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下篇 学习力马化腾

第三章 寻找新蓝海,拷贝就是学习力

从OICQ到QQ,从即时通讯软件到门户,从纯娱乐工具到商务办公……马化腾不断开疆辟土,腾讯进入一个又一个新领域,也创造出很多商界“神话”。马化腾从未停止寻找蓝海的脚步,拷贝就是学习力,马化腾并非限于模仿,创新也是他的法宝。

第一节 OICQ变脸QQ

2000年,马化腾的OICQ已经占领了中国即时通讯90%以上的市场。但是,福祸相依,马化腾的麻烦其实早已“潜伏”起来。

早在1999年8月和9月,美国在线(American On Line,简称AOL)就两次给腾讯发来律师函,信函中称ICQ是AOL的注册商标,任何在名称中使用ICQ字样的同类软件都有侵犯AOL商标使用权的风险。而马化腾在1998年11月注册的oicq.net以及1999年1月注册的oicq.com两个域名均侵犯了AOL的知识产权,AOL要求腾讯给OICQ改名,否则将诉诸法律。

然而,这些并没有引起马化腾的足够重视。他认为自己注册OICQ域名的时候,AOL并没有在美国境内注册“OICQ”,更谈不上在中国注册了,所以他觉得自己没必要理会这些。很快,到了2000年3月3日,AOL正式向全美仲裁论坛(NAF)递交起诉书,并以律师函通知腾讯向NAF提交域名争议答辩书。

随后,腾讯及时进行了答辩,并私下与美国在线进行了多次交涉,但腾讯还是没能逃脱失败的命运。2000年3月21日,仲裁员詹姆士?卡莫迪签署了仲裁判决书,判定腾讯将oicq.com和oicq.net域名归还美国在线。

正蓬勃发展的腾讯公司,在十分突然的情况下,不得不将oicq.com域名易主。2000年的一天,几十万腾讯用户在没有受到任何通知的情况下纷纷掉线。这不是一次技术故障,而是腾讯有意的行为。用户再在浏览器中输入www.oicq.com的地址名,只会跳转到ICQ的主页。

眼睁睁看着苦心经营一年多的品牌付之东流,马化腾第一次品尝到失意的滋味。马化腾在无奈之下,只好放弃使用oicq.com的域名,暂时启用新域名——tencent.com及tencent.net。此后两年时间,腾讯一直以tencent.com域名作为其主要网站入口,直到qq.com的出现。

对于oicq.com的改名,腾讯公司对外称“改名是我们主动的决定,没有受到其他外在因素的干扰。目前还是过渡期,各项对外业务依然用OICQ的名字。到2001年稍后时间会完全改过来”。

为避免再次受困外国公司的知识产权问题,马化腾带领着腾讯做了一系列的改变。2001年3月,腾讯推出最新测试版OICQ2000Build0325。这次“OICQ2000”直接更名为“QQ2000”,而且以往OICQ的各种可爱卡通头像也进行了更新。登录腾讯的网站,也会发现所有OICQ文字均已经被QQ所代替!似乎在转眼间,OICQ从网上蒸发。

在0325版本之前,OICQ2000一直是腾讯即时通讯软件的正式名称,QQ不过是网友对OICQ的一种昵称,不料一夜之间却成了OICQ正式的新名字,让人感觉颇为意外。不过,QQ听起来更亲切、更可爱。

“信手拈来”网友的发明,马化腾简单地“拷贝”了一下,就将腾讯和ICQ之间的冲突化解。最重要的是,腾讯的原有用户几乎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除了那次集体掉线事件外,腾讯的用户们似乎根本不在乎腾讯的“小企鹅”是叫“OICQ”还是叫“QQ”。选择“QQ”让一切顺理成章,马化腾长舒了一口气。毕竟,才起步的腾讯“稳定压倒一切”。

马化腾的此次“变脸”还算及时,因为随后的一些事实证明了他在面对知识产权时的“主动决定”是正确的:2001年2月,AOL时代华纳与香港华娱电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腾讯要想继续使用OICQ这个名字肯定是行不通了;而且,OICQ里有不少让用户选择的卡通头像,包括汤姆猫、史奴比、大力水手、Kitty猫等,这些家喻户晓的“明星”又都属于美国迪斯尼公司所有。

