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拉起控制栏,就会保存当前阅读位置。离开前记得先点下屏幕中间噢!

第三篇 二十年后的中国和世界

二十四、中国,西方国家和世界

中国与世界为邻。近年来,中国频繁活跃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总理与其他重要领导人一样,跑遍世界,在国内举办各类高级峰会,又参与所有国际会谈:大量签署双边协议,制订多方政策,参与高级别峰会(联合国、G8、G20、国际合作、联合国维和部队,与多方协商伊朗问题、朝鲜问题,外交活动十分活跃)。

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给中国带去了地缘政治、文化、经济和金融方面的全新影响。

此外,近年来的各类危机事件(能源、资源、环境、货币、经济、金融等危机以及欧元区的衰败,国际安全、伊朗问题、中东问题等等)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了一个优势地位。过去,中国的影响力主要集中体现在亚洲或局限于中国周边的双边问题。

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拥有核武器,享受否决权,中国成功举办了各国协商会议,建立了危机处理机制并提出了加快解决各类国际纠纷的建议。

中国外交政策转变于20世纪70年代

而现在,中国在各类或远或近的国际纠纷中扮演了不容忽视的重要角色。

然而,中国外交政策在对外问题上的主要原则并未改变:维护区域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构建友好稳定的国际环境,不干涉他国内政,保持发展中国家地位,发扬和平精神。

但中国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比如在非洲大陆上的影响力,国际贸易的扩大,新兴国家的诞生,美国的相对衰弱以及在未来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可能性,给中国带去了除影响力问题与防备国内危机以外的新的责任。

首先,中国已从外交孤立的困境中走出来。这主要通过积极加入多方组织与危机处理机制,参与维护和平,解决冲突问题,同时反对核扩散,派遣救援部队和维和部队等方法。

其次,自推翻柏林墙以后,人们在国际舞台上看到了美国势力的无处不在。由此看来,中国的目的在于抵制美霸权主义,提升自己在世界问题和打击美国势力上的影响力。

为此,中国应当获取西方国家对中国力量的认可,建立新的联盟,巩固合作伙伴关系,增加新的影响力地区,比如:东南亚国家,欧盟,非洲联盟,南方共同市场,以此推动中国外交,扩大中国影响,但同时也不忘结交那些更为独立的国家、地区或跨国联盟。

北京:多极化优势

中国朝着世界领先地位的方向发展,坚决防范反中国联盟。

今天,中国继续推行支援邻国的外交政策,在领导权、国际竞争与合作上,确立自己在亚洲和世界的权威。东南亚地区充分利用了中国的崛起,而中国在政治、经济及金融上的发展确实对中国周边和世界产生了影响。

美国与中国协调发展

多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各类政治、经济、金融事务,以促进地区和平和区域自由贸易的发展,如关注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

东盟各国代表了全球5亿多人口和超过11000亿欧元的国民生产总值,这也增强了中国的实力。

中国积极关注地区和国际问题。除了东盟,中国也关注或参加了绝大多数在亚洲和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组织,以促进同欧洲联盟、非洲国家(中非论坛)、拉丁美洲以及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间的友好关系,还参加了许多类似于达沃斯论坛之类的研讨会。

中国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FMI)及世界银行的最新配额中获益,其代表在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中也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下列名单并非详尽,但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中国或作为成员或作为观察员参加了30多个国际组织:

联合国(ONU),中国作为其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FMI);

世界贸易组织(OMC);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国际劳工组织(OIT);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ASAARC,简称南盟);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南太平洋论坛(Forumdu Pacifique Sud),由太平洋上16个国家和领地构成;

上海合作组织(OCS):包括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等6个成员国以及印度、伊朗、蒙古国和巴基斯坦等4个观察员国;

亚洲发展银行(Banque asiatique de développement);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CDE),合作伙伴关系;

国际原子能机构(AIEA)。

中国举足轻重

中国未来将会怎样?其他国家该惧怕中国还是把它当做世界伙伴和发展助推器?美国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可以确定的是,从今以后中国不会再听凭他国对其政治、改革、发展等问题和在拉丁美洲、非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新合作伙伴问题上指手画脚。

中国在一些国际性会议的对话和发言上已具有中国优势,比如在中美(G2)峰会上的发言,或在二十国集团(G20)中为在经济金融领域改善国际合作所作出的努力。

从现在起到2030年,我们能否加入大国间的竞争,抑或引起“巨大轰动”,加入到强强对话?

