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第一章 太祖改制

杀意因何而起

朱元璋称帝二十三年后,李善长被杀。

李善长可不是等闲之辈。早在朱元璋参军一年,还只是起义军中一名小将时,两人就结为生死之交。据《明史》的记载,他们在闲时甚至还聊到了未来的规划。

朱元璋问:四方战斗不已,何时能够安定?

李善长说:秦末天下大乱,汉高祖以一介布衣而奋起于草莽之中,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只用五年就成就了帝业。如今国家土崩瓦解有如秦末,明公起义之地又近于汉高祖的沛县,山川王气,受之无愧啊!

这就是最早的建国纲领了,尽管记载未必可靠。但要说李善长是朱元璋的亲密战友,大明朝的开国元勋,则半点问题都没有。新政权就是他和朱元璋一起建立的。

然而却被杀了。

罪名也很严重,是伙同左丞相胡惟庸谋反。所以,不但李善长被赐死,他的家人七十余口也都问斩,只有长子李祺由于是朱元璋的女婿而幸免于难。不过,嫁过来的临安公主却跟着倒霉的驸马爷一起,被撵出了京城。

这就非常可疑。

可疑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上,胡惟庸的“谋反案”发生在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李善长被杀则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五月,两件事相距十年之久。如果李善长是胡惟庸的同谋,请问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才被揪出来?

何况逻辑也不通。

我们知道,作案是要有动机的。像谋反篡位这样的惊天大案,更是非有利益驱动和精心谋划不可。可惜这两个前提李善长都没有。想想就知道,如果要做皇帝,当年群雄并起时就可以自立山头,何必等到天下已定再来动手?

说他帮胡惟庸篡位,就更是大谬不然。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且不说谋反不容易,即便侥幸成功,也不过成为开国元勋,生封公,死封王,儿子成为驸马爷而已。这些好处他现在就有,犯得着为了胡惟庸铤而走险吗?

这可是用脚指头就能算清楚的账。所以在李善长被杀第二年,就有一位小官据此上书鸣不平。照理说,以朱元璋的蛮不讲理和刚愎自用,看了这封奏折应该龙颜大怒。然而怎么样呢?不置可否,那位小官也安然无恙。

由此可见,朱元璋也知道,李善长谋反是冤枉。

同时他又清楚,这件事讨论不得,只能装糊涂。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李善长?

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吗?

也不尽然。

没错,朱元璋是杀了不少功臣,而且杀起人来甚至不需要理由。比如功臣中排名第四的宋国公冯胜,便在李善长被杀五年多以后赐死,没有罪名。据《明史》的说法,其原因竟是由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惹得皇帝不高兴。

如此这般,岂非滥杀无辜?

恐怕是的。原因之一,是朱元璋出身卑微,比当过亭长的汉高祖刘邦还不如,当然不可能有唐太宗和宋太祖的气度和雅量。相反,作为政治暴发户,他严重缺乏自信,总怀疑别人看不起他,结果“稍有触犯”便“刀锯随之”,某个御用文人甚至只因为马屁拍得没有创意,也被砍头。

于是,在朱元璋手下做官便成了高危职业。当时,文武百官上朝之前都要与家人诀别,安排后事。晚上回家则喜出望外地欢聚一堂,庆幸自己又多活了一天。

伴君如伴虎啊!

跟朱元璋说话,当然也很难。

某次,这位嗜杀皇帝拿了一份死刑犯名单,给一个名叫袁凯的监察官员看。名单是朱元璋拟的,却被奉旨复审的皇太子朱标删去多人,因此他问:朕与太子,谁是谁非?

袁凯答:陛下执法如山,东宫心存恻隐。

这个说法虽然未免圆滑,但还算得体,也没有恶毒攻击或者挑拨离间的嫌疑。朱元璋却勃然大怒。他指着袁凯咬牙切齿地痛骂说:你这个老奸巨猾的两面派!

袁凯吓得魂飞魄散,回家以后立即装疯,趴在篱笆旁边吃狗屎,这才躲过一劫。当然,朱元璋和他派去监视袁凯的特务并不知道,那“狗屎”其实是用砂糖拌炒面做的。

此类事件层出不穷,可谓史不绝书。

显然,这种“法外加刑,以杀立威”的统治手段,是适用于所有人的,并非特别地针对功臣。事实上,朱元璋杀得更多的,还是贪官污吏、地方豪强和桀骜不驯的将领,以及多嘴多舌的读书人。何况并非所有的功臣都被杀。某些功臣过早离世,也未必就是朱元璋下的毒手。

比如魏国公徐达。

徐达和李善长最早册封公爵,都是特等功臣。封公在后的冯胜等人是一等,封侯的是二等。大明建国后,一文一武两位特等功臣同时成为帝国最早的宰相。李善长任左丞相,位居第一;徐达任右丞相,位居第二,都相当于国务总理。由于功勋卓著地位崇高,徐达的死就特别引人注目。

按照《明史》的记载,由于带兵出征而离开相位的徐达是在朱元璋建国十八年后,李善长被杀五年前去世的,享年五十四岁,死因是背上长了毒疮不治身亡。但据野史,徐达死前朱元璋曾经送去蒸鹅。君有赐,臣不敢不受。因此尽管按照医嘱他不能吃这东西,徐达还是当着使者的面把那蒸鹅吃得一干二净,结果很快就病情加重撒手人寰。

照这么说,徐达竟是被朱元璋谋杀。

但是抱歉,此说可疑。

前面说过,作案是要有动机的。吕后杀韩信,宋高宗杀岳飞,都事出有因:韩信功高震主,岳飞则弄出个姓岳不姓赵的军队来,所以杀岳飞的同时还要夺其他人的兵权。然而徐达虽然功高,却并未震主也不跋扈。每年冬天,手握重兵的他一定从前方回到京城,交还将印,春来再听差遣。

徐达不是韩信,更不是岳飞。

朱元璋对徐达也十分满意,不但称兄道弟,还扬言要把自己当年做吴王时的旧邸赐给他住。这当然是假惺惺,同时也是试探,徐达自然坚辞不就。于是,朱元璋便将徐达拉进府邸灌醉,让他在寝宫睡了一觉。结果徐达醒来以后,魂飞魄散地滚下台阶,跪地磕头不已,连称死罪死罪。

太祖皇帝又很满意。

显然,朱元璋对徐达,猜忌是有的,防范是有的,杀意则未必有。何况吃蒸鹅会致死,也没有科学依据。如果真有依据,那就更加可疑。因为这等于是给被害人送砒霜,岂非向全天下公开宣布“我是凶手”?

朱元璋还没有那么蠢。

因此,按照“无罪推定,疑罪从无”的原则,我们应该将此案中的朱元璋当庭释放,其他血债另案处理。

现在再看李善长。

李善长肯定不是死于朱元璋的心理变态。没错,那家伙是疑神疑鬼,喜怒无常,心狠手辣,但也老谋深算,处理重大问题其实都经过深思熟虑。李善长那么重要的人,岂能一时兴起就杀了?功高震主也说不通。此人洪武四年(1371)正月便已退休,难道还能十九年如一日地继续震主,一直震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五月被杀?不可能吧?

很显然,这里面必有玄机。

我们的故事也得从头说起。

易中天中华史21·朱明王朝》_第一章_太祖改制_杀意因何而起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易中天中华史21·朱明王朝第一章_太祖改制_杀意因何而起

书籍
上一章
1/26
下一章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