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上篇 影响力马云

第五章 个人财富不重要,有钱大家一起赚

俗话说“高处不胜寒”,成功后的马云却不寂寞,因为他的背后有一帮很不错的人。创业之初的“十八罗汉”,愿意抛弃数十万美元年薪跟着他的蔡崇信,还有日本软银的小个子“巨人”孙正义……美国的《福布斯》都觉得应该替马云宣传宣传,中国互联网的各位“大佬”也都愿意同马云一起“论剑”。这,就是马云的影响力。

第一节 我成功的背后有一帮很棒的人

阿里巴巴曾有令互联网同行羡慕不已的梦幻“四O”组合:CEO(首席执行官)马云、COO(首席营运官)关明生、CTO(首席技术官)吴炯和CFO(首席财务官)蔡崇信。

马云和蔡崇信在阿里巴巴刚创立时结识;关明生2001年1月加盟阿里巴巴,曾在GE等世界500强企业中担任要职;2000年5月加入阿里巴巴的吴炯,则是雅虎搜索引擎的发明人。

四个聪明人凑在一起,人们并没有看到像别的网络公司高层常有的动荡与纷争,阿里巴巴仍坚定地向一个目标挺进,原因何在?因为马云要求每一个员工既有能力,又能坚持公司不变的远景、使命和价值观。

如果说早期创业时的李琪和孙彤宇是马云的左膀右臂,那么,蔡崇信和关明生则是阿里巴巴能将辉煌持续到现在的关键人物。

蔡崇信在阿里巴巴刚成立时加入,就任CFO。他的到来,使阿里巴巴真正开始了规范化运作。蔡崇信放下70万美元的年薪,投奔马云,每月只拿500块人民币的薪水。在湖畔花园,蔡崇信和第一批员工讲股份、讲权益,将18份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的英文合同,让马云和“十八罗汉”签字。

如果没有蔡崇信的加入,阿里巴巴会是一个家族企业,会一直以“感情”和“义气”来维持团队。蔡崇信将阿里巴巴做成了规范公司,并以正式合同的形式,将最初的创业团队绑在了一起。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阿里巴巴因此能将最初的创业激情和团队文化一直维系下去。

关明生在2001年初加入阿里巴巴,就任COO。当时因为遭遇互联网寒冬,阿里巴巴前期的全球扩张留下了烂摊子,这是阿里巴巴在成长期遇到的最大困难。关明生到来后,执行B2C,拆除海外分公司,收缩全球市场,“回到中国”,并以强力的手腕裁掉大批员工。

关明生对阿里巴巴最大的贡献,在于将马云最初提到的团队文化和创业精神发挥到极致,使得马云逐渐成为阿里巴巴的“精神领袖”。

李琪和孙彤宇是做管理和销售的,管理和销售当然也很重要。但对于任何企业、组织来说,思想文化才是关键中的关键。在阿里巴巴,如果没有武侠文化、笑脸文化,没有淘宝的倒立文化,没有阿里巴巴这支拥有超强战斗力的团队,管理和销售做得再好,也只可逞一时之强,无法一直坚持下来做到今天的成就。

管理和销售是可以替代的,而文化、团队和耐力是很难被复制的,而这正是阿里巴巴成功的关键。文化的体系化、丰富、持续、发扬,关明生和蔡崇信发挥了关键作用。

或许阿里巴巴以后会遇到很多风险和困难,但马云并不孤独,因为他有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同行者。正是这些和马云有着共同梦想的创业者们,推动着阿里巴巴不断发展、壮大。

那支在马云最困难时仍不离不弃的十八人创业团队,成了他创业道路上最有力的支柱。

平时,马云说到他的团队时自豪之情总是溢于言表。他说自己是个非常幸运的人,在他深陷困境的时候,总是能遇到好人。这一切都是人际关系,是友谊,是合作伙伴关系。没有合作者就没有阿里巴巴,而没有马云的话,也许还会有另一个阿里巴巴。

