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第一章 名山大川的由来

中国名山大川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就是风景名胜区功能的发展变化过程,也是人与大自然精神关系的深化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大阶段,即自然崇拜—宗教与审美—审美与科教。

第一节 自然崇拜

从考古发掘的甲骨文和最早的文献记载来看,早在人类社会的初期,自然崇拜现象就十分普遍。由于人们对大自然缺乏科学认识,便将各种自然现象如日、月、天、地、山、水等等,当作自然神加以崇拜,借以寄托人们对自然的精神和心理的祈求。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山海经》所记载的400多座山中,都有不同规格的祭祀,可见当时对自然神崇拜的普遍性。《史记·封禅书》引《周官》的话说:“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可见那时,祭祀山水已分政区和等级,帝王祭祀五岳、四渎,地方官祭祀地区性的名山大川,老百姓祭祀当地的名山水。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霍山(今安徽天柱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四渎是指四条大河:黄河、长江、淮河和济水。与五岳相应的有五镇(大山),即东镇沂山(山东),南镇会稽山(浙江),西镇吴山(陕西),北镇医巫闾山(辽宁),中镇霍山(山西)。还有九镇,当时把全国分为九州,每州都有自己的镇山。在诸多山神崇拜对象中,名山和大川逐渐成为大自然的代表,五岳四渎则象征整个中华的神州大地。

崇拜自然山水神,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而天子祭名山大川,封禅泰山,则是中国名山大川发展史上的特有现象。封禅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一种礼仪活动。封,是帝王到泰山顶上祭天;禅,是在泰山脚下的小丘上祭地。封禅活动历史悠久,但有史实记载的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登泰山顶祭天,在泰山脚下小山梁父祭地,并命丞相李斯刻石纪功。从此,封禅活动便成为封建社会劳民伤财的国家大典。

帝王封禅泰山包含着祭祀天和地,朝廷祭祀四渎,亦代表天下河川。这就从人们普遍祭祀具体的山山水水,发展到祭祀那些富有象征意义的名山大川。从而把名山大川从普通的作为物质利用的对象中分离出来,保护起来,作为象征性的祭祀对象,加以崇拜。这就是先秦时代名山大川的主要功能和人与自然精神关系的主要形式——祭祀。

在普遍的自然神崇拜中,民间也萌发了人对山水的感情和审美苗头,如《诗经》中就有不少歌颂自然山水美的诗句,“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嵩高维岳,峻极于天”等等。有的学者、思想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有了新的见解,如老子、庄子都力图探索天与人相通之处,提出天人和谐的思想,这对后世关于人与自然精神关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孔子提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山水观,认为山和水的形象与人的美德相类似,所以人们把山水作为审美对象欣赏它们。这在山水审美史上称为“比德”。比德思想也深深影响着后人的山水审美意识。

中国的名山大川》_第一章_名山大川的由来_第一节_自然崇拜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中国的名山大川第一章_名山大川的由来_第一节_自然崇拜

书籍
上一章
1/20
下一章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