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邯郸激战
第07章 杨家将解围邯郸,文武双全宋任穷
杨家将解围邯郸
马法五没有高树勋那么多顾虑,而且显得耀武扬威。将是强将,兵是精兵,装备精良。他这三个军都是参加过台儿庄会战的,和日本板垣师团、矶谷师团拼过大刀,杀得日军横尸遍野,日本军把四辆坦克丢在台儿庄镇外,后退到峄县城。到目前为止,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没有出其右者。刘伯承的兵只不过是一群拿枪的老百姓,在国军面前打打游击而已。只要他马法五把主力放在前边,两个军齐头并进,刘伯承必定招架不住。他可以直取邯郸,打通平汉铁路。这一切都应在“马”字上:他姓马,又是主帅,一马当先,定会马到成功。
马法五知道,十月十二日,陈赓在沁水河谷消灭了史泽波。刘伯承主力大都在上党地区,来不及回师,平汉方面空虚,正是他进去的绝好时机。蒋介石下令进击,沿平汉线推进。
参谋长宋肯堂展开地图。
马法五俯身在地图上,沿着平汉铁路线看去。他知道安阳以南邯郸以北的临洺关和紫山还没被共军夺取,在等待国军的到来,只邯郸和磁县落入刘伯承之手。安阳以北是磁县,再北去经马头镇到邯郸只有一百多华里,一个冲击就可到达。
但是马法五忽然看到“马头镇”三个字,不由得心中一怔。他平常是不会注意这些的,但是现在是两军交锋,而且这个地名横挡在他前进的路上,他心中感到异常的压抑。这个地名犯他姓马的忌,是不祥之兆。但这又是夺取邯郸的必经之路。难道他马法五的头将撂在邯郸城南马头镇不可?他没法向宋肯堂参谋长说清心里的忧虑,只是沉默不语,足有五分钟之久。兵力、装备,都超过敌人,时机又好,只是一个人的命运难测。他不想在他战兴正浓之际,把他马法五的头颅掉在邯郸城下。这种念头像一根很粗的绳子,一被缠住就解脱不开。这使他喘不过气来,又不便说明。他用了最大的意志力,闪开“马头镇”三个字,向东面寻找路线。
参谋长宋肯堂一开始不知所以然,也没往这方面留意,待看到马法五见到马头镇这个地名眼里顿时出现呆滞、忧郁的神色,其中还夹杂着恐慌。他恍然大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但心照不宣。出师之际,遇见不吉利的事,听见不吉利的话,都是不适宜的。他自己是参谋长,可以另寻补救的途径。他想了一下,认为这事最好由他提出,说:“两个军齐头并进,新八军在左翼,沿铁路线向北推进,进占磁县的‘马头镇’,从正面逼进邯郸。四十军摆在右翼,沿大章、单庄、高木营、赵横城之线推进,从东面迂回,形成钳击邯郸之势。”说罢,他望着马法五,用征询的眼光等待主官的定夺。并解释说:“这是以有力之一部对敌人做正面进攻,钳制敌人,吸引敌人兵力,然后以主力从侧翼、出其不意地猛攻,突破共军防线,拿下邯郸。这样就可以破竹之势向北推进到石家庄。”他说:“刘伯承夺取了上党,太行落入敌人手中,邯郸以南一段平汉铁路,西侧多山,必为共军所据。这样,新八军可以阻住敌人,掩护我右翼的攻击。”
让高树勋新八军侧敌前进,首先和共军接战,马法五自己率四十军出敌不意,从侧面猛扑邯郸,正合马法五意。马法五同意这个方案。他自己可闪开马头镇这个不祥的地点,解除精神上的威胁。
马法五不满意高树勋分了他的指挥权,又明白老蒋的意图,把高树勋放在内战前线挡头阵,借共产党的刀杀他。他马法五从侧翼冲击拿下邯郸,既让高树勋挨了打,他又得到取邯郸的头功。他说:“以鲁崇义三十军的三个美械装备师在前,首先渡过漳河,掩护架桥,同时向中马头、高木营之线展开,占领阵地,掩护主力部队渡河。主力部队渡过漳河之后,立即越过三十军阵地,攻击前进。三十军的三十师、六十七师摆在新八军的背后,三十军的二十七师在四十军后边跟进。”
于是下令北进。
马法五10月14日自新乡出动,用交换掩护的办法,前边展开三个军,后面三十二军跟进。这是他第一梯队的全部内容。只用了六天时间全部推进到安阳一线,到达安阳后没有停顿,立即北渡漳河。
10月21日,先头部队渡过漳河,占领漳河北岸的岳镇,掩护工兵架桥。22日,三十军渡过漳河之后立即展开攻击,占领磁县中马头和高木营之线,掩护新八军、四十军前进。
马法五是乘刘伯承上党作战新胜之机。“新胜”就是“疲惫不堪”的代名词,难以再举行一次比上次规模更大的战役。从太行山中调出他全部参战部队不易。时间就是胜利。二十三军、新八军和四十军越过三十军阵地,立即向马头镇攻击。马法五率领四十军,越过三十军阵地,对直向屯庄、崔曲、长堤、小堤之线发起猛攻。
马法五知道,北面石家庄有胡宗南的十六军南下策应。刘伯承面对的是九个军,而不是八个军,绝对优势在国军手里。他马法五摆的这个阵势也是无懈可击的。前边四个师,后边三个美械装备师,无论对方从哪面进攻,都会遭到痛击。这就是战略上采取攻势,战术上采取守势的方略。
梁近的担心是有道理的。第一是没想到马法五推进得这么快。连续六天行军到达安阳。估计他到达安阳后应当集结一下,做新的战斗部署;或者休息整顿两天,再北渡漳河。没想到马法五到达安阳没有停顿,当天就开始北渡漳河。第二是没想到紫山和临洺关那么难打。伪军受到国民党大军北进消息的鼓舞,据险力争,拼死抵抗。到目前为止,这两个据点还在敌人手里。马法五渡过漳河后立即展开攻击,以六万之众的大军乘势推进,邯郸受到威胁。
刘伯承司令员和李达参谋长俯身在地图上。现在的前线指挥部已经不是赤岸,从接到毛主席10月16日电报那天,刘邓带精干的指挥部和电台离开赤岸赶到峰峰,到了未来战场的近边。