2007年12月1日,阿里巴巴团队获得“2007年最聚人气团队奖”。马云作为代表上台领奖时,作了获奖感言:阿里巴巴可以没有马云,但不能没有这个团队。

马云曾多次强调,创业要找最合适的人。他说:创业时期不要找明星团队,不要把一些成功者聚在一起。已经成功者在一起创业很难,创业初期要寻找那些没有成功、渴望成功、团结的团队。等到事业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请一些人才。创业要找合适的人,不一定要找最成功的人。

什么才是“最合适”的人呢?马云有自己的基本要求:

第一,要人品好。这是合伙人互相信任、相互合作的前提条件。刚开始创业,没那么多经验或精力去规范和约束,更多的是激情和自发。选择人品好的伙伴可以使企业少走很多弯路。

第二,互补性要强。进行团队选择的时候,必须看清每个人的长处,而一些小的缺陷要学会包容。选择互补性强的团队并非只是说性格上的互补,而是每个人长处的互补,这其实涉及分工的问题。

第三,要善于沟通。企业是利益共同体,双方都有责任主动去沟通。有效的沟通是强大执行力的前提,只有把每个人的想法理解到位,才会获得好的执行效果,而理解的前提就是有效的沟通。

第四,能共同承担责任。创业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犯错误、不断学习改进的过程。总结错误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每个人都要为错误承担责任,而不是互相指责。

在提及自己和团队的关系时,马云将朋友的帮助放在了首要位置:“我从来就不承认自己是什么知识英雄。阿里巴巴今天的成就是很多朋友的功劳,不是我一个人的;我不过是做了5%的工作,朋友们做了更多默默无闻的工作,他们把我推上前台,我只是他们的代言人,我只是出来练练。”

马云能容人,所以能聚人、留人。他深知一个人能力再强也比不过团队的力量,他说过:“少林派很成功,不是因为某一个人很厉害,而是因为整个门派很厉害。”

正如马云所说的“我成功背后有一帮很棒的人”,其实,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他人的支持,没有朋友、家人,以及创业团队的支持,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第二节 我没有控制团队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团队一直被认为是管理学中最好的团队,刘备在得到以诸葛亮为首的文官团队倾心辅佐后,选择合适的根据地推行正确的内外政策,不失时机地主动出击,图谋统一天下。不仅联合东吴一举击败了曹操这一最为强大的敌人,还巧妙地抓住各种机遇接连夺取荆州、益州和汉中,迅速建立起了与曹操和孙权形成鼎足之势的军事政治集团。拥有这样的团队,是很多企业家梦寐以求的。

但是,马云认为刘备团队是可遇不可求的,现实中最完美的团队应该是《西游记》中的唐僧团队,他们的成员都有缺点,最后却成功取到了真经。

马云认为,唐僧把去西天取经的终极目标认识得很清楚,具有很强的使命感。他面对各种诱惑,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不该做的事情,他不会去做。因而他是一个好领导。

在唐僧的团队里,唐僧知道对孙悟空要管得紧,所以随时会念紧箍咒;猪八戒小毛病多,但不会犯大错,偶尔批评批评就可以;沙僧则需要经常鼓励一番。唐僧看起来是无能的,但他的领导力是很强的。于是,明星团队打造成功。

中国的企业家应该向唐僧学习,用人用长处,管人管到位,充分发挥员工的作用。不然只会造就一个明星企业家,而非一个强大的企业系统。

马云觉得自己就是唐僧那样的领导人,他曾笑言:“公司里的员工都像自己这么能说,而且光说不干活,会非常可怕。”马云说自己不懂电脑,销售也不在行,但是公司里有人懂就行。

和别的企业一味强调“客户第一”不同,马云认为“员工也是第一”。没有员工,就不会有阿里巴巴。只有员工开心了,客户才会开心。客户的那些鼓励言语,又会让员工发疯一样地去工作,这是阿里巴巴成功的很重要的因素。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员工就是企业的内部客户。企业必须先服务好员工,让他们有良好的情绪,让他们一想到工作就觉得快乐、喜悦,愿意并且能够在企业的平台上不断成长,在工作中获得超越工作本身的价值与意义,他们才能把这种使命感与情感传递给客户。客户在接触到这种情绪与情感时,他们才会相信企业的承诺。

