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第六章 软实力,更触动世界

二、和谐中道

“和谐中道”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概念。早在儒家文明创生之前的《周易》,就提出了“中道”的思想,一般认为,“和谐”概念由“中道”衍生而来。“和谐中道”不是消极的妥协,也不是被动的中间道路,而是寻求积极的对立平衡,有原则地求大同、存小异。在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中,这种精神得到了真正体现。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既反“左”,亦防“右”,走一条积极稳健的中间道路,确保中国不再走极端,不再走任何激进的路线,从而使国家能够在一个比较稳定有序的政治环境中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方方面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我们的文化传统历来讲究和谐文化,特别是人与人的和谐,人内心深处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巨变,这三个方面都出现了不和谐,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少了,人的内心冲突多了,人对自然的破坏大了。现在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口号,某种意义上就是呼唤回归传统,在一个新的基础上,重建这三种和谐。当一个社会经历翻天覆地的经济和社会变革的时候,出现不和谐现象恐怕在所难免,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时期也经历过类似的问题。但是如何在社会发展的一个更高层次上建设和谐社会对我们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但是中国有着“和谐中道”的深厚文化传统,这为我们回归和谐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一个中国人,只要懂中文,能读能写,“和谐”、“中道”、“与人为善”这些文化因子就会永远溶化在他的血液中。这种文化底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们的社会普遍渴望和谐,这是一种庞大的社会“需求”。今天的国学热、中国文化热、慈善事业热、回归自然热,实际上折射出了我们人民渴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渴望人内心的和谐,渴望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这种文化底蕴,一旦被激活,就会成为我们民族走向和谐的巨大精神力量。汶川抗震救灾就一下子激活了蕴藏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这种文化底蕴,我们的人民展现了跨越职业、地位、收入的大善、大爱和血浓于水的中国亲情。这是一种伟大精神的“供应”。有需求,有供应,“供”“需”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走向和谐的精神动力,这种动力使我们今天可以有信心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同时,重新找回中国人的心灵家园,最终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人道和温馨。

中国社会需要和谐,国际社会也需要和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全球治理的问题日益增多,从反恐到全球变暖、从环境治理到消除贫困、从防止流行性疾病到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等等,都需要世界各国通过协商来妥善处理。但我们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国家,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改造其他国家,否则自己就坐立不安、夜不能寐。西方冷战后流行两种理论,一个叫做“民主和平论”,认为民主国家之间不打仗,所以只要建立西方民主制度,世界就太平了。另一种叫做“历史终结论”,认为世界发展到了西方的自由民主体制阶段,就是人类历史的终结,剩下的就是西方引领世界各国走西方之路。

在这两种理论影响下,美国推行着所谓的“价值观外交”,弄得世界很不和谐。美国先是不顾国际社会的谴责,入侵伊拉克,然后又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推行所谓的“颜色革命”,还在整个第三世界推动美式民主化和自由化,但效果不佳。伊拉克乱成一团,成了美国反恐失控的心头之痛;格鲁吉亚的政治乱局尚未结束。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我都访问过:乌克兰选举情况表明,亲俄罗斯的人和亲西方的人势力旗鼓相当,结果纷争不断,国无宁日,整个社会无法和谐。吉尔吉斯斯坦也是很快陷入了无休止的党争,社会整合乏力,经济停滞不前,整体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我们的新疆地区。至于西方在发展中国家推动的“价值观外交”,更是导致了很多国家政局动荡,种族和民族冲突激化,民生更加艰难。美国在世界上的声誉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糟糕。

我有时也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在对外政策上,美国就绝对不愿意推动国与国之间的和谐呢?我前后去过美国不下十次,而且大都是从欧洲出发去的,得到这么一种感觉:美国与欧洲的一个很大差别就是宗教势力的影响更大。特别是“9·1l”以后,美国的宗教情绪越来越浓,礼拜天教堂人满为患,由此而产生的就是一种更加强化了的美国“传教士精神”,认定美国是上帝的“特选之国”,而且是“惟我正统,别人都是异教”。加上前面说的“民主和平论”和“历史终结论”,这一切终于导致了美国把民主也宗教化,力求在全世界传播美式民主的“福音”。只要这个超级大国的这种心态不变,世界和谐恐难实现。

但是综观人类历史,“惟我正统,别人都是异教”的思维方式曾经导致了欧洲上千年的宗教和其他战争,几乎摧毁了欧洲文明。欧洲人总算从中汲取了一些教训,但很多欧洲人至今还是不愿意放弃所谓的“颜色革命”。美国则似乎还没有汲取多少教训。其实,任何一种宗教和理论,包括民主模式,一旦走向惟一和极端,就容易变成原教旨主义,如果还要把它强加给另外一个民族,就最容易引起反感和反抗,因为它往往损害了一个民族的集体尊严,特别是如果这个民族曾经经历过西方的欺辱,对西方有某种不甚愉快的屈辱记忆的话。

我们与人为善、“和谐世界”的理念和实践已经为中国赢得了更多的朋友和声誉。近年一系列国际民意调查都表明,中国的国际形象好于美国,英国广播公司2005年上半年就中国、美国和俄国在世界上的作用问题,在22个国家进行了民意调查,肯定中国在世界上发挥积极作用的为48%,而肯定美国的只有38%,肯定俄罗斯的只有36%。同一年美国大型民调机构皮尤中心在欧洲调查欧洲人对中国和美国的印象,结果包括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荷兰在内的欧洲主要国家里,人们对中国的印象均好于对美国的印象。对于一个如此迅速崛起的国家,大部分国家不感到是威胁,反而觉得是好事,这已不易。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对中国软实力的肯定。当然,我们一定要头脑清醒,因为民调结果由于种种原因会经常变化,2008年西方媒体歪曲报道西藏事件后,西方关于中国民调的结果就出现了变化。美国近年来挑拨中国和周边邻国的关系也使这些国家的民调出现了一些变化。所以我们还是要继续不断地壮大自己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我们无须为国际上民调结果的起伏所左右,而应该谋长远,笑在最后,才笑得最好。

“和谐世界”既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方法沦。我们在和西方交往的时候,可以据此而指出他们极端主义倾向的不智。比方说,西方要在第三世界推动民主,我们就可以好言相劝,你这个方法太极端了,效果不会好,说不定还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如果你真的关心人家的民主,建议你分三步走,先帮人家发展经济和教育,再帮人家建设市民文化和法治社会,最后人家产生了对你们这种民主制度的内在需求,你再帮助别人,也不迟么。要人家一步到位,怎么可能?你自己民主化的历史就是这样一路走来的。你要让别人向你学习,最好让人家采用中国提倡的“和谐中道”的方法来学,其结果一定比你们现在的方法好。实际上,在西方moderation(温和)也是一个褒义的概念,和我们的“中道”观念相通,只是他们一旦自我感觉好,就忘了这些,我们可以提醒他们。最终也只有当中国、西方和世界各国都携起手来,取长补短,真诚合作,才能共同对付整个人类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建设一个较为和谐的世界。

中国触动·百国视野下的观察与思考》_第六章_软实力,更触动世界_二、和谐中道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中国触动·百国视野下的观察与思考第六章_软实力,更触动世界_二、和谐中道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