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第七章 明处设计,暗处设防

4.为官要善于露锋芒

寇准是太宗朝宰相,关于皇储问题他力挺寿王赵元侃,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宋真宗即位时,寇准已被太宗罢相在地方工作,真宗即位并未立刻召回寇准,宰相先后是吕端、张齐贤以及“太子党”李沆,前前后后六七年的时间,寇准方重回相位,这里面当然有玄机。一提到寇准我们都知道澶渊之盟,其实他在太宗朝时已名震当世。他与宋太宗关系密切,似有君臣、朋友、父子等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如同乾隆与小他三十九岁的和。

寇准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中进士,时年十九岁,授大理评事,然后被派往荆湖北路归州知巴东县事,那里是著名诗人屈原的故乡。地理位置上归州比较遥远,辖区只有两个县,可见该处在当时并不受重视。任满之后继而调到北京大名府成安县,还是当知县。寇准精明强干,政绩斐然,每年收税或者执行徭役,百姓争而赴之,没有人拖欠或跑路。寇县长的“恩信治县”的方式很快得到了朝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官路青云直上,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右正言、直史馆、三司度支司推官、盐铁司判官、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

进入中央之后,寇准更加光彩照人,经常对时政极陈利害,提出一些非常有针对性的意见,因此太宗非常器重他。寇准因精明强干进入中央,快速地升迁,同僚中他是个特例,很少有人如他这等晋升迅捷。寇准非常敢说话,常常与宋太宗政见相左,一次群臣议事,宋太宗与寇准在政见上发生争执,太宗龙颜震怒,拂袖而去,群臣呆若木鸡,谁也不敢吱声。只见寇准跟上去扯住龙袍道,我还没汇报完呢!太宗怒道我不想听了。寇准生拉硬拽不让领导走。太宗无语,只好坐下听他汇报工作,处理正事后太宗叹息道:“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宋史·寇准传》)。年纪轻轻的受到大领导的高度重视,只能说寇准摊上了个以唐太宗标榜自己的好领导。当年魏徵进言也曾气得唐太宗对长孙皇后发牢骚,我要杀了魏徵那个庄户佬。魏徵敢于直言犯禁,似乎没到拽皇帝龙袍的地步,寇准就做到了。宋太宗长寇准二十二岁,在他看来老臣们对他毕恭毕敬,忽然来了这么个孩子不知深浅跟你理论,就好像小孩子对父亲说别吸烟的感觉,长辈必然言听计从,心里暖暖的。寇准在诗作《述怀》有云:“十九中高第,弱冠司国章。”这句中肯又略带自诩的诗句背后隐藏的政治玄机无外寇准碰到了个好领导。寇准这种性格,遇明君则显贵,遇到昏君不知道会被枪毙多少回。

寇准敢于直陈利弊直接表现在一件事上。淳化二年(991年)春,大旱。宋太宗非常上火,广泛向朝臣询问因由,大家就说水旱天象无常,尧舜禹那个时候也避免不了,给领导吃宽心丸。这时,寇准突然来了一句:“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之所以出现大旱,是因为朝廷赏罚有失偏颇。此言一出,所有人噤了声。按照为官的经验,给大领导提意见,要么点到为止,要么委婉达意,谁也不愿意听批评教育,人之本性如此,尤其属下当面指名道姓地说,哪个领导都受不了。宋太宗当即震怒,你凭什么这么说?寇准义正词严地指出,祖吉与王淮两位官员皆侮法受贿,祖吉受贿少反被诛杀,王淮贪污多却因他大哥王沔为参知政事的缘故,仅仅打了几板子官复原职,这难道是公平吗?宋太宗顿时熄火了,切责王沔,嘉奖了寇准。寇准在早期为官时经常使用这种赌徒式的方法,孤注一掷,检举副宰相王沔即是个很好的例子。在皇帝与大臣面前敢于主动出击,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往上冲,败了那就是坠入深渊,一旦成功必然捷足高登。话又说回来,寇准还是摊上了个好领导,到了真宗朝这招就不灵了,政敌王钦若以此为把柄,反戈一击,让寇准付出了七八年官场流浪的代价。此次寇准挑战权贵的背水一战完全胜利,宋太宗大喜,认为寇准是可用之才,立马给他加官晋爵,由枢密院直学士擢枢密副使,继而改同知枢密院事,从一位皇家顾问直接提拔到省部级官员。这标志着寇准正式进入宋帝国中央决策层,开始了他跌宕起伏的仕途之路。

