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第十七章 由盛转衰

公元1189年,完颜璟以皇孙身份继皇帝位,史称金章宗。金章宗在位十九年,虽然表面看起来金国还是一派盛世的景象,但是其中的一些隐忧却也在逐渐显露出来。那么,这些隐忧是什么?会对金国的命运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要说金国从章宗起就开始转向衰落了呢?

金章宗倾心于儒学,醉心于汉化,他继位之后,金帝国由赫赫武功转向了翩翩文治。章宗在位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延续了祖父的大定之治,使得金朝的盛世局面又持续了将近二十年。但是在盛世当中,也包含着一些隐忧,盛极必衰,亘古恒远,至今不绝。

章宗皇帝是以皇孙身份承继大统的,他做了皇帝之后,很多叔父还健在,他对这些叔父就很不放心。这些皇叔们在世宗晚年都身居高位,还有执掌兵权的。因此章宗对叔父们严加防范,虽然没有像前朝海陵王那样滥杀宗室,却也制定了很多规章制度来约束王叔们。比如他规定王爷们只能在自己的猎场里打猎,不许离开自己的封地太远,在外面游猎的时间不许超过五天。章宗另外还下令王府的长史,有监督诸王、汇报他们一言一行的责任,并且在王府里设立很多由皇帝派来的属官,王府的属官就变成了专门替皇帝看护诸王的角色。世宗皇帝的儿子们,也就是章宗的叔父们,在章宗一朝也都挺老实的,夹着尾巴做人,生活也都很低调,生怕一不留神得罪皇上侄儿。但是,有时候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章宗虽然对他的叔父们没有像以前海陵王那样举起屠刀,但是毕竟对他们不放心,有两个王爷不幸就撞到枪口上来了。

第一个撞枪口的是郑王永蹈。郑王的封地在河南,这个人非常迷信,特别爱听江湖骗子的话。有一个术士给他相面,说大王您贵不可及,光当王爷委屈您了,根据面相,您可以当皇上。您的王妃和两位小王爷,相貌也异于常人,王妃和小王爷也都委屈了。郑王一听,我不能在这儿委屈着啊,既然我异于常人,贵不可及,那父皇去世了,应该轮到我当皇帝啊!我侄子凭什么当皇帝呀?既然有了这种想法,就想找个人再求证一下,他于是又找了一个妖道。这个骗子跟他说转过年就是丑年(地支五行属土),丑年属兔(地支五行属木)的人能有大的成就(木克土)。郑王一想,我就是属兔的,看来明年我有大成就。但我怎么能有大成就呢?举兵叛乱!被俩骗子一忽悠,郑王就干了一件不知死活的事。

郑王的封地在河南,他手里并没有兵权,于是去联络坐镇河南的大将仆散揆,他跟仆散揆说咱俩结成儿女亲家,你如果帮我推翻了小皇帝,我做了天子,你大富大贵。仆散揆又不傻,你只不过是一个有名无实的藩王,跟皇帝谁腿粗?这还用想吗?我绝不可能跟着你叛乱。仆散揆婉言谢绝了郑王的一番鼓动,但他又不敢得罪郑王,毕竟人家是皇上的叔叔,所以就没向皇帝告发。但是郑王府里的属官把主人告发了,因为王府的属官都是朝廷派来的,任务就是监督王爷,看王爷有没有对朝廷不忠的举动。郑王非常可怜,属官告发的时机选得特别好,郑王正好在中都,可能是去觐见。属官一说他阴谋叛乱,有不臣之心,有司赶紧逮捕审问,证据确凿,根本就不可能抵赖。章宗皇帝立即下诏,郑王、王妃和两个王子全部赐死,郑王家族被一网打尽。

第一节 大刀向大爷头上砍去

金章宗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向王族宗室,自己的叔叔举起了屠刀。郑王永蹈虽然是金章宗的叔叔,但毕竟他也是真的有了反心,我们也可以认为金章宗这么做也是出于不得已。但是他的皇伯,镐王永中的死却是有些冤枉的。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镐王是世宗的庶长子,要是论岁数,应该是世宗皇帝的长子,比章宗的父亲、当年的太子允恭年龄还大,只不过允恭是嫡长子。永中在世宗朝做到了枢密使,执掌兵权,个人才华、抱负都非同常人。当年章宗的父亲允恭在世的时候,极力避免跟永中发生冲突。如果两个人有了冲突,允恭就忍了。永中有几次犯法,都被允恭把事给压了下来,没告诉父皇。永中不但不承情,气焰反而更加嚣张,太子都不敢得罪我,毕竟我是太子的哥哥,就因为我是庶出,所以才没当上太子。太子病逝的时候,世宗皇帝在上京巡幸,章宗和永中都在中都。世宗皇帝因为疼爱皇孙,害怕永中加害他,立即采取措施,把永中调到上京,章宗后来才得以继位。

