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卷 明
第三百四十四章 宪宗朱见深
一、两当太子初理国政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五日,“土木之变”发生后,明太皇太后张氏下令,让英宗的异母弟弟郕王朱祁钰监国,总理国政,立英宗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正位东宫。这一年,朱见深只有两岁。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受尽屈辱的英宗大难不死,被也先送回北京,这时朱祁钰已经在朝臣们的拥戴之下,做了快一年的皇帝,年号也改作景泰。朱祁钰珍惜到手的权力,不肯拱手让出,把英宗送入南宫加以幽禁,因此朱见深在东宫居住的时间没能太久,景泰三年,他的太子之位被废掉改封为沂王,朱祁钰封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朱见深小小的年纪,每日只会玩乐游戏,对当不当太子,也就视同儿戏一般。他虽然不是太子了,但还蒙伯父开恩,不加以伤害,得到了沂王的封号,照旧过着优裕的生活,衣食无愁。在后宫里,他最亲近的有两个人,一个是他的母亲周贵妃,另一个是因反对废掉朱见深太子地位而被朱祁钰废掉的皇后汪氏。汪后与周贵妃脾气相投,关系一直很好。汪氏对朱见深十分喜爱,经常不避人前地与周贵妃往来走动,由此遭到了朱祁钰的斥贬。因此,朱见深对她十分尊敬。
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日夜里,发生了富有戏剧色彩的“夺门之变”。英宗朱祁镇重新登上了皇帝宝座。随着父亲的复辟,朱见深也有了出头之日,很快恢复了太子的地位。英宗复辟后,朱祁钰很快就病死了,报复心极强的英宗下令他的嫔妃全部为其殉葬,其太监拟出的名单上也包括汪氏。朱见深听说后,马上找到父亲,告诉了汪氏当初遭贬的事因,英宗遂与宽宥。朱见深还请求父亲,允许汪氏出宫安居旧邸,并将私蓄一并带去。这以后,朱见深时常陪母亲去看顾汪氏,并邀请汪氏进宫叙谈家常,感情一如当初。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二十六日,18岁的朱见深即位,是为宪宗,以第二年为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
在治理朝政方面,他给人的最初印象,是一个有朝气的青年。为了保持安定,宪宗继续任用了一大批父亲信任过的老臣,尤其将李贤视为得力的辅臣,基本做到了言听计从,并且又陆续在内阁中添进了许多忠直之士,使朝事稍有起色。
宪宗知道,新君临朝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能否割舍私爱。他把这利刀首先挥向了典玺太监王纶。王纶是宪宗做太子时最喜爱的一个内官,宪宗即位之前,朝官中有人预料王纶日后必有大用,就极尽巴结,王纶也毫不避讳,在朝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宪宗即位后,依照李贤的建议,立即将王纶逮捕下狱,发配到南京服苦役。前兵部尚书于谦曾在土木之败后力撑危局,挫败了兵临京城之下的瓦剌大军,后被人陷害,被英宗砍了脑袋。宪宗还是太子的时候,就闻知这是冤案,为了平息朝野的怨怒,他不为父讳,下令为于谦平反。他继位后做的这几件事尚得人心。