马化腾一直在“免费”使用这些耳熟能详的卡通形象,却没有得到这些形象的所有者,比如迪斯尼的任何授权!以当时腾讯的价值,以上那些卡通形象的品牌价值加起来,只怕几十个腾讯都抵不上!而一旦这些卡通形象的所有者向腾讯提出索赔或者要求版税,马化腾将要面对的恐怕是一个足以让腾讯倒闭若干次的天文数字赔偿。马化腾及时让OICQ变为QQ,现在看来,实在是不得已的“高招”。

OICQ这颗“定时炸弹”总算是解除了,在AOL、迪斯尼等大举进攻中国市场之前,马化腾及时地解下了缠在身上的无形镣铐。在OICQ刚推出的时候,这些国外著名的卡通形象的确给腾讯争取到了大量的用户。只不过现在如果再接着用下去,很可能就“成也头像,败也头像”。

OICQ发展到2001年,其在国内同类软件市场上可以说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因此,无论是腾讯软件的改名也好,头像“变脸”也罢,都不会给它造成致命的损失。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马化腾才会果断出手,让OICQ成为“历史”,QQ从此傲视江湖。

第二节 “血战”qq.com域名

OICQ“变脸”为QQ后,腾讯的用户持续增加,马化腾的腾讯发展之路看起来一帆风顺。然而好景不长,马化腾很快就发现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些与腾讯业务极其相似的“QQ信使”、“QQ俱乐部”等网页,这些网页都来自于同一个域名:qq.com.cn。

在被美国人送上法庭之后,马化腾学会了使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腾讯的利益。2002年12月,腾讯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域名争议解决中心(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域名争议解决中心)提出对qq.com.cn域名的投诉。

投诉书中写道:原注册人,北京鼎扬科技有限公司杨某注册和使用域名qq.com.cn具有恶意,腾讯公司对QQ文字组合享有多种权利,被投诉人杨某应当将注册的域名qq.com.cn转让出来。

虽然被投诉人在网站内容上与腾讯QQ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还有利用QQ名称之嫌。然而,杨某注册的qq.com.cn域名时间要早于腾讯现有名称诞生的时间。

2003年1月16日,仲裁委员会域名争议解决中心专家组认定,此案争议域名与投诉人享有民事权益的名称或标志既不相同,也不构成混淆性相似,无法满足立案条件。专家组不支持投诉人腾讯的投诉请求,驳回其投诉,并一致裁定维持被投诉人杨某作为qq.com.cn域名注册人地位。

腾讯不得不吞下失败的“苦果”,落了个“当完被告当原告,败了原告败被告”的尴尬结局。马化腾自然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2004年3月17日,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下的二级域名全球开放注册。就在.cn开通注册不到20分钟的时间内,qq.cn被厦门注册商商务中国升级成功,注册人是原先三级域名qq.cn.cn的持有者黑龙江数据通信局的刘某。

10天之后,腾讯才发现二级域名qq.cn被人抢注。继qq.cn.cn域名被同行提前拥有后,qq.cn再次丢失,马化腾开始有些上火了。备受域名折腾的马化腾意识到其中的危险,于是,马上要求商务中国把刘某注册的qq.cn域名归还给他们。

在双方沟通过程中,马化腾坚持认为,QQ是经腾讯精心开发和推广的,已被中国网民所熟知的即时通讯工具,QQ已成为腾讯产品与服务的代名词,只有他们才可以合法注册,并享有qq.cn域名。

商务中国却认为,qq.cn成功注册,完全符合域名管理机关CNNIC对于优先升级的条件规定。为了保护.cn下已经注册的三级域名,在正式注册.cn二级域名之前的一定期限内,CNNIC允许三级域名持有者优先注册二级域名。而拥有三级域名QQ.HL.cn的刘某是在优先升级期间内申请注册二级域名的,完全符合规定。

这次域名纠纷,马化腾又输了。

眼睁睁地看着oicq.com、oicq.net、qq.cn.cn、qq.cn一个个离自己远去,马化腾有些“急眼”了。也就在这个时候,他坚定了要寻找到qq.com这块最后、也是最坚实的落脚石。此时,qq.com正静静地等待着远隔重洋的“小马哥”的召唤。

