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拉起控制栏,就会保存当前阅读位置。离开前记得先点下屏幕中间噢!

上篇 影响力马云

第六章 创业者最好的大学是社会大学

马云是所有期待成功的创业者的偶像,他“人小鬼大”,总是一副精力过剩、咄咄逼人的模样。马云说自己一辈子都在创业,即使大家都不同意自己,他也会对自己说“YES”。马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所有的创业者:最好的大学是社会大学。

第一节 一辈子都在创业:永保“零度”状态

马云说,人一辈子都在创业。他不认同“二次创业”这样的口号,既然从第一天创业起就一直在创业,那根本就不存在“二次创业”的说法。创业的思维已经和他融为一体,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马云能永保“零度”状态,不断进取。

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史蒂夫?乔布斯就是马云“创业理论”的有力证明者。乔布斯20岁时就开始创业,在10年间将“苹果电脑”从一家只有两个创业者的车库公司扩展成一家员工超过4000人、市价20亿美元的国际大公司。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乔布斯30岁时却被自己所创办的公司炒了鱿鱼。就这样,曾经是他生活重心的东西一夜之间就不见了。随后几个月,他成为公众的负面示范,乔布斯实在不知道要干什么好,甚至想过要离开硅谷。

既然创业者从第一天创业起,就一直在创业的路上,成功和失败,对他们来说就没有明显的区别。虽然乔布斯被董事会淘汰出局,但是他一直热爱的事业并没有否定他,所以他决定一切从头开始。

在接下来的5年里,乔布斯开了两家公司,分别是Next公司和Pixai公司。Pixai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制作出了《玩具总动员》这部世界上第一次完全由电脑制作的动画电影。之后,这家公司阴差阳错地又被苹果电脑公司买下了,乔布斯于是又回到了当初的根据地,而Next发展的技术居然成为苹果公司后来复兴的核心。

过程很艰难,但乔布斯一直保持着创业精神,让苹果公司重新接纳自己。失败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从头再来是下一个成功的开始。成功也并非是最终结果,创业者们需要时常告诫自己:既然选择了创业,就要永保“零度”状态,创业者一辈子都在创业。

马云认为创业者选择了创业,就必须一直坚持下去。暂时的失败并不能代表永远的失利,一时的成功并不能代表将来的成功,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在理想的道路上坚持下去,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

最初的时候,有人说阿里巴巴如果能成功,就等同于要把一艘万吨轮船抬到喜马拉雅山上。马云却说,他的任务是把这艘万吨轮船从山顶抬到山下。别人怎么说,是没办法的事,但是自己要明白将要去哪里,自己能给社会创造什么价值。

2002年,是互联网泡沬破灭得最为彻底的时候。马云将阿里巴巴当年的目标定为“活着”,他希望公司员工坚持下去,等待来年春天的到来。到了年底,阿里巴巴不仅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且还实现了赢利。马云将这一切归功于“坚持”,他说,很多人比他们聪明,很多人比他们努力,为什么他们成功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坚持下来了。虽然后来每一个目标的提出,都会招致诸多反对的声音,但是马云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造梦者,每一个当初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后来都一一成为现实。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一举成为中国最高市值的互联网公司,这还不包括它旗下的淘宝、支付宝、阿里软件、中国雅虎口碑网等众多网站。此外,这次上市还破了多项港股纪录:香港历史上IPO认购冻结资金额的最高纪录、香港历史上首日上市飙升幅度的最高纪录、近年来香港联交所上市融资额的最高纪录。

阿里巴巴还是全球范围内自2004年Google上市以来IPO融资额最高的科技股,实际融资额达到16.9亿美元,超过了当年Google的融资额16.5亿美元。阿里巴巴的上市无疑是中国互联网2007年度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事件,而这也不过是当初马云激励团队时提到的一个梦想。正是在“寒冬”期的坚持,正是那股创业不止的精神,才创造出后来的诸多纪录。

马云说当自己到60岁时,还能和现在这帮做阿里巴巴的伙伴们站在桥上,听到广播里说,阿里巴巴今年再度分红,股票继续往前冲,成为全球……马云说,只有那时才叫真正成功。

马云的这番内心告白,是他过去和将来的最大愿望。他告诉我们,成功是一种坚持的成功,创业是一辈子的创业。正如马云所言,放弃就等于失败,只有坚持才能成功。虽说在外界看来今天的阿里巴巴已经非常成功了,但是马云仍然不忘告诫公司员工,要对外界的赞誉置若罔闻,坚持创业精神。

