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篇 创业规律篇
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想象一下人类是如何逐步认识这个未知世界的。遇到一种没见过的野果,人们不知道能不能吃。直到出现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敢者,周围的人注视着他或者她的结果。如果没问题,甘之如饴,人们就会记住这种果实,并开始“尝”试类似的野果;如果有问题,痛苦甚至死亡,人们同样会记住这种果实,并教育别人远离类似的果实。
如何判断是“这种”或者“类似”?这就要总结了。“红色、光滑、圆的……”我们把这叫“经验”。人们按照经验,开始判断果实能否食用。有一天发现长毛的也能吃,就扩大经验的范围,变为“红色、圆的……”;如果发现落地后就不能吃,则缩小经验的范围,变为“长在树上的、红色、光滑、圆的”。
人们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不断从前行或摔倒的经验中成长、继续前进。经过反复验证的经验,我们叫做——
规律——我们创造出来的,指引我们方向的唯一向导。
创业成功有规律吗
每一位创业者,无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都有其独特的创业之路,或险象环生,或一帆风顺,林林总总,不一而足。那么,成功创业有规律吗?成功者有共性吗?
每一个创业者都想知道问题的答案。这也是我们投身于创业研究的原始动力。5年间,我们访问了近千家企业的创办者和领导人,如今我们可以明确地回答这一问题——
有!成功的创业者有共同之处,成功创业有规律可循!
来自vc的证明
一个简单而有力的证明是,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这一行业的蓬勃发展。风险投资就是对创业企业进行投资,在企业成功后分享利润的一种商业模式。风险投资商的工作就是发现那些有成功潜质的创业者,然后把自己的钱投资给他们以分享成功。
动辄成百上千万美元的投资,要求风险投资商的“预测”能力要全面而精准。因此,几乎每个风险投资商运用一套自己特有的评价体系来筛选那些具有成功潜质的创业者和创业项目。本书《金篇》对此将有更为详细的讨论,这里只选择一个例子来说明风险投资商是如何总结并应用创业规律的。
搜狐、网易 | 雅虎(yahoo) | 门户网站 |
易趣 | 易贝(ebay) | c2c |
百度 | 谷歌(google) | 搜索引擎 |
携程、e龙 | expedia、travelocity | 旅游业电子商务 |
优酷网 | youtube | 视频网站 |
如家 | 快捷假日酒店、依必思 | 经济型连锁酒店 |
一茶一坐 | 星巴克 | 餐饮连锁 |
表1.1源于上海一家知名风险投资公司的经验介绍,我们调整并新增了一些对比案例。实际上,由于不断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这张表单同样可以不断被拉长。它显示了这样一个创业规律——成功的商业模式可以被易地复制。道理很简单,国外的成功证明了市场需求是实际存在的,商业模式是可行的,通过借鉴可以有效规避风险,因而更容易获得成功。
暂且不论风险投资商们所总结和应用的具体规律是什么,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既然风险投资商们热衷于用商业计划书而不是用骰子来增加自己的财富,说明成功创业一定有规律。
实际数据也证明,风险投资商对创业规律的把握和应用是相当出色的。据《中国创业投资回报研究》(1994—2005)披露,在接受调查的62支创业投资基金中,投资回报率高于40%的基金有7支,介于20%~40%之间的有17支,在10%~20%之间的有19支,而低于10%的有19支。
正是基于这样的诱人回报,2006年的前11个月,国内风险投资总额已经接近17亿美元,高出去年投资金额57.5%。而且创投机构对初创期企业的投资大幅上涨,从2005年的1.4亿美元激增至2006年的5.8亿美元,涨幅惊人。(数据来源:《2006年中国创业投资市场年度研究报告》)
连续创业者的“连续”验证
另一个有趣的证明是连续创业者现象。
在美国,连续创业者(serial entrepreneur)已成为专属名词。中国人比较熟知的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就是典型代表之一。1976年的愚人节,他在养父的车库中创办了苹果电脑公司。在被迫离开苹果电脑公司后,他二度创业,并将公司命名为next(下一个),其后他又投资电脑动画制作公司皮克斯(pixar)。如今皮克斯一跃成为动画王国——迪斯尼的最大个人股东。
在国内,当携程(股票代码:ctrp)、如家(股票代码:hmin)相继登陆纳斯达克市场时,人们才开始感叹连续创业者的本事。沈南鹏、季琦和他们的创业伙伴在1999年创办携程旅行网,3年后成功上市;2002年创办如家快捷酒店,5年后再在纳斯达克上市。如今,沈南鹏创办红杉中国,投身风险投资;季琦则在2005年创办汉庭连锁酒店,准备第三次向纳斯达克发起冲锋。
其实国内的连续创业者不乏其人,只是人们对这一现象关注还不多而已。比如曾先后6次创业,5次拿到idg投资的王定标;再如做成3721,又做奇虎的周鸿祎等等。最让人啧啧称奇的连续创业者也许应首推史玉柱,从汉卡到保健品再到网络游戏,他连续创业横跨多个领域,产品几乎没有任何相关性,堪称创业奇人。
连续创业者凭什么能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像流水线一样生产着成功企业?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创业有规律,而他们找到了创业的关键所在。
我们对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调研结果支持了这一推断。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常兆华、芯原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戴伟民、迈德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创始人秦杰、亚申科技研发中心(上海)有限公司的创始人王尤崎等都是连续创业者。他们一致认同创业成功者有共通之处,创业确实有规律。他们在创办现在的企业时都确信一定会成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如今这些公司都已获得巨额风险投资,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即将上市,读者可以通过本书案例分享他们的经验。
我们的研究
什么叫创业成功?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成功本来就有不同层次,评价的角度不同,对成功的定义自然也不同。
从创业者的角度来看,创业者获益退出就可以认定为成功;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获得稳定的盈利能力就可以认定为成功;从产品角度来看,产品达到并超过盈亏平衡点就可以认定为成功。其实,相对于企业的生命周期而言,任何成功都是动态的、相对的。即使大家公认的成功企业,如可口可乐、微软等,也不能确保未来不会失败。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既然我们的研究目的不是纯学理的,而旨在对创业者有实质性的帮助,所以我们采取了“逐级验证,宽进严出”的原则。在对案例进行统计时,我们首先选取那些被公认为成功的企业,如盛大、微创、振华港机等。然后是那些发展势头强劲并已获得风险投资或具备稳定盈利能力的企业,如展讯、芯原微电子、新波生物等。之后,扩展到那些规模不大但稳定而持续成长的企业。我们发现,无论在哪一个层面,创业成功者都有着高度相似的特征,而且整个创业过程也有诸多相同的规律。
在上海张江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集中采访了五十余家位于张江的企业,对前期研究结果进行验证。事实再次证明,这些规律确实存在。
创业成功无疑需要很多要素,而一个失误就有可能导致失败。这就像水桶,有一个漏洞水就可能点滴不剩。所以很多人将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改写后用于创业——成功的创业都是相似的,失败的创业各有各的失败。
而我们的研究发现,那些创业失败者常常是倒在相同的地方。对失败者的自我总结进行统计,发现排在前两位的原因分别是没有充足的资金和项目选择错误。在对案例进行深入探讨并分享了成功者的经验后,多数创业者感慨:他们如果早知道这些规律,也许就会渡过难关,起码不会重蹈覆辙。
我们因此确信,创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