早在1995年,美国一位叫罗伯特.亨茨曼的软件工程师,就注册了qq.com域名,并把它作为个人电影艺术网站入口使用。后来,罗伯特转行做商业咨询后,无暇打理这个网站,就把qq.com这个域名放在国外拍卖网站登记待售。罗伯特似乎成心不想卖掉它,因为他开价200万美元,导致qq.com一直无人问津。

所有与QQ相关联的域名,腾讯是一个都没有。是放弃,还是强力收购?无论怎么做,马化腾都得付出不小的代价。马化腾没有太多的选择,因为腾讯已经陷入了域名“绝境”。

2003年3月,腾讯和罗伯特.亨茨曼取得联系,准备从国外高价购买qq.com域名。

按照国际互联网上最著名的域名交易商GREATDOMAINS的域名估价模式,域名价值由域名长度、商业价值和所在的顶级域名决定。qq.com域名已经达到GREATDOMAINS所评定的最高级别,估价大约在10~120万美元。

照这个价钱,罗伯特对于主动找上门的腾讯应该是不会心慈手软的。交易价格双方都没有对外透露,但肯定不会太低,每个人都明白马化腾此举是为了维护QQ品牌的放手一搏。于是,业界便有了腾讯1000万人民币收购qq.com域名的传闻。

在这一系列域名“血战”中,马化腾和腾讯被折腾得够呛。不过,qq.com域名的回购,不仅了却了马化腾的夙愿,让腾讯这只“小企鹅”找回了这块属于自己的“地盘”,也为腾讯日后进入门户之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节 韩国虚拟穿衣游戏到QQ秀

腾讯内部员工都熟知马化腾有个经典的QQ秀形象,那是一个穿着发光牛仔裤、戴着黑色墨镜的刺猬头青年。如此前卫的装扮,当然不会出现在现实中的马化腾身上。但马化腾给人的印象是充满青春和活力,又有些叛逆,有人甚至说他是与Google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最相像的中国人。

现实中无法实现的装扮,通过虚拟的QQ秀来展现,这是马化腾的一大创举。实际上,QQ秀的出现正是马化腾超强学习力的体现。

2002年的一天,腾讯产品经理许良在韩国考察时发现一个名叫Avatar的游戏在当地很受欢迎。在这个游戏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更换虚拟角色的造型,如发型、服饰、表情、场景等,而这些造型都需要付费购买。许良立刻想到,可以将虚拟形象引入QQ,让QQ用户通过虚拟形象传递信息。

许良和同事们做出了好几个创意方案,马化腾对他们的思路给予了认可,并表示:“腾讯必须创新,即使遭受挫折,也不走跟风复制的路线!”许良在对大量用户进行调研后一遍遍地修改方案,马化腾觉得里面大有文章可做,“一个用户愿意花1~2元为自己的QQ增添服装和饰品的话,这个项目带来的收入就是天文数字”。

在腾讯公司内部,QQ秀也点燃了每个人的激情,“白天在办公区忙工作,晚上在咖啡厅玩头脑风暴”成为当时腾讯人主要的生活方式,马化腾更是联合服装服饰、手机、饰品公司共同开发了风靡QQ世界的QQ秀。2003年1月,QQ秀终于对用户开放。

2003年之前,QQ虽然取得较大成功,但腾讯的主要业务都是围绕无线增值展开。“QQ秀”等虚拟产品和服务的诞生,为腾讯打开了另一道门。腾讯又先后诞生了QQ空间、QQ宠物等虚拟产品。到2006年,这些虚拟物品的销售已经成为腾讯最核心的收入来源。

QQ秀是基于QQ平台的虚拟形象设计系统。用户可以用Q币在QQ秀商城购买虚拟服饰、珠宝首饰、场景来装扮自己在QQ空间、QQ聊天室、腾讯社区中的虚拟形象。

在腾讯网站上花Q币如流水的用户中,相当一部分人正是寻求心理上的满足:追求个性的少年希望自己的形象与众不同,他们会选择周杰伦式的发型和表情;爱美的女孩则更愿意为会眨动的眼睛付费。马化腾显然洞悉了这些需求,或者说在引导用户按照这种思维方式消费。