章宗继位之后,伯侄俩心里自然有芥蒂。永中觉得皇位无论如何应该是我的,只不过就是因为父皇偏爱允恭,爱屋及乌,连孙子也受偏爱。章宗皇帝始终觉得这个伯父有不臣之心,如果有朝一日他掌握了兵权,定会谋逆生乱。因此,皇上对伯父百般防范,把他调到外地去做官,撤掉他的兵权,而且派人监视,并且告诉地方官,任何人不许跟我伯父来往,把永中给孤立起来了。有位地方官没报中央批准就去拜望镐王,辞别永中之后就挨了一百大板。因此镐王永中非常愤怒,我是皇帝的大爷,却跟个囚犯没什么区别,没有人上我们家做客,过节都没有人敢来给我拜年。既然皇帝这么不信任我,干脆上表,臣年事已高,要求致仕,乞骸骨,退休算了。皇上说,不行,你不能退休。因为如果他退休,就要回中都待在皇帝身边,万一到中都结交朝官,对皇帝压力太大。皇上说,你还是给我老老实实在地方待着吧。

皇帝不允许永中退休,但又特别不信任他,就要想招把伯父给干掉。终于,皇上找到了一个借口。镐王的舅舅是世宗朝的宰相,已经故去多年了,他舅妈在自己家里挂着镐王母亲的肖像,经常焚香祷告,希望镐王有朝一日能得天下。此举被人告发,一场大狱掀起。镐王的舅妈,前朝宰相的夫人就被处死了。但是这个事怎么也连累不到镐王身上,又不是镐王让她挂画像祈祷的。但是章宗皇帝对这件事不肯作罢,让镐王府的属官调查,镐王平时有没有什么不轨的言论。属官就说,当然有,镐王的两个儿子经常在背后说陛下的坏话,我都记本儿上了,某年某月某日老大说了什么,某年某月某日老二又说了什么。皇上一看记录,眼睛一亮,镐王说过这么一句话,将来我得天下,我的儿子们都是大王。这足以证明永中要叛乱!皇上下旨,镐王赐死,两个多嘴的儿子斩首。

大臣们都惊了,宰相完颜守贞等人纷纷上表,镐王罪不至死。第一,他这些话是在什么语境下说的?要是喝高了说这么两句也可以理解,毕竟他憋了一肚子气嘛。第二,他只是有言论,没有行动啊。不像郑王,听骗子一忽悠,真的到处结交,准备招兵买马要造反。所以镐王罪不当死。章宗皇帝说,谁给镐王求情,谁跟镐王一块儿去。为了此事,连宰相完颜守贞(金初名相、创制女真文字的完颜希尹的孙子),都被贬到济南做地方官去了,这辈子再也没能返回中央。大家一看就不敢说话了,于是镐王赐死,俩儿子被杀掉。好在镐王不像郑王被满门抄斩,因为他毕竟没有行动,只有言论。章宗下旨,镐王府的人丁一律圈禁,孤男寡女不得婚配。女的甭管长到多大都不许嫁人,男的不许娶亲,等你们老死,后代就没有了,这一支自己就完了。这个禁令一直到金亡前夕才解除。

可见,皇家没有什么骨肉亲情,皇上感到叔父、伯父威胁到自己帝位了,就都要把他们杀掉。因此,世宗其他的儿子们,就得表现出百分之百的恭顺,百分之百的窝囊,百分之百的没本事,皇帝侄儿才能放心。章宗皇帝死后,把皇位传给他的一个最窝囊的叔叔,成为后来金国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塞北三朝·金》_第十七章_由盛转衰_第一节_大刀向大爷头上砍去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塞北三朝·金第十七章_由盛转衰_第一节_大刀向大爷头上砍去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