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第十三章 用间第十三

五种间谍的使用方法(1、2、3):所有疑心,都是怀疑自己

原文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

华杉详解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

间谍有五种: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五种间谍一起使用,敌人不知道消息是从哪儿泄露的,这就是神妙的道理,国君的法宝。

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

因间,是诱使敌国乡人做间谍。

“乡人”,十一家注里很简单,没有特别解释,就是敌国当地人。如杜牧注为“敌乡国之人”,梅尧臣注为:“因其国人,利而使之。”利用当地人,给他利益,利用他。贾林注:“读‘因间’为‘乡间’。”他说这里“因”就读“乡”。

不过郭化若将军对“乡人”有特别解释,他说乡人是春秋时对敌方官乡大夫的略称,齐国叫“乡良人”,宋国叫“乡正”。《周礼·乡大夫》说,乡大夫的级别,是介于司徒和乡吏之间。

郭将军的解释也有价值,总要有点身份、管点事,才能提供有价值的情报。

善用乡人的例子,是大家熟悉的“闻鸡起舞”的祖逖(tì)。祖逖家本是北方大族,五胡乱华,汉人南渡,西晋变东晋,祖逖就常怀恢复中原之志。祖逖生性豁达,轻财仗义,又发奋读书,闻鸡练武,练成文武双全,智勇仁义信俱备。

祖逖为人,最能爱人下士,叫人对他死心塌地。为了自己手下人,他可什么“原则”都不管。手下宾客众多,也不乏鸡鸣狗盗之徒。扬州灾荒时,有的宾客出去劫掠富户,被官府捉拿,他利用自己势力去把人捞出来,不仅不加责备,还说:“比复南塘一出不?”咱们要不要再去南塘干一票?他来这一手,大家都觉得跟祖大人干,死而无憾。

像祖逖这样“上对下恩义相结,下对上人身依附”的“中国模式”,只能做豪强,做不了天子,也做不了国家柱石大臣。如果天子、宰相也是只认兄弟伙,只要你死心塌地跟我,违法乱纪我都罩着你,用纵容属下贪腐来换取他们的忠诚,那是“以腐治国”,国家非败亡不可,梁武帝就是例子。

祖逖后来受朝廷猜忌,忧愤而死。他那样无法无天,能不被猜忌吗?

回头再说祖逖怎么利用“因间”,和他对下人一样,也是恩义相结,只要你跟我,一切我都保你。祖逖任豫州刺史,和后赵石勒接壤。时逢乱世,河南是晋赵边境地区,地方豪族皆结坞自保。那些坞主都有儿子在后赵做人质。祖逖则对他们放宽政策,任由他们两面讨好,对他们恩礼有加,让他们提供情报,又时不时假装去攻打一回,向后赵显示这些坞堡和他没有关系。如此这般,坞主们对祖逖都非常感戴,后赵有什么风吹草动,都来汇报。祖逖能收复河南大片土地,这是很重要的因素。

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

内间,是利用敌方的官吏。

杜牧讲了七种人,可以发展为内间:

1. 敌之官人,有贤而失职者;

2. 有过而被刑者;

3. 有宠嬖(bì)而贪财者;

4. 有屈在下位者;

5. 有不得任使者;

6. 有欲因败丧而展己之才能者;

7. 有翻覆变诈、常持两端之心者。

杜牧说:“如此之官,皆可潜通问遗,厚贶(kuàng)金帛而结之,因求其国中之情,察其谋我之事,复问其君臣,使不和同也。”

敌方的官吏,有本来贤达,但犯了错误,前程受影响的;有被刑罚,心怀怨恨的,或者父亲受刑影响子孙前途的;有宠妾情妇或有特殊爱好又贪财的(不是说就怕领导没爱好吗?有爱好,就有弱点);有对自己地位不满的;有不得志才能得不到发挥的;有希望己方失败自己才有机会的;有反复无常,常持两端之心的;这些人都可发展成内间。

不过你要用对方内间,对方也会演戏给你看。周瑜打黄盖,就是打给曹操看。曹操认为黄盖心怀怨恨,真心来降,不加防备,结果就被黄盖火烧赤壁了。

行贿敌国有宠嬖贪财者,孙子本人就中了这一招。吴国夫差将越王勾践五千残兵败将包围在会稽山,眼看越国就要亡国了。这时候谁跟着吴王呢?三个重臣:伍子胥、孙子、伯噽。勾践来使要投降,伍子胥劝吴王不给他机会,彻底消灭越国。这时候勾践就派文种带了金钱美女去行贿伯噽。说越国表面是投降吴王,实际是投降伯噽先生您。以后越国的美女金帛,都先通过您再给吴王,越国的财富,就是伯噽先生您的财富。这伯噽就全力帮越国了。

