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魏文帝——曹丕

曹丕(187—226),字子桓,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曹操次子,操死,袭位为魏王。不久废献帝为山阳公,代汉称帝。国号魏,建都洛阳。在位七年,谥号魏高祖。

曹丕自幼娴习弓马,虽长年在戎旅之间,但读书很勤,著述颇丰。在文学创作和理论上均有成就。其诗深受汉代乐府民歌的影响,语言通俗,描写细致,风格深婉有致。《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七言诗。他的《典论·论文》和《与吴质书》是我国文学批评的较早著作。其中较中肯地评论了当时主要作家(建安七子)的作品,开创了批评作家、作品的风气,对当时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有《魏文帝集》。

燕歌行①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②,君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③,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④,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⑤。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⑥。

注释

①本篇属《相和歌·平调曲》。据清人朱乾《乐府正义》,乐府诗题上冠以地名,主要是表示声音的地方特色。后世因曲调失传,便只用来歌咏各地的风土人情。燕是汉末魏初北方边域,征戍不绝,所以《燕歌行》所写多为伤离恨别之情。

②慊慊:憾恨不满。

③茕茕:孤独的样子。

④援,取。清商,乐调名,清商音节短促,所以下句说“短歌微吟不能长”。

⑤星汉,银河。夜未央,夜深而未尽之时。这首诗描写的是初秋的夜景,根据古人以观察星象来测定时间的方法,银河见于天顶是初秋的傍晚,“星汉西流”,银河转向西,说明夜已经很深了。

⑥尔,指牵牛和织女,即分别位于银河南北的河鼓星和织女星。辜,罪。河梁,河上之桥。“限河梁”意为银河上无桥可通,古代传说中牵女和织女这对夫妇只能限于乌鹊每年七月七日为他们搭桥相会一次。

赏析

曹丕的《燕歌行》是乐府诗歌史上的一块重要里程碑。乐府中的七言句最早见于西汉的《安世》和《饶歌》,但只是整篇诗歌中的零星点缀。《郊祀歌》是用得较多的一首,最多也不过连用十余句。东汉张衡的《四愁诗》虽然已经具备七言规模,但每段首句都带“兮”字,仍留有骚体的痕迹。梁萧子显的《南齐书·文学传论》在谈到曹丕的《燕歌行》时说:“魏文之丽篆,七言之作,非此谁光?”可见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定论,曹丕是纯粹七言诗体的开创者。这是他对中国文学的最大贡献。

这是一首秋夜思夫诗。用秋景陪衬哀思,在同类题材的诗歌中,可以说是数见不鲜的手法,然而曹丕开头三句浓墨重彩,多层次多角度所状写的秋景却另有一番隽永幽婉的意境:呼呼萧瑟的秋风透露着悲凉;纷纷摇落的草木蕴含着凄切;行行南归的燕雁诱发着哀思,时序迁易,睹物思人。忧心殷殷的少妇因椎心泣血的思念而黯然神伤,羁旅他乡的夫君一定也在为绵绵眷念而忍受煎熬,然而为什么还久游不归?诗人写思归,同时又折射出同样怅然若失的思夫,秋月共见,天各一方,爱心相知,相见时难。拳拳之忱又伴随着无可奈何的惆怅,更增添了这一特定氛围的悲凉和凄惘。

如果说:“念君客游思断肠”以后三句是写少妇的情,那么“贱妾茕茕守空房”以下五句则是写少妇的形。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空房独守,凄苦难耐,不由得泣下如雨,打湿了罗裳。长歌当哭,然而却是泣不成声。诗人从内情到外形的铺陈,既符合内心的悒郁需要向外排遣的事理,又让外形进一步烘衬了内情的创巨痛深,尤以“短歌微吟不能长”为精妙绝伦的点睛之笔,读到此处,有谁不为这惙怛伤悴的少妇而感到心灵的震颤呢?

最后四句,诗人的笔触又回到了自然之中,由景生情,以景化情。秋月的柔光,似霜如雪,泻在了思妇冷清寂寥的床头。星河西沉,思妇心底的抑郁溶进了幽深渺远的穹宇。“牵牛织女遥向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是痴迷的哀矜,又是怨愤的诘问。天上人间,同病相怜,怅惘和感愤之余,少妇孤寂的心灵,是否能得到一丝淡淡的慰藉?

全诗的结构恰好是循着自然——人——自然的脉络生成和发展。人类社会,斑驳陆离,五彩缤纷,命运无论是富贵还是清寒、显赫还是卑微,人,毕竟都是从自然中来,并且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自然中去。这种文学构想同哲学思考的契合,仅仅是偶然的巧合,还是曹丕已经深谙这一人生真谛?如果是后者,那么在诗人缠绵悱恻的沉吟中,或许还蕴蓄着些微旷达超逸的洒脱吧。

对于曹丕,大部分人恐怕都是从那首妇孺皆知的《七步诗》中获得印象的。为了争权夺利而置同母胞弟于死地的残忍同这首《燕歌行》中对社会生活细致入微的体察和诚笃恳挚的同情。相去竟然何等之远!人的内心世界都是多重性的,曹丕自然也不例外,正如他的诗歌创作中,既有“于迪脱之外,更加上华丽”,“华丽以外,加上壮大”(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及药及酒之关系》)的以“气”为主的社会时事诗,也有“诗资近美嫒”,(徐祯卿《谈艺录》)“婉娈细秀”(钟惺《古诗归》)的男女情诗。至于说帝王的欲念和凡人的性情究竟怎样在同一个人身上统一,它们之间究竟又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倒是一个颇为“诱人”的探讨研究课题。但毕竟是我们诗歌赏析的题外话了。

作者:孙国平

杂诗(其一)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彷徨忽己久,白露沾我裳。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向风长欢息,断绝我中肠。

