诚信守法获得富裕的基本行为准则。

每每参观者看到华西人拥有巨大财富、又过着无比幸福富裕且太平的好日子时,总有些解不开的谜要讨教吴仁宝:为什么也有个别地方、个别人的财富比华西人更多,可那儿的社会风气异常恶劣,有钱人也不能过安稳的日子?这时的吴仁宝,总会笑眯眯地坦言告诉友人一个“秘密”:“因为华西村没有暴发户、没有贫困户,只有家家户户富。”

这个“秘密”听来简单,折射的内容则十分丰富。这也是吴仁宝一生追求“为民造福”的基点,即社会主义的真正富裕必定是共同的富裕,共产党人要实现执政为民的最终目标,必须让所有的人民都富裕起来。而人民要实现自身的富裕与幸福,需要建立在两个基本点上:领导人民的党员干部们的人生价值观和民众百姓自身的人生价值观。

华西村之所以了不起,恰恰是在这两个基本点上实现了统一与和谐。在我看来,吴仁宝用近50年时间所创造的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天下第一村”,其最有价值的并非是村民们人人都在享受的洋别墅、百万年薪、绿水青山、金塔景观,而是他精心培育和推行的华西人的人生价值观,亦可称其为华西人的幸福富裕及不断发展的科学理念。

这是吴仁宝最具魅力的地方,也可称为吴仁宝作为一个当代农民政治家最闪耀光芒的地方。

吴仁宝能够使自己的这一整套科学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理念见于成效,是建立在他几十年始终如一地坚持对农民们进行务实而不懈的思想教育之中。

比如他首创的“华西村精神文明开发公司”,专司全村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职责,将教育农民的“精神活动”与抓经济中心工作齐头并进,在村委工作中建立和形成了“两个拳头”都硬的长效机制;

比如他亲自担任艺术指导的“华西村艺术团”,几十名队员全是专业演员,每年在华西村演出场次达300场以上。党的方针政策和村里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这里就是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吹拉弹唱形式和生动活泼的表演,被灌输到了百姓脑海里和日常的生活中……

曾经有位研究中国农民历史的学者说过:中国的农民可以创造历史的辉煌,但中国的农民却很难创造长时间的辉煌历史;中国农民可以依靠智慧和勤奋获得财富,却难于让财富变成永远的幸福与富裕。吴仁宝也许没有读过这位历史学家的著作,但吴仁宝却同样懂得中国农民的优点和弱点。因此他认为:要让富裕了的农民能够保持长久的幸福富裕和安定的生活,最关键的是让他们不仅“口袋富”,更重要的是要“脑袋富”。

“口袋富”和“脑袋富”,是吴仁宝创造的中国农民“两富理论”,也是他把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在农村工作中的具体化、形象化。

“口袋不富”,就别谈“脑袋富”。“口袋富”才有“脑袋富”的基础,而“脑袋富”了,“口袋”才能永远的富。“口袋”和“脑袋”一齐富,中国农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才能不断朝着小康、“中康”和“大康”的目标步步登高。

“脑袋富”,构建的其实就是精神世界。吴仁宝构建的华西农民的精神世界,是以“六爱”为准绳的。这“六爱”是: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这“六爱”看则平常,但细细品味,内涵深刻而精粹。同时它又包含了吴仁宝这位老共产党人多少的思想与智慧的冶炼过程!

“华西村的农民不是天生比别地方的农民崇高,他们也有一切农民头脑和传统里的陈规陋习。当经过艰苦创业后华西村富裕起来时,村里就有人曾经公开称我是‘华西的太阳’、‘华西的救星’。我发现后立即严肃地批评和告诫大家:我吴仁宝算什么?我吴仁宝仅仅是干了党教育我应该做的那一点事情而已!华西的一切,包括我吴仁宝的一切,都是靠的中国共产党。而且我反复告诉村民们:没有共产党,我吴仁宝这几十年只会改一个字,那就是当年我是放牛娃,现在我是放牛翁。我之所以这样告诉村民,是让大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华西村所取得的任何一点进步、积累的任何一点财富,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和成功的。新中国的农民要实现真正的永远的幸福和富裕,就必须把爱党放在首位,它也是我们所倡导的‘六爱’的灵魂与核心。”吴仁宝坚定而有力地挥动着拳头,我看到在他身后是一面闪闪发光的红色党旗。那党旗,在这位老共产党人心目中是一个不可动摇的信仰;这信仰,在日久天长的一次次雨露滋润下成为了华西村民们每一个人心目中的信仰!