前线部队指挥员正在查看行军地图刘伯承司令员看着马法五的态势,向李达参谋长说:“果不出你所料,马法五怕掉脑壳,躲开了马头镇,拿高树勋来顶替。他用侧翼迂回,想抢在高树勋前边拿下邯郸。他摆的这个架式,阎锡山叫‘火城架子’。前边四个师,后边三个师,齐头并进,防我分割各个击破,防我从他的背后和侧翼进行攻击。再后边以一个军做后卫掩护。马法五想对我来一个闪击,所以他轻装疾进。”司令员用铅笔敲着桌子说:“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夕,来势愈猛,力量衰竭得愈快。命令杨得志、杨勇迅速组织防御。”他指着阎家浅和崔曲说:“在这一线阻住马法五,为后续部队争取时间。”
张华立即下达命令,以电报发出。
李达参谋长说:“马法五把四十军的两个师,全部投入攻击,不留预备队,他想孤注一掷。高树勋靠近我们,这就方便多了。只是把马法五和我们隔开,又有点碍手碍脚。”
刘伯承司令员说:“搬出我们的杨家将来杀头阵。命令杨得志,把最硬的第一旅放在正面阻击。将二倍于防守部队的兵力,放在敌人进攻部队的翼侧待机。防御阵地后面准备下预备队,坚决顶住马法五,要不惜一切代价。马法五在精神上已经输了一局,并把自己和四十军引向滏阳河套沙区里了。”
梁近说:“所以马法五拼命地推进,以摆脱自己不利的处境。只是一纵队因准备北上轻装,把重武器都给了兄弟部队,只凭步兵火器作战了。”
这是一个问题,一个没有重武器的部队,顶住马法五一个军的全力猛攻,是值得考虑的。现在真正感到压力。狂风暴雨,总是劈头盖脸地猛打一阵,即使不能长久,也是可怕的。压在杨得志肩上的担子确实太重了,却又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任凭狂风暴雨的吹打,硬着头皮顶住。
刘伯承司令员皱了一下眉头说:“命令秦基伟,迅速拿下紫山和临洺关。发报给陈锡联,速开武安待命。”
杨得志率一纵队北渡漳河侧敌前进,仓促间占领阎家浅、屯庄、崔曲、尖堤、小堤之线,匆忙地构筑防御工事。真是仓促地赶来、喘息未定就投入了紧张的战斗,真正要显示杨家将的威力了。
杨得志10月10日接到刘、邓给一、二纵队的指示,立即从安阳附近十二太保地区撤出,先敌北渡漳河,攻占临漳城和南东方村。这时马法五的先头部队渡河,占领漳河北岸的滩头阵地——岳镇。22日纵队北进,敌人也北进,接到刘邓司令部阻击马法五,要他在崔曲、长堤、小堤一线设防的命令。
杨得志即以杨俊生的第一旅进入阵地,把第二旅、第三旅位于北漳河堡、王耳营、东西向阳待机。把两个旅摆在进攻敌人的侧翼,以备万一敌人突破我正面防线,从敌人侧翼发起强力的反突击,以打垮敌人的攻势。
杨得志把纵队指挥部设在七盆道村,架起电台和刘邓指挥部联络。他策马向第一旅阵地驰去,和杨俊生旅长登上一座高房的平顶上用望远镜观察。举目望去,四野茫茫,无际无边。高大的太行山变成了一片淡蓝的齿形剪影,退到地平线的尽头,虽然仍然可以看到千峰万壑峭壁悬崖,只是离他这里太远了。在他自己的周围,除去村落就是树林。这里正是从南面进入河北平原的咽喉之地,正处在滏阳河流域之中,村庄稠密,村和村中间的沙窝里、沙丘上密植着成片的杨树、柳树。村庄附近遍布枣林、梨园和桃园,构成自然屏障。邯郸在他们背后西北方向,此刻显得异常平静。
西南地平线上卷起滚滚黄尘,像夹带大量尘沙的旋风掠地卷来,呼呼的响声动地而来,那是敌人攻击部队扬起的尘雾。马法五仗着他人力物力的优势,气势汹涌,大踏步地逼上来。
杨得志知道:马法五的一O六师和三十九师,以打近战闻名,能拼手榴弹,攻击力强。特别是一O六师,师长李振清外号李铁头,敢于率领部下发起冲锋。马法五正是把一O六师放在第一线来打头阵的,以便推行他猛打猛冲的闪击战法。
杨得志是做了充分准备的。估量敌人的力量,也充分考虑了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肩上的重担。滏阳河东,一马平川,土地是沙质的,难以构筑坚固的工事。要想在平原上阻击这么多装备精良的敌人,就意味着要付出重大伤亡的代价。而这里又是战役全局中最重要的一环。马法五是乘胜而来,气焰正炽。他的任务却是顶住这股气焰,让马法五在这里止步,这势必发生一场激烈的拼杀。
杨得志向第一旅旅长杨俊生说:“把一旅摆在崔曲、屯庄一线,坚决顶住敌人。”
杨俊生旅长说:“我想了,做两线部署兵力单薄,改做一线部署。把主力七团放在崔曲、屯庄,六团守长堤,四团守小堤。”
杨得志想了一下说:“同意你的方案。只是崔曲与长堤之间空隙太大,有三里多远。”
杨俊生说:“只要村庄在我手里就不怕。”
杨得志说:“你的担子不轻。”
杨俊生说:“我们可以顶住。”
杨得志说:“我把二、三旅放在我的左首,在敌人进攻部队的翼侧,这是刘的战术,必要时对进攻敌人实施翼侧反突击。你的任务是尽一切力量顶住马法五。”
杨俊生问:“顶多长时间?”
杨得志说:“保证紫山和临洺关的作战。争取兄弟部队赶到。”
杨俊生说:“我们执行任务就是,我以第五团做我的预备队,摆在我阵线后边。”
杨得志说:“首先从正面狠狠地打击一O六师,使用火力杀伤他的步兵。”
杨俊生要求:“请告诉我全面情况……”
杨得志把全部计划、路东军的任务,路西军的位置、兵力、部署,全部告诉杨俊生。他最后说:“只是太行山拦住路,陈锡联还在山中,先头部队正向武安开进。秦基伟在邯郸以北作战,在这一两天中……”
杨俊生说:“纵队首长放心,我们坚决顶住敌人,保证紫山和临洺关的作战,争取兄弟部队赶到预定战场。”