宪宗继位时的阁臣,开初时有3位,按级别排列分别为李贤、陈文、彭时。尤其是李贤颇有宰相风度,身为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为政识得大体,在用人方面,进贤而退不肖。在宪宗的支持下,李贤经手提拔了一批忠于朝廷的官吏,同时革斥了4000多名冒“夺门”之功而膺爵位的投机者。陈文、彭时也是尽心辅佐。宪宗对此深怀感激之心,特赐给厚禄,以示嘉许。成化元年(1465),南方大旱,湖广、河南、陕西、四川交界处的荆襄地区,流民不堪赋税徭役之苦,造起反来。宪宗接到奏报,令湖广总督李震为总兵官,由工部尚书白圭提督军务,率军征讨。官军装备精良,人多势众,打了一年,流民溃散,宪宗如愿以偿地听到了胜利的消息。作为登基之初的新君,宪宗对荆襄战事比较看重,他钦点军事将领,批阅拜表奏章,派心腹太监去前线监军,颇费心机。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兴,广西境内大藤峡的瑶民起事。内阁大臣火速急议,李贤主张征讨,宪宗对此表示同意。圣旨传出后,右佥都御史韩雍点起16万军马,向广西杀去。大战于十二月初开始,大藤峡一带,丛山盘曲,岩洞极多,韩雍分进合击,瑶民殊死抵抗,双方死伤惨重。大约有一个月左右,瑶民战败,大藤峡一带遂告陷落。事后,韩雍令士兵把大峡中的青藤砍断,把大藤峡改名“断藤峡”,并摩崖勒石,立了纪功碑。捷报驰抵京师时,正值大雪初降,宪宗踏雪赏玩归来,兴致未消,又添喜悦,格外兴奋。他传旨嘉奖、提拔韩雍,让其担任右副都御史,提督广西军务。
以后宪宗又镇压了荆襄山区人民起义,派兵击退了北方蒙古连续对西北河套地区的进攻。朝野因此对宪宗大为赞许。
二、宠信万妃重用汪直
在宪宗第二次当上太子第四年的时候,他身边出现了一个叫万贞儿的女人。万贞儿是孙太后宫中的使女,因其父亲犯罪,她在四岁时被没入宫中,长大后颇有几分姿色。孙太后爱她伶俐勤快,召入仁寿宫,让她掌管衣服、首饰。朱见深常去孙太后那里,万贞儿与他逐渐地熟悉起来,继而发展到亲昵无间。孙太后崩逝之后,朱见深向母亲请求,让这个年长自己17岁的万贞儿入事东宫,服侍自己,两人很快就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宪宗登基后,照例要册立皇后。正宫皇太后钱氏和皇太后周氏选中了吴氏,于是宪宗遂于天顺八年七月成婚。成婚之后,还要选妃。宪宗没有忘记万贞儿,向母亲提及此人,太后同意封为贵妃。万贞儿出于对吴后的嫉妒,对其语言多有不恭。吴后难以忍耐,两人闹到语言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吴后于是令宫女执杖对万贵妃大打出手。宪宗知道后,次日就入禀两太后,说吴氏脾气太坏,举止轻佻,定要废易。太后们开初不同意,阁臣也力劝他放弃此念,他坚决不听。于是,吴后被缴还宝册,贬入冷宫,另选了王妃做皇后。这时,吴后正位正宫,只不过32天。吴后被废掉后,万贵妃更加有恃无恐,而皇后王氏秉性恬淡,凡事退让,只是名义上的皇后而已。宪宗对万贵妃的宠爱,使宫中的太监有了风向标,他们纷纷投靠在万贵妃门下,挖空心思地为她进献美珠珍宝,并且假托圣上的旨意,到民间搜刮采办,苛扰百姓。作为回报,万贵妃对这些太监有求必应,使他们得以青云直上,有机会干预朝政,形成了很大的势力。一些在各省的“镇守中官”,也都因朝中有人,颐指气使,位居总督和总兵官之上。宪宗对此时有所闻,却毫不在意,为了使万贵妃合意,无论什么事情,都可听她所为。
