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国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第二节 印刷术传入欧洲、非洲和美洲
中国印刷术传入欧洲是有诸多因素的:首先13世纪兴起的元帝国,地跨欧亚两洲,幅员辽阔,国家强大,这就为东西方人员往来提供了便利条件;其次,元朝发行的纸币,已经达到“每日印造不可数记”的程度,流传极广,这也促进了印刷术的传播。欧洲人最先看到的中国印刷品,就是元朝的纸币;再者,那时的中国文化仍为欧洲人所倾慕,因而欧洲人慕名而来的旅行家、商人和使团接踵而至,元大都和杭州都是当时闻名世界的国际性大都市。像法国的传教士罗伯鲁(William Ruysbroeck)在1253—1254年间,曾奉法国国王之命出使来到中国,回去后向欧洲报道了中国人使用纸币进行商业贸易的情况,他是最早报道中国使用纸币的欧洲人。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到中国,居住了十几年,回国时带走了纸币,并在他写的《游记》中,对元朝纸币作了非常详细的记载,这对欧洲印刷术的产生都有启迪作用;同时,发生在十二三世纪的十字军东侵,也使欧亚两洲各国之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接触,十字军从东方带回去的纸币、纸牌、版画等印刷品,也对欧洲印刷术的产生具有影响。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印刷术被介绍到了欧洲。
公元14世纪末和15世纪初,欧洲开始出现了用木版雕印的纸牌、宗教画、宗教书籍和小学生用的拉丁文法课本等,其中的纸牌是最早在欧洲出现的版画印刷品之一。现存最早的欧洲版画印刷品,是1423年印的《圣克利斯道夫像》木版画,这是在德国南部刻印的,其印刷方法和中国的雕版印刷完全相同。这时,意大利的威尼斯也是印刷画像的中心,它印刷的纸牌盛极一时。到15世纪中期,雕版印刷术在欧洲已相当普遍了。与此同时,在1440—1448年之间,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铅活字印刷,这一发明比毕昇的泥活字已晚了400年。虽然二人在活字印刷的原理上没有多大差别,但是谷登堡用的活字材料是铅、锌、锑的合金,它比以前的木活字、铜活字都易于成型,适于印刷,像这样配合的成分,时至500年后的今天,也没有多大的改变;在铸字工艺上,使用了铸字的字盒和铜字模,使活字的规格易于控制,也便于大量生产,这比当时中国和朝鲜铸活字时使用的翻砂方法先进得多。他还首创了脂肪性油墨,以代替水性油墨,大大提高了印刷的质量,而且脂肪性油墨也一直为后来的现代印刷术所采用。他发明的螺旋式手扳木质印刷机,改进了印刷的操作,在世界各国沿用了400多年。谷登堡对活字印刷术的一整套革新技术,奠定了现代印刷术的基础,因此,谷登堡的功绩是永远值得后人纪念的。在谷登堡发明铅活字之后不久,活字印刷术很快在欧洲各国流行起来,单是威尼斯一地,在15世纪末期,新设立的活字印刷所就约有100个,出版书籍约有200万册。谷登堡的这一发明是否直接受到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影响,有些西方史学家认为西方活字印刷术是由中国传去的;但有的学者认为还缺乏可靠的证据,不过可以肯定地说,欧洲的印刷术是在中国印刷术的影响下产生的,这一点毫无疑问。
中国印刷术也影响了埃及。19世纪末曾在埃及某古城废墟中发现了50张木版印刷品,都是用古阿拉伯文字印的伊斯兰教的祷词、符咒和《古兰经》残页,据说是印于公元900—1350年之间,其印法和中国印法极为相似。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可能是在蒙古军西征时,把印刷术传到阿拉伯各国之后,于14世纪初年,由旅行者和商人把印刷术传到了埃及。这样,中国印刷术也就传到了非洲。
此后,中国印刷术也先后传入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中国印刷术传遍了也影响了全世界。
印刷术被称为“文明之母”。它的广泛传播,为全世界各国出版大量书籍打下了可靠的基础,为全人类享受文化生活提供了有利条件,对世界科学文化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对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做出的了不起的贡献。
今天世界各国的印刷技术,正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向着现代化迈进。每天早晨,人们都能按时阅读各种报纸,经常按期收阅各种杂志,书店里的读物丰富多彩,精美可爱!亲爱的读者,当你们捧起一本爱不释手的读物,津津有味地阅读,沉浸在书的世界里而感到无限幸福时,你们将会有什么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