QQ秀从两三元到七八元不等,一身打扮少说也要二三十元。然而正是这些小打小闹汇集成腾讯的巨额收入,据2006年腾讯财报显示,2006年腾讯在互联网增值服务上的收入为18.2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32.0%。

虽然基于韩国的“穿衣游戏”,马化腾在QQ秀的再度开发和经营中充分体现了对用户心理的分析、掌握和利用,超越了简单的复制。

QQ秀在卡通形象基础上,更增加了时尚青春形象,同时强化趣味性和社区属性,完全将时尚与娱乐融合在一起,马化腾在提升用户虚拟生活品质方面是下足了工夫。

QQ秀作为腾讯QQ软件的重要增值业务,在整个QQ帝国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作为互联网范围内最为成功的虚拟形象系统,QQ秀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亿万网民的神经。QQ秀在2007年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2.5亿,每个网民,在每一天的生活中都要见到自己或好友的QQ形象。

马化腾知道QQ秀作为腾讯用户个人形象的展示平台,需要不断地完善。他在已有的经典版本基础上,不断升级,将华丽、个性、时尚同特性完美结合。当前我们已经可以从中看到许多现实世界里潮流服饰的版本,还为诸多服饰品牌预留了虚拟店铺,用户可以在其中寻找到全品牌、全系列与现实并无两样的精美虚拟服饰。QQ秀、服装品牌、时尚杂志,三者的融合是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

QQ秀的不断升级,也可以看出马化腾在开始尝试延伸腾讯用户群的年龄段。QQ秀新增的时尚青春形象,直指白领市场,使一些从学生变为职场白领的用户也随着QQ一起长大。

从某种角度而言,QQ几乎可以代表整个互联网,网民可以通过QQ享受到几乎任何一种互联网服务。而QQ秀作为互联网虚拟生活的自我形象,是用户自身的代表。将虚拟世界中的“自我”表现得很好,不仅个性十足,还具有成长性,马化腾让用户从中体会到成长的喜悦。

即使拥有互联网市值第一的公司,马化腾并没有躺在QQ巨大的成功上裹足不前,而是依然保持了创业公司随时关注用户,与用户成长紧密相连的创新激情。

马化腾在QQ秀刚出来后,又找到一些著名的手机和服装公司,如诺基亚和耐克等国际知名公司,让他们把自己最新款的产品通过QQ秀用户来下载。QQ秀由这些公司提供服饰设计、手机等多种产品,迅速风靡互联网世界。

马化腾说,QQ秀这块业务的增长速度很快。已有超过40%的用户,进行了购买。马化腾知道,只要每个用户愿意花1~2元钱的话,QQ秀的收入就十分惊人。马化腾独到的眼光再次为腾讯挣到了钱,2004年的前三个季度,腾讯赢利达到3.28亿元。

马化腾是一个典型的学习型领导,不仅学习韩国的虚拟穿衣游戏,他更向许多大公司学习成功经验。除了QQ秀,马化腾还“学习”新浪推出QQ短信和QQ铃声,“学习”网易推出交友业务——QQ男女。

2002年,“腾讯正式推出了QQ交友中心……”当这条系统消息一在QQ上发布,立刻受到了QQ一族的极大关注。

QQ交友中心又称为QQ男女,起源于网易的交友中心。马化腾在看到网易的交友中心后,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模式,于是他毫不犹疑地“学习”网易,推出了QQ交友中心。从核心内容来看,QQ交友与其他的网上交友中心类似——建立一个内容广泛的用户数据库。在这个数据库中,有照片、联系方式、个人介绍、交友倾向、情感随笔等资料供用户查询。但是QQ交友中心紧密依托QQ及其增值服务,有超过数亿QQ用户做基础,具有很多其他交友中心不具备的优势。

马化腾相信,有了QQ秀、QQ短信以及QQ交友,QQ族们可以结识更多的朋友,“Q”得更爽。

第四节 力推TM,进军商务办公

2004年元旦前夕,马化腾推出一款即时通讯软件——Tencent Messenger(简称腾讯TM)。腾讯一直主推的QQ和RTX两个即时通讯产品,分别针对个人和企业市场,而腾讯TM主要面向商务办公环境的个人用户。随着即时通讯市场的不断发展,马化腾的即时通讯产品定位也正不断走向细化。