出于享乐心理,宪宗对朝事的兴致大减,初临丹墀时的朝气很快就消磨掉了。在万贵妃的影响下,他一掷千金地大肆挥霍,建造了大量祠庙宫观,小心翼翼地陪万贵妃拜佛炼丹,尽情欣赏歌舞,做种种消磨时光的游戏。早朝已经成为负担,动辄就被取消,即便升朝,也是摆摆样子,礼成而退,疏奏大都扔给太监去批复。大臣们耳闻目睹宪宗的变化,痛心疾首,一些人纷纷上疏,劝他励精图治。彭时一针见血地说:“万贵妃已过生育之期,毛病甚多,不可专宠。希望陛下分恩宠于众妃。”宪宗对此不加理睬。由于万贵妃横行六宫,宪宗日思暮想的皇子一直没有出生。成化七年(公元1470年)柏贤妃曾经生下一个儿子,被立为皇太子,但不到一岁,就被万贵妃害死。直到成化十一年,才有太监张敏告诉他,一个来自广西的宫女纪氏,已经替他生了一个儿子,藏在后宫的安乐堂内。事情挑明后,内阁首辅大臣商辂等为了使皇子逃过万贵妃的毒手,建议交给皇太后周氏抚养,并立即册立为太子。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建议,宪宗照办之后,不仅保住了皇子的性命,而且使万贵妃感到固宠的手段已被识破,遂不再滥行堕胎、毒杀的手法,索性让各个妃嫔多生几个皇子,以与太子争宠。于是,宪宗又增添了11个儿子。
宪宗不仅在宫廷内宠信万贵妃搞得后宫不宁,与此几乎同时,还重用宦官汪直,搞得朝臣人人自危。汪直开始只是万贵妃的内侍,由于他奸诈异常,能曲意迎合贵妃心意,尤其会敛财讨她的欢心,以后被万贵妃推荐给宪宗,执掌御马监。宪宗对汪直,开始时印象还不深,但经过一段时间,汪便成为了宪宗须臾不可离开的人物了。
成化十二年宫中发生了一起令宪宗极为不安的事情,有个叫李子龙的人被太监私放进宫,图谋不轨。事后宪宗为安全起见,就命令汪直易服化妆,经常带校尉不断外出打探消息。汪直对此非常尽心,街头巷尾的事情,无所不报。这不仅取得了宪宗的信任,而且宪宗一高兴,下令成立西厂,并由汪直提督,其势力大大超过原有的东厂和锦衣卫。
在宪宗的支持下,汪直的地位日益巩固,自此他结党营私,屡屡制造骇人听闻的冤狱,到后来朝中公卿大臣,一遇到他都像避瘟神似地改道而行,没人敢招惹是非。一次,兵部尚书项忠因为在路上没有让道给汪直,便受到了汪直的当面凌辱。汪直的胡作非为,搞得政治空气极为紧张,引起了众大臣的反对,大学士商辂、尚书项忠的上书导致了西厂于成化十三年五月一度被罢。但宪宗对汪直的处理十分宽大,仅仅是令他回御马监再操旧业,使群臣大失所望。
宪宗虽然被迫取消了西厂,但仍念念不忘汪直,而汪直对商辂等人的报复,也来得十分迅速。没过多久,宪宗就接到了汪直对商辂加以诽谤的奏报,说他在朝中任用了坏人,接着,又有御史戴缙因商辂没有及时加以提拔,对商辂加以攻击,并吹捧汪直公正无私,建议恢复西厂。宪宗一见有人提出恢复西厂,正中下怀,便顺水推舟,再开西厂,让汪直官复原职。商辂见西厂又被恢复,知事不可为,于是上疏要求致仕。宪宗也乐得他离开,在恢复西厂的当月批准了他的辞呈。汪直复职后,立即指使西厂诬告项忠有不法之事。宪宗依从汪直的建议,下令三司法和锦衣卫对其进行会审。参加会审的官员对宪宗的意思非常清楚,虽然抓不到什么证据,还是定了项忠的罪,把项忠削职为民。株连所及,一时九卿等官被撤职者达数十人之多。
西厂一事过后,宪宗对汪直更加信任,他听从汪直的建议,把统制三边的王越提升为兵部尚书,把边将陈钺提升为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王越是一名立过战功的边将,但为人品格却不太高,与汪直过从太密,以后终于因此而倒了霉。陈钺也是如此,在跟着汪直做了许多坏事以后,没有得到好的下场。
对宪宗纵容汪直横行宫掖的行为,大臣们一直没有放弃劝谏,许多人以对汪直的不恭行为,从侧面对宪宗加以提示,使宪宗渐渐地明白过来。
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秋天,宪宗出于对边事的关心,下令汪直巡视边疆。边臣得知汪直巡边,害怕受责,极力加以讨好,沿途数百里,陈设供应,奢侈铺张到了惊人的地步。兵部侍郎马文升受命镇守辽东,他对汪直的所作所为十分不满,对汪直没有恭敬。结果汪直就给马文升加上了扰边的罪名,把他贬戍边城。河南巡抚秦肱对此十分不平,向宪宗密奏了这一罪行,宪宗虽然不太相信,但对汪直也有了看法。
