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道教

第三节 明清流行的道教俗神信仰

广泛流行于明清社会的各种道教俗神信仰,如城隍、土地、灶君、药王、财神、关公、天妃妈祖信仰等等,长久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城隍神本来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城市保护神,平时管保佑一方百姓不受水旱疾疫之苦;战争时保佑守土平安、城市完固。最早见于历史文献记载的,是建于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的芜湖城隍,可见城隍祭祀最初主要流行于南方。宋代将它列为国家祭祀活动之一。元代曾加封大都城隍神为护国保宁王,城隍夫人为护国保宁王妃。这是城隍夫人也受封赐的开始。明代崇祀城隍更盛。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诏令天下,将都、府、州、县各级城隍分别封以王、公、侯、伯的爵号。如京都城隍被封为承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为正一品;府城隍为鉴察司民城隍威灵公,正二品等等。第二年,诏令去城隍爵号,但称某府、州、县之神,并加以祭祀。又制定城隍庙建筑规格,规定府、州、县城隍庙与当地官署正衙高广规格相同。清代大体承袭前代作法,朝廷每年仲秋祭祀都城隍;每月朔望日有关部门要去上香祭拜。

大约从宋代开始,道教将城隍神纳入自己的神灵系统,以其为管领亡魂之神,并负责收捕为害地方的各路神鬼妖精。《太上老君说城隍感应消灾集福妙经》中赋予城隍神极高权力,它成了权掌天下、威镇万邦的道教尊神。

中国各地很多风俗与城隍信仰的盛行有关。如城隍赛会、城隍出巡、城隍庙市庙会等等。明清时期北京的城隍庙市和天津的城隍庙会十分有名,现台北市每年五月十日的城隍出巡,仍然是规模盛大的祭典活动。

土地是古代村社守护神,是道教所谓地祇也就是基层神灵之一,级别比城隍低,从前遍布于中国乡村。据说它能保佑地方清静,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各地所设大部分是一小龛,其中塑一白发黑衣公公,旁边总有土地奶奶相伴。也有稍大一些的庙。

灶君又叫灶王,传说中主管一家饮食,后来演变成能操一家生死祸福的神。它的起源很早,各个时代所传姓名不一。灶神的形象古代传说中也男女不一,后来以男神形象固定下来。唐宋以后,每年腊月二十三日祭祀灶神,成为习俗。据说灶神平日记录一家人的功过是非,这一日上天廷禀告。民间习俗,供奉灶神于灶头,并在其上天之日放一些糖果在灶神座前,希望能粘贴住他的口,以免他在天廷说一家人的坏话。除夕夜,要迎接他下降返回。道教经典中有《太上洞真安灶经》、《太上灵宝补谢灶王经》等。灶神的级别大概比土地还低,但它深入每家每户,实际影响非同小可。祭灶也就演变成为中国重要的岁时风俗之一。

财神有文武两种。文财神据说是春秋战国时的范蠡,就是那位帮助越王勾践破吴,后来带着美女西施轻舟入海而成巨富的陶朱公。武财神叫赵公明,也叫赵公元帅。道教的说法,张道陵修炼仙丹,请玉皇大帝派神守护,玉皇大帝派来的就是这位,还封之为“正一玄坛元帅”。这位财神爷神通广大,能驱雷役电,除瘟祛灾,使人买卖发财。它的形象,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身跨黑虎,所以又叫“黑虎玄坛”。武财神的香火要比文财神更盛一些。到了后来,被抬到几乎与孔子平起平坐地位的“武圣人”关羽关云长,也有人奉之为财神。

药王神是孙思邈,也有供奉传说中的神医扁鹊的。药王庙遍布于旧时中国的城市乡村。清初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一书中记载,“都城药王庙极多”,最著名的有四座,即东、西、南、北药王庙。“岁之四月中旬至廿八日为药王诞辰,香火极盛;惟除夕至元旦彻夜不断。拜庙进香者多不得入庙,于神路街外设香池数处,焚香遥拜。”每年除四月药王诞辰时节香火旺盛之外,除夕和元旦这两天拜药王的更多,进不了庙的只好在远处临时设案烧香遥拜。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到当时药王崇拜的盛况。

