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金灭北宋
宋金联手灭辽之后,金国接着就要灭宋,但毕竟宋金两国有盟约在先,那么金国究竟都找了哪些借口来出兵攻宋?最终又是什么事导致了宋金两国开战?金灭了宋后,金国的领土空前广阔,然而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却面临着大权旁落的危机,这是为什么呢?
北宋跟金的关系,因为张觉事件已经发生了裂痕,而且由于北宋处理失当,使得幽云十六州地区的汉人对北宋特别失望,很多汉人组成的军队包括义胜军、常胜军,人心解体,归降金国。在金国只需要一个借口就可以伐宋的情况下,北宋又干了一件荒唐事,给了金国一份大礼。
当年天祚皇帝耶律延禧曾放出豪言:我不怕金国人打,我有几千匹好马、几百袋子珍宝,宋朝皇帝是我哥哥,夏国皇帝是我外甥,甭管是找哥还是找外甥,我都能吃香的喝辣的活得很好。等到他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时候想起哥哥、外甥了,而宋朝和西夏这个时候都对天祚皇帝表示热烈欢迎。西夏欢迎天祚皇帝还有情可原,因为西夏又没跟辽结仇,据说当时的西夏国主派了五万骑兵准备迎接天祚皇帝,但是被金军击溃,西夏救辽之战就失败了。宋可是跟金联手灭的辽,这个时候居然好意思把天祚皇帝给招来?当然了,天祚皇帝更没心眼,跟蜀后主刘禅有一拼,忘了家国之恨,一看宋朝招降他,特别高兴,欣欣然带着自己部下就来投奔。路上遇到了金军伏击,天祚皇帝被打得大败亏输,落荒而逃。
金军打扫战场的时候,发现天祚皇帝不见了,金国人坚信天祚皇帝逃到了宋朝境内,被宋朝给保护起来了。实际上,天祚皇帝逃跑,有可能是逃往西夏,也有可能是逃往宋朝。天祚皇帝后来在逃亡途中被俘,史书上就有不同的记载,有的书上说他是在逃往西夏的途中被俘的,有的书就说他是在逃往宋朝途中被俘的。当时的金国人就相信第二种说法。而且金军还搜到了宋徽宗亲笔写给天祚皇帝的诏书,你要来我大宋的话,“待以皇弟之礼,位燕、越二王上。筑第千间,女乐三百人”(《续资治通鉴》卷九十五)。金国使者当即去见宋军统帅童贯,气势汹汹地责问:“海上元约不得存天祚,彼此得即杀之,今中国违约,招来之,今又藏匿,我必要也。”(《三朝北盟会编》卷二十一)当年咱们海上之盟的时候曾经有约定,两国联合对辽作战,谁也不得跟辽单独媾和,现在你们违约,招降天祚皇帝,而且还把他藏匿起来了,你们快把他交出来。童贯真没见着天祚皇帝,所以一再向金国人解释,这不可能,我们没有干这种事,我们宋朝人讲信用,天祚皇帝就是不在我这儿。金国人对宋朝已经彻底失去信任了。你们讲信用?你们要讲信用就没人不讲信用了,你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干出违约的事,我们一定要抓到天祚皇帝。
金国使者在童贯这儿气势汹汹的时候,国内来信,说天祚皇帝在逃亡途中被咱们逮着了,别跟他们要了。金国人恼羞成怒,逮着天祚皇帝干吗还恼羞成怒?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伐宋借口,没想到天祚皇帝真没在宋朝,金国人觉得面子上很挂不住。童贯这时候来劲了,你看见没有,我说没在吧,你非说在,你们得赔礼道歉。金国人恨恨而去,你等着瞧,我就不相信找不着借口打你!
第一节 燕府拒粮
在辽天祚皇帝这件事上,北宋有惊无险地躲过了一劫,但金国人是铁了心要攻打北宋,于是处心积虑地四处找碴。那么,北宋最终究竟做了什么事,给了金国出兵的借口呢?
金国要想从宋朝那儿找借口,太容易了,马上宋朝人就把一个新的借口送到了金国面前。而这个借口对于金宋关系而言,相当于压断骆驼脊背的最后一根稻草。
赵良嗣曾经答应借给金国二十万斛白米的军粮,金国大将完颜宗翰就派人来见宋朝的宣抚使要这些粮食。金国人说:“去年四月间南史赵直阁(赵良嗣)已许矣。”“南史”就是指宋的使臣,“直阁”是赵良嗣的官衔。去年四月间,你们的使臣,殿阁大学士赵良嗣答应给我二十万斛白米,现在我来取了。宋朝宣抚使很为难,说:“二十万斛粮,岂易致耶,兼自宣司未尝有片纸只字许粮之文。”又说:“赵良嗣口许,岂足凭?”(《三朝北盟会编》卷十九)你一张嘴就跟我要二十万斛粮食,我上哪儿给你弄去?而且我们宣抚司没有接到任何上级的文书让我给这二十万斛粮食,我凭什么给你?在北宋人看来,你要这二十万斛粮食实在是荒谬,你金国随便来个人,见了我就跟我说,给我二十万斛粮食,你们家赵良嗣答应的,我就给你二十万斛?等你走了又来一个,你们赵良嗣还答应给我三十万,再给我三十万。那这还有完吗?我这二十万斛粮食哪儿报销,我得有发票啊。上级得给我一个公文,我才能决定要不要给你这个粮食,赵良嗣口许,不足为凭啊,他能代表谁?他奉圣旨了吗?所以我不能给你。
对北宋来讲,这件事拒绝得合情合理,理直气壮,你来个人跟我要二十万斛粮食,我不能给。在金国人眼里,我要再不打这个宋朝,我这国名就不叫大金了,我就改叫宋朝得了。当初咱们说完了之后你答应得好好的,我们女真人从来都这样,我们没有文字,口头一说,双方指天画地,折箭为盟,绝对不会反悔的。可是你们宋朝人说完了的事全不落实。所以这个燕府拒粮事件实际上是北宋公文文化跟金朝的口头文化之间产生了误会,或者说也可能是北宋成心忽悠人家,装糊涂,但是这件事在金国人看来,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上当已经上得太多了,已经挑战我们忍耐的极限了。
金国君臣上下,尤其是领兵的大将,一致喊打。这些大将在跟辽作战的过程中,既发了财,又揽了权。他们听说宋朝比辽国还有钱,中原汉地更加富庶,军队的战斗力更弱。那个时代的战争,战争成本低,战争愿望强烈的一方是不可战胜的,金军正是战争成本低、战争愿望最强烈的时候。金军灭辽就已经鸟枪换炮,发了大财了,如果攻打宋朝就是不得了了。大将们不打仗无法体现自己的价值,所以一致主战。特别是完颜宗翰,女真名叫粘罕,更是坚决主战。史籍记载,粘罕“内能谋国,外能谋敌,决策制胜,有古名将之风”(《金史完颜宗翰传》)。这个人是一个军事天才,在灭辽的战争中显出了奇高的军事才能,他是坚定的主战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