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第65讲 国宝南迁

二、从北到南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寇侵略,占我东北,平津危急。为了守护国宝,决定将文物南迁。国宝南迁避寇,历时十五年(1933—1947年),分为南迁、西迁与东归三个阶段。

南迁。日寇猖狂,北平告急。文物选迁筹措,已经大致就绪,南迁上海,租库储藏。规定期限,分为五批,通过铁路——平汉、陇海、津浦、京沪等路,迁往上海,达18970箱。

1933年2月5日夜,故宫博物院在市政当局协助下,连夜将第一批南运古物2118箱装上板车,集中到太和门前。天黑以后,运出午门,到前门火车站西站,路经之处,一律戒严。6日晨,这批古物共装18节车皮运出北平。启行前,行政院密令沿途军警派员保护,交通部令沿线各铁路局为故宫古物专列让路。

不久,上海危急,这批文物又转运南京,藏于朝天宫等处库房,并改为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

西迁。日寇南侵,沪宁震撼,南京分院库存文物,有遭日寇焚掠之虞。经过研究,决定西迁。首批西迁文物,于1937年8月14日,就是在“淞沪抗战”淞沪抗战,又称“八一三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侵占平津。于8月13日大举进攻上海。中国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率领下奋起抵抗。中国方面陆续调集6个集团军70余万人参加会战,日军也逐次增加到总兵力9个师团22万余人。11月5日,日军从杭州湾登陆,迂回守军侧后,合围上海。守军被迫撤退。12日,淞沪陷落。(参见《辞海》“淞沪抗战”条)开始的第二天,离开南京运往湖南长沙,旋由长沙转贵州贵阳、安顺,四川巴县。第二、三两批,溯江先运至湖北汉口,寻转湖北宜昌,四川重庆、宜宾,而终迁于四川乐山安谷乡。第四批渡江陆运,经津浦,在徐州转陇海路,经郑州、西安,直达宝鸡;继迁南郑、成都,而终迁于四川峨眉。以箱件与麻包并计,西迁文物,四批综合数为16697箱;以时计之,迁湘者最早,但到1944年12月18日,始迁到四川巴县,比乐山、峨眉为最后。全部文物西迁,由启运而底定,实际为七年零四个月。西迁国宝,过程漫长,事迹纷繁,历时十年,地袤万里,分为三路——南路、中路、北路。

先说南路始于迁湘,中经贵州贵阳、安顺,终于四川巴县。1937年8月14日,装船离开南京;溯江而上,16日抵汉口。先拟水运,因时局紧张,轮运迟缓,或有不虞,改为陆运。18日装车,由武昌开;19日,到长沙;21日,运入湖南大学图书馆。是为南路的一迁。

存湘期间,虑及空袭,曾依岳麓山势设计掘凿石窟,开辟石室,务求万全,且防潮湿。石室工事,如期完成。将要入窟储藏,因日寇侵逼,威胁两湖,又定转迁贵州。是时,湘境交通工具,已经征发一空。经月余时间,奔走呼吁,始获成议:分批分段转运——每批分两段配车:长沙到桂林段,由湖南公路局拨长途客车三辆,湖南邮政拨载重卡车一辆;桂林到贵阳段,由广西公路局拨车或租车五辆。首批装文物36箱,于1938年1月12日离湘,15日抵桂林,27日易车前行,31日达贵阳;次批装文物44箱,于1月24日离湘,29日抵桂林,2月5日易车前行,10日达贵阳。文物全部运达,暂存于城北官邸。之前,贵州省府曾指定城外仙人洞、观音洞两处。经履勘发现观音洞隘小,箱不能入,终年滴水,异常潮湿;仙人洞位于山巅,登山路险,移运艰难,不够容纳:储藏文物,均不适用。最后,找到民房十余间,暂且租用。遂于4月2日将文物迁入储藏。是为南路的二迁。

迁黔未久,密议再迁。时敌机肆虐,又议迁云南。迁滇之议,因故作罢。再议迁到安顺县。几经履勘,以安顺县境南门外华严洞尤为安全。洞距县城1公里许,距省城95公里。洞既选定,即于洞内搭盖板房,以瓦顶泻滴水,以板地隔潮蒸,而期典守周密。工竣,迁储。自1939年1月18日到23日而完成。是为南路的三迁。

1944年秋,日寇猖獗,占领桂林,贵阳吃紧。12月15日,将安顺的80箱文物,于18日启程,再转迁到距重庆约50公里的四川巴县南乡,时距抗战胜利仅八个月。是为南路的四迁。

次说中路1937年11月初,淞沪前线,突然失利。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备迁文物,分路运离南京。中路水运两批:首批,于11月19日从招商局江安轮辟出一部分舱位装运4081箱,22日抵汉口;第二批,由英商黄浦轮续装运5250箱,于12月3日解缆上驶,五日抵汉口:两批迁汉文物共9331箱。此外,尚有其他47箱等。存英商平和央行仓库。西迁的文物,存汉口未久,先后承运宜昌。自12月24日到1938年1月6日,陆续运清,综计9386箱。是为一迁宜昌。

文物由汉迁渝,宜昌为转运站。但宜昌以西,长江上游,水浅船小,迁运不易。首批于1938年1月9日启运,然经十九批,历时4个月,到5月22日,末批文物始运到重庆。迁渝文物,分存七库:一、二库,为法商吉利洋行堆栈;三、四、五、六库,为瑞典商安达生洋行堆栈;七库,为川康平民银行仓库。是为二迁重庆。