爱国,也就变得自然了。任何一个民族的百姓如果不爱国,就不可能获得应有的幸福和富裕,因为华西人最明白:他们创造的所有财富与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是始终关联在一起的。没有“大家”的安宁与环境,何来“小家”的欢笑与歌声?

不用说,“爱华西”是华西人自己的责任,一个不爱华西的人怎能成为华西人?华西村从吴仁宝这一代起,爱华西是每一个村民们凝聚团结战斗的力量源泉和同心同德奔富裕幸福生活的精神支撑。吴仁宝告诉我,他如今快80岁了,他现在最满意的一件事,就是村上走出去上大学、出国留学的年轻人无一例外的全都回到了华西。“我们华西村赚得最多的‘买卖’是我们培养了自己的大学生、留学生,结果他们现在学业完成后不仅自己回到了村里,而且大多数人还多带回了一个。”吴仁宝说的是这些华西村年轻人,他们在回到村子时,也将同样高学历的未婚妻、未婚夫或者已经是爱人的“另一半”也一起带了回来。“你说是不是我们赚大了?”吴仁宝对此实在喜形于色。

是赚大了。我还知道,正是这种充满感情和希望的“爱华西”教育的深入人心和广为传播,如今从全国各地飞来华西村的“金凤凰”(大学生)达2000余人,而且每天每月仍有数不清的“金凤凰”在飞往这里……华西正是依靠这些本地长大的和外面飞来的“金凤凰”,在充满希望和活力的致富路上朝着多元的、现代的、健康的、科学的发展方向越走越快,实力提升得越来越快。

“外国人弄不懂我们华西村的农民为什么有那么高的水平,掌握那么多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经营管理本领。他们哪里知道,我们今天的华西村民早已不是那些只会挑担锄草、只会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了,他们中有北大、清华的名牌大学毕业生,有留学日本、德国回来的硕士专家。拿我们的外贸公司来说,百分之九十的工作人员都是大学以上的文化程度,别看他们人在我们田野里的村庄,可他们每天的工作通过网络和电讯与世界各地联在一起呢!”观光走在一排“总统别墅”的路上,吴仁宝指着从他身边走过的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对我说。就在这时,我遇见了“华西村的郭凤莲”——赵毛妹。这位曾经与吴仁宝并肩叱咤风云的“铁姑娘队”队长,现在已经到了华西村民退休的年龄(女50岁),可赵毛妹说她身体好,所以还在村里的旅游公司“帮忙”。“老书记对我们这些参加创业的老一代村民特别照顾,退休发一份全工资;你如果身体好,还可以反聘到村集团公司哪个单位做点事。我在任时抓过旅游公司,所以现在还在那儿干点事。你是北京来的,听听我的外语怎么样?”快言快语的赵毛妹立即从口中叽哩咕噜吐出一串旅游用语,那娴熟的程度绝对够得上专业导游水平。

赵毛妹是一个纯粹的农民,从没有离开过华西村,可如果不是她在我面前开口表演,谁也不会相信这样一个至今仍留有当年“铁姑娘”痕迹的农家妇女竟会一口流利的简易旅游英语。

“比起村上的人,我算差的呢!”赵毛妹说。

我相信她的话,因为吴仁宝对村民的文化教育和素质提高,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刚当村支书那会儿就已经十分重视。而当华西村富裕后,他把抓村民知识教育的提高纳入到了“爱华西”的重要内容。孩子从小学到中学实行的是全免费教育,村民和老人可以参加各种培训班和业余学校。所以现在的华西村民能说外语、冷不丁拿出个留学毕业证书给你看看,是很自然的事。