中国即时通讯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腾讯QQ在中国市场上虽占据龙头地位,但是微软MSN等产品凭借其简洁的界面,无广告骚扰等优势正在不断蚕食腾讯QQ的市场。尤其是在商务办公市场,不少人正逐渐向MSN转移,而网易泡泡、朗玛UC等国内的即时通信软件同样也是紧追不舍。尤其是网易泡泡,推出免费发短信等备受欢迎的业务。

马化腾自2003年开始动作频频,不断改进和丰富腾讯产品。从TM的定位和产品的特色看,显然是马化腾感受到了MSN以及网易泡泡等其他即时通讯软件的压力而作出的应对之举。

首先,马化腾推出了QQ2003,将原来的腾讯QQ软件做了很大程度的升级。不仅界面漂亮很多,也集成了很多的增值业务。虽然有借鉴微软MSN的痕迹,但是QQ2003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应。而RTX由于针对中小企业市场,这一产品还没有取得广泛的市场认同。而QQ的个人娱乐气息又太浓,在商务市场上有点不合时宜,而且很多公司都已经封闭了QQ的端口,使得QQ逐渐远离了商务人士,而这一人群显然是能带来收益的用户。

接着,马化腾推出了腾讯TM。这一动作意味着腾讯意欲收回商务办公这一“失地”,其特性也有明确针对性。

TM目前仍是免费软件,界面风格朴实,侧重熟人间的沟通和联系,主要面向商务办公环境中有IM使用需求的用户。

在功能上,TM弱化了娱乐、休闲的内容。使用上,TM需要用户首先将手机与腾讯IM系统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后,方可登陆并免费使用。这也意味着,用户的“好友”身份相对真实,方便用户进行熟人间的沟通。并且,还可以通过TM免费发送短信。由此可见,马化腾想得很周到。

从使用环境出发,TM在屏蔽其他用户的打扰以及获得更多行业信息方面进行了探索,推出了“智能秘书”免打扰和“公开名片”、“行业黄页”、“行业查找”等功能。

TM既然脱胎于QQ,自然保留了很多QQ的功能,同时穿上了商用的外衣,整体上是一个中西合璧的软件。TM显然是与QQ一体的,虽然TM没有QQ中一些好玩的功能,但是有些项目需要积累一定时间或者花钱才能使用,在商用IM领域,这样的增值服务还并不多。

通过扩展功能,看出了TM设定的人性化。在TM界面的底端,有一个TM小秘书,进行有意思的提示。通过它,还能把商务秘书、留言、备忘等项目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像通讯录、网络硬盘、网络黄页、天气预报等都很实用。尤其是通讯录、网络硬盘以及天气预报等。通过网络硬盘,可以跟联系人进行高速的点对点连接,便于大文件相互交流。问题是这个网络硬盘容量并不大,如果要增加容量,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算是TM的增值服务了。

TM很早就以门户网站的模式进行运作,提供娱乐新闻等资讯。在完善QQ功能的过程中,添加了很多有意思的扩展功能,比如表情、通讯录、网络硬盘等。尤其是表情,可以当做内容提供商很重要的一个创作部分,成为增值服务。

TM系列是针对商务办公用户专门设计的即时通讯软件,一直凭借本身简约实用的商务功能以及腾讯家族的超强人气深受办公一族的喜爱。马化腾明确表示,腾讯非常看好即时通讯产品在商务领域的应用前景,今后TM将成为腾讯家族中与QQ同等重要的成员。

由此可见,马化腾抢占白领用户市场的决心之强烈。其最主要的竞争对手MSN,反而加强了娱乐化而主动放弃商务市场,使得马化腾在商务办公即时通讯市场的路将有望越走越宽。

第五节 收购Foxmail,对抗Hotmail

2005年3月,腾讯自成立以来首度爆出收购消息,被收购方是同样在中国有广泛影响的第二大邮件客户端软件商Foxmail。

Foxmail是中国最著名的软件产品之一,于1996年由张小龙创办,是为国人所熟悉的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不用登录网页就可收发电子邮件的Foxmail中文版,以其清新、友好的界面,实用、体贴的功能赢得了国人的喜爱。使用人数超过300万,英文版的用户更是遍布20多个国家。马化腾一举将其收购,显示进军邮箱服务的决心。