杨得志采用一线式防御,重点配备兵力,六团守小堤,四团守夹堤,七团守崔曲和北庄,五团为预备队。这样可以集中兵力,集中火器,给进攻的敌人以火力杀伤。敌人想突破我防线,势必夺取村庄,这就迫使敌人在地形不利的开阔地上展开他的兵力。
23日9时,马法五以四十军主力一O六师,向我第一旅阵地展开全线攻击,步兵在炮火和重机枪掩护下发起冲锋。真正是劲旅对劲旅的搏击,战斗异常激烈,敌我双方展开反复拼杀,冲锋和反冲锋。但敌人始终被拒于野外,没有夺取一座房舍以为立足点。
从上午9时开始,马法五连续攻击了6个小时。
我军攻占敌军碉堡杨俊生的第一旅顶住了敌人10次冲击,把进攻的敌人击跑。这一天打得天昏地暗,日色无光。晴朗的天空变得一片烟雾。屯庄、崔曲、夹堤、小堤的寨墙和房舍被打得破破残残。马法五没有前进一步。崔曲、夹堤、小堤外的开阔地上,平展的麦田间,丢下的是一O六师士兵的尸体和斑斑血迹。
马法五不服气,这一天的攻击,不论是炮火和步兵的冲锋,都达到了理想的高度,不亚于台儿庄作战时的拼搏,结果他被顶住,没有突破一处,也没寻找到共军防御的接合部和弱点。这种以村庄为据点的防御,使他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他决心放弃夹堤和小堤,把兵力和全部火器集中崔曲的正面,因为这里最靠近邯郸,从这里突破,可以直捣目标,不须弯路。连夜调动部队,把兵力从小堤和夹堤正面撤下来,集结在崔曲。火炮和轻重机枪也集中起来,在崔曲正面构成火力阵地,整整忙了一夜,马法五亲自督阵。四处一片漆黑,头上是满天星斗,他以为趁共军熟睡之际打个出敌不意。
24日凌晨2时,向崔曲再次发起猛攻。攻势空前猛烈。连续打了6个小时,直到天色大明。9时,马法五把冲击矛头陡然转向小堤,发起连续攻击,他以为小堤是这一防线的末梢,出敌不意采用声东击西的手段,突然全力扑向小堤,可以一举击破对方的抵抗。采用集团冲锋和翼侧迂回,发起连续的攻击,气势异常凶猛。
小堤前沿阵地的房屋和树木、寨墙,全被密集的炮火摧毁,土地被炮弹犁翻。我六团战士利用暗碉、掩体和交通沟,以短促的火力迎击逼近来的敌人。阵地前沿展开手榴弹、冲锋枪的对战,发起阵前反击,用刺刀进行白刃战。
敌人夺取了小堤东南的土窑和西北角一座地堡。
杨得志下令:“五团投入战斗。”
小堤前沿报告:“反击成功,消灭了突进来的敌人,夺回失去的阵地。”
杨得志没向前方指挥部报告小堤的情况,他不想事无巨细地全盘上报。丢失一两座院落,不须上报,最干脆的办法是立刻夺回来。
崔曲、屯庄、夹堤、小堤一线,整整战斗了一天,战线没有被突破,从正面攻击损失颇大,费时、费力,事倍功半。这样打下去得不偿失。马法五知道,他遇见刘伯承主力部队了。于是,集中部队,集中炮火掩护,向崔曲和夹堤中间突击,冲击两个团的接合部。崔曲和夹堤中间有三里路宽的空隙,突破之后一面包围崔曲共军,一面向南北泊子推进。24日18时,马法五向崔曲和夹堤之间发起猛攻,在炮火掩护下,一O六师从崔曲和夹堤之间楔入,一举突破我防线,包围了崔曲,前锋直插南北泊子和沙河口,迫近邯郸通成安的大道。
前线指挥部一时出现了紧张气氛。敌人突破防线,包围了崔曲,又前进了二十里路,占领南、北泊子和沙河口,距邯郸只有十几里路了。一旅伤亡很大。主力二旅、三旅都摆在纵队指挥部左翼待机,一时调不过来。
刘伯承司令员向李达参谋长说:“命令杨得志撤出崔曲的部队,撤到沙河镇、西秋堡一线待机。”
杨得志接到命令,命令崔曲部队向东突围,到上述地区集结待命。
这时正处于千钧一发的时刻。二纵在邯郸以北作战,腾不出手来。陈锡联刚刚赶到武安,动用陈锡联的三纵队从武安南下,但是武安距邯郸是五十里路,马法五距邯郸只有十几里路。人们的心此刻都绷得紧紧的。
张华报告:“秦基伟电话。”
刘伯承司令员接过话筒说:“秦基伟吗?我是伯承,你讲。”
电话里听得出秦基伟非常激动,鄂东的口音,洪亮的声音,有力地撞击着话筒的云母薄片,震得耳鼓发痛。他说:“拿下了紫山和临洺关。”
这一消息使得人心大快,顿时把人们脸上的阴霾扫退,把人们提着的心放了下来。在这之前的半秒钟,快叫人把心弦整个儿都拽断了,紫山和临洺关没打下来,二纵不能南来,陈锡联来不及,眼看战事将演变成一场对邯郸的争夺战。时间只过去半秒钟,这个消息一到,使人们笑逐颜开。
作战处长梁近悬着的心放下来了,但情绪还没有转过来,而且感到后怕:紫山、临洺关如未拿下,马法五突破我崔曲防线,先头部队直逼邯郸,这关键的一着失算,全盘计划落空。真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种时刻是扣人心弦的,他一声不响,时时留意着司令员和政委的神情。因为战场上的每一进展,都会牵动所有人的心。他发现邓政委处之泰然,安之若素,不急不躁,沉着冷静,不去干预司令员的指挥而指手划脚。司令员,用两句话说,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反过来说,为决胜千里之外,而运筹帷幄之中,紧紧地把握着战争发展的把柄,把战争分解成多少相关连的环节,又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扣紧,稳步地向前推移,再紧紧注视每个环节在进程中的变化,及出现的险情,以避免疏忽和大意。当然,刘、邓也和大家一样,经历着同样的甘苦,只是他们看得更远几步,相信部下,对各级指挥员和战士,深信不疑,因而使上下级之间,部队和司令部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胶力,凝结成强大的力量。当杨得志报告马法五从崔曲和夹堤突破我防线,司令员并没发火,指责下级,而是很沉着的下令崔曲被围部队,撤出崔曲向沙河镇集结。他心里有数:杨得志两天一夜的阻击,已经赢得了时间,一旅打得很好,打得顽强,马法五没夺取我一个阵地,保证了紫山、临洺关的作战。这就有可能挥师南下,而陈锡联也能赶到武安。他估计马法五的气力已经到达顶峰,难以再鼓下去了。