三国时蜀汉大将关羽,死后被崇奉为神,佛道二教都争相拉拢。佛教封关羽为护法伽蓝;道教方面,先是在宋代有关羽应龙虎山张天师之召,显形御前,降魔伏怪的故事流传,明初各地武庙成了关岳庙,即是将关羽和岳飞一同祭祀,并称之为关壮缪公。万历年间,有道士奏请皇帝进爵加号,封关羽为帝,后来,关羽即被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从宋徽宗开始,前后共有15个皇帝,其中包括清同治皇帝,给关羽加封授匾。清代赵翼说:“今且南极岭表,北极塞垣,凡儿童妇女,未有不震其威灵者。”(《陔余丛考》卷三十五)直到今天,关羽信仰随着华人漂洋过海,在海外也有传播。本世纪90年代初,日本横滨中国城仍有关帝庙落成。

天妃,又称天后,闽南、台湾一带民间称为妈祖,或者马祖。原来是福建莆田一带渔民、船户的保护神。据说,妈祖是闽南人对未出嫁的姑娘的称呼。从一些传说材料看,这位妈祖可能就是五代时曾任闽王统军兵马使的林愿的第六个女儿,他正是莆田人。于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被封为神,并得封号“顺济”,所以后来妈祖也被称作“顺济圣妃”。元世祖至元年间册封为“护国天妃”,清康熙年间加封“天后圣母”,咸丰同治年间还在加封,最长的封号长达70字。

天妃信仰起源于福建一带民间,但经皇帝册封后,即广泛流行。道教有《太上老君说天妃灵验经》,说天妃是妙行玉女降世,三月二十三日诞生,有平波息浪救助舟船和起死回生很多神通。台湾和福建、浙江东南沿海一带天后宫到处可见。天妃的“灵迹”传说主要集中在保护渔民的渔业和所有航海活动等方面。最初被封,据说就是因保护了出使高丽的使者所乘之船免遭沉没之灾,使者回京上奏皇帝后得到的。

至于保佑子孙繁衍、多子多福的神,因为佛教的送子观音香火极盛,道教还没有一位神能在这方面与之分庭抗礼。但在泰山,有一位被称为“泰山老奶奶”的碧霞元君神,直到今天,还在享受人间香火。她跟赵玄朗一样,也是宋真宗崇道制造出来的神。几百年来在泰山十八盘上攀登的人流中,不知有多少是上山祈求美满姻缘,赐子送孙和祷告消灾祛病的!

除此之外,道教俗神中较为重要的还有梓童帝君、二郎神以及本来属于民间信仰中的一些凶神和邪神,如五通神等等。

明清时,一些道教特有的神也在民间极得人缘。最出名的,要数福禄寿三星和八仙了。福禄寿,很少人不希求,所以这三星几乎家家都要供奉礼拜。八仙之名出现很早,但直到明代,才确定为张果老、铁拐李(李铁拐)、汉钟离(钟离权)、吕洞宾、曹国舅、韩湘子、何仙姑、蓝采和这八位。山西芮城永乐宫元代壁画“八仙过海”中,就没有后世那位年轻貌美、善解人意的何仙姑形象。八仙中吕洞宾吕纯阳最广为人知。永乐宫中就有纯阳殿,壁画都以吕洞宾传奇为题材。

清代有人说:“予尝谓佛菩萨中之观音,神仙中之纯阳,鬼神中之关壮缪(关羽),皆神圣中之最有时运者,莫知其所以然而然矣。举天下之人,下逮妇人孺子,莫不归心向往,而香火为之占尽。”(刘献庭《广阳杂记》卷四)的确,佛教的观音菩萨,道教的吕洞宾和关羽在明清社会是最走红的,它们的庙宇宫观遍及中国大地,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中国的道教》_第六章_明清时期的道教_第三节_明清流行的道教俗神信仰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中国的道教第六章_明清时期的道教_第三节_明清流行的道教俗神信仰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