马云不仅会把自己的快乐展示出去,而且经常会制造气氛来逗员工开心。在公司里,他就像个闲不住的大男孩,一不留神就出现在员工身后,眉飞色舞地聊聊业务,不露声色地给些启发。马云曾把手机铃声设成《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他喜欢围棋,可是下得很臭;玩一种叫四国的游戏,也很臭;玩“杀人游戏”时总是第一个出局,原因是话太多。

马云认为,其实每个员工都想有一种归属感,如果高层领导把公司的远景规划与员工共同协商,员工就会有一种我们是一家人的归属感。为了“家”的兴旺发达,他们就会与公司荣辱与共,生死患难,从而产生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责无旁贷地为公司效劳。

阿里巴巴在刚创立时,马云就要求创业的伙伴们必须住在离办公室步行5分钟就能到的地方,而办公室就是马云位于湖畔花园的住房。

于是,阿里巴巴的几个年轻工程师在湖畔花园附近的南都花园租了一套毛坯房,租金每月500元,几人分摊。那是真正的家徒四壁,屋里除了床垫几乎什么都没有,其简陋凄凉让人心酸。年轻的工程师们,用报纸把四周的水泥墙糊了起来,这是唯一的装修,所用中英文报纸全部是IT技术类的。年轻的工程师,既能彻夜苦战,也能苦中取乐。半夜闲下来时,他们就玩“杀人游戏”,据说这个游戏能使每人的个性显露无遗。

正是有了这帮年轻气盛的“普通”手下,马云创造了今天阿里巴巴的“奇迹”。对于成功后的阿里巴巴,马云仍不愿用精英团队。马云认为,大家都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人在一起做一些不平凡的事,这就是团队精神。只要每个人都欣赏团队,就一定能够成功。

阿里巴巴追求的是高素质和人性化,“以人为本”并不等于以“自我”为中心,这种心态只能使人陷入自私自利、狂妄自大的恶的人性泥潭。基于以上几点,马云才会这样说:“我没有控制团队。”

马云永远相信一点,就是不要让别人为你干活,他希望每个人都能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和理想去干活。

第三节 我相信孙正义喜欢我,所有投资者都喜欢我

2000年1月,在与孙正义首次见面后,马云和蔡崇信再次来到东京。第一次是马云想要孙正义投资,这次一见面,孙正义主动提出:“我要投资阿里巴巴,要占30%的股份。”

马云接受了,不过,他有自己的条件:首先,马云希望孙正义能亲自做这个项目;其次,希望用软银自己的资金;最后,是价格问题。对于这三个问题,孙正义回复:他从来不做任何公司的董事,他只愿意做马云的顾问;他可以将自己的基金给马云;至于价格,马上商量。

一番争论之后,双方达成了一致:软银投资阿里巴巴3500万美元。价钱谈拢了,可是一回到国内,马云又反悔了:他觉得孙正义给的钱太多。于是,孙正义的助手接到马云的一条信息:阿里巴巴只需要2000万美元,多的钱他不要。孙正义的助手大为不解,认为马云昏了头:还有人会嫌钱太多。

马云没有和他过多解释,直接给孙正义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表示自己只要2000万,希望孙正义理解,如果没有缘分合作,那么还会是很好的朋友。5分钟后,孙正义给了马云回复:谢谢马云给了他一个商业机会,他一定会使阿里巴巴名扬世界,变成像雅虎一样的网站。

孙正义接受了马云的意见,投资阿里巴巴2000万美元。如此一来,阿里巴巴管理团队仍然绝对控股。关于这次风险投资的谈判结果,蔡崇信后来表示,这是孙正义投资经历中让步最多的一次。

对于到手的钱都不要,马云自己都承认这是在赌博,但他只赌自己有把握的事。因为他以前控制的团队不超过60人,掌握的钱有限。2000万美元这笔钱他管得了,过多的钱就失去了价值,对企业是不利的,所以他反悔,做出了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

有人曾怀疑过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事实就是这么简单,马云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也这样坦承。他还补充说:他一直认为不管做任何事,脑子里不能有功利心。一个人脑子里想的是钱的时候,眼睛里全是人民币、港币、美元,全部从嘴巴里喷出来,人家一看就不愿意跟你合作。