奸臣总是有忠臣没有的本事,伍子胥、孙子的话吴王都不听,就听伯噽的。伯噽后来还配合勾践害死了伍子胥——伍子胥正是他当初落难时把他引荐给吴王的恩人。勾践敢于亲自去吴国做人质麻痹夫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伯噽的保护。后来说服夫差放勾践脱身回国,还是伯噽。给夫差送上西施、郑旦,是通过伯噽。建议夫差重建姑苏台,并给他送上越国最好的木料,帮他消耗吴国民力财力,还是通过伯噽。

勾践把用间方法,还有前面《计篇》里“兵者,诡道也”说的,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等等,一部《孙子兵法》都用尽了,孙子一点招都没有,眼睁睁看着吴国灭亡。

前面学过的李世民灭窦建德之战,也有内间的作用。

李世民包围了王世充,窦建德来救。李世民抢先占了虎牢关,窦建德攻不进去,还总被他冲出来杀伤士卒。李世民有没有软肋呢?有。他最怕的,就是窦建德不在这儿跟他战,转头去攻打他的后方。兵法不是说了吗?当敌方占了争地,不要去进攻,当引兵而去,趣其所爱,攻其必救,引他出来,再在路上埋伏打他。你不是占了虎牢关吗?你自己占着吧。

这么简单的道理,窦建德帐下当然不会没人知道,谋士凌敬进言说:“应当全军渡过黄河北上,攻占怀州河阳,安排主将镇守。再率领大队人马击鼓举旗,跨越太行山,开进上党县,虚张声势隐藏目的,不必麻烦作战。加速赶到壶口,逐渐惊扰蒲津,夺取河东土地,这是上策。实行这个方针定有三条好处:一是到无人防守的地方,军队万无一失;二是扩大地盘招募兵卒;三是唐军对王世充的包围自己就会解除。”

凌敬所言,既是争地的标准战法,也是围魏救赵之计,可以说也没多大奇妙,都是教科书似的战略,窦建德觉得有理,准备听从。如果这样做,李世民就麻烦了。

这时候,谁帮了李世民的忙呢,是王世充自己。王世充被李世民围得急了,怕窦建德撤兵而去,洛阳城就陷落了。王世充的使者长孙安世私下送金银珠宝利诱各个将领,让他们劝窦建德别走。各个将领全都劝谏说:“凌敬不过是个书生,怎能跟他谈打仗呢?”窦建德耳朵根子软,一个书生的意见,当然顶不过那么多大将,于是他就反悔了,最终被李世民拖死在虎牢关下,被李世民生擒,送到长安斩了。

窦建德的大将们做了王世充的内间,害了自己,害了窦建德,也害了王世充。

这就是领导者的痛苦,人人都会向你进言,但有的人是忠心为国,有的人进言背后,则是为了自己的权位和利益,你怎么分辨呢?连进言的人他自己都分辨不清!窦建德的案例,凌敬是就事论事,公忠体国,大将们则是都得了王世充好处。但他们为王世充说话的时候,也是理直气壮的,并不认为自己是收了钱才这样说,为什么呢?这是古往今来只要是人都拿手的特长——自欺欺人——把自己先欺了,自己都相信自己说话是公允的了,就理直气壮了,我十万大军,为何要躲避李氏小儿区区三千五百人呢?以他们的智商,根本认识不到战局有多么凶险!

内间的案例太多了,专门写一本书都写不完。内间们并不是都怀有叛国的目的,他也不知道自己进的谗言对国家有那么大的危害。他只不过是嫉妒那有能力的人,不希望他建立功勋;或者想表达一点与众不同的见解,找到一种存在感,这就被敌人拉下水了。

我们常哀叹某某主君为小人所误。那小人呢,并不都是伯噽那样的坏人,往往就是一些没有见识的人,他自以为自己对主君忠心得很,主君也认为他是忠心的。往往这种人,最容易被发展成内间,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内间,也不能识别发展他的人送他东西的目的。这种没见识的小人哪,对国家的破坏,比真正的坏人还大!因为主君对他不设防,认为他没坏心。

鸿门宴,刘邦得以逃生,关键在于买通了项羽的亲叔父项伯。项伯认为自己在害项羽吗?不认为。项伯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做了刘邦的内间吗?不知道。他不过是个“老好人”,绝对“没有坏心”,项羽绝对想不到防备他,而他确实在鸿门宴之前就跟刘邦约为婚姻,成了亲家了。

所以国家不能用所谓“有德无才”的人,国家大事,只有有足够才能的人,才能理解,才能参与讨论。真正德高者,其才也高,因为德就是最大的见识,这世上没有“有德无才”这回事,“才”是“德”的前提。没有才的人,不可能有德。

“有欲因败丧而展己之才能者”,这种情况也很普遍,很可怕呀!比如大家本来都是公忠体国,但是主君用了甲的计策,没有用乙的计策。乙是希望这事情最后成功呢,还是失败呢?很多人都会希望他失败,以证明自己的正确。部分人就可能因此协助敌人搞破坏!

