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拉起控制栏,就会保存当前阅读位置。离开前记得先点下屏幕中间噢!

第四章 最初的鱼类

“世界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当人们错误地怀有这样的见解的时候,其同时也会以为世界上的动植物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它们现在所呈现的样子,从来没有变化过。然而,当人类发现了化石并对其展开研究后,人们逐渐意识到自己认识上的错误,并且摒弃了原来的观点。这时候,人们开始怀疑,这些物种在漫长的岁月中,有着缓慢的进化和变化,正是这种质疑,最终有了“生物进化”的理论,就是说地球上的一切动植物都是从无生代(即前太古代)海洋中一些近似于没有组织的生物体、极为简单的原始生物,经过持续而缓慢的进化后,逐渐变成今天高级的生物体的。

不管过去还是现在,生物进化的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人们对这个话题的热衷程度完全不亚于“地球到底几岁了”这一古老话题。在曾经的一段时间中,生物进化论思想由于一些说不清的原因,被正统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视为异端邪说。当然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无论天主教、基督教、犹太教还是伊斯兰教教徒,都已经能够坦然接受生物进化论的理论,基本认同了万物同源的观点了。如今,人们基本已经认清这一事实:世界上没有一种生物是突然诞生的,它们都是经过长时间的演变而生成的。人们清楚地意识到,生命最早诞生于海洋,在经历了无数个日升月落之后,它们才逐渐演变成强大的、有意识的自由个体。

毫无疑问,生命是由诸多有机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既不是可以无限延伸的静止不动的晶体,也不是团状或是块状的非生物体,而是一种有机生物体。与非生物体相比,这种有机生物体具有明显的特征:第一,有机生物体能够将其他物质摄入体内,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一部分;第二,有机生物体具有生命活力,可以繁衍后代。不过,生物体虽然能繁殖出新个体,但新个体与其母体之间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它们在保持“种族”相似性的同时,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而且,这种差异性不仅存在于母体与新个体之间,同时也存在于新个体与新个体之间。而这种规律适用于任何物种及其生命的任一阶段。

为什么生物体的后代和母体之间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关于这个问题,科学家们至今仍无法给予我们合理的解释。事实上,我们大可不必以科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只需从常识的角度来分析便可。对生物体而言,如果其生存的条件发生了变化,生物体本身也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任何生物体,其中总有部分个体异于其他个体,使得它们能更好地适应其所处的环境;也总有部分个体由于其本身的原因,使得它们难以在新环境中生存下来。这两类个体相较而言,前者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寿命更长,繁殖能力也更强,从而使得该种族通过它们得以繁衍,并且提高了该种族的平均适应性,让该种族向着更有利的方向发展。这种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选择过程,就是“自然选择”。

关于自然选择,它不是一种科学假设,而是一种建立在生物个体差异与繁衍基础上的推测结果。在物种的进化及灭绝过程中,或许不止“自然选择”一种力量在支配,但迄今为止,科学家们仍无法一一解答。如今,人们唯一能够肯定的就是,自生物诞生之日起,“自然选择”就一直伴随着生物体而存在——只有那些缺乏基本常识和无视生命基本规律的人,才会否认这一基本事实。

至于生命的起源问题,许多科学家都提出了生动而有趣的推测,可是到了今天,也没有关于生命起源的明确说法和令人信服的理论。不过,几乎所有的权威人士都认可这样一个观点:最初的生命诞生于光照充足的海洋浅水区中的泥沙里,随着潮起潮落,这些生命四下散开,被从浅水区带到了海岸、潮间区以及大海深处。

在原始的世界里,潮水的活动极为剧烈。微弱的个体生命不断遭受着潮水毁灭性的打击。在潮水的涌动中,一些生命被卷进深海,因缺乏阳光和空气而死亡;一些生命被带到了岸边,因太阳的炙烤而死去。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下,生命个体不得不向着有利于其生存繁衍的方向发展:有的生命选择生根,避免被潮水冲走;有的选择长出外壳,避免被阳光晒干脱水。为了生存下来,这些生命个体还逐渐具备了一些能力,依靠味觉的敏感来寻找食物,依靠身体某部分对阳光的敏感从深海里、洞穴中爬出来或是逃离险象环生的浅滩。

可见,那些最早长出硬壳与甲胄的生物,它们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外形,不是为了抵御外敌,而只是为了防止自身因干燥脱水而死亡。与此同时,一些动物还进化出牙齿、爪子等生理“利器”,如前文提到的远古时期的海蝎子,其身上不仅拥有坚硬的外壳,还有利爪——这让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称霸生物界。之后,一种生命力更顽强的物种出现了,它们长有眼睛和牙齿,而且还会游泳。此时大约是在“志留纪时代”,很多地质学家认为志留纪时代是在5亿年以前。而这种新生的物种就是我们已知的最早的脊椎动物,也就是最初的鱼类。

志留纪时代之后,地球进入了“泥盆纪”,这一时期脊椎鱼类的数量明显增加了。正因为鱼类在泥盆纪空前繁盛,所以泥盆纪又被人们称为“鱼类时代”。如今,地球上已经见不到这些古老鱼类的身影了,唯一可以知道的是,它们的身形与今天的鲟鱼、鲨鱼等极为相似。当时,它们在浩瀚无垠的海洋中来回穿梭,一会儿觅食于海藻间,一会儿跳出水面,一会儿又相互追逐嬉戏。它们的到来,为古老的海洋带来了无限生机。以今天的标准来衡量的话,这些古老鱼类的个头都不算大,除了一种身长可达二十英尺的鱼种外,绝大多数鱼种的身长都不超过二三英尺。

关于这些古老的鱼类,人们无法通过化石找到它们的祖先,它们好像是凭空出现的,与更古老的物种之间不存在丝毫联系。虽然如此,但动物学家们却通过一些特殊渠道的考察以及对现存的与它们有血缘关系的鱼卵进行研究后,得出一些有趣的观点。他们认为,这些古老脊椎动物的祖先应该是软体动物,或是从嘴及其四周长出牙齿一类“利器”的小型水生动物。鱼类诞生之后,经过很长的时间,它们才进化为有牙齿、全身长满齿状鳞片的动物,如鳐鱼和角鲨等。而齿状鳞片的形成,使它们得以摆脱黑暗,朝着有阳光照耀的地方游去,最早的脊椎动物就这样出现在地质记录中了。

世界简史》_第四章_最初的鱼类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世界简史第四章_最初的鱼类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