我还知道,吴仁宝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有第一位“外来工”进入华西村后,他把“爱华西”的教育扩展到凡是在华西村工作的人。“我们华西村没有‘打工仔’、‘打工妹’一说,我们有句话很流行:到了华西村,就是华西人。”当年怀揣300元盘缠来华西打工的小青年,如今已经是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年薪和奖金能拿150多万元的孙海燕谈起这一方面的事,显得格外激动。“在我们华西的外地务工者,可能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因为老书记从来不把他们看作是外人,他也要求华西村所有的村民都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对待这些外来务工者。每年在我们华西最热闹的一次活动,是由老书记主持的‘千张桌、万人宴’。顾名思义,就是摆上一千张桌、由一两万在我们这儿的外地务工者参加的大宴会。那场面确实气派、确实热闹,也确实感人。想想看,国家总理所主持的国宴才有多少人嘛!”孙海燕说,你何作家要是有机会参加一下华西村的“万人宴”,一定会产生不同反响的灵感。后来我看到了纪录“万人宴”的照片,其场面确实壮观。

有个数据告诉我,现在华西村工作的外地人达两万多人,他们同样以“爱华西”的精神创造更加富裕的新华西,同时也每年从华西这儿赚回了3个多亿的工钱。

在吴仁宝口中,经常能听到他讲一则非常有趣的“华西村买官”故事。说的是一个叫杨永昌的人,原来不是华西村的,干个体户,脑子灵活,经营能力和经营效益都不错。到华西村前,已经能每年盈利100多万元了,在当地也算有点儿名气的小老板。1997年杨永昌到华西投资办个体企业,三四年后他的年收益已达到四五百万元。可是钱越赚多,杨永昌想当“华西人”的念头越强烈。2002年他以参股的形式,把自己几百万元的资产全部奉献给了华西村,也终于实现了当华西人的夙愿。杨永昌成为华西人后,由于他勤奋工作,又在经营上有一套,很快被吴仁宝和华西村党委看中,让他担任了目前占华西工业集团总资产三分之一的华钢厂总经理。杨永昌不负众望,使这个钢厂的效益直线上升,每天都能为华西村实现可用利润3000多万元。杨永昌从一名“外来个体户”到现今名副其实的华西人,而且成为执掌“天下第一村”最大企业的华钢“一把手”,还身兼华西村党委副书记等重职,吴仁宝因此笑言杨永昌的“官”是买来的:“他用自己几百万的个人企业资产和每年对华西创造几个亿利润的贡献‘买’来的村官!”采访杨永昌时,我才发现这位“买官”者确实非常有才气和悟性,更令我意外的是农民出身、干过十几年个体户的杨永昌还有很让人敬佩的思想境界,他说:“我当时花10万元买个华西户口,绝对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就是觉得当华西人自豪、提气。后来我又把个人企业转制给村里时,又有亲戚说我傻,说人家公的都转私了,你倒好,将私的转公了!我可不这样认为,我觉得过去干个体户就像划着一只在风浪里飘流不停的小船,华西村则好比是只大船,它在吴仁宝老书记的掌舵下,行驶得快速又稳当。我个人的价值要想更好的体现,就必须跟着这只大船走。特别是到华西几年里,我亲眼目睹老书记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无私行为,所以我想自己是个年轻人,要向老书记学习,也应该像他那样多为社会担点责任。”

像杨永昌这样的能人,后来成了华西的主人,为数并不少,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因为被“华西”和老书记吴仁宝的魅力所吸引。