马云表示:因为阿里巴巴要做102年,有一天如果自己上了什么封面,就把自己当做上了一个娱乐杂志一样。不要认为那是成功,成功是很短暂的,背后所付出的代价是很大很大的。

在马云心里,创业之路没有终点,一直会伴随创业者的一生,他也一直在试图告诉创业者们一件事:从创业的第一天起,创业者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自己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但有一天一定会到来。只有永保“零度”状态,才不会自满,不会故步自封,成就才会更大。

第二节 对自己说“YES”,即使90%的人不同意

马云并不想做商人,他只想创办一家企业,做一个企业家。在他看来,生意人、商人和企业家是有区别的。生意人以钱为本,一切为了赚钱;商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家影响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创造价值。赚钱是一个企业家的基本技能,而不是所有技能。

一个伟大的公司当然也需要赚钱,但是光会赚钱的公司不是伟大的企业。阿里巴巴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永远不把赚钱作为第一目标。马云觉得伟大的公司首先能为社会创造真正的财富和价值,可以持续不断地改变这个社会。

很多企业家在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就把为众人服务作为奋斗的目标。比如比尔?盖茨,他在创业之初就已经把“让千万人都用得上电脑软件”作为目标;譬如山姆?沃尔顿,他主张天天低价,立志建立一种既便利又廉价的商业模式;再如马云本人,他刚开始创业的使命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当然,仅有使命是不行的,必须产生财富,这样自身创造的价值才可以得到人们的认可。

有了这样的认识,马云提出了一个“YES理论”。他认为,如果要说创造价值和赚钱哪个重要,他会说Yes,都重要。但一定要问哪个更重要,则创造价值更为重要。如果创造了价值没有钱,这个价值根本不是价值;如果创造了这个价值,结果没人愿意付钱,这是垃圾,这不是在给社会创造价值,而是在创造垃圾。

别人问马云喜欢能干的员工还是听话的员工,他也说Yes,就是既要听话又要能干。因为马云相信,能干和听话是不矛盾的。能干的人一定不听话,听话的人一定不能干,这种人要来根本没用,因为不听话本身就不能干。

多年以来,马云给人一种“特别坚持自己是对的”的感觉。不仅来自他坚持对自己说“Yes”,而且马云认为,一个人被说服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为马云也曾经犯过错误。

在2000年的时候,高盛和软银的投资到位后,马云决心大干一场,阿里巴巴把摊子铺到了美国硅谷、韩国,并在伦敦、中国香港快速拓展业务。但是此时,管理的危机随即出现,他手下的那些世界级的精英都开始向马云灌输他们各自的理论和方法。阿里巴巴美国硅谷研发中心的同事说技术是最重要的,一家全球500强企业的副总裁坐镇香港总部,他们认为向资本市场发展是最重要的。

都是精英的言论,都说得有道理,马云开始拿不定主意了。他说,50个聪明人坐在一起,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此时,才成立一年的阿里巴巴已经变成了跨国公司,员工来自13个国家。

对于未来的发展,马云确实无法拿定主意,公司在风雨飘摇之中,最后还是马云对自己说了“Yes”。2000年底,阿里巴巴破釜沉舟,启动“回到中国”战略,随后进行全球大裁员。

在一个重大决定面前力排众议是需要勇气的,做任何事都能一直力排众议则是难能可贵的。自信,是一个简单的词,但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这个世界不缺思想家,思想家太多,就难以统一思想。马云的做法是,对自己说Yes,即使有90%的人不同意。

马云说,如果再早一点对自己说Yes,后果就不会那么糟糕。对周围的人,马云说出了这样的话:如果认为我们是疯子请你离开,如果专等上市请你离开,如果带着不利于公司的个人目的请你离开,如果心浮气躁请你离开。

回想1995年,马云从美国回来后,在美国朋友的协助下,他开始为自己的海博翻译社建立首页。当时中国的网络是用速度很慢的拨号上网连接方式,足足花了三个半小时才打开一半的网页。但是即便如此,马云仍然相当自豪,他证明了互联网的存在。

