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虚实第六
虚实的极致,神出鬼没,不仅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且掌握敌人的命运
原文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华杉详解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善于进攻的人,敌人不知道该守哪儿;善于防守的人,敌人不知道该从哪儿攻。
曹操注得简单:“情不泄也。”军形不泄,敌人不知道。
当你进攻的时候,敌人看不懂你要攻哪儿,所以不知道怎么安排防守。好不容易看懂了,安排下去了,又中了你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
当你防守的时候,敌人看不懂你哪儿实哪儿虚,无法定计攻打,好不容易看到你的破绽了,攻将上来,又中了你的埋伏。
这就是虚实之道,要获胜,就得避实击虚,对方找不到的你的虚,每当他确信找到了,撞上来,正碰上你最实的地方。而当你进攻的时候,总能调动得他露出空档来,一下子冲散他。
这你就神了。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虚实之道,太微妙了,至于无形;神乎其神,至于无声。敌人看不见你,也听不见你,任由你“攻则动于九天之上,守则藏于九地之下”,神出鬼没,执他于股掌之间,只能束手就擒。这你就掌握了敌人的命运。
司命,就是司掌命运之神。《孙子兵法》第二篇《作战篇》也提到司命:“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知兵之将是人民的司命,掌握着国家人民的生死存亡。这里,为敌之司命,更进一步,敌人的死活也在他手心里了。
何氏注解说:“孙子论虚实之法,至于神微,达到了成功的极致。我之实,能让敌人看起来以为是虚;我之虚,能让敌人看起来以为是实。敌之实,我能调动他,让他变虚;敌之虚,我能看出他不实。总之敌人看不出我虚实,我却能对他的虚实一目了然。
“我将攻打他的时候,我知道他守得哪儿实,哪儿防守不足、虚,所以我能避其坚而攻其脆。敌人要攻我的时候,我知道他大张旗鼓来攻的地方并不是紧要处,他没有攻打的地方才是真正他重兵要来的。
“我示敌以虚,而斗敌以实。他声势在东,我防他在西。所以,我要攻他的时候,他不知道该守哪儿;我要防他的时候,他找不到地方下手。
“攻守之变,出于虚实之法。或藏于九地之下,那是我之守;或动于九天之上,那是我在攻。灭迹而不可见,韬声而不可闻。如地出天下,倏出间入,星耀鬼行,入乎无间之域,旋乎九泉之渊。微之微者,神之神者,至于天下之明目不能窥其形之微,天下之聪耳不能听其聪之神。有形者至于无形,有声者至于无声。不是无形,是敌人不能窥视;不是无声,是敌人不能听见,这就是虚实之变的极致。”
何氏这一大段注,算是把虚实的极致讲透了。真有那么神吗?真就那么神!那么,为何别人声东击西的时候,你能不上当,你声东击西的时候,敌人就听你调度呢?这就是经验问题、感觉问题。哲学上是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问题。
都读过《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声东击西,六岁小儿都知道。上了战场,东边冲啊杀啊铺天盖地来了,你怎么知道他要击西?万一他知道你知道他声东击西,他就给你来个声东击东,或者击北击南呢?
比如糖是甜的,知道吗?都知道。但是,如果你没吃过糖,怎么跟你描绘这个甜是怎么回事呢?
所以兵法都读过,甚至都会背,但知道多少完全不是一回事。每个人读书,都是读到自己而已,读到自己能对应上的。对不上的,你根本不知道,而且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全知道。比如赵括,纸上谈兵,他就不仅不知道,而且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不仅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而且以为自己全知道,这就给国家带来巨大灾难。
所以我们知道声东击西吗?
我们不知道!
因为知道声东击西这回事,不算知道。要上了战场,不管他声东声西,你一眼就能看出他哪儿虚哪儿实,要奔哪儿去,那你才叫知道声东击西。
这就是知行合一。
学习知行合一,首先就要知道自己不知道。
儒家说,圣人因为不知,所以知之;小人因为知之,所以不知。
圣人因为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戒慎恐惧,注意警醒,观察学习提问,所以能知道。小人因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认为自己知道,所以不观察不学习不提问,所以不知道。
学习兵法,也不能让我们上战场打胜仗,读书是观照自己,我们对应自己的工作学习,放事上琢磨,自己提高。
最后讲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
我曾经介绍一个合作伙伴给我的一位好朋友。饭局谈完,他跟我直接说,这家实力不行,我可以告诉你他有多大实力,具体数量级。我很惊讶,问:“您怎么看出来的。”他说了一句话:“凡是比我钱少的,我一接触就知道他有多少钱。因为我知道人在哪个阶段是什么状态,比我钱多的我不知道,比我少的我没有不知道的。”
这事过去好几年了,我一直记得。因为当时对我冲击很大。我对照了一下自己,发现我和他有同样体会。钱比我少的,我谈生意一接触就知道他有多少钱,他哪句话真,哪句话假,我真的很清楚。因为他每说一件事,我都能对应上很多同样的事,知道是不是那么回事。如果他经历比我多,境界比我高,那我就不知道了。
这就是知行合一,太微妙了。所以孙子说“微乎微乎,神乎神乎”,他也没法跟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