曾有人对吴仁宝说:有了爱党爱国爱华西就可以保证华西长富了,又何必再要添“爱亲爱友爱自己”呢?吴仁宝对此认为,如果光讲爱党爱国爱华西的“大道理”,不讲“爱亲爱友爱自己”的“小道理”,那华西的农民就无法实现和保证“共同富、健康富、长久富”的社会主义幸福生活的最终目的。“我们华西村不培养那样不讲良心、没有亲情的人。对普通农民、平常百姓来说,树立他们的自尊自立自强自爱意识,有时比什么都重要。我们华西不是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地方,周围都是农村。我们华西村的农民能不能保证富了以后不去触犯法律、不被社会上的那些歪风邪气和社会旧习气沾染,这是谁也说不准的事。而农民一旦沾上那种毛病,再富又能富得了几天?所以‘爱亲爱友爱自己’,尤其是‘爱自己’这一条特别的重要,它是我们实现共同富裕、健康富裕、长久富裕的基础,像金塔的塔基,一定要夯实!”吴仁宝给我讲起了村上一笔一直没有发出去的“特别奖励金”的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始,销声匿迹的赌风又开始到处横行。华西村民中也有人“小弄弄”(搓麻将搞小赌),还出现过一位创业功臣孙某某到外村赌博的事。吴仁宝最担心富裕起来的村民沾染黄赌毒,一旦沾染上了就等于患了瘟疫,再富的天堂也会被穷光。为此,吴仁宝挥泪斩马谡,重罚了与自己并肩创业的孙某人4个月退休金。同时多次登门做思想教育工作,帮助他认识赌博的危害,直到孙某自己彻底省悟为止。

可没些日子,在华西村邻乡又传出“华西村不赌是假的,吴仁宝也在赌”的话。“说我赌你们信吗?”吴仁宝在村民大会上反问大家。后来调查证实,有人为了自己想赌,就放言“吴仁宝也在赌”的话,目的是想在公众中造成“吴仁宝能赌,我们也能赌”的谣言。

这天,吴仁宝悄悄找来副村长,对其如此这般一番耳语。“好喽!”副村长欣然接令。于是第二天早晨,在华西村邻近的几个村子和市镇上贴着一张张醒目的《通告》,落款是“中共华西村党委、华西村民委员会”。《通告》内容这样写着:

赌博是一种违法行为。经村党委和村民委员会研究决定,请兄弟单位对华西人监督,凡发现华西人在本村或外村赌博者,均要举报。举报准确者,一人一次奖励1000元,当场兑现,并给举报者保密。凡发现华西人搞迷信活动者,也适用于上述规定,举报一人次,奖励500元。

此通告自公布之日生效。

“嘿,华西村就是不一样!悬赏捉拿自己村的丑事,这吴仁宝抓经济有套套,你瞧他抓精神文明更有新招术!”《通告》激起周围乡村对华西村和吴仁宝的一片赞赏和议论。

一星期、一个月过去了,没有一个举报人出现。一年后,人们发现又一份出自华西村的《通告》贴在外面,上面这样写:

关于检举华西人参赌得奖的补充通知

过去,华西为禁止赌博,曾在四周村镇贴过通告:凡发现华西人参与赌博,一经核实,奖励举报人1000元,至今未有人领过这份奖金。为防止今后可能有个别华西人参与赌博(男60岁、女55岁以上的退休老人娱乐性活动除外),自即日起,凡检举揭发华西人参与赌博,一经查实,奖励举报者人民币10000元,并为举报人保密。

特此通告。

华西精神文明开发公司

1994年7月17日

“这份《通告》而且后来还堂而皇之地登在了《江阴日报》的报眼上呢!”孙海燕告诉我。

“后来有人领过这10000元的奖励吗?”我问。

“没有。老书记提议专设的这个奖已经十余年了,一直没发出一分钱。”孙海燕似乎有些“遗憾”地笑着冲我说。“10000元奖金当时真吸引了不少外村人,据说有人专门整天在四处寻找看看有没有我们华西人参加赌博的,结果他们很失望。”

“我想肯定又是吴仁宝书记的一个招术,他让外人给华西人当义务监督员!”

“对对!”孙海燕和我不约而同地大笑起来。

吴仁宝就是用“口袋富,脑袋更要富”的“两富论”,成功地教育华西人避免了农民们易犯的“小富即安、不思进取、财大气粗、目无法纪”等陋习和毛病,家家户户都成为“口袋越鼓,脑袋越求进取”的新型农民家庭。这也正是吴仁宝能使华西村几十年红旗不倒的最大贡献。

但吴仁宝心里明白,农民的素质和农民教育问题能否得到提高,关键是领导和影响这些农民的村干部。几乎可以这样作出结论:自中国有农民史以来,其成者和败者,无不因为都是这些农民的领导者的问题决定着这种结果。吴仁宝因此在狠抓村民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始终把强化村干部的教育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且他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也颇为特殊。