随后,他决定进入互联网行业。在决定辞职前,马云找了二十几个朋友咨询,大多数说不行,只有一个人说可以试试。马云不顾大家的劝告,坚持行动。对于他的这个举动,朋友们都说他是个傻子。

马云后来回忆说,刚开始做互联网,能不能成功自己也没信心。只是觉得做一件事,无论失败与成功,总要试一试。

马云说,一个人如果在14岁时不是理想主义者,他一定庸俗得可怕;如果在40岁时仍是理想主义者,他又未免幼稚得可笑。但是在创业的过程中,他一直强调的是,永远对自己说YES。因为他知道,很多时候,创业者被别人说服往往是犯错的开始。

第三节 男人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对马云来说却是“受尽屈中屈,才为人上人”。马云从创业初到现在,伴随着他的是“骗子”、“傻子”、“疯子”和“狂人”的称号。难怪马云在成功之后,感慨地说:“男人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

胸怀,是男人面临困境时的表现。迷恋武侠小说的马云说:“委屈再大莫过《天龙八部》中的乔峰,冤枉再大莫过《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回顾马云的过去,能看出他是一个真正的侠客。

1995年4月,马云开始了第一次创业,“中国黄页”网站在他手上诞生。万事开头难,最初的阶段,也是公司最艰难的时候,马云最落魄的时候,公司账面上不过200元钱。最重要的是,1995年的互联网远没有如今普及,多数企业甚至连听都没听说过“互联网”这个词。对互联网的疑问,让马云和他的“中国黄页”举步维艰,迟迟无法打开局面。

为了宣传“中国黄页”,马云还得附带加大“互联网”这一名词的推广。他曾在媒体上说,“比尔?盖茨认为互联网将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话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不过后来马云自己坦言,这句话其实是他杜撰出来的。原因很简单,“互联网作用大没有用,比尔?盖茨才有说服力”。

有了比尔?盖茨的“帮助”,又在朋友的帮助下,马云终于陆续同望湖宾馆等单位开始有了业务合作。然而,当时国内还没有开通互联网,马云一直依靠美国寄过来的打印纸网页为客户构筑梦想。“胆大”的马云兜售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此虚无缥缈的商品让人信服是很困难的。于是,很多人开始怀疑马云是一个骗子,当时马云心中的委屈可想而知。

马云的忍受直到1995年7月才得到回报,上海开通了44K的互联网专线,马云有了证明自己的机会。1995年8月的一天,马云请来望湖宾馆的总经理,他从杭州打长途电话到上海联网进行了一次现场的“互联网”演示,并且让杭州电视台的记者进行全程录像,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产品。

经过3个多小时的等待,网页才下载完毕,电脑上出现了望湖宾馆的主页。总经理这才信服了马云,同意将望湖宾馆的介绍放到“中国黄页”上,一个月后总经理得到了一个意外之喜。

1995年9月,世界妇女大会要在北京召开。几个美国妇女上网搜索中国的宾馆,只找到了望湖宾馆,于是她们决定住在望湖宾馆。当得知望湖宾馆位于杭州,离北京有1000多公里时,这几个妇女还专门从北京飞到杭州,在望湖宾馆住了一个晚上,因为这是她们在互联网上见到的第一个中国宾馆。

马云的委屈这时才得到释放,他也看到了希望,认为只要将“中国黄页”做好,一定会对中国有利。正当他踌躇满志,“误解”渐渐离去的时候,“欺诈”却不请自来。

1995年的下半年,有几个来自深圳的“老板”找到了马云,表示愿意出资2万元,做“中国黄页”的代理商。正捉襟见肘的马云一时喜出望外,没怎么犹豫就将“中国黄页”的核心模式和机密技术和盘托出,还派出技术人员亲赴深圳,帮助他们建立系统。

马云的热情服务让这几位老板十分满意,他们表示先回深圳看看,然后“三天后再回杭州签合同”。

然而,马云直到现在也没有等来这份合同。原来,这几位深圳老板回去后迅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然后依托“中国黄页”的技术,制造出与“中国黄页”一模一样的产品。在马云最艰难的时候,这就像是往他伤口上撒盐。马云最终还是扛了下来,多年后,马云提及此事仍欷歔不已:“当时真的受不了,但我还是把它扛下来了。”

