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第十章 墨学的历史地位

墨子是公元前5世纪末中国具有独创精神的伟大思想家。他对劳动者有着深切的关怀,对那些不顾人民死活、穷奢极欲的王公大人的腐朽享乐生活提出了严正的抗议。他对于破坏生产、残杀百姓、掠夺民财的兼并战争深恶痛绝,并提出了兼爱、非攻的主张。他一生为改善小生产者和劳动者的物质生活、提高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而斗争。他提出极有价值的认识论和思想方法。他还创立了艰苦力行、求真理、爱和平、有组织、有纪律的学派。在墨子的影响下,形成了后期墨家。后期墨家进一步发展了墨子哲学的精粹,完善了中国古代的逻辑科学,并且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一些突出成果,代表了那个时代最高的科学认识水平,成为鼎盛于战国中后期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特别是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成果闪耀着其他学派难以企及的光彩。

墨学今天之所以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主要因为它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开始觉醒的小生产者的要求和愿望,以及他们的局限。但是历史的发展表明小生产者这一阶层不是新的生产关系的体现者,他们没有条件取代世袭贵族走上政治舞台。墨子和他的学派的命运,也和他们所代表的阶层的命运一样,在当时和后世不得不陷于悲剧性的结局。

在先秦,墨学属于显学。墨子在社会上有很好的形象。《淮南子·道应训》篇说:“孔丘、墨翟,无地而为君,无官而为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者。”《吕氏春秋·不侵》篇说:“孔、墨,布衣之士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不能与之争士也。”这种评价,反映了当时墨学的显赫地位。

在秦汉之前,儒墨并称显学。秦汉之前对于墨子学派的评价大体上有三种看法:

第一种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对于儒墨两家不加褒贬。比如说:

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淮南子·修务训》)

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淮南子·泰族训》)

第二种看法也是儒墨并论,但对双方都不赞成。这一观点可以韩非子、庄子为代表:

《韩非子·显学》篇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墨者之葬也,……世主以为俭而礼之。儒者破家而葬,……世主以为孝而礼之。夫是墨子之俭,将非孔子之侈也?是孔子之孝,将非墨子之戾也?”实际上,韩非对儒墨都不赞赏,他另有主张。

《庄子·齐物论》说:“……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实际上,认为墨家、儒家都不能作为是非标准,庄子又有庄子的是非。

第三种看法是对墨子采取坚决攻击的态度,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孟子与荀子。《孟子·滕文公下》说:“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孟子的批判带有学派成见,很难服人。

荀子的批评说理的成分多些,他在《非十二子》中说:“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上功用,大俭约而慢差等,曾不足以容辨异,县君臣,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墨翟、宋钘也。”荀子认为,墨子虽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但墨子的理论是错误的,只能淆乱社会,欺惑群众。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意见都未涉及科学问题。这一现象既说明当时的人们对于科学知识不重视,没有认识到科学的价值;同时也表明了墨子对科技的造诣,遥遥领先。

近代英国人李约瑟认为:“墨家思想所遵循的路线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可能已经产生欧几里得的几何体系了。由于《墨经》只有凌乱而残缺的版本流传下来,我们确实不能肯定地说他从来未超出这个范围。但是,即使他们未曾超出这个范围,他们的演绎几何学也始终只是一特殊学派的秘密,几乎没有或者完全没有影响到中国数学的主流。”这种情况实是中国科学史的不幸。

墨家学派在先秦势力极大,与儒家并峙,汉以后,即趋于消沉,几乎从思想界消失。为了说明这一重大变化,必须考察其社会原因。

秦汉以后,2000多年间,中国是一个中央集权、高度统一的大国。在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的统治下,消弥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纷争,墨子兼爱、非攻的主张已失去宣传对象。墨子主张尚贤,反对贵族世袭特权,汉以后建立了官吏选拔制度,不再有世袭贵族的地方政权;墨子主张尚同,集中统一的愿望已经实现。

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者自由活动的余地较大,在列国纷争中,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极力宣传、推行墨家学说(如许行,由楚国转到齐国),墨家学派的一些人得以在楚、秦、宋等国家受聘用。秦汉全国统一以后,手工业者生活在大一统国家,国君只有一个,地方政府无权制定政策。在中央,秦代是法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在汉代,特别是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定于一尊。墨家无法独树一帜,逐渐失去活动的空间。

秦汉完成全国统一以后,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政治上的高度集中和经济上的极端分散。如何协调好这一对矛盾,使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得到平衡发展,成为秦汉以后中国思想界所要考虑解决的主要问题。儒家思想代表中央集权的要求;而小农思想反映在道家身上,他们主张政府对农民少干涉,给小生产者以较多的自由。比起战国时期,秦汉以后手工业者没有显著的发展,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集中在采矿、冶炼、纺织、陶瓷以及茶盐等业,这些行业大都受到国家的直接管制,由政府统一经营。集中生产的产业,政府尽量使用奴隶、罪犯劳动,他们不是自由手工业者,只有劳动的义务,没有政治发言权。农民小私有者的发言权寄托在道家。儒、道两家都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墨家不具备儒、道两家的条件,全国统一以后,墨家势力趋于衰落,是可以理解的。

秦汉以后,墨学不再是显学,但墨学的影响一直流传着,并未消失,它成为一种在野的、流行于社会下层的思潮。秦汉以后,社会上不断出现“游侠”、“任侠”一流人物,他们提倡扶弱济贫,见义勇为,吃苦耐劳,重信义,集体中成员之间友爱互助,这类思想和价值观一直受到人民的称赞。这类民间团体历代未曾中断,显然与墨家有较深的渊源。这种民族性格特点,北方人特别是山东(鲁)人表现得更突出一些。

我们正在建设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创造现代文明,要有气魄继承人类一切优秀文化。墨学重视科学、提倡亲自动手操作、不尚空谈、以实力反抗强权的欺凌以及集体互助的精神等,都为先秦时期其他学派所不及,是很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发扬光大。

墨子与墨家》_第十章_墨学的历史地位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墨子与墨家第十章_墨学的历史地位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