我们将在未来的任何时期以周期性的方式融入其中。目前我们正在翻开世界历史崭新的一页,而这个世界范围内的巨变定将引起局势紧张和调整。

新的世界将会是一个“西方-亚洲”两极化和“金砖四国”等新兴国家势力上升的多极化并存的世界。

可以确定的是,世界对中国的看法已经改变。中国坚持多极化观点,不自诩为“世界霸主”,而只是作为多极世界中的一极。

事实上,中国并不希望统治世界!其并不希望成为“世界警察”或“世界家长”,而是有着与之前世界大国不同的发展目标和计划。

中国坚持“多极化”,因此它将会在不破坏美国形象的情况下反对美国。

对于中国来说,美国是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因为美国也致力于世界范围内的势力平衡,并试图帮助中国!

为了反对争端,维护稳定,中国将采取措施促进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快速发展,帮助它们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积极作用。

这些都不出乎意料。因为从其基本特征和实事求是的观点出发,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有着共同的利益。为了保证自身实力、未来外交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和其提出的新的世界秩序的实现,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战略。简而言之,就像在外交方面一样,中国坚持实际主义,“有得有失”。

中国自认为处于文明的中心,但并非世界的中心。它对美国霸权主义的反对使其倾向于用一种不同的模式发展:既要保证自己的繁盛和强大,又不愿复制那些不符合其价值观的、被其坚决反对的发展规划。

从其发展概念上可以看出,中国希望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那些曾经受到西方国家影响的国家悄然变换了阵营。美国和欧洲都不能越过中国独自处理国际纷争。中国在处理国际纷争(如中东问题、巴以问题、两伊问题、阿富汗问题和朝鲜问题等)时扮演着越来越积极的角色。

中国在美国与朝鲜间扮演的中间人角色和伊朗问题中的谈判者角色都起到决定性作用。它在通常情况下都会有与西方国家不同的主张、分析和立场。但随着时间推移,中国将会作为世界一流的参与者解决国际争端问题。

在联合国或其他一些国际组织的框架内,中国采取援助政策,并与世界所有国家发展了越来越活跃的合作和交流。

中国维和部队:执行了许多维护地区和平、安全、稳定的任务;

救援队:在许多全球性自然灾害中参与救援工作;

任务和使命:涉及社会、文化、粮食、经济等多方面问题;

参与和分担:国际和中国的非政府组织(NGO)参与和帮助一些受地震或自然灾害侵袭的国家进行重建。

在中欧关系方面,中国很早就对欧洲及欧洲联盟(简称欧盟)产生浓厚的兴趣。愈加壮大的欧盟对于中国来说是最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和必须要面对的政治经济体。

一个统一的欧洲是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筹码。中国需要组织结构严密的欧洲,而这片古老的大陆要继续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欧盟使中国可以只与一个“大参与者”对话,而不是费力地与不同欧洲国家在不同的规章和不同的战略政策下交流。

欧盟对中国的重要性

欧洲联盟的存在、重要的经济地位、5亿人口(世界第三)和统一的货币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欧盟是重要的战略性政治经济“一极”,同时也是平衡由美国掌控的世界秩序的重要集团。如果说美国模式以其无可挑剔的优势和活力吸引着无数中国人向往,那么,欧洲则为他们提供了另外一种和中国更加相似的、多样的、历史底蕴深厚的、多文化的模式。

尽管中欧领导人间存在一定的分歧,但中国和欧盟间的关系还是具有建设性的。

这一点同样适用于法国。1964年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这一举动也绝不是其全球计划中简单的一笔。但中国人记得,在两国亲密关系发展的同时,一些合作关系却进展不顺利,就像2008年媒体报道的那样。尽管如此,这个具有反抗精神、理想主义、不切实际的民族仍然让中国人喜欢。

中国与法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就像跟“欧洲发动机”德国一样,促进了中欧间文化和经济的良好关系。

出于对国土安全问题的敏感和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打击,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监视、警戒、抵抗和与它国合作的战略。另一方面,中国也注意到国内外一些与极端守旧势力有关的问题。

中国采取措施进一步弘扬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如艺术、传统习俗、传统节日、健康医疗、语言和地区发展等,都是为了解决和谐发展等问题。

单就令西方不安的、已成为世界性地缘政治问题的国际影响来说,中国已经显示出了它的威望。如今中国外交日益活跃。在与美国立场的对比日益公开化和直接化的同时,中国仍坚持与合作伙伴的对话交流政策,无论该国是富裕还是贫穷。

世界力量已经使美国和欧洲将目光投向亚洲和中国。美国和欧洲缓慢衰退的世界性影响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国和影响世界事务的目标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中国需要一个使其具有优势地位的新的国际秩序。

20年后中国和世界》_第三篇_二十年后的中国和世界_二十四、中国,西方国家和世界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20年后中国和世界第三篇_二十年后的中国和世界_二十四、中国,西方国家和世界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