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军争第七
军队的抢劫之道:组织的“非正式福利”
组织总得有些福利。但正式的福利,都是该得的,一旦成为理所应当的,激励效果就差了,甚至养出些惰性来。总是要有一些非正式福利,时不时得一点小刺激,小惊喜,更有积极性。
原文
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华杉详解
“难知如阴”,就像阴云蔽天,看不见日月星辰,其势不可测。
“动如雷霆”,姜太公说:“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瞬目。”
杜牧注:“如空中击下,不知所避也。”
难知如阴,动若雷霆。满天乌云,看不见日月星辰,也不知道哪块云后面藏得有雷电。那云层背后猎手的眼睛,却居高临下,一目了然,突然一个闪电劈下来,哪里躲?又哪里有时间作出反应?
掠乡分众。
这句话的意思,简单说,就是有钱大家赚,有财大家抢。
“掠乡”,就是打土豪,也打敌国百姓。到了敌国,下乡去抢。抢什么?粮食物资,鸡鸭猪羊牛马都抢,还要抢子女金帛。粮食物资是军队要的,孙子不是说了吗,这叫因粮于敌,“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秆一石,当吾二十石。”子女金帛,是将士们抢来自己分的,钱财分给大家,奴隶和女人也分给大家。
“分众”,就是要分别去。分别去的意思,是要人人都有机会去。下乡抢东西,没什么危险,又有油水,这样的美差,不能交给一支部队干,要人人有机会参与,大家发财。
抢劫是古代战争的潜规则,也是重要的激励,这是军队的丑恶面。
凡是军纪好,秋毫无犯的,那都是政治上有大志的,把老百姓已经预设为自己的子民,要保护,预备未来统治他们。如果是两国交战,纯粹争利,对敌国百姓,就没必要客气,那就是将士们的胜利果实了。就像打土豪斗地主,已经定位你是阶级敌人,就没有什么秋毫无犯,而是要扫地出门了。分“胜利果实”,全村都参与,家家都分点,你就算只拿了一口铁锅,也算参加革命了。
中国和北方匈奴打了两千多年的仗,北方民族下来作战,抢掠是唯一目的。既然大家跟你出来抢,抢的机会,和战利品的分配,一定要公平合理。否则,抢掠团伙,分赃不均,会反目成仇的,军心就垮了。而历代战乱时期的名将,都是在分赃上特别公平的。
怎么做到公平呢,这很难,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公平错觉”,都觉得自己吃亏了,所以“公平”,根本就不存在。有将领就想出一个办法,我自己一分不取。我只拿皇上赏赐的,战场上抢来的全部你们分!那就谁也没话说了。
战争有两种性质:一种是“侵”,侵掠,或者说侵略;一种是“伐”,比如北伐,或诸葛亮九伐中原,性质也是伐。
“侵掠”,就是争利、抢东西、抢地盘,没有准备要推翻你的政权,取而代之,就是抢掠利益,或打得你跟我和亲,向我进贡。
伐就不一样了,伐是政治目的。伐,就是伐木的伐,伐哪里的木?伐你宗庙社稷的木。把你宗庙社稷祖陵的树都砍了,夷为平地,把你的政权推翻了,我来坐天下。所以,伐,是要伐你的政权,伐你的文化,伐你的符号,建立我的政权,我的符号。“文化大革命”,要去毁孔庙。就是政权已经取得了,还要接着伐。
历代战乱的时候,盗贼蜂起,群雄逐鹿。只要你看哪支队伍开始不抢东西,秋毫无犯了,就是有大志要得天下了,比如李自成,就开始有“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但是他打下北京城之后,又旧病复发,忘了自己是来伐的,不是来侵的,大分子女金帛,吴三桂就引清兵入关了。
接着说掠乡分众。曹操注得很含糊:“因敌而制胜也。”这真是什么也没说。大概他自己是带兵的,又是丞相,不想给大家说这些。
杜佑就注得很具体:“敌之乡邑聚落无有守兵,六畜财谷易于剽掠,则需分番次第,使众人皆得往也,不可独有所往,则大小强弱皆欲与敌争利也。”要让大家都有机会去,不能一支部队吃独食,则大小强弱都有积极性。
曾国藩说将道,讲为将要廉。士兵不懂得谁战术高明,但是人人懂得盯钱盯得紧。将领若贪钱,或吃空饷,占大家的便宜,他就不给你卖命。你若自己廉洁,又时常能让大家得些好处,则个个奋勇跟你杀敌。
这里涉及组织的“非正式福利”。组织总得有些福利。但正式的福利,都是该得的,一旦成为理所应当的,激励效果就差了,甚至养出些惰性来。总是要有一些非正式福利,时不时得一点小刺激,又有积极性,又有乐趣。
廓地分利。
“廓地分利”,和掠乡分众意思差不多,都是分胜利果实。掠乡分众,是分给小兵的。廓地分利,是分给大将的。
廓,同“扩”,就是扩张领土,分割给有功者,裂土封侯的意思。曹操注解说:“分敌利也。”
悬权而动。
曹操注:“量敌而后动也。”
《尉缭子》说:“权敌审将而后举。”
“悬权”,就是挂个秤砣,张预注解说,权量敌之轻重,审查将之贤愚,然后决定行动。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权衡了敌军的轻重虚实,再策划地形迂直之计,就是军争争先的原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