好事多磨,马云的委屈还远没有结束。随着人们对互联网行业越来越感兴趣,很多对手加入进来。

一无社会资源、二无政府资源的马云为了寻找出路,再次忍受着委屈。他改竞争为联合,决定和对手杭州电信合作。可惜,马云的“忍辱负重”换来的却是最终的决裂。杭州电信与马云在经营理念上的分歧日益加深,马云无奈之下选择了退出。

“东打西拼最后却丢了自己的孩子”,马云心中的委屈和不甘,外人是无法理解的。但是,最后他还是硬着心肠,将自己拥有的“中国黄页”股份送给了一起创业的员工,带着委屈离开了“中国黄页”。

回顾“中国黄页”的历史,马云所受的委屈实在不小。正是有了过往的委屈,马云如今的胸怀非同一般。身材瘦小的马云,胸怀却非常宽广,他说:“十个有才华的人有九个是古怪的,总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你要去包容他们。男人的胸怀是被冤枉撑大的,越撑越大,人家气死你就不气。”

直到如今,马云认定的事情,每每引起无数人的争执,阿里巴巴的员工都可以跟马云拍桌子,同他争吵。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梦想,这样就事论事的争吵,反而撑大了马云的胸怀,增长了他的见识。他的胸怀和见识,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阿里巴巴。

第四节 不打甲A,直接进世界杯

马云做企业,一开始是不被人理解的。他没有按常理竞争国内市场,而是将眼光放到国际市场,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用他的话说就是“避免国内甲A联赛,直接进入世界杯”。

刚创立公司的时候,马云就将公司定位为全球化的企业,因而名字也应该是响亮的、国际化的。为了注册一个好的名字,马云思索了很久。直到一次在美国一家餐厅吃饭时,他突发奇想,找来了餐厅服务员,问他是否知道阿里巴巴这个名字。服务员回答说知道,并且还跟马云说阿里巴巴打开宝藏的咒语是“芝麻开门”。

之后,马云又在各地反复地询问他人,马云发现阿里巴巴的故事被全世界的人所熟知,并且不论语种,发音也近乎一致。他开玩笑说从外婆到孙子,都读阿里巴巴。就这样,马云将公司的名字确定为“阿里巴巴”。

对于起名,马云还有一种说法:他选择“阿里巴巴”这个名字是希望企业能够成为全世界的十大网站之一,也希望全世界的商人都用阿里巴巴。既然企业定位是国际性的,那就需要有个优秀的品牌,响亮的名字是关键。

马云又提到取名“阿里巴巴”还有更深层的目的:取“阿里巴巴”这个名字不是为了中国,而是为了全球。他做淘宝,有一天也要走向全球。阿里巴巴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创建一家全球化的、可以做102年的优秀大企业。

1999年,马云参加完亚洲电子商务大会,已经意识到一个巨大的机会即将出现。当他决定建立阿里巴巴网站的时候,他明白这个机会的价值链是双头并举的:一头是海外买家,一头是中国供应商。但在当时,中国的工厂还未成气候,商业模式中所有成功的关键因素都集中在海外。

马云说,当时甚至不敢说自己是中国公司,因为当时大家都认为中国不可能有好的互联网公司。同时,像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超级买家都在西方,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企业都在西方,能向互联网投资的主流资金也都在西方,所以马云决定利用一切可以找到的机会,首先搞定国外市场。

要实现这个目标,马云心目中的阿里巴巴网站必须是全球性的,只做国内只会将阿里巴巴变成没有买家的卖家。他认为阿里巴巴必须迅速覆盖全球,否则失去“第一”,也将失去存在的意义。

马云认为他的企业是帮助中国企业出口,中国产品肯定是海外的买家。至于如何让这些企业成为买家,他有个形象的比喻:办一个市场就像办一个舞会,舞会里面有男孩子、女孩子,如果要把他们都请进来很难。马云的策略是先把女孩子请进来,再把优秀的男孩子请进来,这样市场就会变得越来越大。

