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海南革命形势
海南概况
海南岛与琼州海峡的自然情况
海南岛,即现今的海南省。亦称琼崖,当时是属广东省管辖是我国仅次于台湾的第二大岛。是我国南部海上的屏障,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后盾,是广东、广西两省的门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海南岛总面积33900平方公里,当时的人口约280多万(号称300万)。沿岛海岸多天然良港,大部分港湾都可以停泊中小船只(舰艇),沿海岸除少数地段多暗礁不能登陆外,大部分地帆船都可以靠岸。海南岛中部偏南是有名的五指山,像五个手头一样,伸向海南岛的南部广大地域,故名五指山。
岛的中心腹地山高林密。以五指山为最高峰:沿海一带多为平原,但丛林斤陵地带也较广阔。主要港口有海口、崖县、榆林、三业港,其中翰林港是著名的军港。主要河流有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四季常春,是我国重要热带作物基地。
五指山横亘于海南岛中部编南。漫山由原始森林覆盖。终年云遮雾罩,唯天气晴朗时始见五峰伸出云端,由西南向东北排列,先疏后密,形同伸掌,故得此名。五指中二指最高,海拔1879米;一指和二指之间,有深谷相隔,遥相对峙;三、四指逶迤相连又各自独立,蔚为壮观。五指山又是海南岛主要江河的发源地.山光水色交相辉映,益显山色壮丽,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山区丛林密茂,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原始森林。整个山脉当时没有正式的道路,只有山间小路,交通极不方便。居住有苗、瑶民族和汉族,很有利于我党的游击队的生存与活动。海南岛的北部地区,地形起伏丛林很多,有乡间大路,公路只有东部沿海及北部海口市以西有土公路,交通比南部较为方便,人口大部分也都分住在海南岛北部。
海南岛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湿,四季如春。冬天,当北国大雪封山的时候,这里依然风和日丽,山清水秀。古人曾有一首《海南杂咏》的诗,称道海南的气候,诗云:海外风光别一家,四时杨柳四时花。寒来暑往无人会,只看桃符纪年华。
海南岛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中间的海峡称琼州海峡。海峡宽距30至50公里不等,海峡的自然情况较为复杂。海峡每天早晚有2次涨潮与落潮(海峡北岸涨潮,南岸落潮,北岸落潮,则南岸涨潮),海峡海水流速很快,而且海峡中线两边的海水流向不一致。如果中线以北海水向东流,那么中线以南海水就向西流,这反向流水是受潮汐的影响而变化。海峡上空的风向变化也较大。每年12月至次年4月上旬,多北风和西北风,4月“谷雨”前后(4月20日左右),风向变化很大,但有时仍有北风和东北风,这个时节,最利于木帆船向南航行,木帆船主要是靠风力,北风和东北风正好是顺风。海峡上空风向变化在当时的条件下,是难测的,即使在航行中,也可能发生停风或风向和海水流向的变化。“谷雨”(4月20日)以后,即大部分是东风或东南风,而且风向变化很大,太帆船是逆风航行,就很难向南航行了。由此可见,气象对军事行动的影响是很大的。
叶剑英同志1959年2月视察海南岛时。留咏“蝶恋化”诗一首,对海南岛的过去和现在以及大好风光作了生动的概括,诗中写道:南海浮珠历万古,阅尽沧桑.挺作南天柱五指峰高人宿露,当年割据红区固。旧是东坡留句处.椰树凌霄,扫净长空雾。海角天涯今异古,丰收处处秧歌鼓。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吴明、鲁易、罗汉、李实等共产党员和先进的知识分子就来到琼崖,与琼崖的先进分子徐成章、徐天炳等一起,进行革命活动,1922年成立了琼崖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琼崖旅京,旅沪、旅穗学生杨善集、王文明、许侠夫、陈垂斌、罗文淹、莫孔融、柯嘉予等人。也通过创办各种刊物,向琼崖人民传播马列主义。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琼崖特委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与国民党当局谈判达成停止内战、团结抗战的协议。1938年12月5日,红军游击队在琼山县云龙墟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14区独立队,1939年3月扩编为独立总队。在各界人民和爱国侨胞的支持下独立总队不断发展壮大,1944年扩编为琼崖抗日独立纵队:经过8年的英勇奋战,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挑起全国内战,1945年10月,蒋介石派46军来琼,妄图消火我琼崖革命力量、1946年1月,特委在白沙牙又召开会议分析形势,作出了加紧准备自卫反击战争的决定。
2月,敌46向我白沙解放区人举进攻,琼崖全面内战爆发,我解放区军民对敌人进攻进了英勇的反击。同年10月,敌46军调离琼崖,由国民党蔡劲军保安队按替,琼崖纵队坚持斗争,先后粉碎了他们的“清剿”,胜利建成了五指山中心革命根据地。