成化十七年秋天,汪直奉诏巡边已有整整两个年头。就在汪直巴望回京的时候,宪宗却屡屡不准其请,只召还了跟随他的官吏。这是一个疏远汪直的信号。给事中、御史们一见这种情况,乘机纷纷上疏,把汪直泄露宫中秘闻,以及勾结外臣的许多不法行为,一一揭发出来,请求撤销西厂,内阁大臣万安也上书支持这些言论,大同巡抚郭镗千里之外又上了一疏,揭发汪直和总兵许宁不和,恐贻误边事。宪宗于是下令将汪直召还,不过没有让他进京,而是发落到南京御马监,随后,又撤销了西厂。不久,宪宗又根据万安的建议,罢了汪直的官,驱逐了汪直的亲信王越、陈钺等人,召还前兵部侍郎马文升,令为左都御史,巡抚辽东。宪宗的这一举动,令文武百官感到十分鼓舞,认为圣上终于被感化了,从而对朝政充满了信心。
三、迷信僧道不理朝政
本来在打击了汪直势力之后,满朝文武欢欣鼓舞,宪宗有了一次重振朝纲的机会。但谁知这时的宪宗不仅没有振作,而且又沉溺于两件事上。一是求道炼丹,以此来延长他的寿命,本来宫中已经有一些祀求仙道的斋坛,他对此仍不满足,经常令人加盖翻新。炼丹也到了着迷的地步,宁肯为此废寝忘食。再就是与妃嫔耳鬓厮磨,终日沉溺于床第。太监梁芳见宪宗如此迷恋歪门邪道,就向他推荐了一个僧人,名叫继晓。继晓对房中之术很有研究,不断地对宪宗加以指导,并自制了一些春药,供其使用。宪宗按照继晓所嘱行事,很有成效,于是就将继晓留在京城,在西市建了大永昌寺,耗费了白银数十万两。从这往后,六部尚书和九卿科道大臣基本就见不到他的面了,就连内阁大学士,一年当中被召见也是数得过来的几次。
这时的宪宗偶尔还有点兴趣的朝事,是任命官吏。祖制规定,皇帝任命大臣要经过廷推,提升小官要经过吏部铨选,而且各衙门有一定的员额。宪宗不管这些,随意让太监传旨任命人为官,出身资格一概不拘。被任命者大多是江湖术士,和尚、道士、番僧、优伶、工臣。这些官,全是不合格的人员,因此被称为“传奉官”,总数多达3000余人。
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为了使宪宗能摆脱梁芳、继晓的控制,刑部员外郎林俊满怀愤懑地上书,要求宪宗把梁芳、继晓正法。宪宗十分恼怒,下令将林俊捕入诏狱。司礼太监怀恩对林俊深表同情,面奏宪宗,请予释放。宪宗大发雷霆,提起桌上的端砚,向怀恩用力掷去,随后拍案大骂道:“你竟敢帮助林俊诽谤我啊!”事后,由于怀恩对镇抚司施加压力,镇抚司才没敢对林俊治罪,只是将其降职使用。林俊敢于直言上疏的勇气,极大地鼓舞了朝中的言官,于是,不久因此而引发了又一场上疏行动。
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元旦,宪宗受贺退朝之后,刚刚吃罢午饭,突然晴空炸响霹雳,听后不禁为之悚惧。在一宿心神不安之后,宪宗在早朝上向群臣询问阙失。吏部给事中李俊立即陈言,数说了时弊的6个方面,语气极为沉痛。宪宗听后,不禁心有所动,下诏将已封为国师的继晓革职为民,斥罢传奉官500余人。一些给事中、御史见李俊入奏有效,喜出望外,也纷纷上疏。不料,宪宗能够改正一些缺点,并非出于自愿,他对这些疏奏根本就不想披阅,反而对进谏者都耿耿于怀,令吏部尚书尹旻将奏章所署的名字,一一记录下来,以后寻找机会一一给以远调或者罢免。
成化二十三年,宪宗终于脱离了万贵妃的控制。这个女人在掌控了宪宗整整23年之后,死于肝疾。
万贵妃死后,宪宗念及她的种种好处,特别是年幼时的一段情分,洒下了眼泪。他命治丧一切按皇后的待遇办理,并辍朝七日,给万贵妃加了荣耀的封号。
到这一年的八月,宪宗染上了重病,并一病不起,很快就结束了自己碌碌无为的一生,死时41岁,葬于北京昌平县天寿山下的茂陵,庙号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