司令员和政委商量,压缩马法五的阵地,使他控制的村庄减少。军队密集,搜寻不到物资,又断了后方补给,坐吃山空,用不了几天,六万人就会饿肚子。马法五突破我防线,意在进取,而我立即对他实施反突击,打他个措手不及。现在该利用平川的地利了。
刘伯承司令员决定:于24日、25日,发起反突击。二纵南来,以两个旅控制邯郸西南地区,以一纵及冀鲁豫部队从东向西,陈锡联主力及杜义德部队从西向东,对敌人实施钳击。张廷发的独立支队控制漳河渡口。
命令下达。
二十四、二十五日夜,全线发起攻击。
杨得志投入三个旅,向马法五的一O六师,四十军军部、十一战区长官部,发起翼侧反突击。秦基伟展开三个旅,以五旅从崔曲和屯庄之间扌契入,四旅攻击阎家浅四十军的三十九师,六旅向四十军和新八军接合部楔入。
下达命令之后两个小时,战报很快反应到指挥部里来。峰峰前线指挥部,电话铃声嘈杂不断,电台马达日夜在轰响,全线进展顺利。一旅和五旅钳击敌一O六师,迫使一O六师从沙河口收缩,退据崔曲和阎家浅;四十军和五十军的接合部,被我杨得志部突破;二旅攻占赵横城和南横城;三旅夺取张辛庄;陈锡联三纵七、八、九旅,太行支队,把新八军打出铁路线,攻占中马头。
刘伯承司令员站在地图跟前,在地图上作着标记。马法五的阵地大大地被压缩了。他向李达参谋长说:“这一击出乎马法五的意外。因为他突破崔曲和夹堤防线,向北推进二十多里,位置和邯郸拉平,可以从东面迂回邯郸,这大大改善了他所处的位置,这态势对他非常有利。马法五一定会得知,高树勋部没遇到我顽强的抗击,估计我大部队没有赶到。邯郸以北几天来一直在战斗,这诱使马法五积极起来,黄昏后突破我防线并大胆向北推进,这在国民党军队中是绝无仅有的。没想到,得意之余,我以雷霆之势发起反击,对他的正面和侧面展开反突击。这是对马法五轻敌骄傲冒进的教训。作为一个带兵的主官犯这样错误,会丧师辱帅的。”
马法五还没有来得及清醒过来,阵地已经大大地缩小了。三个军处于被包围之中,从地图上看,崔曲和阎家浅两个村庄还在马法五手里。但是四十军军部和十一战区长官部,已经从赵横城被赶到南、北左良之线。三十军军部退踞黄龙以西,南北豆公一带村镇。新八军退踞马头镇。
至此,马法五率领的三个军六万人马,被困在邯郸以南,漳河以北、滏阳河以东的狭窄地区,被装进口袋里了。只两夜工夫,战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按预定计划:诱敌深入滏阳河套。第二步,把三个军装进刘伯承的口袋里。
刘伯承司令员脸上出现了欣慰之色。
“现在态势很好,马法五进也不得,退也不得;进退两难。”他说,“只是我还有一万三千人在途中没有赶到,给冀鲁豫独立第四旅,太行四支队,十七师发报,火速赶来。”
邓小平政委看着地图说:“我强攻崔曲和阎家浅未成,这两个村还在敌人手里。鲁崇义的三十军损失不大。说明马法五并未受大的挫折,在这种情况下决战对我不利。”
刘伯承司令员同意政治委员的意见,他说:“在我后续部队未到齐,敌人未受大的损失和十分饥饿、疲惫之前,暂不与敌决战,先围起来再说,把马法五几万人困在滏阳河套。他因为轻装急进,带的辎重不多,我们又压缩了他的阵地,使他野无所掠;又加上冬天到来。我先以局部进攻手段来消灭敌人,争取时间等待后续部队到来。”说着微微一笑:“采用猫吃老鼠的办法,把老鼠捉住放在眼前,用爪子耍它,将老鼠盘软了再吃。”
梁近插话说:“那是大猫对小老鼠,老鼠被抓住吓得跑不动了。猫要是小的,老鼠是大的,就很难解决问题。”他说:“以少包多,而想打歼灭战太难了。击溃战不乏先例,歼灭战,特别在平原上……我们和敌人相差一万三千多人,而张廷发应当不算在内,他还得对付三十二军那两万多人。除去这两部分队伍,目前我手中只有三万九千多人,对付马法五的六万人。”
刘伯承司令员笑了:“马法五不敢动。”
梁近说:“我们和蒋介石不同于猫和老鼠的关系。24日的攻击,太仓促,部队赶到立即发起攻击,收效甚微。25日的攻击,还可以,大大地压缩了敌人阵地,可是敌人高度集中,难以分割。”
刘伯承司令员向李达参谋长说:“通知部队,以三分之一的兵力分头活动,组成精悍的小部队;夜间深入敌人纵深地带,选择敌人弱点,采取机动集结,几路合击的向心打击,逐步消灭敌人个别部队,以达到消耗马法五的实力。主力利用时间休整,研究村落战打法。”他说:“给中央发报:24、25两天的接触少有收获,但只能算大战役的侦察战。现在敌人是:心虚气还足。加之我一万三千人未赶到,决战条件尚未成熟。让马法五的六万人在邯郸城南再蹲几天。”
梁近说:“如果马法五以六万人向南突围……”
刘伯承司令员说:“马法五现在不会突围。蒋介石对他指望很大,马法五也不认输,他不会以六万人不战卷甲而逃。”
不管怎么说,这股敌人被装进口袋里了。完成了选择战场,诱敌深入,陷敌于滏阳河套的初步计划。马法五没能进占邯郸;只能在邯郸城外“望洋兴叹”。尽管蒋介石作好周密的计划,让李文以十六军自石家庄南下,拊刘伯承侧背,正面以八个军进攻,先头的三个军六万人已经兵临邯郸城下,以为打通平汉铁路指日可待了。