1947年,中共琼崖特委改为中共琼崖区党委,琼崖独立纵队也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1948年g月至1949年7月,琼岸区党委领导琼岸纵队发动了秋、春、夏三大攻势,大量消灭了敌人有生力量,发展壮大了人民力量,取得重大的胜利。到我野战大军渡海作战前夕,琼崖纵队已发展到近2万人,已有了大块的五指山中心根据地,解放了全琼2/3的土地。更重要的是,琼崖革命已有了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这就为接应和配合野战军渡海作战,全部解放海南,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海南岛上的我党、我军情况
海南岛当时有冯白驹同志领导的特区党委和琼崖纵队。他们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与外界几乎隔绝的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独立地坚持了23年(从1927年到1950年)的武装斗争,以冯白驹同志为首的特区党委依托五指山,发动人民群众,建立人民的武装,建立了党领导的基本根据地,还有一直延伸到海南岛各县的游击队,游击区。在我军登陆前,以冯白驹同志任司令员兼政委的琼崖纵队已发展到10个团,共约15000人,这支革命的英雄部队已经解放了全岛三分之二的地区和三分之二的人口。
我很敬佩冯白驹同志,他能在与党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在海南岛建立和发展了党的组织,并展开了武装斗争,坚持了23年,不仅没有垮掉,而且还不断发展壮大了党和武装力量以及建立了根据地。他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党的方针路线,完全符合毛泽东思想,完全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样为党为人民的好领导、大功臣,听说在解放海南岛胜利以后不久,就遇到了不公平的对待,这真使我不明白。
海南岛上国民党军的情况
在我第四野战军还没有向两广(广东、广西)大举进军时,海南岛还没有引起国民党蒋介石的重视。直到1949年10月我军取得衡宝战役(湖南省衡山、宝庆)的胜利和解放广州后,对海南岛的防卫才引起国民党蒋介石的重视。
1949年10月29日,蒋介石决定将驻守海南岛的国民党军进行整编。撤消陈济棠的海南特区警备司令部,成立海南防卫总司令部,并任命薛岳为总司令。
薛岳字伯陵,在国民党军中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战将,他在北伐战争、反共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曾打过几次硬仗,军衔升至一级上将,在国民党军中只有蒋介石是特级上将(五星),一级上将也只有少数几名(四星),其他的上将是三星。薛岳是蒋介石中央军的嫡系将领,这个时候蒋介石想利用薛岳昔日的名气,重用他,企图以他来收拢败退到海南岛的两广国民党军,固守海南岛果然,广东的余汉谋集团的残部,向海南岛逃窜;白崇禧在我军进行广西战役时,也作出了向海南岛撤逃的准备。
薛岳到海南岛后,即组成海南岛防侠总司令部。他将逃到海南岛的余汉谋集团的残部,白崇禧集团的残部,及原在岛上的广东陈济棠部,共有5个军的番号(19个师),进行了整编,重新部署了防卫。他以5个军编为1、2、3、4路军,划分为4个守备区,进行环岛防御和分区守备,并控制5个半师在他手中作为拳头,也就是战役机动部队,防御重点在海南岛北部的琼州海峡正面及其两侧,在这一守备地区内,敌人认为便于我军登陆的各个重点地区,都构筑了野战工事、支撑点,并在主要防御地段,设置了部分水上障碍。
逃到海南岛的国民党军海军第3舰队,有各型作战舰艇共20余艘(另还有辅助舰艇约30艘),主要部署在琼州海峡,在海南巡逻,以阻止我军渡海进攻。但这支舰队没有作过战,可以说战斗力很弱。
逃到海南岛的国民党军空军,有4个大队,共有各型飞机(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40多架。主要用于轰炸、扫射雷州半岛各渔港,企图炸坏我军船只的集结和袭击我军在海上训练的船只,袭扰我湛江至徐闻的公路运输线,并对我广州、湛江等城市进行骚扰轰炸,妄图破坏我军的战役准备工作,侦察和轰炸、扫射我渡海登陆部队。
薛岳认为他拥有陆军l0多万,有绝对优势的海、空军,又隔着琼州海峡的地理优势,依靠他组成的所谓陆、海、空三军的立体防御,还自我陶醉在昔日的“百战名将”赞誉中,自认为是完全可以守住海南岛的。他自我吹嘘海南岛的立体防御是固若金汤的,极为自傲地以他的字号命名为“伯陵防线”,做着企图凭借琼州海峡的天险,长期固守海南岛的美梦。他却忘记了在解放战争初期,他任国民党军徐州“绥署”主任的半年中,即被我军打得连战连败,在国民党内部众多非议,得到“指挥无力”的名声,被免职的惨况了、他也不想想现在逃到岛上的国民党军,已经是被我军打得溃不成军的残兵败将,惊弓之鸟了,这样的乌合之众,还能有多大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