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全国各阶层人民广泛参加的民族革命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应该是从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出兵占领沈阳,近而占领全东北之时开始。从这一天起,中国人民就开始了局部的反抗日本侵略军的战争。但是,史学界的传统观念还是把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之后的全面抗战算作抗日战争的起始时间。
本书系取传统观点,即抗日战争是从1937年7月7日起,至1945年9月2日止。
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区分为正面战场(国民党战场)和敌后战场(解放区战场)。太原失守后,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在华北地区进入主要地位,武汉失守后,敌后战场逐步成为全国抗日的主要战场。
据资料统计,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共进行大的会战20余次,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共歼灭日军百万余人,伪军百万余人。战争结束时接受投降日军120余万,接受投降伪军90余万。
本书从整个抗日战争众多战例中选择最有代表性的65个战例,按“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上、下两篇编排。上编由田昭林撰写,下编由彭玉龙撰写。读者可以从这些典型战例中看到中国人民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灵活多样的战略战术,自强不息的民族生命力。
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这是不容置疑的。可是有些人总想贬低中国的作用,说日本的投降与失败,是美国的原子弹造成的。有人说是苏联出兵造成的,应当说,二者对加速日本的无条件投降,确实起了作用,但决不是主要原因,更不是唯一原因。美国在太平洋战场击败日本南方军,摧毁了大量日军飞机、舰艇,是日本战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中国的长期抗战,消耗了日本大部分军事力量,耗尽了日本的综合国力,早在美军反攻之前就已破坏了日本的战争基础。正如日本人黑羽清隆所说:“日本在败于美国物质实力之前,早已败给中国……。”
战后,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处的报告也认为:“即使不投原子弹,即使俄国不参战,即使不制订进攻的计划,日本也是会投降的。”另外,中国的长期抗战,使日本无力实现其“北进战略”而进攻苏联,使苏联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得以从远东抽调近30个师到西线去。这是苏联战胜德国的重要因素之一。斯大林说的对,“只有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中国的长期抗战,还推迟了日本“南进”的步伐,并牵制了大量日军主力,给予美国以备战时间,减少了日军对太平洋战场的压力,阻止了日德在印度会师。这是美、英军得以迅速战胜日本南方军的重要因素。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的战略企图,是以速战速决迅速征服中国,尔后,以中国为兵站基地,利用中国丰富的资源,北进攻苏联或南进攻英、美。但中国的持久抗战,使日本陆军主力陷于中国大陆,当德国在欧洲发动侵略战争时,日本虽想乘机扩大侵略战争,但一时难以集中足够的兵力,只得又经过两年多的筹备,才发动太平洋战争。
当时,除以海军为主力外,只能抽调出10个师团另3个旅团的兵力用于太平洋战场,仅占陆军总兵力的20%,70%的陆军(35个师团另47个旅团)主力及3个舰队须在中国作战。直至1943年,仍有64%的陆军和45%的航空兵被抑留在中国战场。英、美军因此才得以在短期内变被动为主动,转防御为进攻。
1942年4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说:“中国一崩溃,至少会使日军15个师团,也许会有20个师团腾出手来。其后,大举进犯印度就确实可能了。”
1944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论“我们忘不了中国人民七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
对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美国军事评论家威尔纳曾作出过虽不全面、但基本中肯的评价。他论“中国的坚强抗战,消耗了日本的力量,这在战略上对于英、美、苏是至为宝贵的援助。”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贡献是抹杀不了的。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是永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