在孙正义提出要帮助阿里巴巴成为第二个雅虎时,马云也一再强调:阿里巴巴永远坚持一个原则,即“我们花的是投资人的钱”,所以要特别小心。雅虎是今天世界上最小气的公司,而我们每天考虑的也是如何花最少的钱,去做最有效果的事情。杰出的企业家都可以毫不吝啬地做出数亿元的投资决定,同时又会节省每一分他认为应该节省的钱。正是这种对钱的价值尊重,才能让投资资金发挥最大的价值。

2000年1月18日,软银与阿里巴巴正式签约。软银向阿里巴巴网站投资2000万美元拓展其全球业务,同时在日本和韩国建立合资企业。马云的小心翼翼,毫无功利之心,为阿里巴巴带来了生机。从2000年4月起,纳斯达克指数开始暴跌并持续了长达两年的低迷不振状态,唯有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粮草充足,衣食无忧。

马云认为从投资阿里巴巴开始,孙正义一直信任自己,几乎完全没有干预过企业的相关事务。两个人的理念一样,就是要赢在未来,对阿里巴巴作长期的战略考虑。马云常在电话中和孙正义开玩笑,阿里巴巴如果缺钱,他第一个电话肯定打给对方。孙正义则回应说,马云当然应该打给他。

玩笑归玩笑,现实很快得到印证。在马云收购雅虎中国的过程中,孙正义主动让出了3.5亿美元的股份。有人认为孙正义是在套现,但不可否认的是,阿里巴巴和淘宝网都处在飞速发展时期,如果继续投入资金,或者继续持有原来的股份,将可以在今后获得更加丰厚的回报。而且,3.5亿美元对于孙正义来说,也许根本算不了什么。

马云和孙正义的交往,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合作伙伴成功了,自己才可能成功。做生意无非是为了利益,马云却认为企业家功利之心不可太重。一开始就想着如何赚投资人的钱,这样的企业家,投资人是不会喜欢的。

雅虎、阿里巴巴、孙正义,都将钱押在了未来和信念上。这种感觉,马云认为只有自己和孙正义本人才能理解。孙正义告诉马云,正是因为自己要跟他做一辈子的朋友,才愿意退出。这句话,在马云眼里的价值,远远高于3.5亿美元。在产业最低谷的时候仍然坚定不移地坚持理想的人并不多,孙正义和马云就是这样的人。

雅虎中国总裁曾鸣曾用“大舍大得”来概括阿里巴巴的战略选择,他认为马云为了实现使阿里巴巴成为世界上最好的电子商务平台的战略目标,一直“舍得”让新成立的业务处于战略亏损状态。

马云在2007年年会上指出,淘宝、支付宝、阿里软件,以及雅虎都不要着急,尤其对于淘宝和支付宝而言,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做规模”。他表示要忘掉money,忘掉赚钱,不要理会外界关于自己“不能赚钱”的指责。

关于阿里巴巴淘宝网是否要收费的问题,马云始终认为淘宝要真正赚钱,他还是那句话:要开始考虑赚钱的时候,是帮别人真正赚了钱的时候。但现在,还不是淘宝收费的时机,因为市场还需要培育。就像几年前他经常讲的,如果阿里巴巴在路上发现金子,不断捡起来,当他身上装满的时候就会走不动,就永远到不了金矿的山顶。

直到现在,马云对于投资者的要求依然没有放松,他希望风险投资者是作为一个策略投资者进入阿里巴巴的。有很多投资者会追着马云谈合作,但他表示自己不需要太多钱,马云不把钱作为第一因素的思想赢得了更多投资人的青睐。

马云需要的不是风险投资,不是赌徒,而是策略投资者。他们应该对马云有长远的信心。两三年后就想套现获利的,那是投机者,马云是不会要这种钱的。

第四节 看了《福布斯》封面,才知道自己有多丑

1999年2月,在杭州湖畔花园的那间小屋里,马云给自己的创业团队画了一个“饼”:阿里巴巴将是一个持续发展超过百年的公司;阿里巴巴要做全球十大网站之一;要让全世界每个商人都用阿里巴巴。实现目标的标志是什么?马云说:“能上《时代》或《福布斯》的封面报道。”