刘伯承司令员一边踱着步子一边说:“邯郸,是历史的名城,春秋战国时赵国的首都。这里出过名相蔺相如,名将廉颇、赵奢。使秦始皇对邯郸都感到棘手,但是又想得到它。古书说,邯郸人走路姿式好看,引得燕国人来邯郸学步。学而未成,反把自己原来的步子给忘了,不会走路了,只好爬着回去。自古及今,做什么事都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照着别人的步子走是行不通的。打仗这种事,更不能邯郸学步。”
梁近是稳健派,太重考虑实际,而且是用加、减法来运算。他担心我一万三千人即使赶到现场,也是敌众我寡力量不相当,达不到一比一的比例,想在平原上打一个歼灭战,没有先例。而且我面对的是强敌,要进行一场硬仗。除去政治素质胜过敌人,那是空的。而武器装备,和后备兵员,我不如敌。现在对马法五只不过是包围,并不等于解决战斗,解决战斗要看决战才能最后分胜负。蒋介石后面还有五个军,只张廷发一个独立支队是无能为力的。而且马法五被围,不用几天,蒋介石会调集军队来增援,三十二军和八十五军就在近边,而我们已全力投入战斗,后边再没有后备兵员了,这是一个严重的事实,我们还没有绝对把握取得这一战役的胜利。
文武双全宋任穷
秦基伟急了。临洺关、紫山久攻不克,拖延时日,马法五又拼命地推进,邯郸受到威胁。马法五自10月14日从新乡一线出动,到10月23日,九天时间没有停歇地推进三百里。过了漳河后立即发起攻击,真正是争分夺秒,不遗余力。而他秦基伟,受命指挥二纵队和太行支队自山西沁县以南出发,10月6日东进,走了四天山路,10日赶到涉县,又从涉县开武安,补充人员、弹药,集结部队做战斗准备,侦察敌情,看地形,部队向作战地区开进。他是用六天时间走完四百多里的山路,日夜兼程,刻不容缓,形势摆在眼前,他必须在邯郸以北四十里路的地区作战,无暇南顾。邯郸南面只有杨得志不足两万人的兵力,抗击马法五六万人的进攻。陈锡联主力还在涉县以南。张廷发从焦作北上。一切决定在拿下紫山和临洺关,以便回师南下,协助杨得志阻止马法五的推进。
政治委员宋任穷来到秦基伟的指挥部,和秦基伟一直到最前边看地形。
紫山形势险峻,周围全是巨大的石头,易守难攻。炮弹和重机枪弹奈何它不得,敌人凭险顽抗,拒不投降。围困是可行的,但时间来不及。只有采取压制敌人火力,实行强攻。
秦基伟调来一个旅的炮火,轻重机枪和优秀机枪手,封锁敌人的火力点,掩护步兵强攻。
部队正开始紧张的准备工作。
秦基伟带宋任穷政委视察准备工作。边走边谈,因为宋任穷政委没参加上党战役,一直在冀南作战。
宋任穷,1929年7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底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先后任浏阳县冲和区农民协会委员长、区党委宣传委员兼共青团区特支书记。他积极投身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组织带领农民打土豪、斗劣绅、分田地、减租、减息、减押,在斗争中接受革命的洗礼和锻炼。
1927年“马日事变”后,宋任穷同志任浏阳县工农义勇军第四团第二中队党代表,参加了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后跟随毛泽东同志上井冈山,任连党代表,在红军中积极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和发展党员。1928年冬,敌人重兵围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他随红五军团转移被打散后,以坚强的革命意志,历尽千辛万苦,重新找到红军。先后任红四军第三纵队连政治委员、红十二军三十五师一零四团政委、四十四师一三零团政委,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五次反“围剿”斗争。“宁都暴动”后,任红五军团三十八师政委、十三师政委、五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任中央纵队干部团政委。在突破国民党军队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激战上城、攻克遵义、四渡赤水、南渡乌江等战斗中,他和陈赓同志率红军干部团为掩护中央军委英勇作战。
1935年5月,他率部日夜兼程160里,抢占金沙江重要渡口皎平渡,消灭驻守敌人,掩护红一方面军安全渡过金沙江,为实施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作出了贡献。
同年6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干部团先后改编成红军学校特科团、随营学校、红军学校,他任政治委员。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二十八军政委,同军长刘志丹同志一起率部英勇作战,重创敌人,打通了陕北苏区和神府苏区的联系,为红军主力东征建立了巩固的后方。刘志丹同志牺牲后,他任二十八军军长。1936年任援西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主任,负责接待失散归来的西路军官兵。
