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宣宗南迁
贞祐二年(1214年),金宣宗将金朝的都城从中都南迁到汴京,金宣宗迁都是金朝晚期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是非功过,历代史家多有评论。那么金宣宗迁都究竟是错误的选择还是必然的结果呢?在金国迁都汴京后,中都几成孤城一座,金中都最终又会落在什么人手里?
金国大将胡沙虎弑杀了皇帝完颜永济,立完颜珣为帝,就是金国第八代皇帝金宣宗。胡沙虎在宣宗继位之后,官拜太师、尚书令、都元帅,执掌军政大权,跋扈不臣,宣宗很想除掉胡沙虎,可惜有心无力。
这时,有一个人为主分忧,除掉了胡沙虎。此人是胡沙虎帐下大将,元帅监军术虎高琪。蒙古军来攻,胡沙虎位极人臣,不可能亲自领兵上阵,就让术虎高琪领兵。术虎高琪屡战屡败,胡沙虎感觉很没有面子。当有一次蒙古人又来进攻的时候,术虎高琪领兵出战。胡沙虎警告术虎高琪,如果再打败仗,回来就杀了他。术虎高琪果然又打败了,他一想,如果就这么回中都城,胡沙虎心狠手黑,连皇上都敢杀,杀我不是玩似的吗?干脆,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把胡沙虎杀了得了。于是术虎高琪率领士兵直冲胡沙虎的府邸。胡沙虎做梦也没想到,一辈子都是自己杀人,现在居然有人来杀自己。当术虎高琪的部队包围胡沙虎的府邸之后,他的亲兵都不在身边,只好翻墙而出,被术虎高琪的士兵乱箭射死。术虎高琪提着胡沙虎的人头来见金宣宗,我为陛下除此大害。宣宗很高兴,卿真乃国之栋梁,封术虎高琪为平章政事、左副元帅,没有给他像胡沙虎那么高的官位。但是术虎高琪绝对不是什么好人,他杀胡沙虎,按老百姓的话讲就是狗咬狗一嘴毛。他并非出于公义为国家除此大奸,而是争权夺利,或者是为了保命,才杀掉了胡沙虎。
这时候,黄河以北的金国城市,除中都等十一座外,全部被蒙古军队搅了个一塌糊涂。蒙古人抢也抢够了、捞也捞够了,每个人腰里都裹着沉甸甸的黄白之物,手中提,腋下夹,胸前还挂,就打算撤军了。因为中都、西京城广池阔,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攻得下来的,所以成吉思汗就派人给金国的君臣放话,你们的城市我想占哪座就占哪座,你们是挡不住我的,只不过我现在不想打了,你们赶紧把好东西拿出来孝敬我,我要走了。金国喜出望外,这帮挨千刀的可算要走了。不就要点东西吗?给他!史籍记载,成吉思汗向金国索取“公主及护驾将军十人,细军(禁卫精兵)百人,从公主童男女各五百,彩绣衣三千件,御马三千匹,金银珠玉等甚众”(《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一位公主,十个护驾将军,一百个禁卫军士兵,跟着宫女来的童男童女各要五百,三千件以上蟒袍、绣衣,三千匹驮满了金银珠宝的御马。这时候成吉思汗也没见过什么大世面,要点这个就行了。宣宗皇帝一口答应,把被胡沙虎杀掉的卫王的女儿歧国公主送给了成吉思汗。因为卫王被弑杀,死后也就没有庙号,他的谥号是绍,依据谥法,疏远继位曰绍,史籍记载就称他卫绍王完颜永济。宣宗答应了蒙古人的要求,成吉思汗退军。
蒙古兵退军之前,“取所掠山东、两河少壮男女数十万皆杀之”(《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把山东两河地区数十万男女通通杀掉。原因很简单,带着这些人浪费粮食,现在不打仗了,用不着他们当炮灰、填战壕了。蒙古人攻城的时候经常拿被俘的男女老幼在前面当炮灰,蒙古兵藏在后面,你忍心向你的父老兄弟射箭吗?你要忍心就射死他,你不忍心我就冲上去。蒙古兵一共就十来万人,不可能填战壕、修工事,都是让被俘的中原人干。
蒙古兵一撤,术虎高琪主张趁势进攻。他说,《孙子兵法》上讲避其锋芒,击其惰归,蒙古兵撤军的时候,志得意满,每个人腰里沉甸甸地围着财物,马都驮不动了。如果我们发动反攻,是有可能把敌人打败的。而右丞相兼都元帅完颜承晖,书生意气,反对这么做。他说既然跟蒙古人已经议和,再去打他,就是我们大金不讲信用了,所以礼送蒙古军出境。完颜承晖一直跟着,说您慢走。蒙古军出境的时候,长城以北很多金国地方豪强招募了抗蒙武装,准备报此国仇家恨,都被完颜承晖给拦住了,蒙古军从容退去。
但是,河北、山东的很多地方,群雄纷起。官军既然不能保护我们,我们就得练兵自保。这些武装不受朝廷节制,蒙古人来了打蒙古人,官兵来了打官兵,打不过蒙古人就投降蒙古人,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第一节 迁都汴梁
