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篇 创业动力篇
企业实录3 桑迪亚:有感情,才有创业的持续激情
企业:桑迪亚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创业者:王晓川
在出国旅游、学习已是平常事的今天,很多年轻人可能永远无法理解上一代留学生的郑重其事。
师从著名理论化学家、教育家唐敖庆先生的王晓川最初的理想是做一名像唐先生那样的校长。194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的唐敖庆先生谢绝了导师的挽留,冲破重重阻力,踏上报效新中国的归途。“唐先生回国时的条件比我们现在差远了。”王晓川坦承自己受恩师影响很大,“据说当时北大、清华都想要唐先生去。但周恩来总理跟他讲,国家最需要你们的地方是东北。结果他二话没说就和一批老教授去了东北。”这位吉林大学的老校长一直鼓励自己的弟子能到国外深造以更好地报效祖国。1983年,王晓川获得一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再由美国大使馆主持的考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出国访问、学习。
桑迪亚的首席运营官唐明1982年留美,和王晓川是芝加哥大学的校友。唐明至今仍记得这位老大姐当年引来美国fbi的“惊人之举”。初到美国的王晓川享受联合国的每月980美元资助。当她了解到由教育部出资的留学生每月只领取410美元生活费的时候,觉得自己得到的太多了,应该为国家做点什么。王晓川想起在吉林读书时,写好了程序要赶到北京去上机调试,就倡议享受联合国资助的同志们捐钱给国家购买计算机。她带头每月捐出480美元,并为此事专门与国家有关部委联系。敏感的fbi找到王晓川了解情况,当得知她不过是一名每月只领900多美元生活费的穷学生时,啼笑皆非地感慨:“你们这些中国人啊。”
的确,美国人很难理解这些“异乡人”对自己祖国的感情,甚至没出过国的“乡亲”也很难理解他们的心情。“出了国你才会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旅居美国20年的王晓川体会尤其深刻,“美国发生什么事,你不会太关心。而自己国家发生什么事,你不可能无动于衷”。有灾难时,像大兴安岭的森林大火,王晓川踊跃捐款;有喜庆时,像聂卫平在中日围棋赛中首次战胜日本围棋选手,王晓川更是牵头发起捐助,募集一万多美金捐赠围棋协会。
20世纪80年代末完成学业的王晓川、唐明等人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如愿回国。但祖国的山河始终是游子魂牵梦系之地,影响着他们每一次的人生选择。
王晓川在找工作时曾拒绝了一家大公司的邀请,只因圣地亚哥的另一家公司提供的职位有可能到亚太地区发展。
唐明也是如此。芝加哥大学的宇宙化学的专业地位全世界首屈一指。读博士期间,唐明在陨石里发现了太阳系形成以前的物质,这在当时的宇宙化学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在权威杂志《自然》上三次发表了四篇相关论文。全球主要报纸和电台都作了报道,其中《纽约时报》在第一版报道了这个消息。然而,声名鹊起的科学“新星”宣布转学mba。几乎所有的老师、同学和朋友都极力劝他放弃这一“愚蠢至极”的决定,警告他大陆的学生学了mba在美国没有优势,工作都找不到。
唐明另一个同样令人不可思议的决定是,进入福特中国总裁培养计划的他毅然辞职。“过几年你就可以做到我的位置了。”当时的福特中国总裁惊讶地挽留。“我下过乡。下过乡,你懂吗?”对福特在中国的策略深感失望的唐明知道总裁永远不会理解,“赚钱多少、职位高低对我们现在真的不重要。我就是想做点对中国有价值的事情”。
很难想象,落后的农村和贫苦的农民给唐明的震撼有多么巨大,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这个1975年下乡的高中毕业生在人生道路上的取舍。他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宇宙化学家的名望,选择攻读mba,投身经济和管理;他放弃了近在咫尺的福特中国总裁的高职,选择创业,渴求人生价值和理想。唐明淡淡的一句心声,也许是最好的诠释——“如果我能为国家做点什么事,我觉得这辈子挺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