比如在华西村我看到两件事影响特别深。

一是现行的华西村党委组织结构。通常一个党委会,有书记和副书记,下面就是几个委员组成。书记作为一个班子的“班长”负有全责,权力自然也很大。然而在华西村情况不是如此。村党委书记、副书记之上,还有一个“常委会”。

“我们在书记、副书记同级还设立了一个人数超过书记副书记人数的常委会,目的就是为了支持和监督正副书记工作。在农村基层组织,一些地方容易出现什么事都是书记、副书记说了算,有的更是书记一人说了算。在我们华西不行,重大问题必须由党委或党委常委集体研究决定。这样可以避免那些在群众中威望越来越高的主要领导人居功自傲、专横跋扈,最后把好端端的旗帜给掀倒了……”吴仁宝对这一农村基层组织的创新做法颇为满意:“华西村几十年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主要领导也没有出现‘禹作敏现象’,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与这样的组织机制有关。”

第二件事是在“富得流油”的华西村,有一个旧窑洞。这个窑洞与华西村同龄,也许是今天惟一还能见得着的老华西村的一个旧物。华西人称它为“创业窑”,干部们还喜欢将它誉为“华西工业的发源地”和“华西精神的铸造地”。那天我特意走进这个每年能吸引百万外地游客的“华西革命圣地”,看到狭窄的窑洞内有十几张木凳,窑壁四周挂着《延安窑洞放光芒》《吕蒙正破窑攻读》《薛平贵破窑接宝钏》《包龙图破窑迎国太》等6幅与窑洞典故相关的“农民图”。村干部告诉我,华西发展几十年来,许多重要的决策、规划,几乎都是吴仁宝带领干部们在这里作出的。

“老书记十分敬佩延安窑洞精神,他把华西的这一创业窑洞当作教育干部时刻牢记艰苦奋斗、永远保持谦虚谨慎的场所。从某种意义讲,华西村之所以在富甲天下时干部和群众还能保持旺盛的向上精神,与这窑洞精神有着密切关系。每当村里需要作出重大决策时,老书记就会带我们走进窑洞。而每当我们一走进这里,再静静坐下来想一想、议一议,心态和处理的方式方法就很不一样了,就会有饮水不忘掘井人和不断奋发进取、用更高标准要求自己的精神与心态。”一位村干部这样说。

片刻的窑洞感受,使我也相信了这位干部说的话。

那一刻,我的耳边突然回响起吴仁宝常说的一句话:“华西村坚定不移地发展集体经济,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共同富裕起来,让已经富裕起来的人能够长久地、健康地、越来越好地富裕下去。这就是我吴仁宝一生的追求和愿望。”

有道是,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一次先进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是先进。当代共产党人的先进之处就在于始终能够走在时代前列,心里装着群众,胜不骄,败不馁,带领人民群众走上富裕,让已经富裕的人不忘本的同时,一方面朝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实现更美好的幸福富裕生活,另一方面去力所能及地为实现“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是富”的社会主义大目标贡献力量。吴仁宝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以自己的模范言行很好地诠释了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这一崇高信仰,同时带领华西人民在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努力无私地奉献着。

过去的华西村面积只有0.96平方公里,如今华西村的版图已经达到34平方公里。人口也由过去的1600来人,发展到现在的30000多人。“建设大华西,发展富华西”,这是吴仁宝“创富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提升和发展,也是他毕生追求“共同富裕”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的可贵探索。

一位长期在华西村进行社会调查的学者有过一段很精彩的概括:

共同富裕是人类一直追求的美好理想。可沧桑变,乾坤转,一次次社会形态嬗变,一次次生产关系变革,都未能使这一美好的理想变为现实。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欧文的“新协和公社”和“皇后林新村”,无论理论的还是实践的,都在无可奈何中坍塌了!于是恩格斯大声疾呼:“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历史将实现共同富裕的大任降在中国共产党及其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身上!吴仁宝高擎共同富裕的旗帜,从华西走向邻村,从东部走向西部。他用行动在这面旗帜下写下了共同富先要集体富,共同富必须家家富,共同富更需精神富,共同富要先富帮后富,共同富就得讲求和谐科学富等鲜明的观点,将其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华西村已经开始富裕起来时,吴仁宝就教育自己的干部和村民时刻不要忘记把幸福的阳光与温暖播洒到周边的左邻右舍,而这也是他在近十年间忠实履行“执政为民”和追求“共同富裕”的一种新境界、新视野的实践过程。

吴蕴芳,现今的大华西村民,以前她是紧挨华西的前进村村民。“我们村上的人有句流行语,叫做‘儿好女好,不如华西好。’前进村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时与华西村同属一个大队,那时吴仁宝也是我们的书记,后来行政分家,我们就成为独立的前进村。可前进村不‘前进’,1988年时华西已成‘亿元村’了,我们村到年底时村干部的工资都发不出来,还倒欠村民6万元。记得那天外面下着雨雪,刮着寒风,我们村上的干部在村委办公室里愁着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华西村的吴仁宝书记来了,他带着10万元现金对我们说:先把欠村民的债还了,再把年过了。当时我们前进村的干部们真的热泪盈眶,不知说什么是好。更让我们感到意想不到的是,老书记吴仁宝当场拍板,说要帮我们建厂。‘我们华西出500万元投资款,赔了是我们华西的,赚了是你们前进村的!怎么样?干不干?’老书记拍着我们村的支书这样说。这么好的事不等于天上掉馅饼嘛!再不干、再不好好干,我们还有什么脸面挨着华西村?就这样,我们前进村在吴仁宝老书记和华西村的无私支持下,化工厂于翌年元月正式投产,当年就净赚50多万元,三四年后利税已能达到四五百万元,也开始渐渐走向富裕。”

与前进村情况相近,华明、三余巷村也在那些年里得到吴仁宝和华西村的全力支持,开始在较短时间内摆脱贫困,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老书记吴仁宝对我们周边村的帮助是无私的。那年他主动找我商量说要帮我们村办一个法蓝厂和一个化工厂。工厂建起后,我们村的农民收入一下得到改善,大家喜洋洋的。可天有不测风云,1994年5月份,一场火灾把我们村的‘摇钱树’——化工厂全烧了。就在我们全村痛苦不堪的时候,吴仁宝老书记带来280多万元重建资金,说要在原址上再帮我们建起一个规模更大的化工厂。当时我们村的村民和干部全都掉下了眼泪,大伙儿说:啥叫社会主义好?啥叫共产党好?华西人的风格和吴仁宝书记的为人,让我们一下全明白了!”原三余巷村支部书记孙大龙感触万分地说。

然而,让前进、华明和三余巷、泾浜等周边村发生根本变化的,还是2001年在吴仁宝创造性地提出“一分五统”的大华西概念后。

何谓“一分五统”?“一分五统”是吴仁宝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中的一个发明,曾被中央领导和学界称为“吴仁宝新模式”。提出这一构建模式的初始,是吴仁宝在期望以“富华西带周边穷兄弟”时碰到的。1988年后,华西主动伸手出资帮扶周边几个村办厂后,虽然也给这些村的日子改变了一些,但由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等影响,周边这几个村的好日子并没有节节上升、有的甚至在下滑。这让吴仁宝对帮扶问题有了重新思考。过去总讲“船小好调头”,其实在经济越来越全球化的市场条件下,只有“大船才好抗风浪”。华西村之所以能够乘风破浪,效益越来越好,正是因为它的企业集团有着较强的竞争能力。于是一个打破中国50余年农村行政格局的大胆设想在他脑海里形成,随即吴仁宝把自己的想法专门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向上级部门作了汇报。

“好啊!吴仁宝同志的设想和思考符合邓小平的理论,也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条嘛!我们认为这‘一分五统’行!有创新,也有可操作性!这也说明吴仁宝一生追求的共同富裕理想,已经开始从华西走向社会,我们全力支持!”上级部门的态度,给了吴仁宝极大鼓舞。