其实,早在2003年5月,马化腾就推出了QQ邮箱。当时,这一举动被看做是腾讯想要抢占免费邮箱的头把交椅。但是由于种种原因,QQ邮箱并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事实上,很多QQ用户也仅仅当这是QQ的一个功能而已,并没有过多地在意它。

与此同时,网易、新浪、搜狐、TOM、21CN等各大电子邮件提供商各有自己的相对比较稳定的用户群,没有谁能占据绝对的优势。由于电子邮箱带来的收入和短信、网络游戏等增值服务相比并不丰厚,多数电子邮件服务提供商只是把它作为一个基本业务,并没有付出很大的力量去抢夺市场。

但是作为一个定位为门户的网站,要想在互联网上取得一定的地位,邮箱用户的注册数已经成为一种非正式的标志。马化腾早已明确表示要将qq.com打造成一个娱乐型的门户网站,因此qq.com的邮箱也将是其江湖地位的一种标志。

在市场不断细分的情况下,马化腾希望能不断稳定和巩固自己的阵营,收购Foxmail无疑是其布局中的一步。马化腾的优势很明显,在即时通讯领域,除了微软的MSN已经无人可以和腾讯掰手腕了。借助其庞大的用户群,收购Foxmail后能给腾讯的邮箱服务带来一个新台阶。

自2000年5月腾讯QQ的在线人数突破10万以来,仅用了4年时间就达到了100倍的增长。而注册用户已经达到3亿多了。据CNNIC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4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8700万,上网计算机达到3630万台,即时通讯服务正和电子邮件、搜索引擎、上网浏览资讯等网络应用一样,最大化地融入到了网民的日常生活中。

据《腾讯QQ全资收购FOXMAIL创办人团队将加入腾讯》披露:“QQ之所以将Foxmail作为第一个收购对象:一,加强QQ在用户桌面端的垄断优势;二,利用QQ现有的SP资源、收费渠道将Foxmail强大的用户群转化为收益;三,通过Foxmail向其他相关领域延伸,比如RSS等;四,Foxmail的股权结构非常适合被收购,不会遇到太大的谈判阻力。”

由于微软对OE的开发停滞,一度也给了Foxmail机会,但是最终Foxmail并没有表现出那种独霸市场的张扬气势。这恐怕也是张小龙选择投奔马化腾的原因所在,毕竟在腾讯的平台上,Foxmail能有更大的发展机会。

事实上,即时通讯软件和邮件作为互联网通信应用的两个孪生兄弟,在很多情况下是可以优缺互补使用的。不少IM厂商也提供和自身Web邮件系统的捆绑,如MSN和Hotmail,马化腾在致力发展即时通讯的同时,大力发展邮件系统,这也可以看到其打造一个大平台的决心。马化腾表示腾讯的定位是即时通信领域,腾讯QQ信箱的目标也不在或者并不仅仅在于电子邮件市场,而在于稳固QQ在国内即时通信市场的龙头地位并回击竞争对手的挑战。

在即时通信软件开始发展的时候,与电子邮件完全是两个应用,毫无关联。ICQ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注册方式就是一串数字。脱胎于ICQ的QQ,其注册方式和ICQ一样。但是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邮件和即时通信这两种互联网上最广泛的应用,越来越有结合的趋势。由于网络越来越成为一种工具而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希望能及时获取电子邮件,把电子邮件和即时通信软件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当初,马化腾并没有开发出腾讯自己的邮箱系统,一部分用户放弃了腾讯,选择投靠微软的MSN。在加入了QQ邮箱后,马化腾的腾讯QQ+QQ邮箱便足以与微软的MSN+Hotmail形成对抗。

MSN重视熟人间的联系,凭借其简洁的界面和实用的功能,获得了相当数量的办公人士的青睐。相比QQ,MSN的用户基本都是办公室白领,他们具备更高的广告价值以及更高的潜在商业价值,在线时间更长,使用规律也更稳定。这也是马化腾推出企业版TM的原因所在,在收购了Foxmail之后,马化腾给人们发出一个信号,一个更加完善的平台注定腾讯要铸就自己的“帝国”。

