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三 穆公东扩

三救晋难 大打政治牌

秦穆公一生和晋献公、晋惠公、晋怀公、晋文公、晋襄公五位晋国国君打过交道。其中,秦穆公继位之时,晋献公已经继位十八年,进入晚年,所以,秦穆公与晋献公往来并不多。晋襄公继位时秦穆公已经进入执政后期,两人往来也不多。因此,秦穆公在位之时,主要是和晋惠公、晋怀公、晋文公三位晋君打交道。

秦穆公和晋国三位国君交往是区别对待的,根据晋国的实力采取不同的对策。

秦穆公和晋惠公打交道的过程堪称经典,核心策略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一切以“东扩”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道义和武力。无道义不足以服众,无武力则没有话语权。

秦穆公三救晋难,道义尽显。

一救晋难,拥立晋惠公。

先前,晋献公宠幸一个叫骊姬的女人。骊姬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儿子成为王位继承人,设计迫使太子申生自杀,又诬陷申生的两位弟弟重耳、夷吾,二人为保全性命出奔。晋献公去世后,骊姬的儿子奚齐被拥立,而献公的大臣里克杀了奚齐。另一位大臣荀息在奚齐被杀之后拥立了骊姬妹妹的儿子卓子,大臣里克又把卓子杀死(晋献公卒。立骊姬子奚齐,其臣里克杀奚齐。荀息立卓子,克又杀卓子及荀息。《史记·秦本纪》)。这一系列的事情,被称为“骊姬之难”。骊姬的私心导致晋国朝中一片混乱。

晋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动荡不安的政治状况呢?

原来,周代宗法制盛行,嫡长子继承制深入人心。骊姬之子不是宗法制承认的法定继承人,大臣们不从。此时的晋国出现了权力真空。出逃的公子夷吾在国外知道了晋国国内的消息后,许诺以割让河西之地八座城为条件(割晋之河西八城与秦。《史记·秦本纪》),请求秦穆公协助他夺取君位。

秦穆公面对晋国国君的政治真空,毅然决然地派百里奚率兵护送公子夷吾回国。解决了晋国的君权继承之难。夷吾就是晋惠公。

这就是秦穆公一救晋难,拥立晋惠公。

但是,晋惠公即位之后,立即背叛了自己“割晋之河西八城与秦”的承诺。

秦穆公虽然对晋惠公的言而无信很愤怒,但是,他并没有立即举兵伐晋,而是审时度势,静观待变。

秦穆公二救晋难,赈济晋灾。

秦穆公十二年(前648),晋国大旱,国内出现了严重的饥荒。晋国向西邻的秦国紧急求援(晋旱,来请粟。《史记·秦本纪》)。

秦穆公当时面临着三种选择:一是出兵晋国,二是开仓赈灾,三是坐视不救。

出兵晋国,可以利用晋国的自然灾害达到削弱晋国之实,但是,对秦国的政治形象不利,这是乘人之危;开仓赈灾,帮助晋国渡过难关,政治上可以得分,但是,强晋会继续成为阻碍秦国东扩的障碍;坐视不救,实际上与出兵是同一性质,只是手段温柔一点而已。

秦国大臣在这一问题上分两派意见:主战派主张趁“饥”讨伐;主和派认为不能见死不救。

两派各持己见,秦穆公最后询问他最信任的百里奚。百里奚说:晋国国君夷吾从前背叛自己的诺言,得罪过你,但是,晋国的老百姓有什么罪呢(夷吾得罪于君,其百姓何罪?《史记·秦本纪》)?百里奚还说:天灾出现,是每个国家都可能遇到的,救灾扶困,体恤邻国,这是国家道义所在啊(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国之道也。《史记·晋世家》)!

秦穆公听从了百里奚的意见,大规模向晋国运粮。运粮的队伍从秦国都城雍(今陕西凤翔)出发,沿着渭水向东,随后换成车运,渡过黄河以后,再由汾河漕运,直达晋国的都城绛(以船漕车转,自雍相望至绛。《史记·秦本纪》)。队伍前后相连,络绎不绝,史称“泛舟之役”。就这样,秦穆公援劲敌天下称誉,重道义形象得分。

秦穆公通过两救晋难,为秦国摸索了一条大国崛起之道:重视道义。春秋之际,已经进入了大国称霸、兼并小国弱国的阶段。但是,一个大国,绝不单单是个经济强国,而且还要是个道德强国。这样才能让诸侯宾服。所以,秦穆公在秦晋关系上高举道义的大旗,在政治上得了重要的分值。说白了,秦穆公打的是政治牌。

秦穆公三救晋难,遣返晋惠公。

两年之后(秦穆公十四年,前646),秦国发生饥荒,向晋国请求援助。晋惠公夷吾和他手下的大臣们商议,有位大臣对晋惠公说,趁秦国发生灾荒出兵讨伐它,一定可以获得大功(因其饥伐之,可有大功。《史记·秦本纪》)。