“亲望亲好,邻望邻好。这些年大家都看到了,华西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村民们吃的、用的、穿的,还有银行里存的,都比别的村好一大截!我要说的是,华西村富了,我吴仁宝高兴。可如果你们这些乡里乡亲的邻居们都好了,我吴仁宝就更高兴啦!现在,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愿不愿意跟着华西一起上路、一起走华西特色的社会主义金光大道?”那是一个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日子,吴仁宝来到华明、泾浜、三余巷和前进村的村头田间,他一边挽着裤腿帮人家干活,一边这样常问大伙儿。

“愿意!我们做梦都想做华西人呐!”邻村众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围着吴仁宝久久不愿离开。

“好,过些日子,你们都将是华西人了!让我们一起共同富裕奔小康、迎‘中康’吧!”吴仁宝那天也很激动。当下他请来华明、泾浜、前进和三余巷四村的干部,然后又将自己的“一分五统”的设想征求意见。

“一分,就是村与企业分开,我们与华西合并后的原村委会还是由本村村民自治、选举;五统,即联合起来的五个村统一由华西集团实行经济上的统一管理、干部使用上的统一、人员统一使用、村民的福利也统一、五个村的村建也统一规划是不是?”邻村干部问吴仁宝。

吴仁宝笑:“是这意思。你领会得蛮快。”

“华西效益与我们天壤之别,这一统你们不是亏大了?”

“华西村这几十年发展的是集体经济,走的是共同富裕。你们加入大华西后,就是华西的人了。华西人不讲谁亏谁赚,只讲贡献和能力。再说,华西还要向前大发展,你们加入进来后,在人力和自然资源上也给华西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前景,我们彼此谁都不吃亏嘛!”

“好,就这么说定了!我们心甘情愿当华西人!”

“我们也愿意!”

“愿意——”

呵,当华西人,这对周边的农民来说,那是一种梦想!农民们是最讲求实惠的,现在吴仁宝把已经散发香味的“肥肉”送来了,谁还不愿意?不愿意的是傻子,种地人才不是傻子呢!

吴仁宝推出的“一分五统”第一年就吸引了华明、泾浜、前进和三余巷四个村。第二年,西巷、北缪家、水池、陈塘、朱蒋巷等村又几乎以百姓百分之百的签字率(吴仁宝要求:凡想加入大华西的周边村子,村干部必须征求村民的自愿签字)请求“并入华西”。

华西在“一分五统”的引领下,短短几年时间里,一下“扩容”到了今天方圆3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下辖16个村级单位,人口也增至30000多人。当我们今天走进到处欣欣向荣、和和美美的大华西,你所能看到的那些井然有序的“工业区”、“生活区”、“休闲娱乐区”、“生态农业区”、“旅游风景区”等规模和气势都十分壮观与美丽的现代化景象时,仿佛置身于一个别样的都市之中,而这在“一分五统”之前的华西村是不易做到的。

在请吴仁宝描绘“一分五统”后大华西前景时,老人举目窗外,然后深情地告诉我:“到我80岁时,所有大华西的村民都要搬进别墅、新房,让他们人人都能享受到‘中康’的幸福生活……”

“中康”是什么概念?“中康”应是人均收入在6000美元以上的水平吧!事实上,华西村今天的人均实际收入已经超过10000美元的水平。但在吴仁宝的心目中,“中康”何止是一个人均收入10000美元的概念,它还有更多生活的质量、精神的内容,以及对未来的信心和与周边村、与全国广大农村之间的关系。

“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是富”,这口号和理念,在十几年前吴仁宝就早已提出。而华西村在吴仁宝的带领下,多少年来他们始终如一,尽其所能地在为“老边少穷”地区帮困扶穷,立下汗马之功。

早在1991年,吴仁宝与陕西省领导签订建立第一个外省“华西村”后,就带领本村的骨干专程到千里之外的黄土高原的陕西汉中的高潮村考察落实扶贫与建厂事宜,并且从那时开始,每在外省建一个“华西村”,吴仁宝都要亲自前往考察落实具体项目,有的地方还要一年去几次。有一年,华西村的帮扶技术考察队在前往山西途中,车子发生意外事故,67岁的吴仁宝不顾流血伤痛,坚持要到目的地。当他带伤下车到大寨看望帮扶项目时,大寨的郭凤莲握着老人的手感动得热泪直流:“华西有您这样的老书记是福气,我们大寨有您这样的好亲人感到光荣呵。”