抗日战争爆发后,宋任穷同志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训处副主任、政治部副主任。1938年3月,率骑兵团和一个独立支队奔赴冀南,开辟平原抗日根据地,历任东进纵队政委,冀南军区司令员、政委,冀南区党委书记,冀南行政公署副主任、主任。他参与指挥东进纵队南征北战,摧毁敌伪组织,扩大武装力量,先后收复了广宗、平乡、永年、肥乡等10余座县城,给不可一世的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1939年6月,他全面担负起领导冀南区抗战的重任,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他积极贯彻一二九师首长提出的在平原建立“人山”的思想,广泛发动军民展开挖道沟、改造平原地形的大规模群众运动。在“百团大战”中,他率部捣毁敌人正在修筑的德西铁路(东段)以及在冀南区修筑的公路,毙伤日伪军1500余人,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他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战略方针,指挥部队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将进犯的国民党顽固派军队逐出冀南,冀南抗日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
在冀南抗战最艰苦的时期,他率领机关干部深入群众,积极组织生产自救,战胜严重自然灾害,极大地鼓舞了冀南抗日军民的士气。他领导的冀南地区瓦解敌伪军的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受到八路军总部、北方局和一二九师的表扬。1943年后,历任平原军区司令员、代理政委,平原分局组织部部长、代理书记。
1945年6月,在党的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这期间,他积极贯彻党中央“消灭敌伪,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指示,组织抗日军民向敌伪军展开全面大反攻,收复了广大沦陷区,解放了邯郸重镇,使太行、冀鲁豫根据地连成一片。在八年抗战中,他作为冀南地区的主要领导人,以卓越的组织才能、军事才能和高超的领导艺术,领导冀南军民为夺取抗战的全面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宋任穷同志任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政委、晋冀鲁豫中央局组织部部长、豫皖苏中央分局书记兼豫皖苏军区政治委员、中原局委员、华东野战军第三副政委。1949年,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军区政委。他带领安徽人民组织数十万民工日夜赶送军粮,筹集渡江船只,支援渡江战役。同年4月,任南京市委副书记、南京市军管会副主任,协助刘伯承同志进行接管工作。同年6月,为进军西南作准备,根据邓小平同志建议,成立了以他为团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于10月率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经河南、湖南,挺进大西南。
在长达20多年的革命战争中,宋任穷同志舍生忘死,南征北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任穷同志任二野四兵团政委、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云南省军区政委、西南军区副政委。他与省委的同志们一道认真贯彻党中央针对云南实际提出的方针,严格执行各项政策,清除匪患,医治战争创伤,加强民族团结,尊重宗教信仰,恢复发展生产,稳定社会局势,使云南出现了党、政、军、群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各民族和睦相处,社会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1952年7月,任西南局第一副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他认真执行党的少数民族政策,十分关心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使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54年,宋任穷同志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他协助罗荣桓同志主持军委总干部部的日常工作。在选调优秀干部建立和充实解放军各总部和军、兵种机关,组建各类军事院校,安排大批干部转业复员支援国家建设,建立和完善一整套适应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干部管理法规,特别是在建立军衔制度和颁发勋章、奖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我军干部工作作出了卓越贡献。