第六节 不止于模仿:QQ的创新

“马化腾是业内有名的抄袭大王,而且他是明目张胆地、公开地抄……”新浪创始人王志东一如既往地“耿直”。

“现在腾讯拍拍网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创新,所有的东西都是抄来的。”对于淘宝网“招财进宝”的流产,马云毫不掩饰对马化腾和腾讯的指责。

甚至在百度的搜索栏中敲入“腾讯”和“抄袭”,搜索结果多达1210000项。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业界对马化腾的看法,但这种看法未必正确。

“微软、Google也是抄袭大王,从Windows到Office做的都是别人做过的东西。”对于落了个“抄袭者”的骂名,马化腾不以为然,“抄可以理解成学习,是一种吸收,是一种取长补短。”不可否认的是,在IT领域确实如此,只要好的东西就难免会被模仿抄袭。马化腾不止于模仿,他更追求创新。

就像腾讯最经典的企鹅形象,腾讯首席技术官张志东回忆说,最早腾讯考虑用寻呼机作为QQ形象,后来改为鸽子,寓意“飞鸽传书”。但由于设计上的偏差,设计出来的鸽子变胖了,看起来更像一只企鹅。马化腾一看企鹅的设计似乎更有趣,于是就大胆创新,让“企鹅”成为QQ的“形象代言人”。

1999年,首届高交会(全称是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举行。高交会前,腾讯现任首席艺术官陈一丹曾找到一家玩具生产商,准备制作企鹅形象的储钱罐,想在展会上送给观众。没想到,生产出来的企鹅却变“胖”了。更没想到的是,这只胖胖的企鹅在高交会上大受欢迎。由于观众疯抢,马化腾只得由送改卖,价格还从5元1个涨到10元1个。高交会一结束,马化腾马上请来专业设计公司,把企鹅好好打扮了一番,这才有了现在这个戴着红围巾的胖企鹅形象。

QQ企鹅形象的大热让马化腾很受启发,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会带来更大的收益。于是,他干脆把QQ企鹅授权做成实实在在的商品,腾讯成为唯一把虚拟产品成功发展为线下实际商品的互联网企业。

马化腾深谙网民需求,OICQ在设计之初就确定要和通讯连接,借鉴了ICQ的经验,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与需求。以实用、够用、反应快为主要出发点,马化腾和合作伙伴考虑了多种相关协议,使得产品的使用性和发展性同时兼备。马化腾把自己定位成一名挑剔的用户,针对相关产品的“缺陷”下工夫,如ICQ只能按照用户提供的信息寻找好友,而OICQ就可以通过网上查询直接寻找好友。

马化腾深知,模仿是需要创新的。他不盲目跟风,更不会无端创新。他选择的是学习最佳案例,然后再超越他们。马化腾的创新理念很早就渗透到了QQ的诸多产品中,比如离线消息、QQ群、QQ表情、移动QQ、QQ秀等。产品的创新与技术革新让马化腾获得了庞大的用户群,为稳固整个腾讯体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马化腾还很注重培育自己的核心优势。早期的IM厂商都没有集中全部精力做即时通讯软件,他们或涉足游戏,或在做电信系统集成项目。正因为如此,给了马化腾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才有了今日的QQ帝国。

在核心优势上的突围而出,对马化腾的触动特别大。他认为腾讯要想继续发展,战线不能拉得太长,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核心优势。

2004年,腾讯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上市后,马化腾加快了腾讯的创新机制建设,其中一个重点项目就是建立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中心,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分析方法研究用户心理与行为。腾讯已在深圳、广州、北京和上海分别设有体验室。

从2006年开始,马化腾带领着腾讯进入到创新的第三个阶段——战略创新。马化腾致力于为全中国的网户提供优质的在线生活,他希望这种在线生活就像水和电一样,成为大家日常习惯性使用的服务。

在知识产权方面,腾讯拥有几百项自主开发的专利技术,并且十分重视对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些专利技术在我国互联网企业中是数一数二的,正是这些关键性技术保障腾讯在创新中不断发展。腾讯在网络安全、存储技术、数据挖掘、视频多媒体、中文处理、P2P分布网络这六个方面拥有核心技术。作为腾讯创新战略的一部分,马化腾还成立了腾讯研究院,与北大、清华、交大、哈工大等十几所高等院校的相关研究机构进行了深层合作,有效拓展了腾讯公司的产品与技术优势。