年纪轻轻的登上高位,必然引起别人的嫉妒与不满。何况寇准行事卓尔不群,锋芒毕露,年轻官员,若不教育他一次,他永远不知道天高地厚。很快寇准被黑了,出手的人是张逊,时任知枢密院事。每次议政小寇是最拉风的,经常不顾及同僚的心理感受,但凡有政见不合时,小寇必然起而争之。寇准性格火暴,一般人争不过他,同事间渐有摩擦在所难免。某日,寇准下班与枢密副使温仲舒一起骑马回家,半路上被一疯子拦住高呼万岁,顿时不明真相前来围观的路人排山倒海,事情就闹到了皇帝那里。

宋太宗身上最为扑朔迷离的莫过于“斧声烛影”了,所以拿出领导忌讳的“皇位”问题说事儿,这就过分了。宋太宗当然明白怎么回事,无非属下两位员工争风吃醋。《罗织经·事上》有云:“上无不智,臣无至贤。”意思是说领导没有不聪明的,只要不像晋惠帝司马衷那么弱智白痴,治世明君的智商通常极高。下属的小动作,领导假装没看见,你以为他真不知道?不违背大原则,不涉及大利益,一般没哪个领导会跟属下斤斤计较。当时,街使判佐金吾王宾上奏了此事,这厮曾被张逊举荐过。寇准也不是吃素长大的,当即反击,争辩得辞色甚厉,他与温副使一路同行,为什么偏偏有人拦住他的马?很明显这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的事件。宋太宗忌讳这事,不愿提及,迅速做出了处罚,张逊贬官,寇准留职察看。经过三个月,寇准以左谏议大夫出知青州。毕竟孩子太年轻,让他有个挫折也好。

张逊暗算寇准实际上代表众多大臣的意见,他们对年轻的寇准升任宰执多有微词,只是不发表议论而已。此际,宋太宗把寇准赶出了朝廷,旨在给广大官员士大夫一个交代,可内心深处对寇准极为欣赏、惦记。没有寇准的日子就像菜没有盐,吃什么都没滋味。宋太宗经常闷闷不乐,偶尔对左右发牢骚,寇准在青州过得好吗?左右哼哈答应。过了几日又问了这个问题,有人发现了领导心思,寇准可能要重回中央,所以就有人出言挑拨说:“陛下思准不少忘,闻准日置酒纵饮,未知亦念陛下否?”你想寇准,但寇准在地方饮酒作乐,不一定想你,宋太宗默然无语。

一提到寇准,我们会与正直、清廉等词联系在一起,其实不然,寇准非常奢侈。《梦溪笔谈》载,寇准喜欢看柘枝舞,每次宴请宾客必须要有这个西域艳舞,江湖人称“柘枝颠”。《宋史·寇准传》载:“准少年富贵,性豪侈,喜剧饮,每宴宾客,多阖扉脱骖。家未尝爇油灯,虽庖所在,必然炬烛。”也就是说这位少年得志的领导生活非常奢侈腐化,看艳舞、点蜡烛、好喝酒。寇准有一次把一个月的工资全部金银细软摆在屋子里,以显示其富有。仆人没见过这么多钱,一个个眼睛直勾勾的。原来家贫不富裕,现在今非昔比了,有钱。正在寇准春风得意的时候,忽然一名老婢女哭着说,太夫人(寇母)去世时,想要买一匹绢做衣衾,那时候家里穷买不起,不知道她若活着看到相公之今日,会做何感想?寇准闻之恸哭不已,可能是年少穷怕了,所以奢侈的生活一直伴随寇准终生(《邵氏闻见录》)。另外,寇准还有嗜酒的毛病,不仅自己好喝,还经常劝酒。酒桌上曾得罪过两个重量级人物,即曹利用和丁谓。丁谓原出自寇准门下,经过寇准推荐平步青云,十分感激。一次在钓鱼宴上,寇准喝高了,一不小心羹汤洒了一胡子引得哄堂大笑。唯独丁谓没笑,急忙趋步上前,毕恭毕敬地用官服为他擦拭。丁谓认为此乃尊敬之举,寇准认为此乃拍马之嫌,于是寇准说你是国家重臣,怎么给我擦胡子?丁谓顿时憋得脸通红,臊得挺没面子,内心深恨之,这位敌人让寇准晚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纵然如此,宋太宗一直挂念他,在地方干了不到一年的寇准被召回中央,任参知政事,时年寇准三十三岁。

庙堂往事》_第七章_明处设计,暗处设防_4.为官要善于露锋芒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庙堂往事第七章_明处设计,暗处设防_4.为官要善于露锋芒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