“有翻覆变诈、常持两端之心者。”今天投降这个,明天投降那个的,各方都想争取他,但各方都不信任他,随时把他抛弃。三姓家奴吕布就是典型人物,为什么叫三姓家奴呢?他本来姓吕,这是一姓。后来认丁原为义父,二姓丁。被董卓买通杀了丁原,又拜董卓为义父,三姓董,这就是三姓。不过三姓还不是结束,后来为了貂蝉,又杀了董卓。所以最后他要投降曹操,曹操就不敢留他,把他处死了。

孟达也是。他本是蜀将,投降了魏国,后来经不起诸葛亮引诱,又要降蜀。诸葛亮故意泄露孟达和蜀国交通的信息,让司马懿知道,这样绝孟达的后路,催他下决心举事。司马懿也了解孟达首鼠两端的性格,也写信引诱他,把他稳住,然后卷甲急进,八天到孟达城下,把他斩了。司马懿没赔本,平了孟达之乱,稳住了城池,诸葛亮也有小赚,至少除了魏国一将,折腾了司马懿一场。孟达就被抛弃了。

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

“反间”,就是诱使敌方间谍为我所用。怎么诱他呢,杜牧说有两种方式:“敌有间来窥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赂诱之,反为我用,或佯为不觉,示以伪情而纵之,则敌人之间反为我所用也。”要么厚厚贿赂,让他更愿意跟我干;要么假装不知道,故意演些假戏给他看,让他回去误导他的主君。

楚汉相争,项羽就中了刘邦的反间计。刘邦想除去项羽的主心骨亚父范增,先用内间,让陈平用了四万两黄金,买通项羽手下将领,散布谣言,说范增、钟离昧等对项王封赏不满,要和刘邦联合灭项王呢!项羽本来封赏方面就不太大方,这话他虽然不敢相信,但也听进去了,这就做好了铺垫。等项羽使者到汉军营中来,陈平先以太牢之具,高规格,好酒肉接待。席间话没说两句,便故作惊讶道:“什么?你们是项王使者?我还以为是亚父使者呢?”马上叫人撤去酒菜,降低接待规格和标准。使者回报,项羽大怒,就把范增撵走了。

这故事听上去像哄小孩的一样可笑,但项羽居然会上当。为什么呢?一是陈平事先的谣言舆论作了很充分的铺垫;二呢,还是在于项羽自己,他对跟他干的人本身就不够慷慨,所以他自己心里就有鬼,就不踏实,就认为任何人要背叛他跟刘邦,都是完全可能的。

所有的疑心,都是怀疑自己。

项羽的疑心并没有错,他自己的亲叔父项伯,在鸿门宴上保护刘邦的那个,就是刘邦的内间,在项羽抓了刘邦父亲要杀时,也是他劝住的。刘邦得天下后,赐项伯姓刘,封射阳侯。

刘邦自己也中过反间计,中了谁的计呢,就是那个匈奴狠角色,冒顿单于。

韩王信叛乱,联合匈奴,和汉朝作战。刘邦想一举端掉匈奴,派了十几拨使臣去打探虚实。冒顿把精兵强马都藏起来,尽给汉使看到一些残兵弱马。所以使者个个回来都说匈奴可击,只有娄敬说这是匈奴反间计,故意误导我们的。刘邦一心想打,信心百倍,骂娄敬惑乱军心,把他关起来,说等我凯旋后再处置你。

结果刘邦在白登被冒顿四十万大军包围,差点挂了。靠陈平设计买通冒顿的宠妃,才议和得归。不过刘邦有个好处,马上把娄敬放出来,封关内侯,食禄两千户。而其他十几个说匈奴可击的,全部处斩。

熟读兵法,也做不到不中计,因为每一次情况都不一样,都有各种可能。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_第十三章_用间第十三_五种间谍的使用方法(1、2、3):所有疑心,都是怀疑自己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第十三章_用间第十三_五种间谍的使用方法(1、2、3):所有疑心,都是怀疑自己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