在国内互联网轰轰烈烈的年代,阿里巴巴已经在国外宣传造势。马云表示,1999年、2000年阿里巴巴的战略很明确,迅速实现全球化,成为全球电子商务企业;打开国际电子商务市场,培育中国国内电子商务市场。

很多人认为,阿里巴巴在国外的名气比在国内大,这跟他们1999~2001年三年间的全面战略有关,阿里巴巴迅速打进了海外市场。很多企业认为自己实现全球化了,但是全球化并非请几个外国员工或者在海外建厂这么简单,阿里巴巴在全球化的战略上做过很多事。1999年、2000年、2001年阿里巴巴的基本活动是在欧洲和美国,马云在欧洲和美国做了很多演讲。马云记得最惨的一次演讲是2000年在德国组织的一次演讲,1500个座位结果只来了3个人,他觉得很丢脸。但没有办法,马云还是得演讲下去,那时候阿里巴巴的推广工作很难做。作为一个国际网站,阿里巴巴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中国企业实现出口,因此必须在海外寻找卖家。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外国人先了解阿里巴巴。

马云将阿里巴巴总部定在中国香港,他希望办一个由中国人创办的公司,让全世界骄傲的公司。香港是国际化大都市,阿里巴巴在美国设了研究基地,在伦敦设了分公司,然后在杭州建立了它在中国的基地。

关于不把阿里巴巴总部定在国外的疑惑,马云有自己的主张。他始终坚持将阿里巴巴留在中国,因为马云要让全世界人知道,阿里巴巴是中国人创办的公司,阿里巴巴是一家让全世界华人骄傲的中国公司。

马云朝着既定的方向往前走,不管外界怎么变化,还是不受干扰,走自己的路,用心去做。他和他的团队就是这样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当做自己的使命,从企业初创就开始放眼全球,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并逐步完善,一直在圆他们“电子商务帝国”的梦。

第五节 进攻者永远都有机会

所有接触过阿里巴巴的人,都会觉得这家公司是个特别主动、富有“进攻性”的企业,而马云更是一个高超的“煽动者”。很多人甚至认为马云是个“疯子”,喜欢“口出狂言”,富有“进攻性”。也正因为马云的这些“形象”,有些人甚至还把马云看成是个“满嘴跑火车”的“骗子”。

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名誉”,马云笑言“自己和阿里巴巴是一路被人骂过来的”。可这又能说明什么呢?这个世界原本就是“进攻者”生存的世界,只有不断地进取才有机会。马云就是有这样的能力,可以让他最需要的人接受自己,然后把自己的“狂言”变成现实,事后让人称赞不已。

有这样一个事实,几乎任何与马云有过深接触的人,都会莫名其妙地被他“忽悠”几回。当年在北京帮马云做《书生马云》节目的同乡好友这样评论马云,说他就像一剂毒药,把所有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了。比如孙彤宇,他原本是去拉马云做广告的,结果客户没做成,反倒成了马云的人,而阿里巴巴CFO蔡崇信,也几乎是在同样的情况下把自己“谈”进去的。

说马云是“骗子”也好,是“进攻者”也罢,不得不承认,这个小个子的浙江企业家,身上有一种特异的、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这种魅力有时候更是一种魔力,叫人心甘情愿地聚拢到他的身边。

在人们眼里马云是这样的人:“疯子”+“狂人”。每逢节日,他都会把自己打扮成维吾尔族姑娘或江南渔夫。即便是在严肃的媒体采访场合,他也会习惯性地做出各种小动作。对此,他的解释很简单:这有助于思维和表达。

他的狂放不羁,突出表现在2005年第五届“西湖论剑”上。在与克林顿对话时他跷着二郎腿;在听张朝阳、丁磊、马化腾、汪延和经济学者张维迎论战,兴起时他会直接拿把椅子走到台上,不管三七二十一自己做起了演讲;而他的身影偶尔也会出现在大排档,人们看到他喝得微醉的模样,跟一大帮人神侃瞎聊,手舞足蹈。

即便是在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的讲台上,他也照样表现得“张牙舞爪”。在这所受人尊敬的大学的讲台上,他跟诺基亚总裁精彩激烈的辩论,得到了台下1000多名听众长时间的起立鼓掌。