1956年11月,宋任穷同志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后改为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是我国原子能事业大规模建设时期的主要领导者。他团结部党组成员,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研究制定原子能事业发展方针和规划,组建原子能事业领导机构,选拔使用大批优秀干部、科技专家和技术工人,为原子能事业顺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经常深入到地质队、矿山、建设工地和研究所,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全面推进了原子能事业的发展。他坚持贯彻党中央提出的“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始终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上,重视建立中国自己的核科研基地和工业体系,开展科研工作,培养科技人才,为我国核工业平稳有序地实现全面自力更生奠定了良好基础,为国防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960年9月,宋任穷同志任东北局第一书记、沈阳军区第一政委。在东北局工作期间,他认真贯彻党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以及对东北局“工业支援全国,搞好农业,加强国防”的指示,率领东北三省省委,努力工作,精心组织,周密筹划,恢复生产,渡过难关。在全国各项重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他受周恩来同志委托亲赴鞍钢,多次组织保钢夺煤会战,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支援全国的任务。他注重调查研究,每年以大量精力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走遍了东北三省一百多个县。
他十分注重抓典型,善于运用典型经验指导工作。他积极支持和推动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积极推广大庆油田经验,努力支援“三线”建设。他高度重视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提出必须坚持正面教育和群众自我教育。在他的领导下,东北三省的形势一年比一年好,到1965年出现了物价稳定、市场繁荣、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良好局面。
“文化大革命”中,宋任穷同志遭受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他刚正不阿,坚持真理,对党的信念毫不动摇,同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和崇高气节。
1977年10月,宋任穷同志任第七机械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带领部党组成员,制定了全盘工作安排和部署。深入揭批“四人帮”,积极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拨乱反正,大胆平反冤假错案,最广泛地团结干部群众,同时狠抓恢复科研生产秩序,调整各级领导班子,落实科技干部政策,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逐步消除了派性,增强了团结,使七机部的各项工作走上了正常轨道,得到了干部群众的广泛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1978年12月,宋任穷同志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政治敏锐性和高度责任心,把进一步落实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作为组织战线贯彻全会精神的首要和紧迫任务之一。在他的主持下,研究制定了数十个有关政策规定的文件,经党中央批准后贯彻执行。他日夜操劳,接待听取了许多受迫害干部的申诉和干部群众关于落实干部政策的意见、建议,亲自主持研究重大冤假错案的平反工作和复查结论。