1994年,国务院作出了力争用7年时间解决中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早已走在西部扶贫征程上的吴仁宝在返程途中,专门上北京向国务院扶贫办的领导表示:华西村愿意投巨资,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培训干部,采取一带十、百带千的方式,在2000年前帮助西部地区10万人脱贫、1万人奔小康!

“了不起!华西了不起!吴仁宝了不起!”国务院扶贫办的领导在敬佩吴仁宝的同时,又称他的培训和扶贫构思是“中国扶贫工程中的伟大创举。”

从那一年开始,华西村在吴仁宝的主持下,每年接纳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培训任务,多则一次几百人、少则几十人,时间也有两三个月的,也有一年两年的。所有到这里培训的干部全部由华西提供生活和学习的全套优质的免费服务。吴仁宝不仅担任培训的领导小组组长,而且每期必亲自要上几堂课。来自穷困地区的学员在华西和吴仁宝那里,既学到了小康的致富经验,也深深地被吴仁宝这位基层老支书的那份对百姓、对集体、对国家和对党的浓厚感情所感染。而吴仁宝则说:“我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知道穷苦地方的老百姓最关心两件事:能不能吃饱穿暖,能不能让孩子上学。可每当我到西部那些穷地方走一走时,心里就特别的沉重,就特别想帮他们一把。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华西今天能够富甲天下,靠的就是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华西帮一把穷兄弟,也是自己坚定走共同富裕信仰的一种体现、一份感情。”

十多年来,在吴仁宝倾心努力下,华西在外省建立的“华西村”已经不下十个,帮助西部10万人脱贫和1万人奔小康的目标也早已实现。然而吴仁宝和华西人帮扶的脚步从未停止,一个个具有“吴仁宝模式”的“华西村”在甘肃、宁夏、黑龙江、江西等地遍地开花,而吴仁宝在帮助这些兄弟省区建设“华西村”时,掏的不仅是钱口袋,更多的是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观念和意识。他甚至每一次关键时刻除了自己亲自蹲点扶植外,总要派出华西村最好的技术骨干和管理能手到那些地方扎根,而这些骨干和能手中必有他的亲生儿子在内。1995年,村党委决定为黑龙江肇东的一个山村屯建“东北华西村”,那儿条件十分艰苦,社情也复杂。吴仁宝挑了自己最心疼、也是最小的儿子阿四,临别时他对阿四说:“你上那儿一定要像孝敬我和你母亲一样孝敬那儿的百姓,也一定要像建设华西一样建设好‘东北华西村’。”阿四不负父望,带领当地村民苦干一个秋冬春夏,既平地又办厂,一年就使这个原来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的贫困小村庄一跃到了人均收入4000元的当地富裕村。

2006年新年的钟声响起时,吴仁宝的继任者、华西村的新掌门人吴协恩宣布:在“十一五”期间,华西村要实现五个“五”:工业年销售产值达500亿元,让大华西的5万人全部实现“中康”水平,到华西来的旅游人数要达500万人次,新建5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免费为全国交流培训5万名村干部……我看到坐在台下的吴仁宝听着继任者的这一串豪迈壮言,会心地笑了。

我悄悄问身旁的吴仁宝:“老书记对此有何感慨?”

“我还是那句老话: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干部就要有吃苦精神、求实精神,还得有创新精神。让百姓人人都过上了好日子,我们才算建设了真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50余年党龄、79岁年龄的吴仁宝如此说。继而又向我补了一句话:接下去我吴仁宝自己的任务是,争取活到100岁,再为党和人民做点事。

我们祝愿这位老人革命青春永葆,身体健康长寿,也祝愿他亲手举起的华西这面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精彩吴仁宝》_三、精彩和谐发展篇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精彩吴仁宝三、精彩和谐发展篇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