如今的马云,已经习惯了别人把他当“狂人”看待!正是因为这样的从容与不羁,才造就了马云的辉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马云办不到的。”对于马云来说,这句话当之无愧。

马云其实狂而不傲,他始终是一个直面现实又憧憬梦想的清醒者。即使阿里巴巴放眼全球都找不到与之抗衡的对手,但他始终持有一种危机意识。就是这样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却在2005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一年,我压力挺大。

同丁磊、陈天桥、李彦宏这些人不同,马云非常不“务实”,经常是“不走寻常路”。他经常讲的一句话是:赚不赚那几个亿没什么了不起的。当时阿里巴巴的收入来源是向诚信通和中国供应商的会员收取年费,这两个体系的会员均依附阿里巴巴网站。

收入来源虽然单一,但因会员数量庞大并保持迅速增长,使整个集团活得相当“滋润”,每年的营业收入保持翻倍的增速。从“每天赢利100万”到“每天交税100万”,再到“现在赚的只是零花钱而已”,马云火热的性格让他丝毫不掩饰自己公司的实力与良好的赢利前景。

马云又有些“口无遮拦”,即使谈到竞争对手,他也不回避要与之PK一下。说到马化腾的腾讯网,马云认为自己看不到对方任何的增长。在腾讯也推出自己的免费B2C门户之后,马云则认为这是一步“臭棋”。他认为,当初创立淘宝网的时机和今天的环境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腾讯继续实行免费无疑是一个错误。在击败eBay之后,马云底气更足,他将竞争的矛头直接对准了百度和Google。

就是这个“攻击性”很强的“狂人”,最终将阿里巴巴带到了香港交易所。200亿美元的市值,使阿里巴巴成为仅次于Google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这样令人瞩目的成就让人对马云充满了更多的期待:他还会创造出怎样让人惊奇的事情呢?

第六节 有多高的人生境界做多大的企业

1999年1月,全球互联网的第一个高潮悄然而至。雅虎、亚马逊等美国网站的先行者纷纷上市,美国纳斯达克的股票一路上扬;杨致远等人一夜暴富,孙正义等风险投资商获利几十倍,就连买了网络股的股民也赚了个盆满钵满。中国互联网市场也热闹非凡,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新浪、搜狐、网易不但势头强劲,而且也在跃跃欲试上市。

此时的马云,两手空空,无声无息;他的团队这时不过“十几个人来七八条枪”,最糟糕的是情绪低落,心中迷茫。

这是阿里巴巴诞生的大背景。

马云是一个伟大的“布道者”,是一个辉煌梦想的“鼓吹者”。随着阿里巴巴的声名远播,愈来愈多的人知道了马云的“Ihaveadream”:做中国人办的全世界最好的公司,做世界十大网站之一,做个102年的企业!

一个18人的创始团队,经历多年风雨,依然不离不弃;一个上千人的团队,能够无宗无派,精诚团结,在中国近乎天方夜谭。阿里巴巴能做到这样不能不归功于企业文化的力量。

阿里巴巴初创时,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也没有严格的工作流程,而是自由争论,平等决策。

马云说,因为自己不懂技术细节,而同事们都是世界级的互联网顶尖高手,所以自己很尊重他们,他们说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吧。尊重和不干预,马云对待工程师一直是这个态度。开始公司里只有三四个工程师时是如此,后来公司里的技术人员发展到500人,还是如此。马云一直把他们当做一个另类群体,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甚至给他们特殊政策和特殊待遇,并为他们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一个网络公司离不开技术,马云时常为阿里巴巴拥有众多世界级的网络高手而自豪。在他千方百计吸纳人才时,其中很多人都是像雅虎搜索器开发者——吴炯这样的技术人才。阿里巴巴的工程师分为P1、P2、P3三个等级,但成为P3以后还可以发展。马云早就宣布过:工程师可以做技术副总裁,也可以做COO和CEO。阿里巴巴的现任COO李琪就是工程师出身。

马云用自己的人生观给阿里巴巴注入了活力,他看重“团队、朋友、友情”,这是阿里巴巴价值观的源头。马云认为阿里巴巴的股权结构很健康,也很合理,股份每个员工都有,最大的股份在管理者手里。这是个很科学的概念,阿里巴巴不是东方家族企业。