蒙古人虽然撤退了,可是他们却把金国搞得乱七八糟,他们真的会遵守双方的和议约定就此罢手吗?已经被蒙古人打怕了的金宣宗此时又在想什么呢?而就在这个时候,术虎高琪给金宣宗出了一个主意,让本来就处于风雨飘摇中的金国更加雪上加霜了。
金国在黄河以北号令南行,宣宗皇帝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术虎高琪力主迁都南京,金朝的南京就是北宋故都汴梁。既然现在中都随时面临敌人进攻的危险,咱们迁到北宋的故都去,凭借黄河天险抵抗蒙古兵。宣宗一听,耳根子就软了,他本来也就是一介庸主,不是有抱负、有大略的人,一听汴京安全,立刻下旨迁都。左丞相徒单镒马上进谏,当年胡沙虎杀掉卫王,正是徒单镒力主才立了金宣宗。徒单镒说:“銮舆一动,北路皆不守矣!今已讲和,积兵聚粟,固守京师,策之上也。南京四面受兵,辽东根本之地,依山负海,其险足恃,备御一面,以为后图,策之次也。”(《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如果您要迁都,北方可就都守不住了。现在既然已经跟蒙古人讲和,我们应该趁此良机,招募兵马,积攒粮草,固守京师,中都从海陵王开始,历经世宗、章宗、卫王几代人不断经营,一时半会儿难以攻破,这是上策。如果都城南迁,辽东地区乃祖宗发祥之地,势必难保。那个地方依山负海,是抵抗蒙古人最好的基地,如果丢了,大势去矣。宣宗不听,坚持南迁,动用三千多头骆驼,三万多辆大车,拉着宫中的财宝典籍就跑了。南迁当时其状甚惨,风雨催人辞故国,一路上苦不堪言,离开了中都城。
宣宗南迁的时候,留下太子完颜守忠镇守中都,表示将来还会回来的,权臣术虎高琪跟着迁走了,留下右丞相兼都元帅完颜承晖守城,抹撚尽忠负责军事防务。宣宗行至良乡,还没走出多远,就下令护送他的乣军把旌甲和马匹交出来。乣军原来是辽朝的护卫精兵,都是契丹人,辽灭亡以后这些人归降了金国,金国仍然让他们担负防守边境、保卫京师的重任。乣军骁勇善战,一开始也忠于金国朝廷,所以护送宣宗南下汴京。但是宣宗对他们不放心,成吉思汗对金国的虚实这么了解,好多情报都是契丹人给提供的,他觉得这帮人跟着自己很危险,就下令让他们把旌甲和马匹交出来。乣军一听,都没有第二个念头,马上就发动叛乱了。坐镇中都的丞相完颜承晖赶紧派出部队平叛,双方打了个白热化。乣军不敌,转身投奔成吉思汗了。乣军对金国境内兵要地志了如指掌,以后蒙古军再入境,打头的都是乣军。金把我们的祖国灭了一百多年了,现在草原上出了圣人,为我们报仇。宣宗使了这么一个昏招,白白给敌人增添了一支生力军。
到了汴京之后,术虎高琪就建议宣宗把黄河以北的部队全部撤到黄河以南,重兵固守汴京。宣宗皇帝虽然庸懦,但也知道仅守汴京,沿途州郡通通放弃,那蒙古兵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打到汴京城下吗?所以宣宗很犹豫。术虎高琪跟宣宗说,陛下放心,蒙古兵不来则已,如果他们敢来,臣一定出兵,把他们打败在汴京城下。宣宗听完就讽刺术虎高琪,爱卿真是忠勇,你要有那本事,最好让蒙古兵别来,别等他来了你再打败他。他来了你要打不过怎么办?就你那两下子我还不知道?当年要能打败蒙古兵你至于杀胡沙虎吗?但是术虎高琪跋扈,大家不敢反对他,金国的重兵就逐渐往汴京附近靠拢,河北、山东、山西基本上都放弃了。
宣宗南迁,金国大势已去。首先是辽东契丹人耶律留哥起兵,拥兵十余万,自称辽王,意欲恢复辽国天下。辽东白山黑水是女真祖宗发祥之地,如今迁都到汴京,也就顾不上祖宗发祥之地了。耶律留哥起兵之后,金朝派军队去征剿,耶律留哥主动联络成吉思汗,与成吉思汗的部队在大兴安岭会师,双方折箭为盟,共同对付金兵。耶律留哥的部队有蒙古兵做后盾,就在辽东地区建立了国家,辽东地区的州县纷纷被耶律留哥攻破。金国的辽东宣抚使蒲鲜万奴因为跟耶律留哥打仗失败,索性也反了,不打耶律留哥了,而是攻占金国的州县,自己建国了。这样,在辽东就出现了一个契丹政权和一个女真政权。蒲鲜万奴觉得朝廷远在汴京,鞭长莫及,我干脆也自立一国得了,皇帝轮流做,今年就到我家了。我也是女真人,这地方又是女真祖宗发祥之地,我凭啥不能建国?后来耶律留哥归降蒙古,被金兵和蒲鲜万奴夹攻打败,一度退入高丽。蒲鲜万奴在东北地区建立大真国,登基改元,女真人东北老家就丧失掉了,丞相徒单镒最担心的事情很快就应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