赏析

《杂诗》二首是曹丕的深层内心独白,忧思百结,概括深广,气象磅礴,体现了“烈士多悲心”(曹植诗)的建安风骨,为魏文诗中精品。

第一首,写失眠的寒秋深夜,独自彷徨时的见闻和所感。其实不一定真有此长夜独游,不过自我心灵的咏叹而已,然而倒真实地反映了这位贵胄公子的隐秘的衷曲。

开首四句为一解,总写时令、气氛和人物的行动。中八句为二解,细致描写彷徨时所见所闻,俯仰远近,巨细兼及。末六句为三解,总写感受。此次夜游中闻见了些什么?大地为茫茫白露所掩,寒水暗流。草虫悲鸣,一派死寂凄清。这正是汉末三国以来长期战乱社会气氛的写照,暗含现实主义精神。“草虫鸣何悲”句,象征性地表现了曹丕对广大苦难人民的深深同情。仰首长空,明月高悬,孤雁南飞,群星历乱,银河西流。一、二解所描写的场景气氛,简直把整个宇宙冷凝渲染得比坟场还要可怕森人。时空的概括相当深广,可见诗人胸襟气象和笔力非凡。

但是,这首诗如果止于二解似还不够醒豁。因为只见孤独忧伤的路漫漫其修远荒芜兮,而“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的自我的信心、决心和行动不够强烈。也就显不出建安文学的最大特征,上承楚骚下启唐音,建安风骨的“骨”。

前二解写景,末六句的三解,主要写情。什么情?悲壮兼有,以壮为主——颇想有一番大作为大建树的烈士情怀。有此情怀,前二解的苍凉浩渺才增添了使人神旺而感奋振起的奇崛之气。“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前二解意境迷离,苍凉浩渺,其实已经在“飞”,情景交融不露形迹地在“飞”。“愿飞安得翼”的“飞”则透进一层,明明说的是英雄济世拯民、统一天下的大志。羽翼,渡河的桥梁安在?向风叹息,断绝中肠。灵魂高扬,一切都那么斩钉截铁毫不含胡,正是猥琐卑微蝇营狗苟的反面。曹丕《与吴质书》:“行年已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杂诗·其一》正是将痛苦的失眠之夜时撕心裂胆的“所怀万端”提炼加工而成的诗歌形象。它由深层生命而来,所以对读者的感发力量也是巨大的。

曹丕还是一位见解深刻,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文艺批评家,其《典论·论文》把文学创作视为不仅超越荣华富贵而且超越生命的“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的创作态度(包括诗歌创作)十分严肃。这首《杂诗》也可窥见将整个生命投入的痕迹,其创作理论和实践是相一致的。

作者:李文钟

杂诗(其二)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吴会非我乡,安能久留滞。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赏析

钟嵘《诗品》云:“魏文诗,……率皆鄙直如偶语。唯‘西北有浮云’十余首殊美赡可玩,始见其工矣。”很推重这首诗。钟嵘可能是见惯六朝诗的华丽,故以“鄙直”目魏文。其实这两首《杂诗》的语言也甚俚直,其“美赡”殆在思想意境。俚直的语言倒创造了一种莽苍苍的美。

十句诗一气呵成,如珠走玉盘,略无滞碍。初读感到如小儿语一般纵诞不拘和质朴无华,反复研读,便觉得其中颇有用心,与曹丕的政治观、人生观、宇宙观都有关。

古代望气者称,居处有云亭亭如车盖者,乃帝王气象。所以此诗开首“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句中“浮云”当是隐隐然以帝王自居的比喻。西北的“浮云”飘然作吴会(吴郡和会稽郡)东南行,并非漫无目的游仙之举。曹丕称帝后,曾二次伐吴,均未取得胜利。诗中“浮云”的“东南行”是灭吴蜀统一全国的帝王大业的化装表现,此乃曹丕魂牵梦萦的大事。然而诗中“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等句对伐吴却显得缺乏信心,何故?曹丕对待政治问题的一些矛盾心理,大概要从其人生观、宇宙观的矛盾来找原因。曹丕没有乃父曹操三十余年马上征战杀伐的生活历练,故后天形成的个性倾向性父子大不相同。曹操尚武讲法治;曹丕重文,倾向老庄的清静无为,对“文景之治”很向往,为人处事哪比得上魏武那般果决。曹丕称帝改元黄初后,下息兵诏、轻刑诏、禁复雠诏、薄税诏等,一反曹操的法治政策,想将社会引向无争无欲的原始状态,但这种历史倒退实际是不可能的。在门阀势力的压迫下,他又不得不行九品中正制,维护贵族官僚的利益。在政治措施上,魏文表现出自相矛盾的软弱,缺乏自信。

《杂诗·其二》明显地表现出任性自然的老庄思想。“浮云”的与“飘风”相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但吴会又“安得久留滞”等等,一方面有《庄子·逍遥游》中“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的雄强,同时也有哈姆雷特式神经质个性特点的影子。老庄道家哲学常是历史和人生的避风港,是对压迫和摧残的一种反动。贵为帝王的曹丕,同样感到被儒家伦理道德束缚得窒息而其父的严刑峻法也未能奏功的痛苦,内心里在追寻着道家解脱和旷达的幸福。但他预感这种解脱将是虚妄,其内心也就越发痛苦。

《杂诗·其二》表现了清峻通脱的魏晋风度,俚直中透出美赡。如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所分析,诗文药酒都是人事,“既有诗,就可以知道于世事未能忘情。”这首诗真诚地表达了许多“未能忘情”的希望、痛苦和矛盾,十分感人。

作者:李文钟

历代帝王诗词鉴赏辞典》_魏文帝——曹丕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历代帝王诗词鉴赏辞典魏文帝——曹丕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