上市是所有网络公司的梦想和目标,也是阿里巴巴的梦想和目标。上市曾经是激励阿里巴巴创业者的动力,但不是全部。后来,许多人是奔着上市、奔着阿里巴巴的原始股票来的,后来加盟阿里巴巴的国外高管、跨国公司英才中这样的人更多。在市场经济中,为上市、为股票而来,无可非议。但事实证明,仅仅为此而来的人,很难与阿里巴巴共患难。当阿里巴巴遭遇寒冬赢利无望、上市无期时,这些人中的多数就会选择离开。

马云在回顾阿里巴巴的创业历程时,总结了企业创新发展的经验,其中有一条就是:坚持自己的理想,初恋情人是最美丽的。

阿里巴巴从成立以来一直备受质疑,都说这个东西不可能。但是马云说自己不怕骂,在中国反正别人也骂不过他。这个“火星人”永远坚信这句话:你说的都是对的,别人都认同你了,那还轮得到你吗?你一定要坚信自己在做什么。

马云坚定不移地走着电子商务的道路,尽管电子商务也许3年、4年甚至5年都挣不到钱,但马云相信8年、10年后一定能够挣到钱。所以,阿里巴巴坚持把钱投入电子商务中。

到今天为止,马云仍觉得自己当时的战略举措是对的,在诱惑面前、在压力面前阿里巴巴都没有改变。

最初创建“中国黄页”时,马云提出的口号是:打造真正的雅虎。再次创业创建阿里巴巴时,马云的想法是:要做一家中国人创办的全世界最好的公司,口号也随之演变为“做世界十大网站之一”,两个口号体现了马云的人生境界——狂,却能激励人心。

马云最值得人称赞的是,他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并为这个信念鞠躬尽瘁。他坚信互联网会影响中国、改变中国,坚信中国可以发展电子商务。相信电子商务要发展,必须先让客户富起来,如果客户不富起来,阿里巴巴就是一个虚幻的东西。马云希望阿里巴巴为中国创造非常多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

最大的财富不是取得了什么成绩,而是经历过失败,犯过很多错误。失败过的人,会把握每一次机会。丰富的过程能让人成长,成长有快有慢,当拥有了别人所没有的经历时,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境界。而所拥有的人生境界,决定了人所能达到的高度。企业是人做出来的,高度当然由人决定。阿里巴巴的成绩,来源于马云的人生境界。

附录 马云语录之创业

创业者书读得不多没关系,就怕不在社会上读书。

我为什么能活下来?第一是由于我没有钱,第二是我对internet一点不懂,第三是我想得像傻瓜一样。

Ifnotnow,when?Ifnotme,who?

对所有创业者来说,永远告诉自己一句话: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我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但有一天一定会到。困难不是不能躲避,不能让别人替你去扛。九年创业的经验告诉我,任何困难都必须你自己去面对。创业者就是面对困难。

20世纪80年代挣钱靠勇气,90年代靠关系,现在必须靠知识、能力!

80年代的人不要跟70年代、跟60年代的人竞争,而是要跟未来、跟90年代的人竞争,这样你才有赢的可能性。

创业者光有激情和创新是不够的,它需要很好的体系、制度、团队,以及良好的赢利模式。

不要贪多,做精做透很重要,碰到一个强大的对手或者榜样的时候,你应该做的不是去挑战它,而是去弥补它。

所有的创业者应该多花点时间,去学习别人是怎么失败的。

绝大部分创业者从微观推向宏观,通过发现一部分人的需求,然后向一群人推起来。

可能一个人说你不服气,两个人说你不服气,很多人在说的时候,你要反省,一定是自己出了一些问题。

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需要三个因素:眼光、胸怀和实力。

别人可以拷贝我的模式,不能拷贝我的苦难,不能拷贝我不断往前的激情。

80年代的人还需要摔打,不管做任何事,要检查主观原因。

人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第一天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就是帮助别人成功。

生存下来的第一个想法是做好,而不是做大。

有结果未必是成功,但是没有结果一定是失败。

马到功成·马云向左,马化腾向右》_上篇_影响力马云_第六章_创业者最好的大学是社会大学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马到功成·马云向左,马化腾向右上篇_影响力马云_第六章_创业者最好的大学是社会大学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