2006年5月,腾讯创新中心在深圳成立。该中心的成立标志着腾讯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创新机制正式确立。

创新产生价值,创新铸造品牌,创新改变生活——这是马化腾一直实践的道路。秉承了“学习—吸收—创新”的发展思路,马化腾和他的腾讯会不断地取得进步。

附录 盘点腾讯十大成功产品

1.腾讯十大成功产品之第十名——QQ音乐

高清正版音乐,发布速度一流,还有简洁的QQ音乐客户端,播放音乐实时显示在QQ客户端上,开通绿钻还能第一时间免费下载高清歌曲,QQ音乐一经推出便迷倒了万千青年。

2.腾讯十大成功产品之第九名——QQ影音

简洁清爽的画面,提供多种先进功能,无广告纯绿色版本,QQ影音一经推出,便彻底将暴风影音推入了太平洋。尽管目前在功能上稍差于KMplayer以及Mplayer,但有着影音小组的不懈投入,QQ影音的成功志在必得。

3.腾讯十大成功产品之第八名——QQ图标

QQ图标本不是一个产品,但QQ图标的影响实在深远。腾讯公司推出的任何一项服务,只要是能够点亮QQ面板上的一个图标,便会得到人们的喜欢。正是在这样的趋势下,腾讯的一项项产品赢得了令人艳羡的用户数量,获得了一个个的成功;而腾讯也在这种QQ图标带来的效应中一次次赚得盆满钵满。

4.腾讯十大成功产品之第七名——手机QQ

在手机上用QQ聊天,让QQ脱离电脑,满足用户随时随地聊天的欲望,真正方便QQ用户。手机QQ一经推出,便立刻风靡手机用户。在方便了用户的同时,腾讯公司也保持了QQ的活力,可谓创意独特、一举两得。

5.腾讯十大成功产品之第六名——QQ秀

QQ秀是腾讯公司在濒于绝境的情况下从一款韩国软件给虚拟形象穿衣服中学习过来的。可能这款韩国软件早已销声匿迹,但QQ秀挽救了腾讯公司,打造了这个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航空母舰”。

6.腾讯十大成功产品之第五名——QQ群

学校毕业时的毕业纪念册被一个班级QQ群替代,曾经风行于网络的聊天室几近消失,每个明星都拥有自己的粉丝QQ群,每个行业都拥有各自的行业交流QQ群等。没错,QQ群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而伴随QQ群的群共享、群空间也成为我们交流分享必不可少的方式。

7.腾讯十大成功产品之第四名——QQ游戏

从《欢乐斗地主》、《连连看》到《QQ炫舞》、《地下城》与《勇士》,从跟风模仿到研发独创,QQ游戏作为腾讯四大网络平台之一,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网络游戏社区。

8.腾讯十大成功产品之第三名——QQ文件中转站

得益于QQ邮箱优秀的服务和使用的便捷,又加之QQ提供了超一流的速度,1G到无限容量的存储空间,尽管只提供了短短的7~16天不等的保存期,QQ文件中转站一经推出便立刻风靡网络硬盘市场。

9.腾讯十大成功产品之第二名——QQ邮箱

作为目前国内邮箱提供商中的佼佼者,QQ邮箱提供了绿色清爽的界面,便捷强大的功能,这个受到一致好评的产品正逐渐深入人心。如果加上腾讯公司的Foxmail客户端及邮箱、邮箱阅读空间、webQQ等产品,QQ邮箱越来越受欢迎。

10.腾讯十大成功产品之第一名——QQ客户端

作为腾讯的产品基础和核心,QQ客户端的地位无法替代。拥有近十亿注册账号,3亿多的活跃用户,以至于比尔.盖茨也不得不承认,“世界上做得最成功的IM是QQ”。

马到功成·马云向左,马化腾向右》_下篇_学习力马化腾_第三章_寻找新蓝海,拷贝就是学习力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马到功成·马云向左,马化腾向右下篇_学习力马化腾_第三章_寻找新蓝海,拷贝就是学习力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