当时很多人并不敢想这一切,甚至连马云也不会想到16个月后自己就上了《福布斯》的封面。

2000年7月的一期《福布斯》杂志封面人物一改以往全球跨国公司总裁们的头像,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活力四射的中国人的笑脸。

这个笑脸人物正是马云,《福布斯》配的大字标题是:为眼球而战。杂志上是这样描述马云的:深凹的颧骨,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一个5英尺高、100磅重的顽童模样。杂志内文中还写道:“这个长相怪异的人,有着拿破仑一般的身材,同时也有拿破仑一样的伟大志向。”

马云笑言,看了这期《福布斯》,才知道自己其实真的很丑。这个早年的普通英语教师,竟然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登上《福布斯》封面的企业家。

《福布斯》上那篇名为《小虾米的B2B》的封面文章中这样点评马云:“马云的方向是准确的。美国只有20家大公司有购买一个集装箱锤子的需求,但有555个五金批发商、20900个零售商只要买一箱或一盒锤子,这些小企业对阿里巴巴非常感激。在不久的将来,这只小虾米B2B的成长速度,可以超过鲸鱼。”

《福布斯》对阿里巴巴在2000年中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其资深编辑马修?施夫林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网(CNN)采访时说:“我们认为这家网站有巨大的潜力。它虽然注册在香港,但是有来自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成千上万的商人在这里买卖各种商品,像印度产的活塞、荷兰的猪腰。这是个非常好的市场,潜力很大。”

在马云看来,《福布斯》给予自己和阿里巴巴的赞誉,更多的是对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种肯定。他说:“从创业的第一天起,阿里巴巴就立志要做全球最好的站点,我们相信中国人一定能做出全球最好的站点。这次阿里巴巴被《福布斯》这一权威的全球性杂志选做封面故事,说明我们以前的努力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中国的互联网产业正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我们应只争朝夕,在新经济时代打响中国制造的品牌。”

创刊于1917年的《福布斯》杂志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财经杂志,在全球拥有数以百万计的读者。其中,绝大多数为企业家,订户多为企业CEO或高级管理人员。马云能够得到如此权威刊物的青睐,对于提高自己和阿里巴巴的国际影响力是大有裨益的。

马云的影响力不断扩大。2000年10月,世界经济论坛将马云评为2001年全球百位“未来领袖”之一;美国亚洲商业协会评选他为2001年度“商业领袖”。

2002年5月,马云又成为日本最大财经杂志《日经》的封面人物。该杂志高度评价阿里巴巴在中日贸易领域里的贡献:“阿里巴巴已达到收支平衡,成为整个互联网世界的骄傲。自中国加入WTO以来,日本市场逐渐升温,大量的日本企业将目光投向阿里巴巴,并对她寄予了浓厚的兴趣和希望。”

2003年,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访华,点名要见那个“改变了全球商人生意方式”的马云。到2005年9月,布莱尔再次访华,他仍“念念不忘”小个子的马云,并在9月6日还同马云等人共进早餐。

还是在2005年9月,当第五届“西湖论剑”召开的时候,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应邀而来,在“论剑”结束后,克林顿与马云共进晚餐,畅游西湖。用马云的话说“老克乐坏了,直夸杭州美”。

2007年4月,比尔?盖茨在参加海南博鳌亚洲论坛期间,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曾回答:亚洲的下一个“盖茨”将是阿里巴巴的马云。

随着西方企业通过阿里巴巴与中国企业取得商业往来的数量增多,国外媒体甚至有这样的预言:未来40年,马云将替代盖茨成为全球最富有的人。

马云的国际知名度就这样迅速提升,若是问某些外国人,所熟知的中国公司老板都有谁,马云的名字肯定会出现在他们的讲述中。随着阿里巴巴事业的蒸蒸日上,雅虎的杨致远和软银的孙正义都成为马云的“粉丝”。

有着“东方的智慧”和“西方的运作”思想的马云,并不会在已有的成绩面前停滞不前,他的管理理念是“全球的大市场”。所以,他现在的目标是,在未来的数年内,让阿里巴巴跻身全球互联网公司前三甲。