迁存重庆文物,再迁乐山安谷乡。重庆到乐山,水路576公里。安谷乡在县城西南,距城约10公里。一再勘查,择定一寺、六祠为迁储仓库。这批文物,又转宜宾,溯江而西,迁到乐山。为避敌机轰炸,时间格外紧迫。雇用轮船装运,兼雇民用木船,星夜装船,陆续西迁。

于安谷,气候潮湿,鼠蚁啮蚀。选在祠堂离地高、不畏潮的戏台、后台、两厢,储存书画、古籍、档案。为防潮、防蛀、防火,安设格窗,以利通风;如为泥地,铺设木炭、石灰,以减潮、杀虫;各库消防,安设灭火机,并备有射水器、蓄水缸,以及拉钩、警锣、沙篓,一一齐备。守护人员,日夜守护,检潮晒晾,晴朗之日,未尝间断。西迁文物未受潮损,一因箱内樟脑丸存置充足,牛皮纸衬垫覆盖周密;一因勤查勤晒,不使书画、古籍有积潮气蒸的机会。是为三迁安谷。

再说北路1937年11月,由南京始沿津浦路北行到徐州,转陇海路西迁,经河南郑州,到陕西宝鸡,再南行转徙,存于成都,终定峨眉。在宝鸡车站,穿过路轨,两车相撞,致车中公字第653号(宁1060号)黄瓷大碗一箱与第2540号(和135号)钟表、玻璃罩一箱,因震破碎。这是文物避寇期间不幸遭遇之一。还有眉山大火。1943年,县城一家鸦片烟馆,不小心起火。火势蔓延,一个小庙道士被烧死,危及库房。经拆掉临近房子隔火,文物库房,幸获保全。

国宝南迁,除经常守护、核查、晾晒、防火外,其间,在宁、沪、渝、蓉、英、苏等举办展览。在乐山,地方文士苦于缺少书籍,派人抄录善本书,如集部《眉庵集》、《颐山诗话》、《荆川集》、《李文公集》等。又抄录文渊阁本《四库全书》(部分)。

国宝南迁,爱国精神,可歌可泣,令人感动。选其三,做介绍。

朱学侃(1907—1939年),安徽泾县人,故宫文献馆工作人员。1937年11月随中路文物西迁,辗转到重庆。1939年春,奉令护送文物向乐山转移,在玄坛庙装运文物时,视察舱位,布置搬运,时天已晚,船舱昏暗,心切布置,失足踏虚,身坠舱底,重伤脑部,急送医院,不及营救,气绝而殉,是为护送国宝献身的第一人,年仅32岁。葬于江南岸狮子山,为立碑,做纪念。

欧阳道达(1893—1976年),安徽黟(yī)县渔亭镇人,1919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留校任教。后参与点查故宫文物并在故宫工作,前后四十六年。参与故宫文物南迁的全过程。他在战乱与动荡中,无法照顾妻子。妻子回安徽乡里时,在破庙里生下儿子。后随南迁文物辗转到四川乐山安谷,长住八年,才接来妻子团聚。妻子生育时没有医生,他在家里用剪子消毒后剪下新生儿脐带接生。他有十个子女,生活艰辛,孤守文物,久客思乡,日机轰炸,动荡不安。一次日机轰炸时他正在路上,炸弹在其附近爆炸。还有一次,所在楼房被炸,他躲在屋内桌子下面。先生侥幸躲过人生两劫。道达先生体现出故宫人的精神:“国宝到哪里,故宫人到哪里,故宫人的家就到哪里。”直到抗战胜利,全家随西迁文物同返南京。他获得国民政府颁发的“抗战胜利勋章”,但从未向家人道及。先后任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办事处主任、故宫博物院档案馆主任。1950年撰写《故宫文物避寇记》,小楷毛笔字,书写工整,叙述清晰,八万余字,体现出“视文物国宝为生命”的故宫人情怀。先生文稿尘封近60年,郑欣淼院长在2009年见到这卷档案后,“既惊又喜”,当即决定出版,并写序言赞称:欧阳道达先生的著作可填补国宝迁徙史之空白,是一部最好的文物南迁史料性作品。

那志良(1908—1998年),满族,北京人,1925年进故宫工作,1933年押运国宝南迁,后随文物迁台并在台湾定居,勤奋研究,著作等身。于古器物(23本)暨玉器(14本)的研究和鉴赏,是国内外公认的权威,家里却没有任何文物藏品。著有《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2005年,子女将其生前保存的有关故宫文物南迁的文书、印章、照片等150多件珍贵史料,捐赠给北京故宫博物院,弥补了故宫院史有关文物南迁的资料空白。先生曾以元人曹伯启《南乡子》词自慰:

蜀道古来难,数日驱驰兴已阑,石栈天梯三百尺,危栏。应被旁人画里看。

两握不曾干,俯瞰飞流过石滩,到晚才知身是我,平安。孤馆清灯夜更寒。

这是国宝南迁的文物专家和工作人员,艰辛经历与精诚品格的形象诗喻和真实写照。当地乡民,也为国宝的转运、保护做出可贵的贡献。然而,故宫的国宝,合而有分,分而必合。

大故宫3》_第65讲_国宝南迁_二、从北到南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大故宫3第65讲_国宝南迁_二、从北到南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