晋惠公采纳了这位大臣的意见,于秦穆公十五年(前645),趁秦国灾荒,出兵攻秦。

晋国饥荒,秦穆公大规模救灾;秦国饥荒,晋惠公却落井下石,兴兵伐秦。二者相比,晋国明显在道义上失了分。

但是,秦穆公是道义、军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国君。既然晋国要打,秦穆公当然要奉陪。于是,秦、晋两国在韩地开战,这就是著名的韩原之战。

韩原之战一开始,晋惠公扔下自己的大部队就往前冲,回来的时候,驾车的战马陷到泥潭里。秦穆公和部下看到这个情景,纵马追赶,想趁机抓住晋惠公,但是,秦穆公不但没能抓到晋惠公,反而被晋军包围了。晋军围攻秦穆公,秦穆公受了伤,形势非常危急。

在此危急之时,秦军三百多名士兵不顾个人危险,驱马冲入晋军,撕开了晋军的包围圈,不仅秦穆公得以脱险,反而活捉了晋惠公。这三百多名勇士是什么人呢?

原来,秦穆公曾经丢失过一匹良马,岐山下的三百多个乡下人抓到这匹良马,把它吃了,官府抓到他们,要严办。穆公说:君子不能因为一头牲畜而伤害人,吃了良马肉,如果不喝酒,会伤身。于是,不但不处罚他们,还赐给他们美酒,并将他们全部加以赦免(缪公曰:“君子不以畜产害人。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乃皆赐酒而赦之。《史记·秦本纪》)。

这三百多人心怀感激,听说秦穆公要去攻打晋国,都要求跟着去。作战时,他们发现秦穆公被敌军包围,个个高举兵器冲上前来,争先死战,报答秦穆公的恩德。这就是秦穆公被困时冲上来的敢死队。结果,冲上来的三百勇士不但帮秦穆公解了围,还意外地俘虏了晋惠公。这就叫善有善报。

回国后,愤怒的秦穆公发布命令:人人斋戒,独宿,我要用晋君祭祀上帝。秦穆公的这个决定可以理解。晋惠公知恩不报也就罢了,反而恩将仇报,兴兵伐秦,怎能不让秦穆公恼羞成怒?一定要杀他祭天。

周天子听说了这件事,想要替晋君求情,他对秦穆公说:晋国国君是我的同姓,可否网开一面(晋,我同姓。为请晋君。《史记·秦本纪》)?晋惠公夷吾的姐姐是秦穆公的夫人,她听到这件事,穿上丧服,光着脚,跑到秦穆公面前说:我是夷吾的姐姐,却不能救自己的兄弟,这真是辱没您的命令。(妾兄弟不能相救,以辱君命。《史记·秦本纪》)

秦穆公在战场上俘虏了晋惠公,要杀要放,本来全凭秦穆公一句话。现在,周天子求情,夫人也求情,他该怎么做呢?按理说,秦穆公完全可以我行我素,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但是,他却说:我俘虏了晋惠公,自以为办了一件大事,本想用他祭天以报天下。可是现在天子来求情,夫人也为此事忧虑。于是,秦穆公跟晋惠公订立盟约,答应让他回国,并以诸侯之礼相待。

秦穆公此举,再次在道义上得了分。晋惠公背恩负义,战败被俘。秦穆公本可以杀了这个忘恩负义之徒,结果,秦穆公以德报怨,再次放他回国。

秦穆公在晋国内乱之际首立晋惠公,结束了晋国的内乱,一救晋难;在晋国旱灾之时送粮赈灾,二救晋难;在晋惠公企图趁秦国灾荒而兴兵攻打秦国之时,俘获了晋惠公,并再次送他回国,三救晋难。

从秦穆公三救晋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成熟、大度、负责任的秦穆公。而且,在三救晋难的过程中,秦穆公不仅政治上得了满分,秦国自身也有了重大收获——秦国势力在向东大规模地扩张。秦穆公送晋惠公夷吾回国,晋惠公夷吾献出了晋国河西的土地。

同时,晋惠公还派他的太子子圉(yǔ,语)到秦国做人质。秦穆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子圉。这时候,秦国的地盘向东已经扩展到陕西、山西的黄河一线(秦妻子圉以宗女。是时秦地东至河。《史记·秦本纪》)。

再说武力。

秦穆公的武力不用多讲,拥立晋惠公,靠的是军事实力作后盾,秦穆公与晋惠公的韩原之战,显示的也是军事力量,道义实施的话语权需要依靠背后的军事武力作支撑。所以,秦穆公是两手(政治、军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国君。

千古一帝秦始皇》_三_穆公东扩_三救晋难_大打政治牌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千古一帝秦始皇三_穆公东扩_三救晋难_大打政治牌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