第五节 网络江湖大佬“西湖论剑”

2000年7月,马云出差香港,有幸和“武侠宗师”金庸见了一面。临别时,金庸为马云手书:“神交已久,一见如故。”从此,两人成了忘年交。

几个星期后,马云看到当时中国互联网的几个有名的CEO都在“掐架”,他想干脆邀请他们一起来搞个“西湖论剑”,顺便把金庸也请来。于是,马云便和自己的市场部副总裁Porter沟通,Porter是个会说中文的美国人,来阿里巴巴前是北京奥美公关公司的总监。他一听马云的提议就连忙表示反对:“这是不可能的!几个CEO之间关系都不太好,金庸又很难请到,你能不能给他们先打个电话,如果他们都同意,我可以协调。”

第二天,马云打电话邀请金庸,金庸当即就答应了。马云再打电话给丁磊和王峻涛,两人都是金庸迷,一听金庸来,立马答应。张朝阳和王志东听说丁磊和王峻涛都来,也接连答应下来。

在Porter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事,马云独自一人就搞定了。事后,马云对Porter说:“做Business就这么回事,想是可以想很多,但重点在做不做得出来。”

“西湖论剑”就这样在马云的“招呼”下“成形”了。2000年9月10日,杭州西湖边,第一届“西湖论剑”正式开始。会议的主题是:“新千年,新经济,新网侠。”参会嘉宾有新浪的王志东、搜狐的张朝阳、网易的丁磊、8848的王峻涛,以及马云,主持人则是著名作家金庸。当然,还有上百名不请自到的记者。

既然有“武林高手”金庸在场,马云就提出“网侠”的概念,把网络与江湖扯到了一起。结果第一届“西湖论剑”,五位“掌门人”谈武侠多于谈网络。

当然“网侠”论剑,还是离不开“网”的。在谈到网络赢利模式时,王志东概括出四种:广告、收费、佣金和提供解决方案。张朝阳、丁磊和王峻涛都表示认同,马云则认为:“看得清的模式不一定是最好的模式,看不出你怎么赚钱的模式说不定最好。”

至于网站模式,则众说纷纭。除了门户外,有人看好B2C,有人看好C2C,唯独没人看好B2B。马云却坚持阿里巴巴要走B2B,他还试图说服王峻涛相信B2C和C2C没有前途。

第一届“西湖论剑”时,马云的名声远不及王志东、张朝阳和丁磊,阿里巴巴的名声也比不上新浪、搜狐和网易。那时人们提起网络总会将马云这个中国“互联网之父”遗忘,马云对此一笑置之:“我确实比他们三人更早投身互联网,但我不觉得,也不习惯,更不喜欢别人称我为中国‘互联网之父’。这名字不应该是这代人的,应该是上一代的。况且互联网并不论资格,我不喜欢父,只喜欢子。”

第一届“西湖论剑”前,阿里巴巴和马云并不为外界所熟识。“西湖论剑”之后,五大网站和五大掌门人自然而然被业界和社会接受,虽然阿里巴巴当时的实力与三大网站的实力相差不少。阿里巴巴和马云开始引起业内关注,很显然,马云的“借力打力”获得了成功。

随后马云又接连举办了四届“西湖论剑”。

第二届“西湖论剑”于2001年10月21日举办,这次会议的主题延续了首届的话题:经营、赢利、成长。此次参会的嘉宾有:网易的丁磊、新浪的茅道临、搜狐的张朝阳、Tom总裁王兟、8848的王峻涛。

这届“论剑”意义深远,杭州市政府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全国近百家媒体进行了现场采访。会议结束后,新华社、中新社等全国性媒体发了专稿。“西湖论剑”,逐渐成为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随着2002年互联网经济泡沫的结束,第三届“西湖论剑”于2002年11月3日举行,主题是:泡沫后的精彩,网络改变生活。嘉宾有:腾讯的马化腾、3721的周鸿祎、前程无忧的甄荣辉、携程的梁建章、联众的鲍岳桥。与会嘉宾纷纷表示,本届“西湖论剑”标志着中国互联网正式复苏。而作为东道主的马云,说本届“西湖论剑”将成为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转折,网络的核心是服务,是要赢利,赢利了还要考虑持续赢利。