到1982年底,基本上完成了“文化大革命”中被立案审查的230万名干部的复查平反工作,并对涉及120多万人的历史错误结论,进行了比较彻底的复查,作了正确的处理。特别是一大批久经考验的老干部重新走上领导岗位,有专业才能的知识分子得到使用,调动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促进了安定团结,从组织上保证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为完成党的这一历史性的重大决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坚定地执行党中央关于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选拔一大批符合“四化”方针的年轻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他在党的建设、干部培训、老干部工作、知识分子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80年2月,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宋任穷同志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他除了参加中央书记处的工作,继续负责组织干部方面的领导工作。
1985年6月,宋任穷同志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废除实际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号召,与王震同志联名向党中央提出申请,主动要求退出第一线。1985年9月至1992年10月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主任。其间,他坚决贯彻邓小平、陈云同志对中顾委工作的指示,全力支持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工作,为委员们正确履行职责、更好地发挥作用,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积极提出建议,协助中央处理了一些重要问题。他经常深入基层,联系群众,调查研究,关心和帮助老、少、边、穷地区。他完全拥护党中央关于由顾问制过渡到退休制的决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头落实党中央废除实际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
党的十四大以后,宋任穷同志仍然关注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祖国统一大业,对祖国的繁荣富强、兴旺发达和完全统一寄予厚望。他在同病魔顽强抗争的时候,仍念念不忘党和国家大事,体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精神。
宋任穷同志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在近80年的革命生涯中,宋任穷同志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对革命事业矢志不渝,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秦基伟说:“下山之前,刘司令员指着紫山说,紫山又称马服山。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击败秦军,解阏与之围,解除秦军对邯郸的威胁,被赵王封为马服君,为表彰这位战将,把紫山封为马服山。当时秦军气盛,《史记》上记载: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事情也就发生在这一地点。司令员说,两军相逢‘将勇者胜’,这句名言就是出自赵奢之口。我和陈再道接受任务时,邓政委、李达参谋长都在场。要我们立即东进,十万火急地把部队拉下太行山。现在看出紫山、临洺关的。占领对邯郸战役的作用。先拿下这座马服山,迫使马法五屈服。陈再道知道,紫山和临洺关曾经是日军的据点,修建了钢筋水泥永久性碉堡,储备了水、粮食和弹药,攻取不易。我们又是连战四十多天,十分疲累。陈再道想提出部队疲惫不堪,山路狭窄,调动大部队不易。我从背后扯了他一把,意思是说,说也没用,瞎耽误工夫,不如拔腿就走更现实一些。”
宋任穷问:“邓政委说什么?”
秦基伟说:“邓没多说话,他用眼瞪着我们说:困难自己克服,执行命令。”
宋任穷乐了:“这两句话就够了。困难都是实情,过分强调会影响对命令的执行。刘伯承司令员常谈到俄国苏沃洛夫元帅。苏沃洛夫把士兵看作俄罗斯的民族精神,他看中的是士兵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足以产生出战无不胜的力量。司令员和邓政委也是这样的统帅。夺取紫山和临洺关是当前紧迫任务。马法五六万人全部渡过漳河。明天,23日就会打响。前指命令:24日前拿下紫山和临洺关。我来的意思就为这。”
秦基伟问:“按预定计划能赶到指定地点的都有哪些部队?”
宋任穷说:“只杨得志一个纵队赶到了现场。”
“陈锡联怎么样?”
“陈锡联到了涉县,先头部队正向武安开进。杜义德已经到了光禄镇一线。”
秦基伟看表。下令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