第四届“西湖论剑”于2003年11月3日举行,主题是:中国,下一浪!嘉宾包括:百度李彦宏、软银孙正义、TOM王雷雷、携程梁建章、腾讯马化腾、易趣总裁邵亦波。此次“论剑”没有对媒体开放,马云的解释是,因为参会的多家网站都处于筹备上市时期,很多情况比较敏感,所以不便透露。

也是在这次“论剑”中,马云首次提到“阿里巴巴对到纳斯达克淘金完全不感兴趣”。

第五届“西湖论剑”于2005年9月10日举行,这次正值阿里巴巴成立6周年。马云给此次“论剑”定的主题是:天下。所以,邀请的嘉宾除了新浪的汪延、搜狐的张朝阳、网易的丁磊、腾讯的马化腾外,还有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尽管如此,媒体的关注点仍放在马云和杨致远身上,因为在此不久,阿里巴巴刚刚并购了雅虎中国。

马云在本次“论剑”中发表了电子商务将改变中国的演讲,他大胆预言“下一个互联网的杀手级应用将出现在搜索和电子商务之间”。在马云眼中,“中国经济快速腾飞的今天,互联网革命性的发展成就了新经济力量的突起,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经济模式扮演了重要角色。前十年互联网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在今后十年互联网将以亚洲为中心,以中国为中心”。

马云小时习过武,又“热衷”于打架。身材瘦小的他,打架多凭技巧,技巧最讲究借势,所谓四两拨千斤。成年后的马云善于造势,善于“借力打力”。“西湖论剑”,是马云的一个绝妙创意。

成功举办五届“西湖论剑”,身为东道主的马云成功地让世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响力。自此以后,江湖论剑,谁人不识马云!

附录 马云语录之团队

什么是团队呢?团队就是不要让另外一个人失败,不要让团队任何一个人失败。

创业时期千万不要找明星团队,千万不要找已经成功过的人。创业要找最适合的人,不要找最好的人。

如何把每一个人的才华真正发挥作用?我们这就像拉车,如果有的人往这儿拉,有的人往那儿拉,互相之间自己给自己先乱掉了。当你有一个傻瓜时,很傻的,你会很痛苦;你有50个傻瓜是最幸福的,吃饭、睡觉、上厕所排着队去的;你有一个聪明人时很带劲儿,你有50个聪明人实际上是最痛苦的,谁都不服谁。我在公司里的作用就像水泥,把许多优秀的人才黏合起来,使他们力气往一个地方使。

网络公司将来要判断三个:第一,它的team;第二,它有technology;第三,它的concept,拥有这些东西,才是存在的必要。

Judge一个人、一个公司是不是优秀,不要看他是不是Harvard,是不是Stanford,不要judge里面有多少名牌大学毕业生,而要judge这帮人干活是不是发疯一样干,看他每天下班是不是笑眯眯回家。

权威是你把权给别人的时候,你才能有真正的权力,你懂得倾听、懂得尊重,承担责任的时候,别人一定会听你的,你才会有权威。

30%的人永远不可能相信你。不要让你的同事为你干活,而让我们的同事为我们的目标干活,共同努力,团结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面,就要比团结在你一个企业家底下容易得多。所以,首先要说服大家认同共同的理想,而不是让大家来为你干活。

我认为,员工第一,客户第二。没有他们,就没有这个网站。也只有他们开心了,我们的客户才会开心。而客户们那些鼓励的言语、鼓励的话,又会让他们像发疯一样去工作,这也使得我们的网站不断地发展。

领导力在顺境的时候,每个人都能出来,只有在逆境的时候发挥出来的领导力才是真正的领导力。

记住,关系特别不可靠,做生意不能凭关系,做生意也不能凭小聪明。

永远把别人对你的批评记在心里,别人的表扬,就把它忘了。

马到功成·马云向左,马化腾向右》_上篇_影响力马云_第五章_个人财富不重要,有钱大家一起赚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马到功成·马云向左,马化腾向右上篇_影响力马云_第五章_个人财富不重要,有钱大家一起赚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